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来生再续母子缘》 第十一章 安居乐业光景好
冬晨踏雪小说
东风起,桃花含笑化春泥;春光暖,杨花作雪飞满天。
当一九九四年的春燕衔春泥飞回,双双择农舍筑巢栖息之时,立成宅前的菜园子里已经桃花朵朵开,屋后早先栽种的大叶杨树也已茂华成绿荫。从树的枝叶间垂挂出一串串小葡萄一样泛着青光的圆果实,成熟的果实绽放出雪白的杨花,一团团飘散在春风里,飘落在荫翳间,像挥舞着翅膀的蒲公英,更像点缀在地面上的轻柔晴雪,模样煞是好看。
立成夫妇住进新宅不多时,便利用原先旧宅上失火烧毁的厨房废弃土胚,在新宅门口筑建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大菜园,园内栽种了各种时令蔬菜并种下两棵石榴树与六颗桃树。每年春风乍暖,果木菜园的花红柳绿给早早地给徐家新宅增添了一片生机盎然。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节,人们已经没有闲功夫“寻花问柳”,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搭塑料棚“下小苗”。
下小苗是对水稻种子进行前期的温室培育,将稻种播撒在温暖湿润的淤泥中二十多天,便能长出十公分长的小秧苗,之后再将这些嫩旺旺的小秧苗移植进日光充裕的水田秧窝,进行下一步育秧工作。
这样悉心的农活儿是近两年才兴起的,早些年他们栽种的都是自家上一年预留的稻种,只需将稻籽撒进水田秧窝一个半月就能直接育秧,而现今培育的却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杂交水稻。这种水稻的种植过程对于科技落后息县的农村来说,是极为繁琐的,它相对于传统水稻来说足足多出了一个温室培育工序,所以很多农户起初根本不愿尝试,甚至担心这样折腾会减产。
杨店位于息县北部,再往北就是与驻马店市接壤的彭店乡,这些地方由于水资源匮乏,早些年其实极少种植水稻。所以,杂交水稻技术传入息县杨店本身就是一个意外。
杨店乡在地理虽说沾了淮河上游的光,实际却只能与淮河同干旱共泛滥。在旱灾时享受不到点滴淮水的接济,只能大旱望云;在淮河涨洪时,杨店与周边乡镇也跟着“阴雨绵绵无绝期”。因此这样的地方自古以来春夏季农作物基本都只能以棉花和玉米红薯洋麻为主,只有极少临近河塘的低洼地区偶尔种植水稻,秋冬季同豫北的大部分地区一样,广泛种植小麦油菜。由于这些作物的产量与价格齐低,所以息县连续数年都理所当然地被“授予”全国贫困县称号。
自从毛主席于大跃进期间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积福泽与万代子民。其中1952年发动全市劳力在信阳市修建了南湾水库,1970年在商城县修建了鲶鱼山水库,并陆续在各县乡镇修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坝和地上渠。主席的高瞻远瞩对于息县杨店乡这些小地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这里的农民也有幸种上水稻,而且在普遍种植并连年丰收之后,大部分村民切实解决了温饱问题。
息县杨店乡及周边数乡镇与信阳南湾水库之间相去两百余里,相对于这里的农民来说,引南湾之水浇息州之地,可谓典型的“南水北调”工程。自从有了信阳的远水解渴,杨店乡这片干凅贫瘠的土地一下子变成了杂交水稻种植的沃土。
杂交水稻在这些乡村刚开始推广的时候,所有村民都不敢轻易尝试,上级强制性要求村干部带头试种,他们尚且感到为难。但是立成和付荣却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主动申请了几斤试种了二亩地。他们最开始下小苗的时候,很多人都感觉很稀奇。传统水稻栽一亩地需要一架子车秧苗,而种杂交水稻只需要一挑子秧就行;传统水稻秧十分稠密,株距保持在半尺以内,而杂交水稻的最佳株距需要一尺多。当立成和一些最先尝试种植杂交水稻的农户按照这样夸张的标准栽种时,很多村农都拿他们当笑柄,觉得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嘲笑他们:“根本就是把庄稼活不当回事儿嘛!”
杂交水稻的秧苗种在同样的水田里,施过一遍磷肥之后,禾苗很快由一颗发展出很多株,原本一尺见方的株距被禾叶遮盖的严严实实。等到它们完全出齐稻穗的时候,路过田边的村民无不膛目结舌:每一串稻穗都被沉甸甸的稻谷压的低下了头。提前成熟的稻穗金灿灿饱谷,一穗结出两百多籽,几乎没有一个秕谷。
秋收的时候立成的二亩试验田收成竟超过传统水稻四五亩,这养的高产完全超出了立成的想象,也让其他农户感到不可思议,更令大家吃惊的是这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抗倒伏与抗病虫害能力也明显优于传统稻。
有了立成和几家敢于推陈出新的农户大胆尝试,大家终于敢大张旗鼓地大面积种植,邻居们纷纷围绕立成夫妇的塑料棚和育秧窝,向他们讨教种植方法。此时庄上仍有一部分村民墨守陈规,他们宁愿继续种一亩地四五百斤的传统稻,也不肯尝试亩产一千二百斤的新稻种。
立成将十二亩地全部种上了杂交水稻,秋季的收成除了上缴了三千多斤差粮,还有一万多斤。这些稻谷分装在化肥编织袋里,足足有一百三十多袋,立成新宅的西屋,俨然成了小粮仓。很多村民的收成也跟立成一样,大家看着满仓的粮食,心中有说不出的甜蜜,眼看着庄稼人的光景都好起来了!
