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 夹缝之中

庸人有叹

  
  一个柴静站出来,千万个说柴静说雾霾的站出来,一个柴静倒下去,千万个说柴静的还在,说雾霾的不见了。
  
  当柴静在说雾霾,许多人在说她和说说她的人。雾霾依然在,只是主题是一介女子。于是,后来没有了“柴静”,也没有了动静。
  
  眼前不觉浮现这样一副画面:弱女欲渡寒江达彼岸,然非一己之力可为,是历艰辛得舟图示众。观者众多,曰其招摇,曰其担当,曰其大公,曰其有私,不一而足。又有曰舟曰江曰岸者,或言其难,或憎其深,或憧其美,独言渡江者寡,纵有疾呼,亦没于嘈嘈。
  
  《穹顶之下》播出之后,柴静想必是喜悦的,因雾霾引起了千万关注,柴静想必是难过的,因关注引起了雾霾万千;柴静想必是喜跃的,普罗大众的眼睛不见天日时,她让雾霾得以重见天日,柴静想必是难受的,她从一种雾霾陷身更多种雾霾之中。心情似乎很矛盾,事情似乎很复杂,对于我来说,却很自私地窃喜,因为至少一点,她让这些日子的话题换了,不再是这个歌手吸毒,那个演员偷情。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许多歌星不是歌唱家,许多明星不是艺术家,他们可都是“星”啊!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喜欢《双截棍》的远远多于喜欢《命运交响曲》的。前者哼哼哈哈很轻松,后者让人有些喘不来气。就如现下的柴静和雾霾,嘻哈柴静明显比讨论雾霾要简单多了。
  
  如果柴静的目的是自己,那么很成功,因为我们都在说她,如果柴静的目的是雾霾,那么很失败,也因为我们都在说她。是的,多数人都习惯了只是说说,腾讯很早就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商机,使其“说说”得以并肩新浪微博。
  
  其实,若说都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不对,如柴静说雾霾,用行动试图挖掘它背后的真相,我们说柴静,用行动企图扒出她的个人隐私。相比之下,还是我们较有成效——柴静的深度,因为各种限制只能不痛不痒,我们的“深度”,因为没有自制可以不管不顾。而更卓有成效的是,另有一种不言不语的力量,让柴静百口莫辩,让雾霾从此噤声……
  
  到最后,我们是我们,雾霾是雾霾,从此两不相干;到最后,我们是雾霾,雾霾是我们,从此两难分;而柴静,或许也不再是那个柴静,当下,她不是已成为另一种“雾霾”么?
  
  让人觉得遗憾和心寒甚至痛恨的是:对于中国来说,有许多个柴静,眼下只有一个;对于百姓来说,雾霾只有一种,眼下却有许多。
  
  雾霾之治,犹在言谈,柴静之说,可以休矣。
  又或者,柴静之说,犹在言谈,雾霾之治,已经休矣!
  
  君不见穹顶之下,去年上万群众签名反对平江火电仍重启?此后官方称支持率达95.5%?
  君不见穹顶之下,今时十数搜索引擎《穹顶之下》已无踪?此后民间想要发声已更艰!
  
  穹顶之下,是不是没了柴静,就没了动静?
  穹顶之下,是不是有种雾霾,淹没了“柴静”?
  
  穹顶之下,夹缝之中。
  挣扎以问,无言作答。
  
  然可以预见的是,柴静之论终会在不平静中平静,雾霾之患,终将被不光荣的荣光掩埋。

文章评论

自然而然。

此文文艺了些。写此类文字,还是下了辛辣尖锐些更好。个人之见。

榆钱

有的人只有人形而动物是本质,学习文化或者说知识只是为了更好的遮掩动物的本质罢了!

榆钱

这即是人类文明的悲哀!

皓腕红袖

好文!尖锐辛辣是锋利,但这股力刺在何处?!本来就是无力感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