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反复打倒邓小平

手机日志

图片

   

20世纪后期,左右中国命运的邓小平在长达7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历经“三起三落”,都与毛泽东有关,其中包括毛泽东在文革中亲手将他打倒两次,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有戏剧性的政治人物之一。

   

 向毛表忠心希望出来工作
    
    1971年11月6日和1972年8月3日,还被软禁在江西的邓小平借林彪倒台的机会先后两次给毛泽东写信,大骂林彪,承认自己“同刘少奇一块推行了一条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他还言不由衷地对毛大表忠心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揭露我和批判我,是完全应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邓小平还再次保证“永不翻案”,并且希望出来工作。
    
    1972年1月,毛泽东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放出重新起用邓小平的风声,明确表示,邓小平和刘少奇不一样,是人民内部矛盾。8月14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来信批示说,“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是“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说邓曾经是“毛派的头子”,“没有历史问题”,“有战功”,“没有屈服于苏修”。
    
    1973年3月9日,毛泽东批示同意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参加中共政治局重要政策问题的讨论。在8月的中共十大上,邓小平再次成为中央委员。
    
    文革中“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2号走资派邓小平复出,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答案还是在毛泽东和邓小平之间的历史渊源之中。
    
    毛一直最器重邓小平
    
    1933年,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邓小平由于积极推行毛泽东的政策而受到排挤,这是他“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他也因此和毛泽东形成了“患难之交”。此后,邓小平一直是毛泽东最器重的一个人。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白水份校教授郭建博士说:
    
    “50年代的时候,是他从四川把邓小平提到了北京当了总书记。所以,当时邓小平上得这么快,就是因为毛泽东对他非常地器重。邓小平早年跟毛泽东关系就很近。”
    
    1952年,在成都担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奉调进京,担任副总理。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毛泽东亲自提名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名列党的领导人第6位。
    
    1957年,毛泽东在同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谈话时曾经说自己的接班人“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个是邓小平”。
    
    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的邓小平也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信任。1957年,毛泽东发动反右运动,邓小平亲自主持落实,把将近500万人打成“右派份子”和“右倾分子”。邓小平直到死也没有彻底否定中共的“反右”运动。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本来是兄弟关系的中苏关系恶化,邓小平与苏方针锋相对,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威信和形象,使毛泽东大为满意,以后多次提及。
    
    与刘纠正大跃进失误开罪毛
    
    1958年,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邓小平坚决支持。但是到了1960年,邓小平改变了对“大跃进”的看法,同刘少奇一起试图纠正“大跃进”的失误,因此也开罪了毛泽东。
    
    1961年3月,邓小平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图安排一次会议,毛泽东显然认为邓不尊重自己,大怒道:“这是哪一个皇帝决定的?”
    
    1962年,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人民公社的错误,毛泽东生气地打断邓的话说,“这几年错误就那么一点,谁不犯错误?人不犯错误,天诛地灭”。
    
    1965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批评邓小平为首的中央书记处搞“独立王国”。
    
    1966年,文革开始。8月25日,毛泽东批评说,从1959年以后,邓小平6年不向他汇报工作。一开会就在离他很远的地方坐着。

   不过,毛泽东当时可能还是想保住邓小平。1966年10月,毛泽东在邓小平的检讨上批示时曾经鼓励邓小平重新“站起来”。毛说,“干了半辈子革命,跌了跤子,难道就一蹶不振了吗”?
    
    毛泽东还曾经希望邓小平能够和文革派配合工作。邓小平后来回忆说,“‘文革’开始的时候,主席找我谈话,要我跟林彪搞好关系。我答应了。但与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
    
    对邓与刘区别对待
    
    不过,即使是邓小平被打倒了,毛泽东仍然不断强调要和刘少奇区别对待。1967年5月,毛泽东让汪东兴向邓转告,刘、邓可以分开处理。如果有事可以给他写信。毛并且在几天之后接见了邓。毛对邓的批评态度缓和。
    
    1967年7月到8月,邓小平被抄家、批斗。就在这个期间的7月16日,毛泽东还对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说,“打倒一年,顶多打倒两年”。“小平,文可以同少奇、恩来相比,武可以同林彪、彭德怀相比”。“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邓小平出来。邓小平至少是常委”。
    
