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个人日记

曹雪芹:《红楼梦》
读红楼,第一遍叹其文采,第二遍思其命运,第三遍得其哲思。最后的哲思是什么呢?当然各有体验。我比较信赖顾城对红楼的很多感受。周汝昌、张爱玲等也很好。一本红楼,令千千万万后人惊叹与羞愧。时常读着,皆有韵味。所谓开卷有益。

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
杜拉斯在我国成了小资的代表之一。其为人,为文,皆浓烈。《情人》应该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因其感情的浓烈,技巧的深厚,文字的绚丽。在我心中,它是属于精致如玉的一本小说。

王小波:《黄金时代》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多少国人爱着,学着,甘做门下走狗。《黄金时代》我也总是看了又看。或许是因为我还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正处于人生第二年黄金时代。小波的文独具特色,拥有诗意的幽默、反叛的智慧。他的杂文也是极好的,鲁迅之后,几乎无人出其右。

加缪《局外人》
加缪,曾把小说分为:故事型;社会型;哲学型。《局外人》应该是属于哲学型的。很短的一篇,惊叹人之生存。震撼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当时是被故事震撼。某种程度上来说,马丁·伊登和于连有相似性。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如何挤进上流社会,而是人一旦成为自己也不认识的那个人,或者说,一旦内心的幻想有一日终得实现,人生会因此而沦入一种虚空之中。一直支持自己活下去的那个动力突然嘭的一下没有了,人该如何继续前进呢?

顾城:《英儿》
顾城身上有太多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了。纯粹之人,纯粹之诗,纯粹之文。因而有无限之美,因而有无限之悲。这里没有说他的诗,而是他死之前唯一的一本小说《英儿》,小说也有诗的味道 。

三岛由纪夫:《忧国》
三岛由纪夫很短的一篇小说,然而足以理解三岛独特美学。死亡、爱情、军国都在其中。《金阁寺》《潮骚》等也都很好。当你安安静静的读三岛,是能获得震撼的。这种震撼无从说起,也不知去向何处。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古都》
川端康成对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令人敬佩。这两篇代表了日本文化独特而迷人的一面。川端的诺奖演讲即是《我在美丽的日本》可见他对日本古典文化的痴迷。川端有一种‘静’,由笔触而出,虽是淡淡的,但让人不可招架。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们那时候争相看《挪威》,专门找里面性描写的部分看。我印象最深的是玲子回忆的那个女同性恋。但之后自己再看,却发现这是一本,我们的,青春物语。我们与渡边的生活不同,却又有相似性。不要因为畅销而拒绝一本书,这是不明智的。我个人也挺喜欢《1973年的弹子球》,以及《1Q84》里面的两个月亮。

夏目漱石:《心》
我常常发呆,那时候会想,我看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可我在社会上到底能有什么角色,有多大作用呢?《心》或许是一种思想的角度与指引。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第二位获得诺奖文学家的作家。与我国莫言先生关系非同一般。我现在仍记得读《个人的体验》时的震撼。人的一生势必面临许多苦难,因而有恐惧,有害怕,但最终,我们得找到战胜自己,战胜一切的力量。《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日常生活的冒险》也挺好。大江的文字读来挺费劲的。这也致使他读者群真的不多。

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的文字具有山野气,自然美。他一个人,在那个战乱喧嚣的年代,描绘的却是那样一个‘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还有那样一种纯粹的浪漫的悲剧的爱。

马尔克斯:《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出版《枯枝败叶》时,马尔克斯二十八岁。那时候他说他的野心就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而他二十三岁时已经得过两次淋病。他一天抽60支劣质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结局两个字真实刺痛:吃屎。我们不应该只是盯着《百年孤独》(当然是他最好最伟大的作品)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他的其它小说一样迷人。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是一个千言万语道不尽的作家。粗野、敏感、野心勃勃。他的那些技巧似乎更适合于中短篇。《流动的盛宴》很隽永。《永别了,武器》是他的长篇中体现他本人及思想的很好的一本书。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挪威的森林》里面无比推崇的书。爵士时代的诗人,美国梦。菲少似乎总在描述那样的一类人,这或许和他本身的人生经历有关。《夜色温柔》读起来会难读一些。

