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的虎与旬阳的龙
手机日志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三 前蜀世家第三】“(武成)三年八月,有龙五十见洵阳水中。十月,麟见壁州。十二月,大赦,改明年为永平元年”。五代前蜀杜光庭《录异记》卷之五【龙】:“蜀庚午歲,金州刺史王宗朗奏:洵陽縣洵水畔,有青煙廟。數日,廟上煙雲昏晦,晝夜奏樂。忽一旦,水波騰躍,有群龍出於水上,行入漢江。大者數丈,小者丈餘。或黃、或黑、或赤、或白、或青、有如牛馬驢羊之形,大小五十,壘壘相次,行入漢江。卻回廟所,往復數里,或隱或見,三日乃止。”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 王宗郎】:“蜀庚午岁,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洵阳县洵水畔有青烟庙。数日,庙上烟云昏晦,昼夜奏乐。忽一旦,水波腾跃,有群龙出于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牛马驴羊之形。大小五十,累累接迹,行入汉江,却过庙所。往复数里,或隐或见。三日乃止。”
《太平广记》成书时间晚于《录异记》,除了个别字句不同,其叙事要素都是一样的。“大小五十”这明显是一个庞大的族群,“牛马驴羊之形”说明“龙”的认定标准很宽泛,“出于水上”说明它可能是一种两栖生物。这放在今天很有可能被大家传为水怪族群了,但在古代这就是祥瑞!
结合《新五代史》可知金州刺史将这事上报之后,民间并没有出现什么“斩龙勇士”“批朗先锋”,当朝还因这事大赦、改元。当然刺史本人及向刺史汇报的人赐封赏赍也是不能免的。这是因为终王蜀一朝,当政者迷信“祥瑞”,其《实录》每言事必有瑞应。在修新版《五代史》时,欧阳修忍不住感叹道“自秦、汉以来,学者多言祥瑞,虽有善辨之士,不能祛其惑也。予读《蜀书》,至于龟、龙、麟、凤、驺虞之类世所谓王者之嘉瑞,莫不毕出于其国,异哉!然考王氏之所以兴亡成败者,可以知之矣。或以为一王氏不足以当之,则视时天下治乱,可以知之矣。龙之为物也,以不见为神,以升云行天为得志。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不上于天而下见于水中,是失职也。然其一何多欤,可以为妖矣!.....麟、凤、龟、龙,王者之瑞,而出于五代之际,又皆萃于蜀,此虽好为祥瑞之说者亦可疑也!” 虽然古代旬阳见龙和当代镇坪见虎两件事其真实性都是可疑的,但这两件事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这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及大众对真相的不懈追求。如果某天再听得华南虎重出江湖时,最好的态度便是欧阳文忠公所说“破人之惑者,难与争于笃信之时,待其有所疑焉,然后从而攻之可也”“因其可疑者而攻之,庶几惑者有以思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