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倚 听 雨 轩
敬 之
我在故乡县城工作生活时, 除居所之外, 还单独享有一亭一斋。我分别管那休闲逸情、品茶闲叙、文贤聚会、省思人生的屋顶花园中的亭子, 叫“退思亭”, 而对自己学习阅览、写作及修心的书屋, 则取名为 “退思斋”。
但移居成都市郊后,显然,我仍想有这样一个场所,以方便自已阅览写作之用。所以,我在选择寓所时,就专门选购了环境幽静,且有花园书房配置的多层楼房的底楼,作为安居之所。然而,随着俩个孙子先后来蓉就读,家人与来客渐多,房子就略显拥挤了。不得已,家人只好将我的书房,改作客房了。
如此一来,除了房前庭院式花园可以休闲及聚会外,我就暂时失去了专门阅览写作的场所了,这却给我在学习与写作上带来了极大地不便,心情自然不爽。犹如惜别了多年的挚友,抑或是失去了热恋中的情人,也像那在烟雨江南的枫桥边或古渡囗,久久徘徊苦苦等待心爱之人早日相会一样,很是让我惆怅纠结了一番!
所幸,好在只是短暂的缺失,很快即改变了这种状况。经苦思冥想终于设想出了新的办法,即利用原先的生活阳台与花园的结合处,隔出较大花园的一段约十平米的面积,搭建起一个似房非房似亭非亭的,房亭相兼的阳光房作书房。前后忙了10天有余,总共花去了我在民营企业打工作“金领”阶层职务的,一个月近两万元的酬劳金,最终搭建起了一间房屋,使我再次有了阅览与写作的场所了。
然而,书房既成则无名,这不仅缺失-种文化气息,而且也极不雅致,自然应有它合适的名号。那么,究竞应取何名才恰当呢?对此,却一直在我的思绪中萦绕徘徊。
忽一夜,在朦胧的睡梦中,突兀的就有了朦动,恰似先贤们在给我指点迷津似的,一下子就有了灵感。朦胧中时隐时现的神灵们似乎在告诉我:“你还在斟酌啥,何不就叫‘听雨轩’?!” 刚有这一模糊念象, 我既感觉这个名称确实绝妙。它不仅经典文雅极富雅韵诗意意味,而且更能代表一个人的胸襟与情怀。自此,我既正式将书房取名为“听雨轩”了。 所以,我对此自然格外地欣赏和感慨,在如此幽静舒适的环境下,秉执着-种良好的心态与志向和胸境,在轩中听雨观雨,静心地休养身心,专心孜孜地阅览古往今来的美文佳篇。或认真选择题材,聚精会神地谋篇布局构思创作,抒写出讴歌伟大时代的华章,或时而与自己创建的“巴蜀文学”群中,500余名文学爱好者沟通交流,共同研讨切磋诗文词赋。这种情形和意境,抑或是愉悦地徜徉在唐风宋雨中与先贤们神情会语,这是多么畅快而惬意的亊啦! 至于书房的名称是否恰当,抑或是,是乎会与他人重名?但转念一想,既然自已觉得非常适宜,所以,我也就没有必要去理会它了。
我这间书房,它三面釆光,四面临绿,小轩窗外右边不远处,有清水-泓,池中植睡莲多叶。周边有-文艺活动小广场,旁边配有亭廊式文化窗,而轩的窗外,则有一条百米长宽约一米多的笔直硬化的人行小道。小道旁,植有偌大的-株伞状形长得十分茂盛的黄角树,也减轻了小轩酷暑的炎热,在它的四周则栽有椰子、枇杷、桂花、石榴、樱桃、银杏、桃树等诸多树木,以及培植的枙子、黄角阑、菊花、月季、亶花、夜来香、君子阑、麦冬等花卉与草坪。 让小区妆扮的绚丽多彩春意盎然,呈现出了林森幽幽,鸟语花香,美景如画,景色怡人的景象。给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格外舒适地美好感觉,抑或是,走进了一座十分逗人喜爰怡人怡神的大花园。
倘若,恰好是遇上雨天,在小轩内尽可愉悦暢快地听雨观雨,既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带来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所发出的不同音响的雨声。与飘洒而下的稀密有别的雨的不同形态的景象,也可以观赏到不同季节变化而形成的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此,会让人体验出,或许是唯有川西平原才有的别样的-种舒暢心情! 然而,近日上网随意搜索,无意中查到历史上曾有叫“听雨轩”的地方,那是仕苏州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齐名,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其园内有一处廊轩,叫“听雨轩”。据称,它是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后还乡而建立的。 但再一查找,全国各地叫“听雨轩”的还真不少,可以说是难计其数吧。当然,也却是五花八门的,有作书斋的,有作茶馆的,有作琴行的,有作渔具店的,还有搞餐饮业的。总之,涉及行业繁多,无其不在,无所不有。但这些,似乎早已脱离了原有的涵义和意境意味了。它也犹如中国人的名字一样,虽然在全国的范围内同名同姓的人也不少,但每个人的外貌特征与内涵已是各异了,自然也不会是同一个人。由此,我也没必要为偶然的同名而纠结,自然也就释然了! 诚然,我将书房取名为“听雨轩”,自以为,绝然是有充足理由的。在我看来,决不仅仅是因它所处在幽静、恬适、雅趣的自然环境中,这些意境并非是我要将书房取名为“听雨轩”的主要由头。在此我毫不讳言,这些绝妙的环境而构成的优雅的意境,是我将书房命名为“听雨轩”的前提条件,但自然的环境并非能代替一个人的情绪与胸境,它只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不能构建并决定一个人所具备的,或高或低或雅或俗的胸境与情操。 所以,我以为,一个人经长期修炼而成,并秉持的良好而高尚地胸境与情操,这才是决定他举止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书房不仅仅是学习、阅览、写作的地方,它更是省视人生、修身修心养性的重要场所。既如此,所以就应学习景仰先贤们的高尚胸襟与悲悯的精神,听雨,不仅要听自然界的雨,更应听人间的“雨”, 时常关心天下大事,及时了解社会忧苦,方能达此修心养性的目的。 因而,自然应具有范仲淹的:“先忧天下之忧而忧,后乐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与情怀,也要有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及“读书不忘救国”的精神。对于自已而言,虽早已退离“庙堂”,已是处在“江湖之远”之人。然而,一个人的志向特别是作为一名老共产党人,尽管处在林泉江湖之中,虽可尽然闲情逸致,休养身体与身心,但断然不可淡泊自己的信仰和志向,忘却自已还承担着的,那一份沉甸甸地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由此,这才是我将书房命名为“听雨轩”,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而绝非是为装点门眉,附庸风雅的行为! 然而,说到“听雨”,历史上自然有很多著名人物,是“听雨”的高人。但且就以“听雨”为题材与词牌所作的词赋,却有独到之处很是值得我们景仰学习的,就有若干位。例如,宋代诗人蒋捷,他在《虞美人·听雨》中,就是这样生动抒写和描绘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由此,不难看出,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个“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怡荡的欢乐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但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词人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 的青春年华。而“壮年听雨”的画面,则以“客舟”为中心,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哀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际遇与悲凉心境。 然,词人在他所述而今“听雨”的画面中,则
文章评论
青
闲情逸致 修身养性
一缕幽兰
文人雅士,品位层次,(听雨轩)极好,欣赏、仰慕、钦佩、、、、笔耕不辍。[em]e100[/em]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