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有那些技巧

手机日志

 
那格律有那些技巧呢?这节课我与大家一起交流两个问题:
【一】格律诗的韵字的运用
【二】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格律诗的韵字的运用

1、相关的几个概念:

我们在初级阶段对韵已经作了初步了解。我们写诗填词都离不开韵,写诗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以后如果我们学习曲时还会用《中原音韵》。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常说韵味,无韵何来其味?

1) 我们简单复习一下,什麽是韵?
简单的说,汉字发音是有声母和韵母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同韵母的字为同韵。例如东dong、同tong、中zhong、蓬pong,他们的韵母都是ong,因而是同韵字。舟zhou、流liu、休xiu、鸥ou韵母略有区别也是同韵字。
 2)古体诗与格律诗的用韵
唐朝以前的诗称作古体诗,或称为古风。古风的特点:一是字句多少、长短不拘;二是押韵自如,可用邻韵,不限平仄,可换韵,韵字可重复。
 自唐开始及以后出现了有格律要求的近体诗。其特点是:一是按照韵书规定的韵部押韵规则;二是句式的格式及其平仄规则;三是律诗的对仗规则等。能否掌握好正确用韵规则,是学习唐以来的近体诗和写好格律诗的首要条件。

3)律诗韵句是哪些:就是四联的后一句。也就是押韵的那句。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大家看一下。此诗中哪些是韵句呢
是不是我用红框圈起来的这四句?也就是起承转合后面的那句。
韵字就是末尾的那“情征情鸣”几个字,含有韵的句子就叫韵句。
4)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使音调和谐优美。这个在一年级时我已经与大家交流过了,
不再多讲了,大家都明白了。
5)常常看见的几个名词:
我们在网络上,还是古典诗词的阅读时常常发现诗人作诗过程中有分韵、
和韵、次韵、用韵、叠韵等名词。
 
在此大家先了解一下:
什么是分韵即: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
什么是和韵: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
什么是次韵──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
什么是用韵──用韵者,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
这里大家只作了解
2、押韵的格式
押韵规则一般有六种格式,除第一种正格和第二种“孤雁入群格”为常用的正格外,
其余四格均是特殊形式的变格。除了正格外一般不予提倡习用。
1)、正格
近体诗押韵之规则,原则上无论平韵、仄韵皆可押,
押仄韵者称古绝或古律。
押韵之位置,皆位于偶数句之句末,
至于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大体上五言诗以不押居多,而七言诗则相反)。
(1)押韵位置
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除首句可押可不押韵外,其它都是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
不把首句算在内的,称五、七言律诗,
为五、七言“四韵”诗,称五、七言绝句为“两韵”诗。
如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首五绝,二(看)、四(安)句末位置上入韵,是用上平声十四寒韵。
 
再如秋风的《七律。暮夜》
落日楼头山水赤,孤鸿飞暮楚江流。
箫声细细传千里,落叶纷纷送九秋。
老汉携锄山下去,孤僧采药寺中留。
渔歌唱响江南醉,欲辩无言已忘休。
诗中流,秋,留,休就是用下平十一尤韵。


(2)押平声韵
无论是律诗、长律,还是律绝(绝句),
一般都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称古绝、古律)。

如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戌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尾联两句是引用一则故事:宋真宗听说隐者杨朴能诗,想召他做官。问他来京时,是否有人作诗相送?答:臣妻有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放还山林。这首七绝,同上面七律一样都押平声韵,是上平声四支韵目。
(3)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近体诗用韵很严,无论是律诗、排律,还是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用韵可以依照平水韵,也可以用中华新韵,我们则一律用平水韵!

2)、非正格(这里只作了解)
(1),飞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韵,不在同一韵部之内的,
称之为“飞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
这种格以用邻韵为多见。
所谓邻韵,指的是韵部排列相邻,而语音又相近的韵。

如《枫桥》孙靓
白发重来一梦中,(东韵)青山不改旧时容(冬韵)。
鸟啼霜落寒山寺,攲枕犹听半夜钟(冬韵)。

《雪梅》盧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江韵)骚人阁笔费评章(阳韵)。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阳韵)。

(2),飞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韵,非在同一韵部之内,
称之为“飞雁出群格”(或称孤鹤出群格)
 《故行宫》
元稹寥落故行宫,(东韵)宫花寂寞红。(东韵)
白头宫女在,閒坐说玄宗。(冬韵)
 