    当时的中国军队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回忆说,1967年9月,毛泽东谈到让邓小平在中共九大上当中央委员。在80年代初,邓小平也说过,九大时,毛泽东提出过要邓当中央委员,进政治局,但是林彪他们不同意。
    
    1967年11月5日,毛指示中央文革把邓同刘少奇区别对待。
    
    1969年3月,毛泽东指示不要写“刘邓资产阶级修正主义路线”,而只写刘少奇一个人。毛说,“邓小平同志打过仗,同刘少奇不一样”。
    
    1968年,在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先后两次为邓小平讲好话,说“不要开除党籍,最好嘛还能够做点工作”,保留了邓的党籍,为日后重新起用邓埋下伏笔。
    
    毛泽东还指示汪东兴直接管理邓小平的事务,保护了他的人身安全。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回忆邓小平的书中说,邓小平被送到江西软禁的时候,江西省政府的办公室主任亲自接机,亲切地称邓小平为同志,说“毛主席叫你来江西,我们非常欢迎”。邓小平在这里住的是原福州军区南昌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校长的小楼,被称为“将军楼”,并且在一公里以外的一个县拖拉机修造厂“监督劳动”,这与当时刘少奇的命运有天壤之别。
    
    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在准备打倒林彪的南巡期间又想起了邓小平。他说:“邓小平不同于刘少奇,要有区别。百万雄师过大江,当时有个前委,主要还是邓小平起作用的”。
    
    复出完全得益于毛
    
    有人认为,邓小平在文革中的复出是周恩来鼎力相助的结果。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郭建博士说:“邓小平应该说是毛泽东的人,而不是周恩来的人。”
    
    下面是记者同文革专家宋永毅的一段对话。
    
    记者:邓小平的复出,主要是毛泽东的意思呢,还是周恩来努力的结果?
    
    宋:绝对不是周恩来努力的结果,是毛泽东的意思。毛泽东推荐他出来的。不存在周恩来推荐他的事情。
    
    记者:毛泽东为什么要邓小平出来呢?
    
    宋:就是为了钳制周恩来,因为毛泽东在林彪事件以后,他发现周恩来手下的人一下子填补了很多原来因为清洗林彪集团成员造成的真空。毛泽东是一个玩权术的老手,他永远想让他手下那些派别互相钳制。周恩来上来,身体又不太好。毛泽东就一举两得,第一个,让邓小平出来干实事。有一些事情恐怕是那些年轻的,比如说王洪文等人所干不了的。第二个呢,让邓小平出来钳制周恩来。
    
    记者:周和邓在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可以说是一致的吗?
    
    宋:基本一致的。这个是毛泽东所始料不及的。
    
    昧着良心不得已批周
    
    实际上,毛泽东让邓小平复出以后还曾经考验过邓小平对周恩来的态度。1973年11月到12月间,毛泽东为了压制周恩来,对周恩来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谈判中的表现横加指责,指示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批判周恩来对美外交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特别指定邓小平列席会议。邓小平也的确在会上主动发言。他说,“你现在的位置离主席只有一步之遥,别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而你是“可望而可及”,希望你自己能够十分警惕这一点。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郭建博士这样分析说:“在那个会议上,邓小平,我觉得当然是一个策略了,我觉得是违心地批评周恩来。他不这样做的话,恐怕毛也不会信任他。他如果想出来干一些事情的话,他也不得不那样做。但是我觉得他并不是真心要批周。但是他很知道毛心里面的顾虑。”
    
    文革专家高文谦在《晚年周恩来》一书中说,“邓小平揣摩出毛泽东点名让他参加批周会议的用心。为了让自己的考试及格,在政治上更上一层楼,邓在发言中对周做了诛心之论,话虽不多,份量却很重,仅仅几句话就把毛对周的欲加之罪讲了出来,而这恰恰是让周恩来深感委屈的地方。邓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但为了重新获得毛的信任,还是昧着良心讲了出来”。
    
    果然,毛泽东得知邓发言之后高兴地说,“我知道他会发言的,不用交待也会发言的”。于是,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宣布给邓小平加官进爵。他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总参谋长吧”。邓小平再次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圈。
    
    与文革派发生冲突
    
    邓小平的复出显然阻挡了江青为首的文革派接班的路,引起他们的不满。1974年3月,就在邓小平进入最高决策层3个月以后,中国外交部就出席联大第6届特别会议代表团团长人选问题请示毛泽东。毛泽东提出让邓率团前往。江青等人曾经大力阻拦。但是毛压制住了江青的反对意见。
    