贾平凹:《废都》
九十年代很火。话说每个知识分子家里都藏有一本《废都》,直到被禁。然而季羡林仍是大赞三十年后《废都》必然大放光彩。初读的感受是: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金瓶梅》和部分《红楼梦》嘛。反正我是专门找未删节版本看了好几遍。贾平凹先生或许是现世古典文学修为最深的几个作家之一。阿城古典修为也很好。

凯鲁亚克:《在路上》
说走就走、酗酒、乱性、吸毒,然后坐下来记述一切。写完之后,度过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个夜晚,因为第二天,就出名了。
这是疯子的路。热爱生活,永不疲倦。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木心先生的诗我很喜欢。他对文史哲画的讲解也极深刻。他的文字极精炼,又极艺术。

茨威格:《三大师》、《同精灵的斗争》
我更喜欢茨威格写的人物传记,对人物理解极深刻,自成一派。许多人读他或许是因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或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的24小时》,但我真正要强烈推荐他写的几部人物传记。

庄子:《庄子》
中国古贤,我尤好庄子。或是因庄子身上的自由与浪漫气息。鲁迅先生说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又有刘熙载说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中,我极喜欢《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养生主》。[!--empirenews.page--]
庄子为人为文,皆逍遥而游,是为梦蝶。

沈复:《浮生六记》
我是在图书馆里看《浮生六记》的,一边看一边会想,如果我拥有陈氏那样的妻子,该是何等幸福生活?
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有人说爱情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疏一饭,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也有人说,爱情是两个同样丰富并具有相同频率的灵魂之间的共振。
《浮生六记》里,爱是谈诗论文,是赌书消茶,是被醒春重.。而浮生是什么呢?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中国古诗水平极高。他与李叔同,几乎是古诗最后的高峰了。郁达夫以《沉沦》得名,其中可见他古文与西文的功底。在年少时,即木心诗所写‘我纷纷的情欲’的年纪,读《沉沦》还是挺有震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毕竟开放的多,也个人的多。《春风沉醉的夜晚》《迟桂花》也好。

沈从文:《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迷人的自然文字,迷人的湘西世界。我对沈从文的喜欢,可能与我同样出生那样的山水有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其乐无穷。
《从文自传》沈从文只写了三个星期,一切皆从心底而发,自笔端而出。侯孝贤常常提到《从文自传》。大师与大师的通在人生与艺术的共同领悟上。

费孝通:《乡土中国》
这是读大学时写过读书笔记的书。作为学术著作,仍旧为一代又一代人读下去,可见其经典。乡土性、地缘、血缘、家族等等问题是研究中国社会极好的突破口。

史铁生:《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史铁生是2010年12月31日逝世的。我记得我从澡堂出来,外面正下着细雨,我在一个叉路口遇见朋友,他告诉了我说史铁生先生死了。之后,我和他分别,一个人走回寝室的路上,一切都显得清冷,我差点哭出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必然会降临的。死,终于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降临在史铁生身上了。
命若琴弦,说得多好呀!

阿来:《尘埃落定》
去了一趟西南之后,我才决定要把《尘埃落定》读一读。西南、土司、爱情、战争、宗教、历史都是迷人而不由自控的。最终,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了吧。《尘埃落地》也被拍成了电视剧。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其实,个人来说,我不太喜欢这类小说。我更喜欢看一些具有‘迷人而独特’的色彩的小说。所以,我也没有推荐余华《活着》、莫言《红高龄》、陈忠实《白鹿原》等小说。怎样描述我们民族的历史,怎样描述我们生活的土地,怎样描写哪些苦难的人,确乎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这丝毫不阻挡《平凡的世界》让很多人所喜欢。

阿城:《棋王》、《孩子王》
阿城的文越来越少了。然而是少而精,功力实在深厚。陈丹青说过阿城是一个极其博闻强识的人。看阿城的文,文学、电影等如数家珍,如享盛宴。
《棋王》写‘何以解忧,唯有下棋’,写的是生活与哲学。《孩子王》由陈凯歌拍成了电影。