《呼陀河》范成大
闻道河神解造冰,(蒸韵)曾扶阳九见中兴(蒸韵)。
如今烂被胡羶涴,不似沧浪可濯缨(庚韵)。


(3),进退格:即律诗押韵一进一退,然必须限于古韵本相通之范围内,不可任意。
如李师中《送唐介》:
《送唐介》
清/李师中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寒韵)
去国一身轻似燕,高名千古重于山;(删韵)
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寒韵)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删韵)
(4),葫芦格:即律诗押韵一进一退,
但是与进退格有不同的是,
所押之韵韵在前者音调的声音要小于韵在后者。
比如第一韵压一东,第二韵压二冬。
声音一轻一重如同葫芦上小下大一样,故称葫芦格。
如:《七律无题》
伤心莫过小桥东,依旧年年杨柳风。
人去空留花烂漫,燕来独听水丁冬。
新潮女子常更伴,旧日欢情总在胸。
何日学成归国后,怕奴秀色已无踪。
(5),辘轳格:即律诗押韵双出双入
《谢送宣城笔》
宋/黄庭坚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
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
此诗之前半韵押“虞”韵,
后半则押“鱼”,即所谓辘轳韵。
(6),极端格:即所押韵既无规律,也非正格。
如:
《次韵答宝觉》
宋/苏轼
芒鞋竹杖布行缠,(先韵)遮莫千山又万山;(删韵)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寒韵)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而末句押“十四寒”韵。
《闻莺》
唐/杨万里
晓寒顾影惜金衣,(微韵)著意听时不肯啼;(齐韵)
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支韵)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

以上两例,都是通韵之极端格的例子。
以上六种格式,除正格、飞雁入群格可以经常使用外,其它数格一般不宜提倡。

3、押韵禁忌:用韵【八戒】
在这里我把它归纳为“更多戒”
一戒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
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
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
二戒凑韵:即所押之韵,与全句之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者。
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
三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韵。此在近体诗不行,而古体诗则不避。
四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了迁就韵脚,将其颠倒而用。
五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
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
六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的字,如东韵中的“蝀翀”等字。
七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
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
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最好避开。
八戒别韵: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
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
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
“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
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
九戒犯韵:犯韵又称挤韵或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如:《逢郑三游山》唐/卢仝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中“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
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
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
也不是绝对的:
例如: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
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
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
但作者在白脚用“岸”字却能把挤韵之伤消于无形
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大家试试看是不是全诗读来顺口流畅
因为首诗的韵字活用,使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名诗!

这里又涉及到两个新名词:死韵和活韵
简单地说一下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
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之所以给大家介绍这个撞韵的例子
是告诉大家撞韵 要尽量避免
我们初学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 撞韵与挤韵

十戒叠韵:汉语拼音的 韵母与用此韵母拼音所得的字,
就是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
建议初学尽量不用叠韵。
忌叠韵:它是指两个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所组成的词连在一起使用。如翩跹等。
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大家知道什么是韵不入诗:
就是韵字不可以在非韵句的最后一个字的位置出现。
换句话就是:韵字不可以在诗里面随便出现,
只可以在 韵句最后一个字出现。
请大家看下面的几首例诗:
岑参《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之一)
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
从夫荣已绝,封邑宠难追。
陌上人皆惜,花间鸟亦悲。
 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眉时”
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
幽花欹满树,小水细通池。
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
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追随”

岑参《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
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
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先贤”

杨炯《有所思》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嚬红缕,无论数绿钱。
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千年”
眉时”、 “追随”、 “先贤”、“千年”分别都在同一韵部。
这说明在特殊情况下,最后一个韵字的前面可以是同一韵字。
通俗地说,就是韵句最后两个字都是韵字,这就是叠韵。
叠韵在格律诗中是要尽量避免的。
但是,并非诗中一定要忌讳叠韵。
如‘缠绵’二字为同韵母词,只要它不影响整体的发音感觉就好。
叠韵也并非我们现在按拼音方式来分辨的。建议初学者尽量不用叠韵。
十一戒韵字同一种词类:四个韵字不能都是一种词类。要有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五律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我们看这四个韵字(寒、端、看、漫)看看词性一样吗?
(寒--形容词,端--名词,看--动词,漫--形容词)

同时还要注意韵字的阴阳平衡:即在韵句中的韵字要阴阳交替词性灵动。也是为了使整首诗读起来抑扬顿挫不显平淡。
什么是阴平?阳平?(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讲过四声:阴平就是一声;阳平就是二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是仄声。
这个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甫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大家看看这首诗的韵字:人、新、春、萍、巾是不是阴阳基本平衡的
4,诗题之主旨与选韵

1)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
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
根据你选的材料 确定你要写的情调 或悲或喜而选韵。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
“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
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
2)、初学者尽量不用双声词。
什么是双声:一个双音节词中 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就是双声 。
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可以构成双声。例如:  犹豫 黾勉 箫瑟 参差
  仿佛 玲珑 匍匐 坎坷

