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素心呈碧珠——亲爱的外婆(二)
散文
女大不中留。在那个年代,女儿的婚事都是由父母作主。虽然姨外婆和外婆都是读过书的人,但是在婚姻上却由不得自已作主。
家庭的文化教育是那么地浓厚,外婆和姨外婆都是聪明过人,特别是姨外婆对古典诗书礼教无所不通。可是女儿家,在封建的大家庭中是没有地位,只能是随婚姻而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默默无闻一生。
到了结婚的年龄,由媒婆的介绍,再请算命先生算八字,看是否合婚,最后姨外婆嫁给了城里一户经济雄厚的人家。可惜姨外公却是个浮夸子弟,吃喝嫖赌样样搞。最后把家产全部败光了。
家里一无所有,可是姨外婆还有六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要抚养。她家原来在西门还有一间大门面,后来全部被男人败光了,最后把老屋和门面都卖了,全家人搬进城郊一幢破败的小屋内去住。
她在贫困交加中,不到六十岁就死了,咳血死的。她有肺结核,每到秋风乍起,她就开始咳血,家里没有钱去治疗,就熬一些中药来缓解一下病情,但是结核菌却在慢慢地扩散,直到夺去她的生命。
姨外婆去世后,穷得连一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最后是外婆把自己结婚时穿过的嫁衣,她剩下的唯一一件丝绸衣服改成寿衣,给姨外婆穿上,陪着她入土而去。
姨外婆是个聪明,能干的女子,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才华和能力远远高于那些平庸的男人,但是她的才华和能力是无用武之地的,她在贫病交加,在艰难困苦中,走完了一生。
外婆应该比姐姐幸运些,她活到86岁,虽然是嫁到了贫困的农村,并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但是她和外公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六十多年,生育了三女两男,还抚养照顾我们这些孙辈们,用她的慈祥、勤俭、聪明和善良为我们撑起了一把爱的保护伞。
外婆长大十七、八岁,媒婆们又来家里造访了,最初曾外公选了一户城里人家,可惜八字不合,最后离城有五里远的谭田村一户农家儿子,一算他俩的八字,说是合婚。于是曾外公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外婆是坐着花轿,一身传统结婚盛装,罩着红头盖,带着丰厚的嫁妆,一路锁呐,铜锣开道,热闹风光地嫁到了谭田。
外公姓乐,名国典,1916年十月初十生,比外婆小一岁。十月初十正好是中华民国诞生之日,遂名国典。他在新田二完小读过书,但是家境贫寒,只让他读到四年级,便掇学回家务农了。
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是在农村,他算是有知识的人了。他会读书写字,打算盘,在土改后,他还当上农村合作社生产队长,在谭田算有影响有地位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