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描写劳伦斯的一部传记《不是我,是风》写得极好。篮球迷说,史蒂夫·纳什是如风一样的男子。那在文学领域,DH劳伦斯或许也是如风一样的。
《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要稍微沉闷一些。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好读得多。或许是因为故事性和情欲性更强。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有关尼采的故事太多。崇拜尼采的人也太多。我接受尼采,接受的是‘超人哲学’,并忠实于大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真正是哲学与诗的结合,难怪尼采也说,德语世界里,除了海涅,唯有他自己是诗人。
尤记初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的彻夜畅读!’老鹰会为我们这些孤寂的人带来食物‘,以书中的此句,为所有热爱艺术并孤独的人共勉。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夜》
陀氏是真正受过大苦难的人。他犯癫痫。从死刑下赦免,流放西伯利亚。陀氏用其敏锐,把那些苦难细细地剥给我们看。就像电影里用慢动作,拍那些犯罪过程。
托翁是富裕贵族,可以十年二十年精致地写一本小说,陀氏则最快二十六天写一本小说,原因是因为要还债(与巴尔扎克类似,巴尔扎克还债,是因为做生意总是亏本)。如他的小说《赌徒》一样,陀氏嗜赌,并常常输得身无分文。
陀氏因写作上的快,小说富含冲击力。他可以是诗人、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病人、囚犯、赌徒。他曾经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被侮辱与被损坏的人》、《卡拉马佐夫兄弟》要花心思看。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因为我连《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源氏物语》等都没有读过。当然也不是不想读。我的体验是这样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我总是读了又停停了又读,仍没读完。《灯塔行》读了一部分也放下了。因这些原因,我常常觉得羞愧。
但《都柏林人》好读得多,也确乎美好。一生只写四本书的人,每一本书都是心血。《都柏林人》我最喜欢的是《阿拉比》、《往生者》。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些异域迷人所在,如梦。《我的名字叫红》中纷繁的细密画的冲击,让人炫目。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追忆甚至盖住了里面描写的爱情和谋杀。我还喜欢他的《新人生》,以及他的诺奖获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

老子:《道德经》
老子出函谷关,成《道德经》。我哪里也不出,什么也不成,只希望能听听老子说话。西方人都在听老子说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唯有我们自己对自己好点是办法。但我们终究还是太浅,也太年轻,我们都还不能懂得《道德经》,遗憾。《道德经》也可以读一辈子。

司马迁:《史记》
不读《史记》不知史。我最喜欢的是《史记》里写项羽等的篇章,直觉那才是司马迁的性情所在。读《史记》,不止读史,也读文。其文浩浩荡荡,或如春日艳丽,或如夏日热烈,或如秋日明媚,或如冬日冰寒。

汤显祖:《牡丹亭》
汤显祖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与柳梦梅至情至深。良辰美景奈何天?我写:你要享受良辰美景,就当是为我。

[!--empirenews.page--]

木心:《文学回忆录》
有志于文学,怎能不去读读木心呢?怎能不听听他的敦敦教诲呢?“不知原谅什么,城觉世事尽可原谅”。恨不相知未逝时。
木心最尊崇的人(文学)大致有:
老子、庄子、屈原、嵇康、陶潜、王勃、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
荷马、莎士比亚、拜伦、哈代、福楼拜、巴尔扎克、司汤达、纪德、尼采、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木心说,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
我们也得多读读天才。至少多读读木心。

王安忆:《长恨歌》
人为什么会老呢?恋爱使人老。恋的越多。老的越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杜拉斯:《杨·安德烈亚·斯泰奈》
一如既往的杜拉斯风格。
一些莫名其妙。
一种爱。

马尔克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依旧无懈可击。但或许算是大长篇间隙的休息之作。他的每本书都值得一读。

波拉尼奥:《附身符》
在我心中,波拉尼奥要渐渐去占有凯鲁亚克的位置了。《附身符》只能算是中篇了,也是《荒野侦探》里的一个章节的扩写,里面第一次出现了2666。波拉尼奥四十岁时才开始写小说,五十岁因来不及等待肝脏移植而离开人世。十年,就为自己在人间建好了纪念碑的底座。天才是挡也挡不住的。
“虽然,我听见歌声里谈到了战争,谈到了整整一代拉美牺牲掉的青年人之英雄伟业,我却明白最重要的是说到了勇敢、镜子、欲望和快乐。
而这歌声就是我们的附身符。”

爱德华·勒维:《自杀》
当作者把书稿交给出版社十天之后,他自杀了。一切都像是预先安排。企图超越时间?只怕才华未能够。纪念碑很少的。

科塔萨尔:《游戏的终结》
短篇集。听说他的最好的小说集是《万火归一》。还未看。在看《跳房子》。诗人之作。他与波拉尼奥是拉美文学新一批的代表人物。

库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南非小说家。两次获布克奖(《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与《耻》)。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苦难中反映人的不易。因政治、战争等等原因,人居无定所。有博爱、人道主义。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竹林中》
木心先生把芥川龙之介称为天才。35岁时在家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枕边有圣经、遗书、遗稿。死后有芥川奖,是日本文学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芥川先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鼻子》很好。《罗生门》与《竹林中》被黑泽明合改为电影《罗生门》,轰动世界。
读芥川,惊之叹之怜之爱之。

