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厦门行走

个人日记


厦门市,别称



,简称鹭,位于



东南端,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这是个休闲的城市,也是个美丽的城市,在这里,你只需放下浮躁的心,一点点地融入,慢慢地行走,让自己汇入其中,就好。
行程:
D1:曾厝垵,厦门大学,南普陀
D2: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风琴博物馆、皓月园、刻字馆、鱼骨馆)
D3:华侨博物馆、胡里山炮台
D4:厦门市博物馆、厦门科技馆
D5:观海听涛
由于此次出行比较匆忙,事先对厦门了解的不够多,住下之后边玩边打听,倒也玩的很满意。
此次出行,从常州出发,往返的航班都是预先定好的,住宿也选了最为经济的曾厝垵。
D1:机场——曾厝垵——厦门大学——南普陀
上午九点半,到了厦门高崎机场。刚打开手机,就接到酒店电话,由于昨晚在携程临时定的住宿,携程提示有空房,但酒店实际第一晚并没有空房。所以店小二和我商量,看看是退房还是选择他们仅有的一间豪华房。当然了,豪华房的价钱要翻一番,接下来的几天,则仍然是住原价的大床房。我懒得再去找,就同意了他的建议。(提示:以后订房一定要当天给酒店打电话确认一下,以确保不被临时安排高价房)。
机场大巴(厦门称:空港快线)是到各处最放心快捷的选择,50分钟的环岛路让我们顾不上旅途的疲惫,燃起了对厦门的兴趣。
曾厝垵原来是个小村子,因为厦门的旅游业兴起而跟着热闹起来,这里并不大,四通八达的道路两旁都是小吃和冷饮:各种奶茶、绵绵冰、椰汁、鲜果饮、印度飞饼、虾扯蛋、烤鱿鱼、土笋冻、金包银等,多得你可以每天吃的都不重样。游客络绎不绝,以年轻人居多,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三五一群出行,或者是年轻的男女,他们不忌讳外面的小吃,这条小吃的路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品尝不同口味的小吃。
我们住的泰inn酒店是一个家庭旅馆的形式,一共四层,每层三个房间。距离环岛路有一段距离,要穿过热闹的小吃街才能到。店小二是个内蒙的小伙,曾经在长春呆过三年,口音明显的东北味,在那个大家说话都细腻的地方,大大咧咧的东北话听起来特别亲切。在曾厝垵,除了住宿就是吃饭,或者卖纪念品,好似这个地方就是为我们这群游客服务的。这里的住宿都不含餐,因为出门就什么都能吃得到。住宿的地方很简陋,但二楼有个露台,放着遮阳伞和藤桌藤椅,供人们休闲喝茶聊天用。
中午安顿好房间,吃过午饭,拜托店小二帮忙预定了第二天去鼓浪屿的船票(也可以自己上轮渡的网站定,早点定,争取赶早点的航班出海),打听好路线,直奔厦门大学。
在厦门,公交出行很方便,我们也是坐公交去的厦大——中国有名的魅力十足的大学。厦大(厦大西村站,这是正门)离曾厝垵不算很远,几站就到了,去厦大不用买票,但必须带身份证,小孩子户口本就行,门口有排队等着查验的人们,早晨去排的队伍会很长,中午就没有那么多了。
在厦大门口,有学生志愿者,你可以咨询厦大都有哪些可看可观的,然后沿着主路慢慢走,一边走一边欣赏。在厦大,很少能看到学生,大部分都是带着相机或手机拍照的我们同路人,学生上课的地方,也不允许游人去打扰。厦大的校园很美,有山有水,树木成荫,芳草萋萋,建筑也是别具一格,很多伟人的塑像惹得游人排着队将它摄入镜头。
环游大半个厦大,从南校门绕出来,旁边就是南普陀,普陀寺在山脚下,我对寺庙感觉一般,没有进去,只在门口注视着那些虔诚上高香的人们作揖磕头,顶礼膜拜。沿着道路一直朝山上走,弯弯曲曲的阶梯路会一直引领你来到山顶,山不高,若是沿途不停脚,也就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在山顶,可以窥得厦大的全景。我由于有其他原因,半山腰就折返了,缺失了一览厦大全貌的机会。
游完南普陀,天色已晚,赶回曾厝垵,吃过小吃,洗过澡,就到曾厝垵对门的沙滩上看夜景。虽然是夜晚,天气依然很热,沙滩上都是踏水的人,海浪慵懒地聚集,一波波地漫过孩子们的脚面,就会惹来一阵阵欢笑。有的年轻人则干脆坐在沙滩上迎接海水一次次的推搡。
我和诺儿沿着海边的木板路走出好远,人才渐渐稀少,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礁石,激起一阵阵的水花。往远处看,灯光模模糊糊,高低错落有致,在昏暗的夜色中越发明显。
D2:鼓浪屿
鼓浪屿,一听名字就特别有诗意,更让人充满了遐想与期盼。10分钟的轮渡,就把我们带到了对岸的鼓浪屿。骄阳似火,沿着没有遮拦的路边行走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们不得不改走里面的林荫路。
鼓浪屿的草坪和椰子树给新人拍婚纱照提供了非常养眼的背景,有时一块大草地上会有很多对新人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拍照。
日光岩是鼓浪屿最高的地方,说是最高,其实海拔也就几十米。在这里,太阳毫无遮拦地播撒热量,每个上来的人都是匆匆地拍过照片,欣赏一会就赶快下去寻找背阴处凉快去了。在这里, 你可以看到鼓浪屿的全景,曲折的海岸线,以及红砖绿树,相互掩映,远处的高楼在烈日的炙烤下变得模糊,像一张过曝的照片。
钢琴馆在菽庄花园内,也是到鼓浪屿必须要去的地方,里面陈列了胡友义夫妇捐献的100

