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兵团岁月(续)十一

个人日记

  
 
图片
 



                                                        十一  我喝酒醉第一次


                                     (李 子)


    回忆在兵团的日子里,虽然已经很多年过去了,但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我的第一次醉酒,不是一般地醉,而是醉了一天两夜,这次经历是刻在记忆之树上的,无论经历多少岁月的冲蚀也不会磨灭。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1969年6月18日组建(简称:“6.18”批示),我们是当年7月24日下乡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独立二营四连(1971年独立二营与一团合并,统称一师一团)。刚下乡时,兵团规定“三不准”,即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搞对象。“三不准”真正有效期不到三年,特别是林彪“9.13”事件以后,青年似乎“觉醒”,“三不准”也随之崩析。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三不准”在当时对兵团知青来说也确实起到过铁的约束,确保了兵团各项纪律的畅通执行。仅拿两件小事为例:一是1971年我春节探家,当时规定每年只有18天探亲假(包括来回路上的时间),为了能保证按时归队,我只在家过了大年初一,初二一早便踏上归队的火车。记得当时那节车厢只有我一个人,列车员叫我到餐车与他们一起吃饺子,整列火车共19个乘客,一问有12个是兵团归队知青,你说当时知青的纪律观念如何。二是记得有一次我上团部办事(哪一年记不清了),由于只请了一天假,待办完事后已是下午3点多钟了,况且从团部到我营的车也没有了,同学让我住下明天乘早车回去,为了不超假,在限定的时间内赶回连队,我硬是提着一个大棒(防备路上有狼)一个人在下午近4点钟的时候步行往连队赶。团部离我连35公里,沿着一条从黑河通往呼玛县的日伪时期旧铁路路基改成的沙石公路,两边崇山峻岭、林茂树密,经常有狼、熊、野猪等各种野兽出没。要是放在现在,你就是给我几万元钱让我一个人半夜冒险去走这样的路线,我也不会干。可当时仅一条纪律约束,我们就可以把一切置之度外,这大概就是精神的力量吧。那个季节已经深秋,大约在6点多钟天就已经黑透了,路两边黑漆漆的,往前看只能影影绰绰看出路的轮廓,我就这样一个人扛着个木棒往前走,有时后面偶尔射来汽车的灯光,我高兴地向汽车招手,汽车却在我身边呼啸而过。虽然很生气但想想也能理解,谁敢在半夜拉个陌生人呢。哎,我只能自己咬牙坚持往前走。大约在9点多钟时,我突然看见前边路旁蹲着个黑乎乎的东西,还有两个小绿灯泡似的东西在闪动。我心头一惊,不好!常听当地的职工说晚上狼的眼睛是绿的,难道是狼?如果就一只我还真不在乎它,就怕遇到狼群。我站住镇静一下,忽然想起传说狼最怕火,好在当时我会抽烟口袋里有火柴,我试着划一根火柴小心地往前走,那绿光果然往前跑去。我很高兴就放心地往前走,谁知没走5分钟,那两只小绿灯泡又出现在前面。于是我又点了一根火柴,那两个小绿灯这回没有跑只是向后退了退,就这样我边划火柴边往前走,它就慢慢地往后退。我没有退路,往回跑显然是不行的,我只能大着胆子往前走。妈的,拼吧,我不划火柴了,举着木棍大吼一声向那两个小绿灯泡冲去,黑影“唿”地一下跑了。我好得意,看来鬼也怕恶人啊。正在我的心平静下来没多久,在前边两只小绿灯泡又出现了,我的心又凉了,看来今晚是凶多吉少,还有好几十里路呢,我的体力怎能耗得过狼啊。正在我万分焦急时,忽听后面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接着一束灯光照来,我忙向汽车招手,汽车在我身边呼啸而过。再往前看时,前方漆黑一片,“小绿灯泡”不见了。我举着木棒拼命地往前跑。也不知跑了多远,前面传来了狗叫声,啊,到“山神府”了。山神府是一个连队所在地(日伪时期是日本的一个大兵营,有“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山神府”之说),我被两个手持木枪夜班巡逻的的知青拦住,当我说明情况后他们都很吃惊,“你胆真大,敢一个人黑天走回来。”其中有一个也是鹤岗的知青说:“这离你们连还有25里地,现在已经11点了,我看你不如先在我们连住下明天早晨再走。”当时我真的好累好饿好怕,但一想到纪律,我还是坚持要往回走。那个鹤岗知青真好,一听说我坚持要走就说:“那把我的手电给你吧,有时间就给我送来,没时间拉倒。”我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张继福,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他,也不知他现在哪里。我回到连队是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第二天早晨照常出工。我所得到的只是指导员周国忱在大会上的一句表扬:“大家都要学习李文亮这种严格遵守纪律的作风。

    ”说远了,还得继续说“醉酒”。1970年的春节也是我们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第一年知青都不允许探家)是在兵团过的。三十晚上大会餐,食堂做四个菜,以班为单位以盆当盘,管吃管添,指导员说:“今天过年了,拿点酒吧,谁愿意喝就喝点吧。”司务长拿出的是当地用玉米小麦烧的65°白酒,没有酒杯,全用大碗,谁愿意喝就自己倒。这酒刚喝时候有点甜,年轻人好胜,一叫号,一碗酒三五口就闷下去了(一碗有七八两)。连长孙国定操着湖北口音说:“这酒有净(劲),一个银(人)最多允许喝一碗,大过年的别喝出四(事)。”鹤岗知青刘雪堂说:“这鸡巴玩意甜叽叽,稀溜溜的还能喝出事儿?喝!”不一会儿,就趴在桌子上睡着,这一觉睡了一天一宿,初一的饺子也没吃上。那次我没醉。
    