川端康成:《千鹤》
川端先生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对他一篇散文《花未眠》的一句话记忆尤甚: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的《雨伞》又小又美。《古都》极美。他的笔触细腻,感情丰盛而又淡雅,绝然而又绵长。《千鹤》中的太田夫人、文子的描写,以及菊治夹杂在其中的性、愧疚、思念、艺术等无不让人常掩卷回味。
读川端先生,如静观垂柳下的某位妙龄女子,时而临江照水,时而掩面沉思,时而蹙眉,时而叹息。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三岛先生如果不是因其那么激烈的死亡,或许经年之后也能在川端先生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诺贝尔文学奖值什么呢。
他写《青春的倦怠》,里面说“归根结底,我认为青春的种种问题,都是出自精神和肉体的不平衡。”。他还有小短篇《雨中的喷泉》、《旦角》等。很爱《春雪》。
小说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里面描写了一种‘美的嫉妒’而产生的毁灭。
读三岛先生,就像人在异域,在冬雪之中,街道上却落满了红红的枫叶。

夏目漱石:《心》、《我是猫》
据说夏目漱石先生的大脑如今还保存在东京大学内。
读夏目先生,如听严师敦敦教诲,如与老者对坐而谈。

太宰治:《人间失格》
初识太宰治,觉得其人简直“不死亡,不成活”。
太宰治在年轻人心中总是有一些热度。
《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发表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读此句,拍桌而起,此为知己!读太宰治,用你的热血吧。

安部公房:《砂女》
生于东京,长于沈阳。书晦涩,有哲学味。
读安部公房,如读存在主义,如读超现实主义。

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刺青》
谷崎先生是日本唯美派的文学大师。但其唯美中又有毁灭、虐待、官能享乐等的存在。
但到底什么是美呢?
读谷崎先生,如蚂蚁悄然爬上身体。

大江健三郎:《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
大江先生大学时即发表作品,引起文坛注意,成为新一代作家的代表。大学研究萨特、存在主义。
他很好的运用了西方的写作技巧和文笔,怀有博爱之心和人道主义,关注人的生存状况。
《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是他的小中篇。相比于他的《个人的体验》等长篇,这种小中篇会好读一些。
读大江先生,如火车行于茫茫隧道,内心且喜且恐,等终于出了隧道,一片艳阳,喜极而泣。

渡边淳一:《失乐园》。
缠缠绵绵悠悠不绝的性爱描写。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到很美好,因为一是檩子本身给人展现的传统美,二是渡边的笔触写的细致。到中后部分的时候,会稍稍感觉到烦腻,好像满世界都是性,但看到最后,才会猛然醒悟,并得到极大的震撼:啊,性爱当真可以如此迷人心魄直至舍弃生命吗?
渡边先生已逝,悼念之。
读渡边先生,如听一博学好思的长者谈起那些人世间千万种感情,不由幻想重重。

村上春树:《1Q84》
天上有两个月亮,一个黄的,一个绿的。
青豆,天吾,我们同时存在,我们必将相遇,必将相爱。
读村上春树先生,如一场优雅的旅行。

村上龙:《近似无限透明的蓝》。
有人说村上春树如爵士,村上龙如摇滚,可见风格差异。里面描绘一群年轻人在日本的美国基地吸毒、滥交、酗酒等的故事。
读村上龙先生,如听一场摇滚现场。

东野圭吾:《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近年来在中国很流行。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这就是厉害的推理小说家。
《白夜行》: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empirenews.page--]
《嫌疑人X的献身》: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读东野圭吾,知故事之可写,知故事之不可写,知人性之浅,知人性之深,知不合理处有合理,只合理处有不合理。