多架钢琴,每一架钢琴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或者动人的故事。(钢琴馆不允许拍照)
风琴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风琴分好多种,用嘴吹的叫口封琴,有排管的叫管风琴,用手拉的叫手风琴。管风琴很巨大,甚至比钢琴体积还要庞大,有宽度,更有高度,这些是我没见识过的,到了这里,只能慨叹自己见识短了。
刻字艺术馆也是鼓浪屿有特色的一个馆,不过对刻字感兴趣的人少,场馆内没有几个人,墙壁上挂着各种刻字的作品,对这方面知识的孤陋寡闻,让我只能从俗人的审美来揣度了。
鱼骨艺术馆也很特别,里面展出了鱼骨画创始人林瀚冰的很多作品,都是用各种鱼骨雕成或者粘贴的画,装裱好的,有立体感,又很抽象,惊叹于他的独具匠心。鱼骨艺术馆的地下一层是民俗馆,这里展出的都是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熟悉的物件:碾子、弓箭、老算盘、手摇电话、发报机,老式缝纫机、织布机,纺棉花机。诺儿很喜欢这里,总是充满感情地凝视着这些老物件,似乎她和它们曾经有过交集。
皓月园就是一个充满绿色的园子,到了那里已经是六点多了,太阳不再毒辣辣地关注着你。这里最显著的建筑莫过于海边的郑成功石像,石像建在高高的岩壁上,凝视着大海的远处,手握宝剑,身披铠甲,雄纠纠气昂昂,伟岸壮烈。
内澳错码头在6:40以后就没有轮渡返回厦门了,想回厦门岛必须到三丘田码头,这里的轮渡一直有,只是夜深时航班间隔会长些。不过厦门的公交四通八达,也不在乎时间晚一点。
D3:胡里山炮台——华侨博物院
胡里山炮台建于清光绪年间,在海边一处高地上。炮台最惹眼的就是克虏伯大炮,它是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每尊炮价白银八万两,克虏伯大炮口径为280mm,重量87吨,炮长13.9米,射程19760米。(1937 年9月3日,3艘日本军舰闯入厦门外港,炮击白石头、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垵海军机场,克虏伯大炮击沉日军一艘军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
胡里山炮台每天会有三场红衣火炮操练,极具观赏性。一群身着清兵服饰的年轻人挥舞着手中的大旗,做着开炮前的各种操练。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径直奔向指挥台,用望远镜搜寻着海面,一会像发现敌情一样,指挥着士兵装弹、开炮。一声巨响,一股烟从炮膛涌出,观看的人吓了一大跳,动静太大了,有点措手不及。表演结束,人们蜂拥和那些健壮的清兵蛋子合影留念。
胡里山炮台并不大,里面露天陈列了很多锈迹斑斑的大炮,对于当年厦门的防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游览有半天时间足矣。
下午来到了华侨博物院,对于厦门的建设,华侨的作用不可小觑。很多华侨为了厦门的建设,捐资出力。值得一提的是陈嘉庚,兴办捐助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等100所,费用达1亿美元。
华侨博物院不是很大,里面陈列着一些当年的物件和华侨伟大功绩的画面。
D4:厦门市博物馆——厦门科技馆
一直对城市的博物馆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感觉那里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能发现在别处发现不了的故事。厦门博物馆也是一样。
曾厝垵到厦门市博物馆不是很近,但公交到那里很方便。
博物馆门口摆着四个可爱的猴子,做着不同的动作,昭示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做、非礼勿言”的人生格律。往里走,按照月份展示着闽南的风土人情,每个月份都有一个别致的名称(比如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五月叫蒲月,六月叫荷月......),每个月份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习俗。涉及婚丧嫁娶、农耕茶作、战争娱乐等各个方面。一圈走下来,对闽南的风俗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有些风俗因为在电影或电视中有所了解,并不觉得陌生,但在置身这些画面之中,还是好奇心十足。
在博物馆的旁边就是科技馆。这可是孩子的乐园,不仅能满足感官上的新奇感,还能对一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真是一举两得。
各个城市的科技馆尽管大同小异,但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侧重点也不同。这里可真热闹,一个接着一个的实验或现象都亲眼所见、亲身实践,里面的孩子跑来跑去,遇到有不懂的地方,还有工作人员讲解示范,并告知工作原理。透镜的神奇变换、齿轮的百变应用、破冰船的复杂构造、地震小屋的惊悚震撼、万花筒的奇妙力量、机器人的神秘盖章,一切的一切都诱惑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吮吸,就是随行的家长,也不由自主地一个实验跟着一个实验地身体力行,陪着孩子一起深入其中。
博物馆和科技馆向来是学生的天下,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故事,每个城市的印记,若要真正寻来,还是要从这里走起。
D5 观海听涛,惜别厦门
曾厝垵在环岛路的一侧,另一侧就是鹭江,我喜欢称之为海。天气好时,海水风平浪静,温顺得像个小姑娘,该涨潮的时候涨潮,该落潮的时候落潮,遵循着海水自有的规律。一旦遭遇台风,海水则像一个暴怒的孩子,伴着狂风肆虐,连拍打礁石的声音都变得有力,像要把它拔起带走。

