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扫帚的老人

个人日记

       清晨,从车上一下来,我就顺着街道一路前行一路观望。只见街道两边卖早点的店家他们早已准备停当,只等着食客随时上门入座了。

      经过这些店铺门前时,摆放出来的各色早点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让尚还未有食欲的我也被这些香味给诱惑着。终究因赶时间的缘故,只好咽了咽口水往前继续慢行。

       就在四处张望之间,一个担着扫帚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是他,正是他,大清早的走上街头就是为了寻他,一个常年卖竹扫帚的老人。看着他距我渐走渐近的身影,我赶紧迎了上去。

    “老人家,您家中还有扎好的竹扫帚吗?我要四十把。
     老人抬头看了看我,说:“是你呀!家中还有许多呢,赶明儿给你送来。”
    “好,老价钱。”说完我赶紧折身往单位走去。

      在往回走的一路上,我脑海也在盘算着这位老人家。他个头不高,背稍微有些佝偻,精瘦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稀稀落落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慈祥但不浑浊的眼睛,从面相上看大概有七十岁上下吧?

       初遇这位老人,也是买他的扫帚,也是看着他挑着一担竹扫帚在街上叫卖。虽然挑着的一担有一二十来把,但他走起路来步履稳健没有丝毫的喘息。看他那架势老人的身子骨还是挺硬朗的,要不然以他这样的高龄也不会挑得起那么多的扫帚而沿街叫卖着,自那一次瞧见之后就让我心中对这位老人很是佩服。

       待到下午我出外办事回来,同事小陈对我说:“刚才有个老人送了三十把竹扫帚来,我帮你付了钱,这些扫帚是一个年轻男子开着一辆崭新的红色轿车送来的。
老人还说,明天再把剩下的十把扫帚再给送来。”

       崭新的红色轿车?在回来的路上我是看到了一辆崭新的红色轿车,它的后备箱里塞满了许多扫帚,扫帚的尾端随着车的不断前行,而上下摇摆震颤着。原来我看到的就是这位老人送来的扫帚。

       但脑海在回放这一幕时,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家中条件尚好,能用崭新的轿车送扫帚,那么为什么如此高龄了还要扎扫帚卖?这个念想和对这位老人的不解伴随着我思索了整晚,直到第二日的清晨,那剩余的十把扫帚再次送来,才把我心中的谜团给解开了。

       原来开轿车的年轻人是这位老人的小儿子,他怕把他父亲给累着了,所以才抽出时间来送扫帚上门,扫帚一卸地他就开车走人去办他自己的事了。

       待付过钱给老人之后,我让老人慢些走。谁曾想老人手捏着钞票对我说:“你付了钱给我,不让我打收条吗?”
   “老人家,我来打就是。”
  “你这样做不符合财务手续。”
      听着老人说的话语,我不由得讶然道:“您老会写字?”
    “会呀!我写了几十年了。”

      看着老人我赶紧从抽屉内拿出了纸笔递给了他。只见他刷、刷、刷几笔,一张字迹工整的收款凭条就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老人家,您的字写的挺好的。我之前以为您不会写字,在我们这儿周边的农村地带,有许多三十、四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都不会识字,不会写字。每次打个条都是求别人代笔,所以我的潜意识里也以为您老不会写字,请勿见怪。”

        听到我说的话,健谈的老人瞬间打开了话闸子,对我说了他曾经所从事的职业,现在的年龄,以及为什么这么大的年龄还出来卖扫帚?
       从他那徐徐道来的话语中,我才得知老人今年八十有二,做了二十几年的大队会计,由于年龄大了赋闲在家,所以就扎些竹扫帚出来卖。一来可以活动活动筋骨到处走走,好藉此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二来又可以在空闲时赚些钱财,让儿女们少些负担。

       临走时老人对我说:“这些扫帚本来是有人比你出的价钱高一些的人买去的,是因为之前答应了你,所以就算价钱低些我也给你送来了。做人就必须要讲诚信,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失去了做人的准则。”

       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我觉得他很高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用他的行为证明了以诚为贵。同时在这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也让我感知到了他品行的高尚,也让我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利益面前甘心为它折腰。 
    图片
                                                          

       
        

文章评论

无怨无悔

值得我们学习!事情虽小,精神可贵!!

写得真好[em]e179[/em]

中国加油

诚信做人,诚实办事![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峰回路转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而你将一个老人卖扫噶的事写得如此栩栩如生,我最佩服的就是有文采的人,学习你![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玄天

开篇写了闹事的繁华,各色的小吃。从而引申出这次外出的目的,以及与买扫帚老翁的巧妙相遇。以至于产生的质疑,老人的家境,放听说扫帚被崭新轿车送来时,又抛出更大的质疑。直至最后老人款款道来时,在老人身上看到的优秀品质。只是有一点画蛇添足,既然已经是第二次买扫帚怎么会刚知道老人会写字呢?看得出有赞扬老人的成份,只是不要过了。[em]e113[/em]班门弄斧请勿见怪。[em]e120[/em]

一剑飘飘

我们村里有一个九十多岁的,会编竹篮。儿孙们家境都很好,但老人坚持要单过。每逢集市,常见老人担着竹篮去赶集。老人不要子女的钱,还能余下一些钱让子女给存起来。

默然

有包袱,有伏笔,好文章!向老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