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听夏日蝉声 品味夏日荷香

个人日记

       蝉是夏日的争议与闲谈,有人讨厌,讨厌它一日不休的知了、知了,炫耀什么,有人喜欢,喜欢它的勤劳,终日里引吭高歌,不知疲倦。蝉是否被人厌烦还是被人喜欢,依然不管不顾高歌于树,唱响天际。有资料说,蝉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孕育和成长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有的能达到十七年之久,还要经过蜕皮、锤炼、挣扎、甚至拼命,才能来到人间,然而只停留半个月左右,想来值得吗?哪有那么多的值与不值,只要经历过就无怨无悔。
    
欣赏蝉的清高与洒脱,欣赏蝉的激情与不羁。在它的蝉鸣声声中好想知道了,蝉是在把蛰伏了太久的发酵的思念与情感,不为夏日炎炎尽情的抒发、展示,全然不顾这样不绝于耳所带给它们的危险,就曾屡见楼前冬青树下有男孩捕蝉,蝉是有很丰富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有祛风散寒、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制秃抑病等作用。记起,曾经喝中药四十多副,副副药中都有蝉为一味。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食食品,看着不好,吃来却是极其的美味。
    忽然有种疼惜油然而生,疼惜她的激情,疼惜她的悲情,然而蝉却依然震喉嘹亮,不管不顾,也许于他而言,这份来到人间的辛苦,能够重见光明获得自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无论是作何而用,无论是何结果,能在人间走一遭,能为人类做些贡献就觉得很值,也许才有了不知疲倦的“知了,知了”的高歌吧。
    
不过,大多数人是喜欢蝉的,从古至今就有很多的文人热爱蝉、赞美蝉,众多的赞美中最喜欢的是一位名不转经传的初唐诗人虞世南写的一首《蝉》:垂绥饮清露 ,流向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想到是人赞美蝉俊朗清风,高风亮节的人格拟人化的比喻,忽感欣慰。又想到越来越城市化,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夏季自然界赐予的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听到青蛙鸣,蝈蝈叫,越来越少看到蝴蝶飞舞,蜻蜓嬉水,蝉声却年年依旧响起,绿意葱茏之中,伴着蝉鸣声声,仿佛与自然为伍,清风拂面,惬意沁心,悠悠然然,这份遐想与享受是蝉得给的。
    
荷出于污泥,依水而生,在夏日淡淡的开放,默默的成长,还是引来世人无数的赞美,无数的惊叹。荷,让人有太多的眷恋,有幸于矿山见到荷,矿山公园进门处建一荷塘,不大,然而每每夏日,那不多的荷花前依然有人围观和驻足,依然有啧啧的轻赞,偶有清风飘过,淡淡的荷香幽幽弥漫,让人馨香如饴,沉醉不已。盈盈一水间,荷却没了因人们的赞叹沾沾自喜,依然静静伫立于铺陈在水中宽阔的荷叶上,浅粉纯白,风姿卓越,淡然于世。
    
人间万物都有它存在于世的意义,荷,也是如此。古药典《本草纲目》记载:“荷也称莲,全身无废也。莲即可食用,也可药用,常年食用可以延年益寿也。”虽生在北方,荷的依附物,藕和莲子还能够食到,小时不知道它们是荷的一部分,后知道后竟然不舍得食用,是不舍荷的美,不舍荷的傲,不舍荷的纯。
    
欣赏荷的不卑不亢,欣赏荷的清高自傲,不卑于出处淤泥的卑微,自傲于傲然卓世的清纯,让人不敢亵渎,只有敬畏。对荷没有任何的疼惜只有不舍,因荷太过于人们的宠爱了,太多的荷香、荷韵、荷美、荷情于各种文字与诗词中尽情的挥洒,就唐诗宋词而言,不知让荷染了多少的墨香,浸了多少的情韵,在宣纸与淡墨的浸润中,荷更显脱俗清雅,离尘高洁,让“花中君子”的别号淡淡流传于世。就如此时, 唐朝诗人王昌龄写尽荷的灵动、荷的妩媚的《采莲曲》在眼前摇曳起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荷品荷仿佛看到那挤挤挨挨一池绿的清亮的荷叶上,荷在采莲女的歌声悠扬下,随清风起舞,袅袅,挪挪,有了荷叶的陪衬,荷宛若那出水芙蓉,妩媚的让人沉醉其中,不知归途。
    这是我对夏日蝉鸣声声和荷语淡淡的浅品的一点随想。 

文章评论

3021949919

[em]e179[/em][em]e179[/em],[em]e183[/em]

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