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33
个人日记
从开封到郑州这段路程,已不记得怎么走过来的了,只记得下午四点左右赶到郑州,在红卫兵接待站放下行礼,已很疲惫。但两件事必须立即办,一是带的两双布鞋后跟已磨出大洞,不马上打个后掌,明天就无法出门。二是腊笔已磨秃了,腊纸也不够用了,得立即补充。跟邓老师报告完,邓老师要我去修鞋,其它的事由他去办。赶快领了修鞋的条子,找到修鞋处,虽说修鞋免费,可等待修的鞋子已摞得一人高,师傅说要等三天才行,眼看天快黑了,真是急得不行。我让傅看看我正穿的鞋子磨破的洞,好说呆说,师傅下班前硬是给我修好了一双鞋。从此,我对修鞋师傅就很敬重,以至后来上大学时,常常给宿舍楼前一位残疾修鞋师傅送馍端汤,还演义了一段动人的情感故事。
最记忆犹新的是笫二天早上七点多,我们就赶到了当时文革风向标----郑州大学。学校大喇叭里正播着革命革曲,不时有带着红袖章的人匆匆走过,我在大礼堂前看着大字报,一个微胖,有点睡眼惺忪的人,不时看看腕上的手表,瞅瞅大门,这时,一位有点清瘦,个子不高,精神尚好,穿着整洁,头发一丝不乱,步伐还算骄健的中年人,来到那人面前报到,那人又看看手表说:郭晓堂!你是分秒不差啊!说着话来人便拿地上起扫帚,扫起马路来,那人无奈的摇摇头,自言自语说,真是一分钟就不愿多干啊!当我听到那人叫郭晓堂这个名子的时候,很是震撼,我知道,他就是时任郑大校长的郭晓堂,当时崇敬崇拜心情便由然而生,一个能当我们中学校长的人,我就很崇敬,能当郑州大学的校长,更是了不起。我不能替他扫地,只是在不远处默默注视着他,我钦佩他在那种环境下,还能保持着一个学者的风度,钦佩他把时间掐的那么准(当时他没带手表),虽然进大门时他紧走了几步,心想着他一定是个严谨的人,值得人们崇敬和钦佩。
大概上午十点左右,广播重传来了要求大串连的红卫兵,立即返校复课闹革命的命令,我们赶紧赶回住地,中午饭后,便集结到了郑州火车站,因为徒步长征串连可以免费乘火车返校,火车站广场,候车室里,到处站满了侯车的红卫兵,待到晚上七点多,我们终于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车到漯河,已是晚上十点多,真是又急又饿,放下背包我便出来想找点吃的,招待所食堂已下班,出门不远就黑灯瞎火,我有点害怕,正犹豫间,隐约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最好的学兄JX哥,正站在招待所门口,微笑着向我招手,他说他下午到的,这个时候有点饿了,住室里还有一兜馍,出门买点五香花生米就着吃,正好看着象你,就叫了一声,不想真是你。我象碰到了大救星,跟着JX哥到了进了屋,吃着白面馍夹花生米,那馍的麦香、甜濡、筋头,那五香花生米的清香、脆香、越嚼越香,真是皇帝般的享受啊!
从此,我记住了这顿美食,更不会忘了JX哥。
文章评论
大豆
难忘历史,历史难忘。
霞袂飘飏
记忆犹新,都是你的亲身经历吗?只在电影里看过这样的场面。
黎元小娟
那个年代馒头,五香花生米确实很犒劳人啊,比现在吃北京烤鸭还香吧?
一片云
难忘的瞬间串联起一幕幕刻骨的回忆……人生竟然如此丰富[em]e179[/em]
竹叶
一段难忘的记忆也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风信子
分享你的回忆,那是我们那代人的。
許老師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经历,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在许多人心里是永远抹不去的。
-
/fun/人生要经历的实在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