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摄影基础—正确曝光摘要

手机日志

 
    何谓正确曝光?如何拍摄才能取得正确曝光?这两个可说是摄影的永恒问题。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摄影大师,在拍摄时都会提出同样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对未了解曝光的人而言,这问题发自内心,期望别人解答;对已经了解曝光的人而言,这问题同样发自内心,自己解答。这里尝试以精简的方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并就几种典型的场景建议取得正确曝光的方法。

摘要中的摘要:两个不同的正确曝光准则
  首先要指出,所谓正确曝光,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准则。一、拍出的影像看起来适当。若不考虑摄影师刻意加减曝光以达至所需的演绎效果,这即是要求影像看起来「真的一样」,白的白,灰的灰,黑的黑;二、拍出来的影像对场景中重要的部份作出最丰富细致的记录,好让拍摄之后能透过后期编修,达至最佳、最符合要求的效果。

准则一:看起来正确
  先看看两个典型的例子。
  例一;浅色拍摄对像:
  以相机的自动曝光拍摄米色的手提电脑和白色的信封,看起来灰沉沉,感觉并不「正确」。



  按测光结果增加曝光两级 (+2EV) ,才得到看起来亮白的「正确」结果。
 


例二;深色拍摄对像:
  以相机的自动曝光拍摄黑色的电脑包,看起来灰蒙蒙的,感觉并不「正确」。
 


  按测光结果减少一级曝光 (-1EV),才得到看起来黑漆的「正确」的结果。
 


  拍摄偏亮的对像要+EV,偏暗的要-EV,这就是摄影圏中著名的「白加黑减」曝光口诀。
  做成这种依靠自动测光却「拍不对办」的现象,原因在于相机的内置测光表只能够量度被摄物的反射亮度,而不是现场的实际亮度。因此,要解决这问题,拍摄时需要利用入射式测光表,或借助灰卡作为参照,量度出现场的实际亮度;再配合手动曝光拍摄,就可以免除因物体表面的反光程度不同,而对测光所造成的影响。但当场景中亮度分布平均,并不集中于偏亮或偏暗,亦不存在极大的光差,采用相机内置的分区测光模式(矩阵测光、权衡测光)依然可取得理想效果。这就是要达至「看起来正确」曝光的基本拍摄方法。
  然而,若读者有留意以上各图例附上的亮度分布,可以看出,影像信息比较丰富的(分布图中的山峰又肥又大的,就是影像信息丰富),并不是看起来正确的一幅。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看起来正确的,未必记录了场景中最丰富的影像信息;反过来,记录了最丰富的影像信息,看起来未必正确,但由于信息丰富,可以透过后期软件作大幅度的调节。于是,我们需要有另一正确曝光的准则。

准则二:影像信息最丰富的记录
  由于不再是单凭个人感觉来判断什么为之正确,这准则应用起来较为复杂,以下分三种不同的场景亮度来说明。

  1. 明暗跨度大约等于感光元件的宽容度
  亮度分布示例:
 

 
 建议拍摄方法:
  重点是务求将场景亮度完整地纳入分布图中;分区自动测光很多时都能直接凑效,当然亦可采用其他方法,包括全手动调节。 

2. 明暗跨度小于感光元件的宽容度
  亮度分布示例:

 
  建议拍摄方法:
  由于不用担心亮度分布会超出范围,大可放心采用分区自动测光;如条件许可,+/-EV多拍几张,检示亮度分布图,EV 跨度愈大,图形占据面积愈广,就表示亮度信息愈丰富,记录愈细致。 

3. 明暗跨度大于感光元件的宽容度
  亮度分布示例:

 

  建议拍摄方法:
  由于明暗跨度太大,分区测光未必有足够的智慧为你选取适当的亮度范围作记录,因此需要自行判断,先对光暗位作出取舍,然后在场景中选择适当的测光位置,以偏重中央、局部或重点测光;亦可以配合使用多点平均测光法,计算出最有效保留细节的曝光值。 

以下再透过几个实际例子,补充说明两个准则的应用方法。

  这照片看起来偏暗。看分布图可知,即使曝光多一点,亮部仍不会超出相机宽容度,相反可以保存更多的暗部信息,但若只增加曝光拍摄,却不经后期调节,照片就会看不出现场的晦暗气氛。目前这拍法,是应用了看起来正确的准则。
 


亮度看似复杂,其实仍在相机的寛容度之内。选择适当的光圈快门组合,使亮度完全落入分布图中,为之正确曝光。类似的情况,,采用两个曝光正确准则拍摄的结果,会大致相符。
 


场景上的亮度分布明显低于相机的寛容度,若要收纳最丰富的影像信息,可以考虑向右曝光;即略为增加曝光,把亮度分布推向右面。虽然骤看起来白蒙蒙,样子怪怪的,但却可以透过后期编修,以最佳水平还原现场一样的感觉。
 


场景上的亮度超越相机的寛容度,需要对亮部及暗部作出取舍。这照片是舍亮取暗。
 


  场景上的亮度同样超越相机的寛容度,但这回是取亮舍暗,弃暗投明。
 




图片


图片





原文/
攝光寫影  重新编辑/文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