    1974年10月17日,江青等人藉口“风庆轮”事件向邓小平发难,邓小平与江青争论之后拂袖而去。江青等人派王洪文向毛泽东告状。毛不仅批评了王洪文,还对邓说,“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好!我赞成你。她(指江青)强加于人哪,我也是不高兴的”。
    
    1975年1月,邓小平成为中共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中共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毛泽东还指定邓起草中国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
    
    1975年1月13日,中国召开四届人大,邓小平成为第一副总理。2月开始,毛泽东指定邓小平代理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邓小平开始整顿经济,试图扭转中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滑的局面。但是从1975年3月开始,文革派开始批判“经验主义”,影射周恩来和老官员。邓小平在4月向毛泽东请示。毛出面制止,并且批评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和姚文元搞“四人帮”。4月和5月,中共政治局先后几次开会批评江青等人。江青和王洪文做了检讨。
    
    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郭建博士认为:“邓小平和文革派之间的矛盾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在理念上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邓小平就是有名的‘猫’论了,他是有一些实用主义的东西在里面。但是这个东西,你想,‘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和文革派那种对意识形态的那种关注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冲突我觉得是必然的。”
    
    在邓小平同文革派的冲突中,毛泽东在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偏向邓,批评文革派。比如,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和王洪文一起赴长沙向毛汇报中国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毛在评价邓小平时,指着王洪文对周恩来说,“Politics比他强”。Politics是英文“政治”的意思。毛泽东是说,在政治上,邓小平比当时文革派地位最高的王洪文要强。毛还在纸上写道,“人才难”。周恩来会意地说,“人才难得”。毛泽东坚持让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而让文革派的张春桥担任第二副总理。
    
    1975年6月底,毛泽东对主持中共政治局日常工作的王洪文失望,指示王洪文回浙江、上海指导运动,改由邓小平主持中共政治局日常工作。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郭建博士说:“我觉得他把邓小平提上来是有意思想让邓小平接他的班。”
    
    毛泽东也曾经希望江青同邓小平搞好关系。而且毛也许认为有这个可能性。郭建教授说:“当然他是希望邓小平经过他敲打了一番以后,也许会汲取以前的一些教训了。另外,你别忘了,就是邓小平当年‘大跃进’和‘反右’的时候曾经是非常的激进的,跟毛跟得是非常的紧的。‘大跃进’啊,‘反右’啊,当时主要负责的人就是邓小平。邓小平当时是总书记嘛。所以,邓小平是可以跟毛跟得很紧的。他也是可以非常激进的。所以,最起码他心里很清楚,邓小平和周恩来是不一样的。周恩来他是绝对不信任的。”
    
    曾经担任毛泽东政治秘书的李锐也说,“邓小平的左,在历史上和毛也差不多”。

    也许是基于这种考虑,1975年5月,毛曾经指示江青去拜见邓小平,好好谈一谈。结果两个人不欢而散。邓小平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叫她来,她不敢不来。谈得不好”。
    
    其实,以邓小平本来的心态,他和文革派必然会发生矛盾。邓小平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说,1972年11月18日,尚未复出的邓小平就说,“林彪垮台了,我们党的日子会好点。就是有那么几个书生在胡闹”。
    
    记者问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周原博士:毛泽东让邓小平复出之前,他有没有想过他们两派之间一定会发生矛盾?
    
    周原:以他这样的经验和他对邓小平和对江青派这样一些了解,我觉得他应该想到是会有矛盾的。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推举邓呢?我觉得一个是当时实际上的确没有人了。就是说如果周恩来重病,生病的话,就没有人来能够很有能力地管理国家,因为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能力还是很赏识的。再加上邓小平这种比较强的军队背景,所以可能毛泽东认为邓小平在意识形态上,在现在可以用的这些人里,还算是比较接近于他的想法的。
    
    1975年8月,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写信给毛泽东,指责属于文革派的北大负责人迟群和清华大学负责人谢静宜。毛泽东则认为刘冰的矛头是针对毛本人的,代表了邓小平的路线。
    
