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绿葱湖

行者游记

   
图片


    这里是一块盆地里的平原,周遭有山脉逶迤而立。又有两条江在城边流过,在城的北端汇集再向

东。江水极清澈,是无数条山涧溪流和烟霭汇聚而成。城西古城门紧临河埠,早些年江边人声熙攘,樯帆

林立,是周边州县的一处水路码头。城北处的江心,原有红石岩三块,平日微露出水,涨水则隐,若“浮

水”般,此处曰“浮石潭”。南岸有亭,名“浮石亭”,又名孟公亭,题有孟郊所作同名诗。

  
   
居住在山区边缘小城的人们,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致。但造化总是平等待人的,此处也

自有其妙处。去城南几十里外,有大山余脉耸立。寻常日子里,放下手中的书卷,端起茶盏,踱步立于窗

前。春夏之交,满目葱茏。远望,山就在那里,静默不语千年。“仁者爱山”,讲的是山的沉稳宽厚,喜

欢这句话。良久,坐回书桌前继续看书。不必打招呼,也不用担心,山,依旧还在那儿。如相交经年的老

友,互知根底和脾性,无事只需远远地瞧瞧,看你还在那儿,心安,各自忙手中的事情。


   
这位故交,许是年纪大了,又或许是耽沉于思考,他是不轻易走动的。彼此想念了,是需我们动动

腿脚去他那儿走走的。山峦这类朋友,有的如弥勒,平坦,乐和随意;有的则是渔樵,冷僻,寡言不语;

更有似隐者,藏于云岚之间,松下问童子而寻踪不得。城南面的这座山该算是隐者。且要去拜望他,却是

要费些周章的。

 


   
绿葱湖不是湖,是一座山峰。不对,它又是湖,一汪在山巅和白云间,四季常绿,的湖。一山跨三

界,在不同的县区有不同的名字,但我喜欢绿葱湖这个名字。山野小径崖边,野葱随处可见,不起眼却茁

壮,自顾长着,贡献着一抹绿色,又是烧菜的好佐料。


  
车子只能开到叫做麻洋的小村,下面都是徒步的路程。村子后是一片竹海,几场春雨后,春笋几乎窜

成了新竹,有一人多高。再向上走,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滩。山道为山民刀砍脚踏开辟,或为山洪冲刷

而成,多布乱石。走出竹林,山道的坡度几呈五六十度,一行人多以匍匐的姿态攀行,算是用这种姿态表

示对大山的亲近和敬意吧。途中气喘不止,稍作歇息,极目四顾,翠绿温润,清风拂面,山如壁立缘藤

上,啁啾鸟鸣,白云蓝天。高处嶙峋的山石旁,三两簇野花丛应时怒放,多叫不出名字。至山顶,疲乏几

不能站立。有人说,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信然。在绿葱湖山顶,观山势万物,尤其漫山开遍映山

红,披着红花绿草的山脊,仿若鲤鱼浮水,神游于天地苍茫间,神怡心旷。众人皆欢,不虚此行矣。
  


   
阅读,行走,是了解和探索世界的两条重要途径。一本书如同一艘航船,带着我们去远方。其意义

之一就是抵达远方,“陌生化”我们朝九晚五、熟知的世界,将个人思想和知识从“舒适地带”脱离,进

而更新我们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理解。行走,也有这种功用。

 
    下山途中,途径一处山坳,有松树列于小路旁,松果还是刚刚长出,极嫩的青色的松针和淡咖啡色

的柱蕊。想起了
余光中的《空山松子》。
 

 一粒松子落下来

没一点预告

该派谁去接它呢?


满地的松针或松根?


满坡的乱石或月色?


或是过路的风声?


说时迟


那时快


一粒松子落下来


被整座空山接住



    已近薄暮。我走过山径,裤脚带着野花的花粉,擦着野草的尖,触碰着柔软的毛笋,惊起一两只甲


虫,它们摆动或飞起着,一会复又静止,如同一阵风儿吹过。风来过还会回来,我则会在梦中见再到他

们……


    又记:
途中,误走岔道,多费时1小时。自登山及下山。共计用时约7小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