可是令大家灰心的是现今粮管所稻谷收购价格很不如人意,即使再好的稻谷也才三毛钱一斤。农户们刚享受完丰收的喜悦,又立即被“谷贱”伤的灰心!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些粮食晒干囤积起来,等到青黄不接的年月行情好了再伺机出售。
收割完水稻,再顺利种罢了小麦,立成与付荣念及他们与彭店乡七里湾村的老贺情同手足,并且老贺在栽秧和割稻时节没少过来帮忙,所以他们就一起开拖拉机去给老贺家送上几袋新米作为答谢。
七里湾村由于田地地势较高,没有修筑地上渠和水库,所以全乡几乎没有农户种植水稻,都跟北方一样,广泛种植玉米和洋麻、红薯和大豆。
见立成送来北方稀罕的大米,老贺甚是欢喜,两口子里里外外忙活了半天,整了满桌子丰盛的菜肴。但是竟然舍不得用大米做干饭,只是用立成送来的新米煮了清香的稀饭,就着白馍吃。
不明缘由的付荣对老贺这边的饭食感到很好奇,便开玩笑说:”俺们那边早上吃白膜稀饭,中午吃干饭,晚上吃面条,你们这里和我们那边恰好相反。”
老贺媳妇慌忙解释说:“俺们这边人平时都是吃面条白膜面汤和玉米糁,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煮稀饭吃,过年上供才用干饭 "。
付荣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北边的人把大米看的比肉菜还金贵。她又在想:“假如拉来一批大米来这边卖,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回到家后,她把这个想法跟立成商量之后,两个人一拍即合。他们为了节省油钱,先是用架子车拉几袋稻谷送到碾米坊加工成大米,然后再拉着这些大米到七里湾村铺售,当他们的大米出现在这个不产米的村落里,立即引来一大群人围观与争相抢购,并且他们连续两三次拉米过来,情景也都如此。后来他们干脆直接用拖拉机拖着架子车拉千把斤米,在彭店乡及其周边的驻马店地区的王勿桥、新阮店、油坊店乡边一路兜售,如果当天拉过来的大米卖不完,就跟当地村民等价兑换成花芸豆,然后再回到豆类稀缺的家乡,用花芸豆和村民兑换大米才,从中也能赚一部分差价。
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将自家的存量销售一空,然后便像当年贩卖鸡蛋那样,向这边的邻居购买碾好的大米,然后拉到北方售卖,最远甚至卖到驻马店市的平舆县和新蔡县。
从麦罢到霜降再到腊月三九天,从步行拉架子车到开拖拉机,从每天来回四五十里到三四百里,他们这样风里来雨里去不分白天黑夜地奔波了几个月,当他们皴裂的脸颊和僵硬的双手被霜风雪雨拍打过无数次之后,他们已经对这样艰苦卓绝的生活感觉到麻木,有时他们在咽满了一肚子苦水之后会觉得心酸,但是一想到家中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女时,就会重新升起希望的风帆,在苦涩中品味回甘......
有一次起早赶路,拖拉机在拐陡弯时将后面的架子车拽翻到路边,架子车连同车上的大米一起翻到付荣身上,不过万幸的是付荣只是受了些轻伤。
立成每次收购大米给乡邻们开出的价格都比粮管所和集市上私营米厂的价格高很多,他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不忍心让乡邻们吃亏,所以乡亲们与立成交易的时候也绝不会昧着良心参杂参假。有了立成帮忙倒卖,大家种稻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立成家和许多农户从此不再种植洋麻和棉花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作物,而是将自家的全部责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
连续两年水稻的丰收,让很多村民从茅草房住进了瓦房、把耕牛换上了拖拉机,让很多舍不得接电的村民见到了灯泡的光明,让舍不得让女儿上学的土鳖大方地到时大庄村小为女儿交上了足额的学杂费......
杂交水稻在该地区的广泛种植,间接或者直接地推进了农村的发展,并且为许多农村孩子提供了入学并接受“九年义务‘应试’教育”的机会,这些孩子当中,自然也包括小盼、小亮和乔乔在内。
文章评论
crossrainbow
很多词汇,我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文学功底是有多深厚,那些些年份都记得如此清楚。还有这些事事你都跟亲身经历了似的[em]e103[/em][em]e103[/em]
洛夕
不愧是学文的[em]e113[/em]
心愛&飄石♀
杂交水稻温室培育我都经历过一两年。小时候家里最初就是温室培育的稻苗,我们都觉得很稀奇呢,经常跟去几里面玩。你们家乡跟我们老家那边很像啊,以前也要交粮食,只不过我的爸爸妈妈没有你们爸妈这样的商业头脑。厉害啊!!
平安乐
朋友是我一生中的感动,拜访是我内心的牵挂,问候是我真情的流露,祝福是我心底的愿望,安康是你一生的所属,快乐是你一生的拥有,祝朋友天天开心快乐!
平安乐
小说连载内容吸引我看 感动 精彩 祝友友家庭幸福 每天好心情
crossrainbow
以后每篇我都转发可以么,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