    9月底,毛泽东指定自己的侄子毛远新担任自己和中共政治局的联络员。江青的文革派藉助同毛远新的密切关系,向毛泽东传递了不少不利于邓小平的信息。
    
    邓被毛第三次打倒
    
    1975年11月2日,毛远新对毛泽东说,邓小平“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毛泽东最担心的就是文革翻案。他不满地说,“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二是要算账”。
    
    不过,毛泽东还是对毛远新说,对邓小平不是打倒,而是改正错误。
    
    1975年11月20日,毛泽东希望给邓小平最后一个机会,提议邓小平主持制定一个评价文革的政治局决议。毛说文革七分成绩,三分不足。邓小平推托不干。毛泽东大失所望。邓小平随后被停止了大部份工作。11月26日,中共发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通知。
    
    1976年1月21日,毛泽东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且接替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至此,毛泽东希望邓小平接班的想法终于破灭,邓被第三次打倒势在必行。

《芙蓉国》

 

20世纪后期,左右中国命运的邓小平在长达7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历经“三起三落”,都与毛泽东有关,其中包括毛泽东在文革中亲手将他打倒两次,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有戏剧性的政治人物之一。 


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

《芙蓉国》图片:1974年,毛泽东称赞邓小平“人才难得” 

 

197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邓小平主持完军委的一个会议后,乘车从西郊回中南海见毛泽东。看着车窗外白热的盛夏中严肃而又紧张的街道,他觉得中国正在变得有了秩序。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大字报海洋、红卫兵浪潮自然早已不见了,“批林批孔”运动的锣鼓也不那么高昂了,现在是“全面整顿”的声音。

他翻了一下放在车座上的几张《人民日报》,这些报纸虽然还在张春桥、姚文元的控制下,却也不得不经常出现“三项指示为纲”的大标题。毛泽东做过关于学习理论问题的指示,又做了要安定团结的指示,也做了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他将毛泽东这三个指示合在一起,叫做“三项指示为纲”。在这面旗帜下,今年以来他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整顿工业,整顿农业,整顿交通,整顿军队,整顿科技和教育。铁路秩序的混乱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问题,他选择铁路运输作为突破口,召开了全国会议,发布了重要文件,对几个“老大难”的铁路局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将坏人抓了起来,将软弱的干部调离,召开万人乃至十万人大会落实“整顿”的战略,全国铁路由半瘫痪状态焕然一新。此后,他又将铁路整顿的经验和威风移师各个领域,真有些摧枯拉朽攻无不克的感觉。他对自己感到满意。

每当他率领中央领导成员走进一个又一个全国性会议,接见参加会议的各省市领导干部时,他照例是在热烈的掌声中也简单地鼓鼓掌,表示接受了大家的欢迎,随后当仁不让地在主席台上就坐,目光炯炯地看着台下,挥手做出声色俱厉的讲话。他绝不高谈阔论,也绝不温文尔雅。他的风格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钢铁公司”。多少年在军队,部下们就惧怕他的严厉,现在整顿纲纪以“严”为本,他更是毫不留情。他不要阿谀逢迎的面孔,他要说一不二地执行命令。他的每一句话都不容含糊,都是果断的结论,不容商讨的指示。当他看着会场中一张张被震慑的面孔时,惟嫌他们的反应还不够强烈。他知道自己正携带着一个势力重返中国政治舞台,有一种千军万马跟着他浩浩荡荡前进的感觉。做事就要有势,有气势,有阵势,有态势,才可能扭转局势。他的个子矮,每当在高个子的簇拥下走进一个个会场时,所有的人都会给他空开足够的宽度。他以严厉的表情、坚定的声音和说一不二的手势将高个子们笼罩在自己的权威之下,就像这白热化的夏日阳光一样,毫不留情地照亮广大空间。

自古以来慈不掌兵,赏罚分明方能令行禁止,令行禁止才有权威,有了权威便可以更加令行禁止。因为个子矮,反而从小造成了他不服天不服地的好强性格,他就是要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将中国整顿出一个样子,给全党看,给全军看,给全国看,也给毛泽东看。一个国家看着很大,千头万绪很难弄,其实只要大权在手,抓住关键,以坚强手段去处置,立刻会牵一动百扭转全局。撤掉一个软弱无能的干部,他常常眼都不眨一下。对一个强有力的干部委以重任,他又一分钟都不迟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尚方宝剑交给他们,让他们全力去干,然后静待捷报,论功行赏。

