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年去郑州

人生感悟


 “春打寒,冷半年”,是平凉人的气象谚语,意思是立春这天如果天气变冷,就预示着今年前半年气温都不会高的,今年的事实印证了老辈人的经验,非常准确!


 

去年春天,院里的退休老同志张师傅的老伴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十棵香椿苗,要我安排种在花园里,我便找了一块通风向阳的地方栽下了。经过一年多的生长,一乍长的的树苗长成了近两尺高的小树,由于春寒,树顶土红色的的枝叶并不多,幸好还没有被馋嘴无赖偷摘,要知道菜市场里卖的香椿苗要二十多元一斤呢!
张师傅从去年天热时
病重卧床至今好几个月了,据说最近略有好转,自己说想吃香椿了!好啊!这不就是现成的吗?辛苦管理了一年多,能让这位老同志满足一下心愿,这该是多么愉快的事儿啊……

说起与张师傅的交往,与当年一次郑州之行有关。
过去单位里的人际关系与现在大不相同,当年,张师傅那代人是把我们这些青年人当做子弟看待的。

1987年初冬,张师傅是运输公司材料科的干部,打来电话要我们去郑州拉回汽油,那年是全国性的“汽油荒”,凭着与河南老家熟人的关系,他搞到了从濮阳油田运到郑州的议价汽油,那时节,我们运输公司的几百辆车因为缺油停驶了一半,那几年缺油、停电、货源紧缺紧接着又是运力不足等问题接踵而来,张师傅他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图片

记得那次去郑州,一路去来,故事多多!至今令人感慨……

从平凉出发到西安一路无事,当我们同行的三辆解放牌拖挂车来到华阴县的境内突然被一溜十几辆小轿车逼停到路边,其中最后两辆停在我们的前面,车里的几个军人们下车去路边农田里撒了泡尿就走了,赶到华阴县城,就听到国防部长秦基伟的车队刚刚过去……

图片

过了三门峡市,就遇到路上的人们不让路,故意找茬占便宜了;小心翼翼的走到新安县,发现一个向南上山的路口上有“去少林寺”的
招牌,那时的新电影《少林寺》对青年人的诱惑力召唤我们转头上山,奔向武林圣地,那时候旅游业刚刚起步,进入少林寺才花了几块钱。印象最深的是历代武僧们留在砖地上的脚印窝窝和那块印有达摩身影的花石头……
 
 

 


 
在漯河与周口的那段路上,食堂里的服务员给我们推荐了两样神秘吃货,一个叫做“金钩钓鱼”的菜端上来一看才是豆芽菜炒肉丝,还有一个叫做“青龙过江”的汤居然是飘着两根葱叶的涮锅水——哈哈,文雅倒是够文雅的!只不过有些文过饰非的感觉……

图片



在平顶山与密县那段路上,拉煤的车辆太多,尽是带着拖挂车的依发牌大卡车,挤得没法走,只好停在路边宽阔地段休息,准备到了天黑才进入郑州。
傍晚,来了一个胸前佩戴“郑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徽章的青年要求搭车进城,并说他对郑州街道有多么熟悉,可以把我们送到要去的豫大饭庄,谁知这家伙带着我们走到一个村庄里就下车了,只是说“你们直往前走就是!”
这是已经是半夜十一点了,我们才发现这个村庄根本就没有大路!
三辆大车的响声惊动了村里的一位大娘,她出门来惊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听了我们的告白后,她连说“绕远了”!劝我们原路返回才是正路,看到我们带有挂车,就借了几把铁锨给我们,说“你们要想出去,就只能在村里的垃圾山上开条路,并且要快走!——天一亮,村里的那些混混们还要给你们闹事儿的……”
三个多小时啊,三个人费尽力气,勉强修出了一条路,又是走又是退,直到天快亮时才走了出来。同事小周还损坏了一个挂车拖钩,幸亏我们随车带着这个配件。



跌跌撞撞来到市里,找到了张师傅他们,先是美美的睡了一觉!
在来到郑州的我们单位七辆车运油车里,有五辆车的司机都要抢先返回,先后被装车走了了,就我被留下搞了拉关系的“服务”工作,整整十天,那可是十一月下旬没有暖气的郑州啊!

图片

那天又被供油单位免费拉差,去三百里外的民权县拉苹果,在黄河边上的沙滩果园窝棚里冻了一夜,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了到了当年焦裕禄他们的工作环境的艰难,那民权县与兰考县相毗邻,黄河边的沙滩地环境都差不多。苹果拉回郑州后,他们单位领导扬言要办酒席酬谢我们,在“北京华侨饭店”吃饭时,他们来了二十多人,而张师傅与另一位带队干部,还有一个开油罐车的胡师傅加上我只有四人……



十天了,他们终于安排给我装车,那时候卡车运油都是大桶,光是灌油就用了四个小时!
张师傅忙前忙后,帮我做好了返回的准备后就一起上路了。因为我是年轻人,那位开油罐车的胡师傅与张师傅就走在后边“压阵”——那时候河南的车匪路霸现象特别猖獗!张师傅老家在河南中牟县,当地人一般是不惹同样口音人的。

在西出河南的最后一个县,恰好遇上集市唱戏,路上的行人太多没法走,下午四点就在灵宝县歇息了,第二天一早直奔陕西,那时候我们西北跑车人只要进入陕甘宁地界就算回家了!河南以东,当地跑车人素质差到晚间会车大灯也不关的地步了!



总算回家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回到平凉一周后,公司安全科接到了来自河南灵宝县车辆监理所的一封信,说我的车在灵宝县撞人逃逸,要单位派人带我去灵宝处理事故!

正因为我在郑州识大体顾大局、不争不抢的表现,公司材料科安排我继续从咸阳运油回平凉,如果我去郑州应付这个子虚乌有的“交通事故”,那今后几个月的生产任务就必然泡汤——当时正是货源欠缺的档口,完不成任务还会减少收入的。



公司安全科下来调查的时候,张师傅他们出来作证说,“一路上由我们压阵,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故”!
那时候车辆路过沿途监理站的时候,还要登记路过时间等情况,“要查,就让他们去查路过记录好了!”——张师傅的几句话,让我定下心来,连续几个月,我的运输任务居全车队前列。后来听说,那边又来了两次催促信,这边回复了一次后,就不了了之了。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张师傅垂垂老矣,当年的小伙子我也两鬓斑白,过往之事尚历历在目。

张师傅,祝你尽快恢复健康,你喜欢吃的香椿苗,我给你留着!

 





文章评论

玲珑闲看月

当司机搞运输也挺惊心动魄啊,您的经历堪称传奇!怎么那个时代河南人都和土匪一样了?哎……

秦川

咋看咋像进了鬼子村庄

玉树临风

我是被郑州俩字带进这篇文字的。刚开始看着有点亲切,再后来有点悲伤,有点被'踩",.最后悲凉。87年我高中还没毕业,对这个社会还充满着探头探脑的好奇,敢情那时的河南人就是笔下这样的丑陋? 看来河南人惹谁了,是真的。 “河南老家、新安县,郑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张师傅老家在河南中牟县”……以片带面? 骨子里,河南人还是不错的,那个地方不曾有“龌龊”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