白天在海边是件让我很不爽的事,海边沙滩没有遮荫处,暴露在阳光下很痛苦。风不是很大,爱出汗的我总是满头大汗地狼狈逃离。不过吃过晚饭后就不一样了,火辣辣的太阳慢慢褪去灼热的光环,渐渐下山,海边也成为人们避暑的好去处。沿着海边的长廊慢慢地走,看沙滩踏浪的恋人,被浪花拍打尖叫的孩子,一角把着吉他坐着音响默默弹唱的学生模样的小哥,还有远处招揽生意的卖花人,突然对厦门徒生一种不舍。
慢慢地找一个偏远的角落坐下,静静地听海水拍打礁石,一下,一下,又一下;看浪花翻转,欢快而有节奏;隔岸的灯火已起,模糊而飘忽。周围的一切都很静,除了大海的声音,就是心跳的声音,合二为一,又一分为二,思绪如海上放逐的小船,随着海水的节奏自由起伏。
厦门,什么时候我可以再来和你约会呢?
随风
2015.7.20

文章评论

美丽承诺

我一直在期待你的厦门之旅,今日能拜读真是三生有幸!你的浪漫始于足下,停留心间,挥洒在细致入微耐人寻味的字里行间......[em]e160[/em][em]e163[/em]

在去约会我也去

悠悠

你怎么可以记得住啊,是不是每晚回去就写日志呢?

依杨看雪

姐,字能不能大点!读完累死额的小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