汽车开到中南海新华门了,他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还早一些,便让车往前开到天安门,绕一圈再回来。小轿车环绕天安门广场行驶着,先过人民大会堂,又过前门箭楼,弯过来再过历史博物馆,最后过天安门城楼。看到宽阔而整肃的天安门广场,他同样体会到在今年以来展开的全国性整顿造成的一统天下的气氛。想到外电评价1975年的中国是“邓小平年”,他面无表情,眼睛都不眨动。外电评价他“东山再起,创造了政治奇迹”,他也不过转动了一下头部而已。他从来不为这些谰言动心,他就是那种所谓“软硬不吃”的人。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只知道审时度势,理智行事。他是1973年2月20日从江西结束了三年零四个月的流放生活回到北京的,同年3月10日,他被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同年8月的中共十大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12月就担任了中共政治局委员和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从1975年1月开始,他又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1月召开的四届人大会议上,他又担任了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周恩来已患重病,现在党政军的日常工作都由他主持,毛泽东是把整个国家交给他了。他不会巧言弄舌,他要干出个样子,放在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在他这次复出过程中一再对他的赞誉给了他很大的鼓舞,这是他现在励精图治的动力之一。作为一个政治家,自己已经七十一岁了,也还需要得到称赞。想到这里,他眼睛里露出了一丝顽童般的笑意。毛泽东夸他“政治思想强”,夸他“人才难得”,当着各大军区司令说:“我给你们请来一个军师,这个军师就是你们过去的老上司,邓小平。”这些话让他心中十分受用。毛泽东作为领袖还是英明的,1971年9月13日林彪垮台之后,自己于当年及1972年曾两次写信给毛泽东,现在看来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这两封信终于得到了毛泽东的批示,自己的政治处境从最初的松动到今天,变化之大连自己也没有想到。但回过头来,事情又十分清楚:毛泽东需要人才,他又是一个人才,当他向毛泽东恳切表达了要求再工作的愿望之后,这个“东山再起”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影响中国格局的重大政治事实就是从那两封信开始的,他对自己几年前的决策感到满意。

车就要进入中南海了,他拿起身旁的一份材料又翻看了一下,这是江青最近写给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的检查。他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江青在这份检查中写到:“‘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问题是我个人讲错了话,对不起恩来、剑英同志;批林批孔批走后门,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扩大了打击面,造成了不安定团结;关于个人自作主张到处送材料的问题,是无组织、无纪律、破坏党的一元化领导;关于目前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的问题,这一提法是主观片面的,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扩大打击面,严重地造成不安定团结。”让江青做出这样的检查不是一件易事。邓小平继续翻看着这份材料,看到这样的字句:“‘四人帮’是个客观存在”,“有发展成分裂党中央的宗派主义的可能。”邓小平将材料又放回到座位上,这是今年4月、5月、6月以来自己主持政治局会议,多次对江青、张春桥等人进行批评斗争之后,迫使江青写出的书面检查,当然这和毛泽东对他的支持分不开。早在去年11月12日,毛泽东针对江青在四届人大前夕组阁的活动做了批示:“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也就是同一天,自己飞抵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在座的还有王海容和唐闻生。记得毛泽东一开头就风趣地对自己说:“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他自然知道毛泽东的所指,此前不久,自己曾在政治局会议上顶回了江青的挑衅攻击。他说:“主席也知道了?”毛泽东很高兴地说:“好,顶得好。”自己当时说:“我实在忍不住了,不止一次了。”毛泽东说:“我赞成你。”自己又汇报道:“江青在政治局搞了七八次了。”毛泽东说:“强加于人哪,我也是不高兴的。”毛泽东又手指王、唐二人说道:“她们都不高兴。”当时自己说:“我主要是感觉政治局生活不正常,最后我到她那儿去了一下,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毛泽东很高兴,说:“这个好。”

