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点划解密:毛笔书写的切翻技法(内附图)
个人日记
技法讲堂丨魏碑点划解密:毛笔书写的切翻技法(内附图)
晨曦骄阳215870415
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就是这样的方法。 A、正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 B、反切点 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 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 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 《张猛龙》的点变化是比较大的,无论怎样变,大体不离这样技巧的左右。其差异只是在切的力度,方峻度,大小等方面。切的柔些则圆笔的味道足,切的狠些则方笔的意味重。轻切则小,重切则大。 有的也不一定是切锋的技巧,如“鼠屎”、“黍米”等一类圆笔造型的点,用笔的动作其实非常简单,露锋入笔一抹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点的造型,需要不同的手法去刻画,这里,一方面不要复杂化,越简洁越好;另一方面,还是不能用唐法解碑法。要注意的是,尽管有个别的点画隐隐有些唐楷笔意的意味,但毕竟还不是唐楷。 2、横 我们先来考察原碑中处于重要位置的横的状况: 无论是什么字体,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入、行、收”三个技巧动作来完成的(点,一入即收),所以,研究笔法就须从这三个微观环节着手。 我们专对此横的用笔技巧作详细的分析: 魏楷的横实际上是两个点的连接,入笔是正切的点,收笔是反切的点,行笔环节是将两点连接。这样,我们对魏楷横的三个用笔环节就非常清晰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魏楷笔法的“切”与“翻”。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要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副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态运行。 这是魏楷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就是魏楷方笔技巧关键的要领所在。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以下的笔画解析将作简单描述) 3、竖 4、撇 5、捺 捺笔同样是与点有关系,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 6、钩 原碑钩的各种形态: 文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