    我要说的我第一次醉是1974年夏。那一年,本地青年机务排排长赵双富结婚,按照当地的风俗要“办桌”。女生排参加他的婚礼与否我不知道,男生排(三排)几乎都参加了,每个人无非随一两元礼钱。在那次宴会上还出现了一个小笑话,各桌上菜时有一盘“家拌凉菜”,在凉菜上面放着一个鸡蛋黄一样的东西(后来才知道这是“芥末”,一种很辣的调味品,当时我们都不认识这东西)。菜一上桌,鹤岗知青程学文以为上面放的是一个熟鸡蛋黄,第一个拿起筷子把那个“鸡蛋黄”放进嘴里,不一会只见他满脸通红,又是鼻涕,又是眼泪,又是喷嚏的痛苦难忍,在大家的讥笑之中离开饭桌,此后这件事变成了大家耍他的笑料。

    在当地结婚有“陪娘家客”的习惯。也就是说无论在吃上、在喝上、在语言周到上都应该让“娘家人”满意。这个陪客人选的首要条件就应当是会说能喝。还别说,在当时的农村选这样的人还真不好选。不知谁给赵双文(赵双富的哥哥,也是赵家家长,当时也在我们三排)推荐:“我看李文亮那小子行,又能白话又能喝。”(我不知自己啥时候喝酒在当地出名了),赵双文说行,就请他。就这样我就成了“娘家客”的陪客人。

    结婚那天,男方专门为送亲的娘家人在里屋单开一桌,这一桌加我共9个人,全是男客。除我外,其他8人全是娘家人。喝酒用的杯是9钱的瓷盅。我是陪客人,开场白,劝酒敬酒自然就有我主导,我连劝三杯后(我自己也要跟着喝三杯)当我主张第四杯的时候,就见对方一个年长者向一个年轻者使个眼神,年轻者就站了起来,说什么你这几天辛苦了,我代表娘家人全体敬你三杯云云。我见人家说的有理,躲是躲不过去了,便说你陪我三杯,那人说好,我们俩连干三杯。刚坐下吃口菜,旁边又站起一个人说,我也敬你三杯。我说不行,那人说怎么,瞧不起我,他敬的酒是酒我敬的酒是毒药吗?这话说的很难听,但我又不能发火。我心里明白,他们使得是车轮战术,每人与我喝三杯我必须都要陪,我无论如何是招架不住的,反正是个醉,要醉咱们大家一起醉。于是我说:“我看今天大家都好兴致,用这个小杯喝太麻烦,不如我们都换大碗,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不如我们喝个痛快。”那老者马上表态:“好,年轻人爽快,换碗。

    ”碗上来了,我说我第一碗先敬各位,第二碗陪各位,也就是说我喝两碗大家喝一碗怎么样?大家互相看看没人表态,只听那个老者说,“好,一言为定,倒酒!”我心里明白,这是和我叫上了,他们是想让我出丑,妈的,咱们谁都别想好,我死也得让你们几个给我陪葬,我年轻气盛的劲又上来了。我端起第一碗一口气干下,然后又让人倒满。这时我觉得房子在晃,但心里明白,嘴还好使。我说,这第二碗我陪各位,我看都没端碗,我的语言有点带刺了,“怎么,不敢了。一个男人站着是座山,躺下来是条河,吐口唾沫就是一阵暴雨,是男人的就干了!”那老者似乎有点受不了的味道,吼叫着:“干!干!咱不能给娘家人丢脸。”第一碗酒全干下去了。我又叫人把碗倒满,说仍然敬大家一碗陪大家一碗,但这次我没先喝。我虽然嘴上说得轻松,我心里明白我已经醉了,只是酒劲还没有完全发作起来,但我必须要把他们镇住,把他们喝服。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的好傻。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人“哇”地吐在桌子下面,又一个刚站起来想往外走,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只听那老者结结巴巴地说:“小伙子,够战士,够战~士,服了……服……了……”我更得意了,又端起了第三碗酒说:“我再敬各位一杯”一扬脖一碗酒又下肚了。我只觉得天昏地转,我说我到厕所去一趟,刚跑到房头便哇哇地大吐起来,后来我是怎么跑回宿舍的全然不知。当然那群“娘家客”怎么离开的我更不知道了。我整整睡了两夜一天,排长刘汉派鹤岗知青王中书照顾我,据说那次吐得满宿舍都是酒味。

    后来回想起来真是可怕,那时喝点都是当地65°的小烧,三碗再加上先前的6杯(5.4两)差不多有三斤酒。真是在死亡线上走了一回。记得1971年我营有个北京知青(记不得叫什么了,可能叫穆然)就是因为喝酒喝醉了然后再也没有醒来。我真的好幸运。现在回想起来,我更加理解了“傻青”的含义。这是当地许多老职工对我们知青的“统称”,也许当时没有贬的意思,更多的还是爱意吧。


 
 
图片
 



                      作者:李文亮(李子)   编制:(邵臣)升琦老叟


 
 

文章评论

默然

[em]e179[/em] 难忘那纯朴的艰苦年代!

老帅

人生最美好的青春让我们见证了淳朴,艰苦,友谊,天真,无畏,自强,。。。。。激情燃烧的岁月!

水蓝

[em]e160[/em] [em]e160[/em] 当兵的 尊敬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