今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又借着“批经验主义”把矛头指向了周恩来和自己。4月18日,自己陪同毛泽东会见来访的金日成,毛泽东对金日成说:“我不谈政治,由他来跟你谈,此人叫邓小平。邓小平会打仗,还会反对修正主义,他被红卫兵打倒了好几年,现在没事了,又起来,我们需要他。”毛泽东这番话照例给了他很大的温暖和鼓舞。会见结束后,他趁机以请教的方式向毛泽东报告了江青等人大批经验主义的情况,并坦言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当即引起了注意,并表示同意他的看法。之后不久,毛泽东亲自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开会,批评了江青等人。这个批评是十分严厉的:毛泽东批评江青等人只恨经验主义,不恨教条主义,讲到教条主义在党的历史上的危害,批评江青等人搞“四人帮”,批评江青就是一个小小的经验主义者,还批评江青以个人名义和以毛泽东的名义乱送材料。正是有了毛泽东的讲话,才有了后来一系列对江青等人进行批评斗争的政治局会议,也才有了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的检查。他深知这一回合斗争的胜利是攸关重大的,它远比自己整顿了一个铁路、整顿了一个钢铁更重要。铁路好整顿,钢铁好整顿,军队好整顿,教育好整顿;政治局最难整顿。毛泽东在自己和江青的斗争中给予自己的支持让他颇感欣慰,他深知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只要毛泽东保持对自己的信任,他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从头收拾旧山河”。

 

《芙蓉国》图片:周恩来病危前托付邓小平“你比我强得多” 

 

车进了中南海,在毛泽东游泳池旁的住所里停了下来,邓小平下车朝大门走去时,已经有人在那里等候,是毛泽东的贴身护士李秀芝。她一见邓小平就说:“主席正在等你。”邓小平加快步伐,带着夏日的炎热走进了毛泽东的会客室。毛泽东正仰坐在沙发上,旁边坐着他的侄子毛远新。看到他进来,毛泽东便要坐起身,然而,他的身体显得疲惫而沉重,毛远新在背后扶着毛泽东的脊背坐了起来。毛泽东伸出手,邓小平连忙走过去双手握住,说:“主席,您不要起来了。”毛泽东点点头,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示意他坐下。李秀芝搬了一把椅子,紧贴着毛泽东的沙发一侧坐下。邓小平说:“主席身体好吧?”毛泽东听懂了他的话,指着自己说了一番话,邓小平听不清楚,李秀芝在一旁将毛泽东的话翻译给邓小平:“我的身体走下坡路了,不是一天天好起来,是一天天坏下去,不过,我最近眼睛可以看东西了,这就好得多了。”邓小平连连点头,他知道毛泽东前几个月苦于白内障无法看文件,无法看书,这对毛泽东是很大的苦恼,最近刚刚做了一只眼睛的白内障剥离术,手术很成功,所以才有了接见自己的兴致。毛泽东又比画着自己的眼睛说:“不能看文件,就容易犯官僚主义。今年姚文元的文章只批经验主义不批教条主义,也怪我,当时眼睛不能看文章,只是听了一遍,就把这个问题漏过去了,让你为难了一段时间,这是我的错误。”毛泽东由于被多种疾病折磨着,说话含混不清,他听李秀芝把这段话翻译完,满意地点点头,看向邓小平。邓小平笑着点点头:“主席后来指示得非常及时,政治局接连召开了几次会议,落实主席的指示。”毛泽东仰着脸听他讲完,又挥着手讲道:“我看有成绩,把问题摆开了。”邓小平听着李秀芝的翻译,频频点着头,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坐在毛泽东一旁的毛远新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哈尔滨军工学院的毕业生,也在一边做着记录。

邓小平又听到毛泽东声音含混地讲了一番话,李秀芝如实翻译过来。毛泽东又讲到江青等人:“他们过去有功劳,现在不行了,反总理,反邓小平,反叶帅,在政治局风向快要转了。”听李秀芝把这段话翻译完,毛泽东摆着手高兴地笑了。邓小平说:“政治局的同志们对他们气很大,我说不要把话都说完,散了。”毛泽东听完以后,连连点头:“这个办法好,留有余地,大家清楚就行了。我准备找王洪文谈,叫他找你,听你的话,他威望不高。”邓小平在毛泽东含混不清地讲话中始终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当李秀芝翻译时,他立刻点着头记录。毛泽东由于身体越来越衰弱,行走不便说话困难,一般情况是不接见人了,他现在和政治局的联系更多地是通过毛远新进行,毛远新现在是毛泽东和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毛远新列席政治局会议,政治局的开会情况都是通过毛远新汇报给毛泽东,而毛泽东的指示也通过毛远新传达给政治局。毛远新一直神情严肃地坐在一旁记录,当停住记录时,便很严谨地看着邓小平和毛泽东。邓小平知道直接面见毛泽东的机会越来越少,今天也属机会难得,他要尽可能对毛泽东多汇报一些事情。他讲了这段时间政治局的情况,也讲了全国各领域整顿的情况,而且尽可能言简意赅。毛泽东连连点着头鼓励道:“你要把工作干起来。”邓小平立刻明确表示:“这方面我还有决心就是了。”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好。”这句话没用李秀芝翻译邓小平也听明白了。邓小平又讲道:“反对的人肯定会有的。”毛泽东摇着头笑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当李秀芝将这句话翻译过来时,邓小平会意地笑了。他知道毛泽东引用的是三国魏李康说的名句:“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他注意到毛远新在记录这句话时也毫不生疏。他说:“主席是把我放在刀尖上了。”毛泽东说:“这是叶帅提议的,我赞成的。”邓小平点点头,自己此次重返政坛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周恩来和叶剑英起了关键的作用。

