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我的家乡湖北天门

个人日记

我的家乡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著名的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七、八千年以前的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铜器等文物,还发现了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石家河文化被写入“九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天门,古为云梦泽风国地,春秋为郧国地,战国时期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统一中国后,设竟陵县,隶属南郡。五代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为避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竟同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属直隶防御州,州治设此。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为避康熙墓名(景陵)讳,改为天门县,隶属湖北安陆府,此为第一次定名天门,沿用至今。1932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西、南、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了天潜、天汉、天京潜、天潜沔、县南、天北等县。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恢复天门县建制,撤销天汉、天京潜县,划属湖北省荆州专区;同年7月,建立天门县人民民主政府,8月,改为天门县人民政府。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1994年10月,国务院批准天门市为湖北省直管市。2002年,湖北省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 天门市现辖竟陵、杨林、岳口、侯口4个办事处;多宝、拖市、张港、蒋场、汪场、渔薪、黄潭、横林、彭市、麻洋、多祥、干驿、马湾、卢市、小板、九真、皂市、胡市、石河、佛子山20个镇;净潭1个乡;天门经济开发区,国营蒋湖农场(以上2个单位为副县级);仙北工业园区,沉湖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区,白茅湖棉花原种场。全市共有787个村民委员会,4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82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为163万人。 天门市境内公路纵横,汉(口)宜(昌)公路、荷(包湖)沙(洋)公路贯穿东西,李(场)毛(咀)公路沟通南北。岳口汉江公路大桥于1996年6月18日通车,长荆铁路于2002年10月18日通车、2003年6月20日正式投入营运,天(门)仙(桃)一级公路于2005年建成通车,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和武(汉)荆(门)高速公路于2005年相继开工,即将动工的汉宜高速铁路将过境我市并在仙北设站,全部项目建成后,将使天门并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大大缩短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距离,天门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天门在全省的位置: 天门市行政区划图: 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

天门风光:

天门山: 享誉全国的天门中学:

陆羽广场:

建设中的天门新城规划图:

陆羽公园:

 

东湖公园:

 

文学泉:

 

古雁桥:

 

三眼井:

 

中百仓储:

 

天门城区景观:

 

天门特产: 锅奎

 

米粉+油条:

 

糖人:

慈菇

 

荸荠:

 

芋环:

 

蓝印花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