双声,在格律诗中也是要尽量避免的。但是,并非诗中一定要忌讳双声,
只要它不影响整体的发音感觉就好。
双声也并非我们现在按拼音方式来分辨的,建议初学者尽量不用双声。
3)同时大家还要尽量避免同声同韵字在同首诗的韵字里。
在选择韵字时 两个相临的韵字
应该尽量避免用同声母的韵字相押
也就是连韵,这个要求同样是为了追求一首诗的声韵的完美

如:
 去岁初冬始学诗,恰逢兰芷盛开时。
 如今诗路略知晓,笑怨幽兰不吐枝。
(一二句“诗、时”两个韵字属同声同韵,
读起来语感略显呆滞,能避则避)
平时大家写诗的时候,常常会先出来一个平收的句子。
那么这个平收字所在的韵部通常就被你作为韵字了。

平时大家写诗的时候,常常会先出来一个平收的句子。那么这个平收字所在的韵部通常就被你作为韵字了。

你会在这个韵部里找寻其他的几个韵字。
但是,有时候你自己选出来的其他几个韵字中会有一些连你自己都不满意的。
而你为了完成作业,就必须硬把这个半成品整成一首诗
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凑韵了。而凑韵的结果是什么呢?
就是使得这个句子,乃至整首诗都会变得别扭起来。自己读了都纠结。
这种情况下,一般有三个处理方式:
一是换其他更合适的韵字,如果有其他更合适的韵字而又不改变你原来想表达的那就更好了。

二是尽量选用名词性的韵字。
三是如果没有选择了,那就只有用倒数第三个字来淡化你这个别扭的韵字的色彩了,
目的是使得这个韵字不要显得太突出。
如果倒数第三字为仄声,那么就可以使用去声字来淡化韵字的生硬。
因为去声字清而远,用在句子里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如果这个位置是平声,可以使用阴平,当然,这个方法只能是个别韵脚的处理。
如果你全篇的韵脚都只有别扭,那就是你韵部的选择有问题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换韵。前面所说的是先出来一个句子,
继而确定了韵部的类型。
实际上,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内容来确定韵部。
刚才在讲到死韵与活韵时,弄反了一句,
幸得花事了老师提醒,那就是: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
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二、写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律诗首句的用韵问题:
有人问,律诗中首句尾字是平声多还是仄声多也就是首句是押韵的多还是不押韵的多

我们在欣赏唐诗的时候发没有发现:七律多数是不对仗,所以说七律都是以首句入韵为佳,但并不是说首句不入韵就是错的。

一般格律诗的内容非常严肃或是沉重时入韵,在这种情况下都入韵的。多是七绝、七律;因为七律情重 七绝也是一样的,以首句入韵为多。
那么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五律呢?则恰恰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唐诗说明
《五律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霑巾。
《五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可见首句尾字的平声还是仄声多,在这里当然是仄声多了,毫无疑问,就更进一步说明:从这些诗中可见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佳,但也有入韵的。

如下面《五律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人:十一真】 押韵
偏惊物候新。【新:十一真】 押韵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春:十一真】 押韵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苹:十一真】 押韵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霑巾。【巾:十一真】 押韵
此诗首句入韵

2、注意仄声尾字(也就是是白脚处)不用同一声调
五律《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二声)   偏惊物候新。(一声)
云霞出海曙,上声       梅柳渡江春。(一声)
淑气催黄鸟,上声       晴光转绿蘋。(二声)
忽闻歌古调,去声       归思欲霑巾。(一声)
大家看看这首诗是不是在仄声尾字是上去声不用同一声调,
而韵字上一阴阳也基本平衡,且韵字词性也不一样。
3、注意首字平仄比例
在五律和七律中,每句第一个字的平仄比例。
一般是:4:4  3:5或者5:3也可以。
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字:国、城、感、恨、烽、家、白、浑的平仄是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四平四仄,平仄比是 4:4。
今天的
作业:
1、指出下面这首诗在用韵上是什么孤雁什么格?并说明理由。(各5分,共10分)
五律 黑山湖(孤雁入群格) 
爱此一湖玉,工农两惠中。
黑峰高耸乱,绿水阔流清。
日照星繁烁,风来鳞细生。
芦花摇雪处,相对野凫鸣。
2、以秋收为题,写一首五律。
【作业要求】:
(1)替、粘、对,不得有误。(各5分,共15分)
(2)避免三仄尾、三平尾。(各5分,共10分)
(3)景+情。(起承句写景,转合句写情)(10分)
(4)起句兴起。(10分)
(5) 承句在起句的基础上要有扩展(10分)
(6) 结合讲义的“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写,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10分)
(7) 承转句须对偶。(5分)
(8) 结句笔尽意不尽(5分)
(9) 注意:韵字的阴阳平衡及词性。(5分)
(10)韵字与主题的和谐度。(5分)
(11)注意:首字的平仄比例、仄声尾字的变化。(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