他一边与毛泽东谈着话,一边却在思索中国政治面对的最重要现实,那就是毛泽东身体的日渐衰弱。毛泽东此刻仰坐在沙发上,高大的身躯疲乏无力地陷在其中,他的手抬起来时止不住地颤抖着,说话时,嘴和舌头显出了力不从心的困难,当他转动头部看着左右时,动作迟缓而吃力,有些浮肿的脸显得憔悴黯然,大多数时候面无表情。他已失去了往日谈笑风生的领袖风采,即使是高兴,脸上的笑容也显得迟钝困难。当毛泽东以年迈之躯独自接见他时,他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毛泽东比他年长十一岁,今天,看到毛泽东的身体已如此衰弱时,他觉得自己像在长辈面前接受任务的年轻人。他有机会面见毛泽东,最重要的是巩固自己同江青等人斗争的成果,使毛泽东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更了解,更理解,更信任,更支持。只要毛泽东不风云突变,他对于治理中国没有一丝畏难。在重返政坛的这两年时间中,他最感棘手的就是和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的斗争,如果毛泽东始终耳聪目明,了解详情,正确决断,他一定可以做到“横扫千军如卷席”。

毛泽东的房间原本就比较阴暗,黄昏的来临更使阴暗浓重。开了灯,外面不黑,里面不亮,像是在面对毛泽东的晚年光景。毛泽东两手放在沙发扶手上,头仰靠在沙发背上,似乎还在坚持和他谈话,然而,他从李秀芝打量自己和打量毛泽东的目光里看出自己该告退了。他把最后的几句话讲了,然后说道:“主席,我就继续这样干下去,我走了,您休息吧。”毛泽东微微点了点头,这次并不长的谈话显然已经使他十分疲惫。当邓小平站起身时,毛泽东又一次要从沙发上坐起来,李秀芝和毛远新一左一右扶住毛泽东使他坐起了身子。毛泽东伸出有些颤抖的手,邓小平上前用两手紧紧握住,说道:“主席,您放心,您保重。”毛泽东的手宽松而无力。邓小平走到门口时又回过头向毛泽东挥了挥手,毛泽东已经仰靠在沙发背上,也微微抬了抬手。毛远新走过来送邓小平走出房门。临分手时,毛远新机敏而谦谨地问道:“今天您和主席的谈话,我要不要把我的记录整一份给您?”邓小平点了点头:“可以。我也做了记录,合在一起就没有遗漏了。”

他径直走向在门外等候的红旗小轿车,警卫拉开了车门,他上了车,警卫关好车门上了前面副驾驶员的位置。这时,邓小平看到毛远新还十分严谨地站在门口目送他的车开走。他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个毛远新以后就是毛泽东的眼睛和耳朵,毛泽东的态度,中国政治的形势大概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这个似乎并不惹人注意的年轻人的影响。想到其中的前因后果,他的眼前出现了浓重的阴影。司机问:“现在去哪儿?”他挥了一下手:“去医院看望总理。”

周恩来患癌症病倒在医院中,前几天去看望时,他已经骨瘦如柴,毛泽东又是风烛残年,他确实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起来。过去他总爱说一句幽默的话:“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现在,两个高个子一个躺下了,一个坐下了,他能顶住不让天塌下来吗?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思念欢迎您
 

 图片点击这里加入此群思念的聊天公司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