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雷暴雨拷问:岳阳二十万人受灾谁之过?

庸人有叹


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毅然前行,只为寻求温暖的归属地。(无色 摄于岳阳)
 
 
   天地发威,洪流滚滚,清明前夕,一场暴雨突袭巴陵。
  
  惊魂方定,许多人许多自媒体便开始不乏善意地调侃“四月到岳阳来看海”、“岳阳一夜之间出现N个洞庭湖”,甚至还有天真地遗憾“错过了看水灾”的感叹。
  
  “大煞风景”的笔者想到的却是——“暴雨之过,该由谁来担责?暴雨之后,有谁痛定思痛?”
 

 
  有媒体报道,据初步统计,这场强降雨造成临湘市、岳阳楼区、云溪区、经开区、君山区5个县区52个乡镇(办事处)23.9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9.267万亩,转移人口1.21万人,倒塌房屋19间。
 
  这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毫无疑问有人损失惨重,有人“流离失所”,甚至传言有人再也见不到天晴……
  暴雨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损失由谁来赔偿?有谁会为此担责?
 

 
  天灾似无法避免,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做到无惧自然灾害,此时探讨“城市暴雨洪涝很大程度上与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最佳性与否密切相关。”话题也不合时宜,而相关部门加紧部署防涝工作,闻灾而动的务实作为也令人宽慰,但在这场暴雨面前,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也无法回避,不得不令人深省。
 

 
  如微友马晋所言,“岳阳暴雨成灾,岳阳的地下给排水系统确实有问题,不能阻止暴雨和冰雹嘛,却应该有一套应急方案嘛。”
  
  暴雨之前,在日常的全民培训中,是否有为市民提供必要的各类天灾应对技能培训?
  暴雨将至,气象部门是否有发出紧急预报?其他部门是否有应时联动,采取应对举措保证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如过去有人溺亡的梅溪桥洞子等地是否有被及时拉上警戒线?
  是否有对城市交通进行科学疏导,提醒有车一族尽量避免开车出门,或者避开某些容易造成积水或内涝的路段,同时防止交通大塞车……
  
  如果说,相关管理部门为此及早做了相关准备及安全预警,那么想必车辆在路上被淹、房屋被雨水浸泡财物受损、城市道路严重堵塞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相应减少许多。
 

 
  这场暴雨,很容易让人想起此前媒体的报道《岳阳申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遇降雨时就地吸收》、《幸福在哪儿》——大雨过后无积水……笔者无意于加入质疑政府职能部门的队伍之中,只是期望相关部门能对此深刻反思,能在事后赶快改善暴雨中发现的诸多城建设施、应急系统及管理的漏洞。那么,等到下一次暴雨来临时,可以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至少至少至少,梅溪桥洞子那里不会每逢暴雨不是淹人就是淹车,至少至少至少,不会有居民抱怨“房子水位已有两米高,旁边居民都多少受灾,生命受到威胁时,却没有一个大小领导过问!”……
  
  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或许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但未雨绸缪的建立更科学、快捷的安全应急机制以及更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却可以“立时上马”,以填平我们的城市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处“洼地”。

 
 
  让人值得欣慰且感动的是,在特大暴雨面前,一个充满友爱善良、守望相助的岳阳赫然凸显——大雨中疏导交通的警察、涉水转移居民的消防官兵、免费拖车的志愿者、帮忙找车牌的热心人……热情的他们毫无保留地释放着人性的善良,散发出的道德光辉从而让这个冰冷的黑夜充满了温暖,丝毫不亚于雷鸣电闪,成为岳阳城里最醒目的夜景。
  
  强雷,不但拷问政府、拷问企业,也拷问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暴雨,倾泻在城市华丽外表的同时,更直抵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笔者相信,随着公民意识的苏醒,面对天灾人祸,民众将逐渐由依赖走向自救,因为,在这场特大暴雨中,公民精神已得以洗礼,城市精神已得以升华。
  
  同时,我们也有理由坚信,一如网友“天下岳阳”所言——风雨之中,傲然挺立的城市风骨、城市脊梁,已将岳阳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再提升一个层次。明天的父老乡亲,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政府的责任和关怀,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温暖。
 
图片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其他分别来自kigkig、守护者、大河东刘、梦雪儿、琼子、感恩一切及网络,佚名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敬请通知删除。








文章评论

傲雪斋主人

和平时期每一次天灾都在拷问政府的执政能力,网友的建设性发问不是发泄和责难,政府要当作《曹刿论战》来学习,要有谦恭的态度,不是应付考试的态度。

zjz

把一切原因都推给政府??

梦雪儿

大赞[em]e179[/em]这就是正能量传播…………无心请把我的名字改成:大河东刘 那天他骑车拍摄了一天好辛苦

雨花石

这么大的雨啊,水灾?天灾?唉。。。

A 孙鹏

只有在这里能看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