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古镇官渡口——消失的三峡古城镇
个人日记
—— 梦回三峡
巴东官渡口古镇,在巴东县城信陵古镇西15公里处,南临滚滚长江,北靠郁郁东坡,东接龙船河(神农溪)出口西瀼口,西有终年不竭的神奇水洞溪。
自绘巴东官渡口古镇位置示意图
说水洞溪神奇,是因为它的溪流并非由细流积累而成,而是出自官渡口西部刘家坡的一个山洞内,故而名叫水洞溪。水洞溪清澈甘洌,常年不竭,由西向东,河床均宽7米,在大湾南吸纳另一支流李家沟,从官渡口古镇南面注入长江,全长约6公里。
官渡口古镇座落在自北向南倾斜的坡地上,就一条独街。老街从东头粮管所开始,沿长江向水洞溪里伸展。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25米,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水陆码头集镇。老街上,以前商铺是临街而建,铺面多是板壁屋。街道狭窄,卫生状况不好。以前,老街上只有一所小学,一家草药铺。解放后,木石结构房屋逐渐多了起来。很长一段时间,街道房屋错落不齐,零星分散。从供销社开始,房屋呈南北两排,中间有条小街。解放后,镇上办起了初中,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后来,老街上人口多了起来,单位也多了起来。医院、邮电局、银行营业所、税务所、广播站、学校、电影院、农机厂、饭馆、旅店沿街摆开,各种高层建筑逐渐耸立在街道两旁。
古镇官渡口
原官渡口小学
古镇官渡口老街
官渡口古镇西头油作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官渡口古镇
1994年官渡口
在官渡口古镇拍《家在三峡》电视剧饰演酒店老板应丘梅的电影明星李羚
官渡口古镇水陆交汇,历史悠久。陆上,以前通往万流的驿道从官渡口经过,是古道要冲。由于官渡口地处峡江咽喉,设渡早,行人多,热闹而险要。后来有了公路,这里能通往火烽,还可以去水洞溪、东坡等地。官渡口水路比旱路发达。在木帆船为主的时代,这儿就是进出巫峡船只躲避风浪与停泊休息的地方。上达巫山、奉节、重庆,下通秭归、宜昌、武汉,船只往来,异常热闹。
官渡口码头
巫峡东口-官渡口
与大溪文化同源,官渡口也是远古时期长江人生活居住的地方。一批批考古工作者在官渡口附近先后发掘出有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有战国中晚期的文物,有巴楚两国相互攻伐的战争遗迹,有三国时期蜀吴征战的旧址……在官渡口古镇老街上,原有一道高达数米的石碚。石碚的大方石上竖刻“要区天成”四个大字,左旁小字清晰可见“咸丰二年首夏/铁岭衍秀”。衍秀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宜昌府同知(同知在康熙时期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康熙后实际成为当地政务的实际长官,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等事务)。他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来峡江视察,出门扇峡后,在官渡口留下“要区天成”四字 ,是告诫后人这里地势险要,乃天然形成的战略要地。
“要区天成”石刻位置
“要区天成”石刻
官渡口古镇隔溪相望的江岸峭壁上,有龙王庙遗址。据旧《巴东县志》记载“清嘉庆24年(公元1819年),四川学政吴,舟行殆覆,忽风吹到岸,惑神佑,倡建。”过去,长江中上游的木帆船,多在此停泊,到庙内敬香拜佛,保佑他们水上平安。庙里的塑像、雕刻都十分精湛,即使建庙的青砖,当年都是专门制作。后来遗址上出土的旧砖,砖铭“龙王庙造”依然醒目。由龙王庙砖铭分析判断,此砖为清代中后期产物,说明此庙应是清代中后期修建。可惜,龙王庙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时被拆除(龙五庙应是1958年大跃进时代拆除的吧)。70年代,龙王庙废址台地上建了2座烧砖窑,80年代又在遗址附近建有1座石灰窑,此庙现已无存。古镇上70岁以上的老人,对此还依稀记得。
C.Johnson20世纪初拍摄的官渡口龙王庙
上世纪40年代官渡口龙王庙
巴东官渡口龙王庙砖铭
古镇隔江对岸,在倾斜石坡上,有一块长4米,宽约1米的长方石横卧江边,石上从右向左横刻“我示行周”四个大字。右边竖刻“光绪乙巳季春月谷旦”,左边竖刻“监修委员渝州童天泽书”。“我示行周”石刻实际上是危险水情警示。若江水未淹没石刻时,表示这里可以安全行船,没有危险。如果江水淹没了这四个大字,表示水势流急,行船有危险,必须在此停泊,等水退后再开船。此典故源自《诗经·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原意是嘉宾们对我友好,给我指示至善之道。这里童天泽把“示我周行”改为“我示行周”,表示“我给大家指示行船的平安之道”。导人善行,用心良苦。
“我示行周”石刻
巫峡东口江边“我示行周”石刻处
巫峡出口,有两座大山面江而立。北有尖子山,南有大面山,南北绝壁隔江对峙,山势陡峭如门,江面仅有80米宽,故名石门山。石门以上,过“楚蜀鸿沟”,便是四川地界,故而石门山又名“蜀口山”。《湖北通志》记载“蜀口山,县西四十九里,旧名石门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今名关渡口,巫峡到此而尽。”又传,此地原名纪塘关,因唐庐陵王出游江南,在此渡江,故名官渡口,沿用至今。
官渡口古镇景色迷人。
官渡口是巫峡的东口,峡开江平,视野辽阔。江南褐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照射下,似火焰般伸向江心。巍峨秀丽的巫峡到这里结束,滔滔的江水逐渐平静。江上帆船趁雨后初晴,来来往往。清澈的水洞溪水,在江水里向前伸展。云层开始收敛,露出蓝蓝的天空。舟船在大江主航道上疾速行驶,快得连江上的波浪都无法影响它们。船帆,依靠着这个季节的风鼓动扬起。一旗高挂桅顶,映照着天上耀眼的太阳。船上的桡夫,指着信陵古镇后面的金字山在一路谈笑。太阳要下山了,官渡口那些钓鱼的小舟,依然闲散地停在水洞溪口,不愿回家……见此佳景,清代诗人薛德玉赞道:
官渡峡开江水平,征帆来去趁新晴。
波澄远浦云初敛,船压中流浪不惊。
片幅直凭风信递,一旌高挂日光明。
艄人笑向巴山指,溪口斜阳钓艇横。
——清·薛德玉《官渡晴帆》
官渡晴帆
官渡口古镇上游石门山,景色优美,曾是巴东古代八景之一“石门樵唱”。薛德玉也有诗云:
樵蹊高耸傍云根,野调村腔偏石门。
人籁远连松籁起,歌声直共斧声喧。
芙蓉对峙清讴接,棫朴新芟绿荫繁。
青色满肩归唱晚,滩头日落正黄昏。
——清·薛德玉《石门樵唱》
你看:山人砍柴的小路曲曲弯弯向上延伸,一直伸到白云脚下。石门山地域偏远,山里人唱歌说话都与巴东县城里的人差别很大。人们劳动的声音,与远处的松涛声连在一起。樵夫们一边砍柴一边唱歌,歌声与砍柴声相混合,异常热闹。伴随着清美的歌声,一朵朵直立绽放的荷花在风中摇曳。刚刚砍过的新枝长出了嫩芽,草木新新,野花芳菲,绿荫茂密。樵夫们肩上扛着新砍的柴薪,在落日中一边回家,一边歌唱。你看江边滩头,太阳正在落山,暮色悄悄地降临在水面上……
世外桃源,莫过于此!
文章评论
米度拉
那是我的家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