心电图总结
个人日记
开始学习心电图离现在已很长时间了,期间偶尔有复习过,但总感觉不能得心应手,依然有学习时的不知所措,学习的时候就一直有疑问“那么多导联我该从哪里开始阅读?”“阅读心电图应按照什么步骤?”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纠结,貌似当时在课堂上有很多同学也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有解答过,但很遗憾他讲得内容没能让我记忆深刻。慢慢醒悟是从准备考研时听了贺银成二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讲座后,那时听完后确实佩服贺银成,反正当时是信心满满,以为已经掌握了诀窍。不过几个月前转心血管内科的时候,似乎又模模糊糊,直到值班那一晚花两小时将电子版《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看完后。也是机缘巧合,闲来无事在电脑上找东西看,碰巧看到了这本书,图文并茂,一下不知不觉就将整本书看完了。此书是翻译过来的,有时不得不感叹,还是人家写得好,通俗易通。距现在已是四五个月了,那些知识点仍然是历历在目,所以我准备记下这些实用的东西。既然是速成,那就别想达到某种高度,只是阅读常规的心电图是绰绰有余的。
贺银成的解析可以用以下七张幻灯片概括:
贺银成的解析可以用以下七张幻灯片概括:
阅读心电图的步骤是什么
这几张图解决的是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的考试要点。总结起来可以找到这个问题“阅读心电图的步骤是什么?”的答案。贺银成给出的步骤是:1、心率,2、看p波方向,3、看QRS波形态,4、看st-t形态,5、看p波时限。而下面将记录的《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给出的步骤是:1、心率,2、心律,3、电轴,4、有无房室肥大,5、有无梗塞,6、其他要点。其实这两种步骤是有共同点的,但是贺银成提出的步骤直接明了,所以我偏向于他,心电图看多了以后基本上可以一眼看出问题在哪里,所以现在我也没刻意按照这个步骤了,但开始的时候还是依照的它。其实仔细一看医院里心电图的报告是按照《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的步骤报告的。 如此多的导联先看哪个导联
其实后来结合临床后,也没那么死板,将阅读心电图简单化了。因为内科书上将心律失常分为:1、窦性心律失常;2、房性心律失常;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4、室性心律失常;5、心脏传导阻滞。所以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到底是窦性还是房性或者室性”,“是快还是慢”。虽然当时对阅读心电图信心很足,但是还是没把“病态性窦房结综合征”认出来,所以还是要结合临床。
下面我将把《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这本书的图解部分记录下来,附加我的解释。
1、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我一般只看两个R-R波之间是不是在3格大格和5个大格之间,如果间距小于3格大格就是心动过速,大于5个大格就是过缓。若间距1大格300次/分,2大格150次/分,3大格100次/分,4大格75次/分,5大格60次/分,6大格50次/分,1大格是0.04*5小格=0.2s。
2、胸导联对应的心脏位置
知道这个后对以后判断右房和左房传导阻滞、心肌梗塞有好处。
3、各个部位的起搏点及速率
有时不容易判断是房性还是室性的时候可以参考他们各自的固有速率。
4、病窦综合征
有时也直接叫快慢综合征。
5、窦房结内游走性心率
6、心房纤颤
7、心房扑动
那到底是心房颤动严重还是心房扑动严重呢?单从异位起搏点来看,房颤异位起搏点有很多个,而房扑异位起搏点只有一个;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心室率和血流动力学有没有改变,房扑方式比例是(2:1或者4:1)所以心室率一般有70次以上,而房颤就不好判定,因为有心室率快的也有心室率慢得。而房扑是短暂的,一般不持续,所以可能单去比较哪一个严重没什么意义。
8、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
9、结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早搏)
10、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
11、房性逸搏
12、结性逸搏
13、室性逸搏
14、窦性停搏
15、窦房传导阻滞
常规心电图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一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三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停搏相鉴别。只有二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和心室漏搏(P-QRS-T均脱漏)时才诊断。
文氏现象(窦房传导逐渐延长,直至一次窦性激动不能传入心房,心电图表现为PR间距逐渐延长,于出现漏搏后PR间距又突然缩短)
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RR间距的倍数
16、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伴随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结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均称为室上性)
室性心动过速
17、扑动与颤动
18、窦房阻滞
19、房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就是“各跳各的”(心房跳心房的,心室跳心室的);窦房阻滞与房室阻滞区别:房室阻滞是P波后会脱落QRS波,而窦房阻滞不会。
20、束支阻滞
“PR”大于5小格,QRS大于3小格。
21、预激综合征
22、电轴
23、房室肥厚
24、缺血与梗塞
t波对称的倒置与上述左室肥厚引起的t波导致相鉴别
25、梗塞部位判断
用点解剖知识可以更精确的诊断
前壁梗塞考虑前降支梗塞;后壁梗塞考虑有关装动脉梗塞;下壁梗塞考虑左冠状动脉或右冠状动脉梗塞;侧壁梗塞考虑右冠状动脉梗塞。
26、束支阻滞与梗塞的探讨
27、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
28、高钙血症与低钙血症
29、心室劳损
30、起搏器的心电图
31、心包炎
32、洋地黄中毒
全书总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