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清朝不能靠清宫戏,还得靠这些珍贵彩照

手机日志



今天,“小历史”为大家推送雷尼诺恩拍摄的反映晚清社会风貌的彩色照片。雷尼诺恩是美国摄影师,擅长对照片进行手工上色。1902年在香港开设照相馆,大约在1906年定居北京,继续经营照相馆。

这组照片是雷尼诺恩1902-1912年之间在北京及其周边拍摄的,现藏于荷兰民族学博物馆。20世纪初期,拍摄彩色照片的技术还不成熟,雷尼诺恩的作品原本为黑白色,后经其手工涂色制作成彩色照片。

街头理发。现在理发是为舒服和美观,那时候理发乃保命之举。

留声机,这在清末绝对属于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件。左一那位大哥看到它,笑成了一朵花。

算命先生。他老花镜背后的深邃目光,是否看透了世事风云?他如何为占卦者传授安身立命的心诀?

小商贩。他称重的样子十分认真,看上去是个童叟无欺的生意人。

做小生意的老太太。她在卖什么?像是串起来的大红枣或者山楂,也像是佛珠项链。她表情凄苦,若非穷困之极,何至于在这把年纪还要颠着小脚外出谋生?

在街头等待主顾的小商人,他们的驴子可供骑乘或者驮运重物。

逛街的大姑娘小媳妇。她们来自衣食无忧的旗人家庭。

人力耕地。挣个口粮,真是不容易啊!

正在做饭的男人。这可能是街头的一个小吃摊。他的肤色暗示着底层人物谋生之艰难。

抛弃家眷在外谋生的男人们。

北京内城西南角楼西面的骆驼商队。行走在大街小巷和乡野山间的驼队是北京常见景象,几乎所有日常必需品都是驼队运来的。

雷尼诺恩将镜头对准街头百态,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而且以抓拍为主,这在当时实在是难能可贵。看完这组照片,炳哥觉得,他践行了“三贴近”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新闻理念,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我们站在21世纪认识晚清社会,还得靠这些资料照片,不能依赖虚妄的清宫戏。

 


 

文章评论

不空

@{uin:1563895779,nick:知足常乐}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