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行走
个人日记
是两件事,有时候其实是一件事。
在读书中行走,在行走中读书。
当然,这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啥太大关系。
单纯的读书,自然比不读要好很多。
单纯的行走,自然要比足不出户好很多。
假如条件允许,结合起来,读书和行走才会更有意义。
人生也许才会更有意义。
应兄弟之约,前几日去邻省辽宁转了一小圈。
巧合的是,行程正好与明朝“关锦防线”深度重合。
义县起始,途经锦州,中路兴城,绕道山海关,经秦皇岛返承。
锦州-兴城-山海关,这一线就是明朝生死存亡关头让努尔哈赤遗憾终生的“关锦防线”。
据说,努尔哈赤的死因很可能就是兴城古城门上的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夷,告诉你这是进口货。
后来说习惯了,才成了红衣大炮。
炮是铁铸的,看上去很笨拙,但在当时威力无比:
“红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数十尺,断无生理。”
你想,努尔哈赤又不是变形金刚,怎么能禁得住这样的炮轰呢?
所有的传奇集中在这个小城的历史上。
兴城,明代称宁远。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城市。
但几个人物的名字你一定会知道。
至少有一个人的名字你会知道——袁崇焕。
至于如何评价,我们都没有那个资本。
去翻看明、清的历史,你也未必能找到客观准确的答案。
历史,只是历史。
读再多的书,在历史这本巨著面前,我们都是浅薄的。
走再多的路,在历史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也不过都是刚刚走出家门的孩子。
因为读《明朝那些事儿》,所以对明、金两军在辽东的拉锯战印象深刻。
尤其对宁远这个小城充满类似敬畏的心情。
站在宁远古城门下,你才可以真切的想象400年前那些刀光剑影、大炮轰鸣的场景。
你才可以把书中所有与这个小城有关的人和故事串联起来。
你才会更加深刻的记起一个叫祖大寿的人。
记起他不是因为他是吴三桂的舅舅,而是因为他土生土长在这个叫宁远的城市。
我围着其中的一座城门,认真的转了几转。
在那个冷兵器为主的时代,一座城池的门户何其重要!
站在那里,你仿佛看见金军骑兵正与关宁铁骑激烈交锋。
你仿佛听见战鼓声声和无数战士的呐喊声。
文字只是尽全力记载了历史。
而历史真相到底如何,也许是文字也无能为力的吧!
那些历史中、故事中的人,他们到底想过什么,又有谁能知道呢?
读书和行走,给你提供更多想象机会。
※更多图片请移驾空间相册关锦防线。
文章评论
小楼听雨
这一圈绕对了啊,感慨很多
小楼听雨
下次来四川广元,看看剑门关啊
林卿
非常有道理!
猴小烦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绿柳如烟
历史的厚重,远行的快乐,旅行,愉悦的何止是身心!
冰色柠檬
知行合一了。
@安静
高墙大城,在那个时代,真完全担得起“固若金汤”四个字了。 这样的行走,不能用“愉悦”来表达。
awei_刍_阝
400百年是多少年啊[em]e140[/em]
大西洋
文字只是尽全力记载了历史。而历史真相到底如何,也许是文字也无能为力的吧!那些历史中、故事中的人,他们到底想过什么,又有谁能知道呢?
知秋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