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另一家说法,跟前面那家有些矛盾。

个人日记

1.除喝酒外,少吃凉菜。在古代,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是不健康的,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

 

吃饭喝水有新知

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杯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不饥不饿时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

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喝冻水、冻饮料,牲口不如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

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可是喝了冰镇水后,没感觉了。

农民养牲口都知道,不能让它们随心所欲地大喝冰冷的井水,通过在水草上洒一层饲料草来控制。

 

每天一斤奶?你可能在找病

对于成年人,牛奶一定是临时或者暂时拿来当药喝的,绝对不能每天当水喝。牛奶喝多了,有可能得病。

很多人不知道,牛奶是特别阴寒的东西,鼓励孩子喝,是因为孩子是纯阳之体,两者一结合正好。牛奶煮开了,也是“凉”的,要消耗阳气。

日本流行每人一杯牛奶,生孩子的政府还会免费补贴。日本人95%对花粉过敏,且抑郁自杀概率最高,都和他们吃的东西有关。阴寒的东西化不了,集结成负面能量聚积到内心,就会想寻死。若一定想喝,要在牛奶中加热性的中药,如干姜、肉桂或者桂皮。

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只有他们的热和火,才能消化牛奶的阴寒,达到平衡。成年人喝牛奶,牛奶这种阴寒性质就会显现,有的人喝完牛奶会肚子胀,有的人则会拉肚子,西医说是乳糖不耐受,缺个什么酶。

根据中医的原理,这样的人可以在煮牛奶的时候加一些热性的药物,比如说肉桂、荜拔、高良姜等,再喝就没事儿了。

美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牛奶里有一种东西跟人的胰腺细胞非常类似,当人消化牛奶的时候,把自己的胰腺细胞也同时消灭了,所以容易导致糖尿病。

 

水果吃多了很不健康

一天一苹果?伤害自己吧?

现在要减肥的人,不吃主食,整天就黄瓜、茄子、西红柿,肉也不吃。减来减去,先是“伤精”,再者“伤神”。中医说“五果为助”,水果吃多了很不健康。从苹果的繁体字“蘋果”本意是频繁地拉肚子,现在我们却乐呵呵地吃着苹果,其实是在伤害自己。

另外,“梨者,痢也”,吃完梨子后也会拉肚子,很多水果的作用都是这样。真正懂得吃果的人,都吃硬果、坚果,其实植物也很聪明,它们都把最精华、最宝贵的东西包裹在硬壳里,不让你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