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托孤大臣
个人日记
周公成功完成了武王的托孤任务,辅佐了年幼的成王,将刚刚建立的周朝的形势稳定下来,他创立的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周朝传世800年(水分有点大),也对后世影响巨大。
托孤重臣,手握大权,代行皇权,收到非议 难以避免。周公也如此,周公旦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还政于成王。历史上最完美的托孤,莫过于此。
当汉武帝多年培养的太子因为巫蛊案遇害后,他决定传位于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其实早在汉武帝将钩弋夫人的居所命名为舜母宫时,他估计就有这个念头。刘弗陵年仅8岁登基,为了防止出现吕后专政的情况,汉武帝还赐死了钩弋夫人。刘彻把小皇帝和天下托付给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这几个人。霍光是霍去病的 弟弟,从郎官擢升上去的,金日磾是匈奴降人,从养马的位置混上去,上官桀是从羽林郎与未央厩令混上去的,从皇家养马的混到九卿之一的太仆,桑弘羊是武帝盐 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武帝托孤之后,经过一系列政治动荡,最后霍光大权独揽。霍光废一帝,立一帝,手中权势不亚于后代的任何一位权臣。但江山毕竟没有易 主,还是刘家天下。除了最后霍光死后霍光家族被族灭,这次托孤大致算是完美。
历来争议最多,谈论最多的当时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几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被后人争论了多少年。有一点和《三国演义》上不同的是,刘禅当时并不在场。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抛开这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从刘备托孤的一系列措施来看,他并不是仅仅将政权托付给忠心的诸葛亮,而是让李严和诸葛亮共同辅政,这些措施保证了此后的蜀汉 并未易主。托孤从来不是将幼主托付给重臣就完事,而是一系列保证政权交替的措施组合,刘备的这次托孤,从后来诸葛亮兢兢业业服务蜀汉,出师未捷病死汉中来看,是最感人、最深情,最能体现君臣情谊的一次托孤。
对比东汉末年和三国的其他几次托孤,另一次成功的托孤是孙策将幼弟托付给张昭。孙策刚刚去世,孙权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 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他亲自扶孙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人才服从了孙权。此后张昭一直效忠孙权,直 到81岁高龄去世。托孤重臣从来都是安享天年者少,死于政局者多,孙策托孤张昭,的确让人叹服。
魏蜀吴三国,魏国也有一次托孤,想必结果大家也知道了。魏明帝曹睿,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可惜托孤时将幼主托付给宗室曹爽和司马懿,最后曹爽 在高平陵之变时的犹豫不决和惊慌失措导致曹爽本人被杀,家族被灭,曹操开创的基业也大权旁落。此后的曹魏皇帝基本就是司马氏的傀儡,直到司马炎取而代之。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唐高宗两朝的重量级人物。他出身于当时赫赫有名的长孙氏家族,很早就成为皇家贵族圈子—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成员。他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发小,一直追随李世民,其妹妹更是唐太宗的结发之妻、千古皇后的楷模长孙皇后。
刘知远。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后汉隐帝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 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 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隆庆元年(1566),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死 后,其子裕王朱载垕即位,是为隆庆皇帝明穆宗。张居正以裕王旧臣和亲信的身份,擢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迁任内阁次辅,为吏 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此时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早在13岁时所写的诗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现在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隆庆六 年(1572),明穆宗病逝,其长子朱翊钧登基,是为万历皇帝明神宗。明穆宗在病榻前郑重托孤,指定朱翊钧的老师张居正取代高拱为首辅,辅佐新君,位极人 臣。当时张居正的学生明神宗还只有几岁,年幼无知,一切军政大事即均由老师张居正主持裁决。直到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 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卒,他在宰相高位上一直干了整整10个春秋!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顺治皇帝早逝时,康熙年仅8岁,顺治托孤给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索尼死的最早,鳌拜除掉苏克萨哈,打压遏必隆,得以大权独揽。鳌拜辅政,大致完成了清军入关之后在中国统治的加强,对于满人统治,鳌拜有功,(对于汉人就……)但也因为恃威专断导致康熙的不满,最后被康熙策划除掉。康熙五十二年,玄烨已到了晚年,犹记起鳌拜的功劳。一次,他召集诸王贝勒大臣,说:“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其中特别提到,“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由此可见,康熙类似于宇文邕,隐忍之后除去权臣,而鳌拜虽然恃威专断但还不是想要取而代之的杨坚或者弑君的宇文护。这次托孤,危险与光芒并存。
咸丰皇帝,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继承皇位之前收到后来的恭亲王奕的压力,即位后天下多事,内有太平天国动乱,外有英法联军侵略。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巡狩”承德,病死在避暑山庄。此时唯一的继承人,未来的同治皇帝才6岁。咸丰任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完成托孤。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随后慈 禧和恭亲王联手发动政变,慈禧大权独揽,开始了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来源:趣历史
文章评论
草原鹰
[em]e179[/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