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圣教序》的结构解析26法

书海扑腾

喜欢写行书的爱好者,恐怕都听师长点拨过这样一句话:“写行书,王羲之的《圣教序》是入门书体。或是说,尊驾的行书还是不错的,建议再写写圣教”。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了。就像我们说写楷书要写欧、颜、柳、赵,隶书要写乙瑛、曹全一样,都是入门书体。但如何写《圣教》,怎样写《圣教》,师长们似乎都是语焉不详。笔者近年来一直用心研究《圣教》,有了一定心解,记录如下,望能有助于广大行书爱好者临池一助,同时恳求得到同道的批评、指正。

     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修《晋史》时,他不仅亲手撰写《王羲之传》为书家立传。而且,他自己也认真学习羲之书法,并以羲之书体写了两块传世碑刻《温泉铭》和《晋祠铭》。因为太宗缘故,大王书法在唐初成为书学正宗,广受君臣百姓顶礼膜拜。唐朝又是一个崇尚佛教的时代,在玄奘和尚西行取经回来后,为弘扬佛学,由太宗李世民撰序,高宗李治撰记写了《圣教序》,太宗下诏由怀仁和尚以羲之书体将这些文字摹写在石碑上。这是传播羲之书法的有效途径之一。怀仁和尚精通书法,搜集流传的羲之书法,用了20年时间,精心描摹集字,所集之字忠实原作,毫发毕现,被称为下真迹一等。是碑全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行书,30行,每行83~88字不等,共集2400多字,堪称王体行书的一部字库,也是王体书法碑刻中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一通。因为崇尚羲之书法的缘故,后来的和尚又集了《兴福寺》、《金刚经》等石刻,但与怀仁集圣教序相比,就逊色多了。故历代书家都公认怀仁圣教为学习羲之行书的最好范本。

     本篇侧重谈谈羲之行书在结构美学方面的问题。

《圣教序》全篇2400多字,若先不把其结构弄清楚,提笔便通篇临写,或许能消化吃透的字形结构很少,或许便是以己书临他书,变成了抄帖。为了让初临《圣教序》能有更大收获,我把《圣教序》中的字形结构分为了26种,每种选取5个例字,把20 多种字型写清楚,就记得了100多个典型字例,这样再去临帖,便有了纲举目张的感觉,你会发现自己看得懂《圣教序》了。兹分类叙述如下:

 我们知道,汉字书写的美就是分割空间的问题。一般来说,楷书结字多遵循“上紧下松,左紧右松。中宫紧缩,突出主笔。”的原则,而行书却在默认此原则的基础上有了更大发挥,有的字重心偏上,有的字重心偏下,有的字中部空间故意增大……就有点像写散文的手法形散而神不散,还有点像乐曲中加入了切分音、长短音、装饰音,再也不是简单的纯四分音符或者纯八分音符贯于整首乐曲,于是就丰富了,内涵也就多样了,用笔也就变化莫测了。需要注意的是,王羲之是空间分割大师,在他的字中,你找不到任何一个切分相等的空间,因为不等量,有了对比,所以就活了,生动了。

一、重心偏下的字。一个字明显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长,下部短,谓之重心偏下的字。如:                      等字,依、县、想三字的上部所占的面积,明显地大于下部,于是整个字的重心就往下压了。守字则是通过最后的一点,很理性地把笔画放在字的最底部,造成了重心偏低的感觉。这种写法在楷书中是很少运用的。两个“子”的最后一笔造成了重心明显地一高、一低,这就是变化。

二、重心偏上的字。即上部空间收紧,下部空间放开的字,如        

         等字。值得注意的是,藐、得两字在保持总体重心偏上的态势下,两字的最后一笔,都有意识地偏下写,使它上面的小空间更空阔、更有容纳感,在王字中这种运用方法很多,值得注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一律服从大的态势,而是在服从大的态势的基础上,又有小的变通。

斜正的对比,在王字中无一不运用,无论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独体结构的字,他都不忘运用斜正的对比。他善于在每个字中,制造斜正的矛盾又统一斜正的矛盾,使字变得生动活拨。这也算是行书字不同于楷书字的一个最大特色。

三、上下结构上斜下正的字。即字可以由2个部件组成,上部取斜势(或竖画,或态势),下部复归于平正,造成在一字中的动态美。如:            

 等,玺、劣、光三字中上部倾斜竖画的运用,府、质二字则是以上部态势的倾斜为主。

四、上下结构上正下斜的字。王体行书的变化是异常丰富的,有上斜下正的字,就能找到上正下斜的字。如:                 等 ,这5个例字要么通过竖画的倾斜,要么通过部件态势的倾斜造成动与静的对比。

五、上下结构中上下都有斜笔的字。这类字是指上下两个部件中都含有竖画,如果这两个竖画是脚对头连成一线或是平行线的话,字的造型就会死板,了无生气。王字则是把这些竖画处理成相交线。如:                 等。这些字就像压过腿的舞蹈演员,很别致,一站出来,自然与众不同。