岩井俊二:《情书》
一次在上海电影节上看到岩井俊二,真是儒雅,有诗人气。
《情书》应该大都是看的电影。

青山七慧:《一个人的好天气》
日本新锐作家。一个人会胡思乱想、会觉得孤独,会空虚害怕,但有了好天气,或许可以享受良辰美景。
读青山七慧,如缓缓清流,如悠悠白云。

惠特曼:《草叶集》
惠特曼是美国最伟大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艾米莉·狄金森:《我一直在爱》
纽约圣·约翰教堂开辟的“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和狄金森两人。生前无闻,死后成名。
TS艾略特:《荒原》
晦涩难懂,好用典故,但地位极高。
庞德:《面具》《诗章》
意象派作家、诗人。喜好日本绯句、中国古文化,翻译《论语》《大学》等。二战时支持墨索里尼。
艾伦·金斯堡:《嚎叫》
垮掉的一代著名诗人。

华盛顿·欧文:《纽约外史》《见闻札记》《华盛顿传》。美国文学之父。
霍桑:《红字》。‘这小说没有太阳光,却有月亮光’
斯托:《汤姆叔叔的小屋》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
尤金·奥尼尔:《天边外》《渴》。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4次普利策奖。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与莫泊桑、契科夫合称世界三大短篇之王。
梅尔维尔:《白鲸》。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爱伦·坡:《乌鸦》
爱伦·坡是怪才。生前穷困潦倒。死后被世界上大多数作家尊崇。梦幻神秘。诗、恐怖小说、侦探小说。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王小波很喜欢的作家之一。幽默、机智、名气广大。

梭罗:《瓦尔登湖》
描写自然与哲思。我好几次试图静心来看,但都未能深刻理解。浮躁如斯,如何谈书?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
成名后自杀而死,马丁·伊登就像是早就写好的结局。《马丁·伊登》是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听闻列宁很爱看杰克·伦敦。

亨利·米勒:《北回归线》
初为禁书,在巴黎出版,二战归来的士兵们看到后喜欢。写很混乱的东西。有电影《亨利和琼》,他的传记片。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
我最喜欢的美国作家。敏感、粗野、爱好广泛、自杀而死。世人都说《老人与海》代表了硬汉,不能被打败。我却觉得《流动的盛宴》里才是他的真性情。《一个虚假的春天》,多么独特的味道。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村上春树极推崇的作家。美国梦的描述者,然而都是破碎。爵士时代的诗人。夜色温柔,他们却心乱如麻。

福克纳:《喧哗与躁动》《八月之光》
与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芙并称为意识流四大小说家。写美国南方。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后如马尔克斯‘马孔多’,或莫言‘山东告密’。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纳博科夫:《洛丽塔》《微暗之火》
《洛丽塔》初为禁书,因为被批描写不伦之恋。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还有好几个电影版本。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模仿者不断。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买下土地,在山顶修建小屋,过起了隐居生活。我很喜欢《破碎故事之心》‘在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里,总是该男孩主动出击的。’

凯鲁亚克:《在路上》《达摩流浪者》
凯鲁亚克成了背包客流浪者心中的英雄。出版《在路上》后,凯鲁亚克度过了‘作为普通人的最后一个夜晚’,因为第二天他就成名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巴勒斯:《裸体午餐》
同时垮掉的一代。自我感觉比凯鲁亚克更加混乱。写了无数的吸毒者、乱交者、同性恋者。读来昏沉。

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
二十二岁写完《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我在图书馆读《伤心咖啡馆之歌》时觉得这个作家真是独特。谈不上伟大,仅是独特。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黑色幽默代表作。描写一个叫做尤索林的男主角在二战时期美国驻扎在地中海一个小岛上目击的种种除恶现象。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又提出,飞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猫的摇篮》
依旧是黑色幽默。《五号屠场》写德国德累斯顿炸毁的情形。《猫的摇篮》写一个虚构的‘山洛伦佐’的宗教统治者与政治统治者互相利用,把社会推入到巨大的恐怖之中。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主角:菲力普·马罗。冷硬派私家侦探的代表人物。

耶茨:《十一种孤独》
被称为美国的《都柏林人》。

厄普代克:《兔子富了》
我听闻厄普代克的大名后,买来了四部头的兔子系列。如今几年过去,还只看一本。总是在描绘中产阶级。

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同样是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简约主义。卡佛的目光如此澄澈,几乎叫你心碎。

菲利普·罗斯:《再见吧,哥伦布》《乳房》《美国牧歌》
近些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穷途,墨路》
保罗·奥斯特自有其迷人处。
《穷途,墨路》是他的自传性作品,也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之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