六、左右结构中左斜右正的字。如:                    等。这些字都是左边取斜势,右边取正势的字。

七、左右结构中左正右斜的字。如:                  等。这些字右边的部件,或偏向于左、或偏向于右。这些字让人联想到前人评王字的一句话:“右军书 ,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下面来看一些左右结构两个部件都倾斜的字,我们定义向左倒曰欹,向右倒曰侧。

八、左右结够中左欹右侧的字。即“\ /”类型的字,如:       

    等。

九、左右结构中左侧右欹的字。即“/ \”类型的字,如:       

    等。

十、包围结构中一斜一正的对比。如:                 这些字要么外斜内正,要么内斜外正。

下面,我们要从字的长短、线条的曲直方面来看一些字的构成。

十一、字长占1字半的字(高者)。这类字多是笔画较多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意将字形拉长到1字半的高度,造成一种挺拔、高耸的感觉,如:                等。

 

十二、字长占半字的字(矮者)。这类字多是笔画较少的字,故书写时将其压扁、浓缩。如:                 等。

十三、纯阳之字。即一个字的笔画全由平直线组成。如:                  等。这类字充满了阳刚之气,干净利落,斩钉截铁。

十四、纯阴之字。即一个字的笔画全由曲线组成,长长短短的曲线,犹如体操运动员手中的棒绳在空中飞舞,画出了大大小小的圆,充满了动感。如:                  这些字发源于左上而终止于右下,在空间分割了不同大小的圆,畅快极了。

十五、阴阳互掺之字。在一字中既有直线又有曲线,有的以直线偏多,有的以曲线偏多,就像中医里的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如:               这些字阴阳互掺,直曲相伴,刚柔相济,达到了很好的力量感与流动感的统一。

我们常说艺术是需要夸张的,王书的结构形式中也充满了这种瑰丽奇特的夸张形式。

十六、上下结构中心轴线偏移的字。如:                等。海字右边、愚字上下部件错位,尽字、奉字中竖偏离,蜜字虫的中竖偏离中轴线,这些字如按照楷书的写法,上下两个部件是要放在中轴线上的,而王字却有意将两个部件错开,留出了空间,显得错落有致。

十七、上下结构中部空间较大的字。如:                 这些字都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件,而两个部件之间都留出了一个空地,似乎违反了楷书“中宫紧缩”的原则。但恰恰是空间的存在,增加了虚实之美,如围棋里的留活眼,满盘皆活。

十八、左右结构中部空间较大的字。如:                这些空间感的增加,丰富了左右结构字的构成形式。作用与“十七”大体相同。

十九、特别夸大某一部分以彰显神彩的字。如:               这些字因为夸大了某个部分,充满了空间想象力,造成了大疏大密的对比,在一幅作品中有画龙点睛之用。

二十、处于包围结构中的笔画偏向于某个部分的字。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处于包围结构中,去电影院、去会议室、乘公交车,你到那里通常是选择靠边的位置就坐,而不去选择空间的正中间,这是处于心理安全感考虑的需要。王字中也有很多字的笔画也是处于包围结构中,他也是这样处理了。如:                等。见字的两横偏下,寻字最后一点偏下,闲字最后两点偏下,輙字车的竖画偏左,为字最后一横偏上。作用有二,一是心理安全感的考虑;二是笔画这样摆放构成了不等分的空间,产生了对比、动感。在楷书中像这样的运用却很少。

艺术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洗练的过程,记得曾看过毕加索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画了数幅“牛”图。                从开初画的很写实的牛(色彩、光影、细部刻画,如相片一样)到最后一张很抽象的牛(由三、五根线条组成的图形)。我想这就是艺术工作者的创作过程,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神。他为什么这样画,大概艺术都是需要减法法则吧。行书字为了书写便利、流畅,用了减、省、化、合、草的方法,使复杂的变为简单,难写的变为容易,提高书写速度,同时也变得更精炼、更抽象。

二十一、减笔的运用。如:                 这些字都减少了某个部件。

二十二、省笔的运用。如:                 这些字都省略了某个笔画。

二十三、合笔的运用。如:                 把相邻或相同的两笔合为一笔。“箧、峯、承”省略了一横。“搃”变“口”为横画,“探”变两点为短横。

二十四、化笔的运用。如:                化长笔画为短笔画,化繁为简,使其更加精炼。

二十五、草书字的运用。如:                   这些草书字的运用起到了化繁为简,气机更畅达的作用,这在圣教中是被广泛运用的。

二十六、楷书字的运用。王体字就是如此丰富,有了草书字的运用就会有楷书字的运用。我想这是为了取得对比的效果,一动一静,一飘扬一严谨,美在斯矣。如:                 。

至此,已列举了从圣教中精选出来的26类构成约130字,这些字占了约圣教的1/20,基本包含了圣教中所能遇到的结字方法。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有些字既属于这类构成,又属于那类构成。这很正常,因为王书字往往是多种构成的复合体。这些字就像一个社会,有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喜怒哀乐、坐行立走、欢呼跳跃……总之自然而生动。古语道:“书无百日功……”如果 你想学习行书,那么以每天学会一字计,学会这26类字已过百日了,定会有所速成。当然学书之法无定法可言,仁者仁,智者智,但愿我总结的26法能成为你学习行书的一根拐杖,果如此,则足矣。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初稿于滋颐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