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无明烦恼

个人日记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呢?诸多烦恼又是怎样产生呢?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在尘世中生活的每一个人。佛在说法时,就曾对众生无明烦恼的根源予以深入的剖析。佛说,众生的烦恼是由于六根不净而产生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四大(地、水、风、火)假合而成的,是虚幻不真实的,而我们众生则视此假身为真身,视虚幻为真实,本末倒置,心随物转,因而产生诸多烦恼。这些烦恼归结起来有以下六种根本烦恼: 一、贪:就是贪爱、贪恋、贪着,对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过分地追求,或对自己的财物和所学的理法吝啬不舍,不肯施惠于别人,只为私欲而损害别人的利益,因而生诸多贪求之烦恼; 二、嗔:就是嗔怒、嗔恨,对不顺利的事情不能包容,生愤怒之心,甚至采用暴力行为。佛经中讲:“一念嗔心起,八万业障开”,诸多烦恼便随之一涌而出; 三、痴:就是愚痴迷昧。痴心一起,贪、嗔之心便随之而生,可见痴为三毒之根本,不去掉痴迷就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四、慢:就是白高自大,孤傲瞧不起别人,对比自己强的人、不如自己的人及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表现出轻视的态度,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感到孤独、寂寞; 五、疑:对佛教的教理表示怀疑,不相信善恶业力和因果报应,不相信佛法,滋生邪见,造就诸多恶业; 六、不正见:是由于我们的思想偏执而产生的种种错误知见。不正见有五种: 1、我见:认为五蕴和四大和合而成的身体是真实的,视虚幻为真实,偏执于“我”的存在; 2、边见:不相信有因果,认为人可以胡做非为,执着于两边; 3、邪见:不正确的知见,不相信正法,不相信因果,诽谤圣贤,坏诸善事; 4、见取见:对我见、边见和邪见执以为是,名见取见; 5、戒禁取见:是执持和受持邪戒,错以为是正戒。 六根不净,受六境的左右,使我们陷人诸多烦恼之中,心随境迁,为诸多琐事杂事所困扰,有时不免会感到生活迷茫、空虚、没有意义。 由于无始劫以来积业成因,造就了烦恼的果,要想重新找回自己的本心,就要在烦恼中磨练自己,体察自己本具的清静快乐的本心。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如何驱除无明烦恼。 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 以智慧之光驱散无明烦恼 在人的心灵深处,常常若隐若现地闪现出一些消极的思想,这些消极的思想就是无明烦恼,是无始劫以来人造就的诸多业障,它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幕后操纵我们的思想和举止言行。被无明烦恼所困扰,我们本具的智慧就无法显现。 记得禅宗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次,德山宣鉴禅师到他的老师龙潭崇信那儿,夜已经很深了,德山禅师对老师说: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说罢,德山禅师向师父道过晚安,刚准备出门,见外面一片漆黑,回过头对师父说: “老师,外面太黑了!” 于是,龙潭禅师点燃了一只蜡烛,递给德山禅师,德山接过蜡烛,刚要出门,龙潭禅师突然一口气把蜡烛给吹灭了,就在这个时候,德山恍然大悟,回过头来向龙潭礼拜。 德山到底悟到了什么呢?就在烛光熄灭的一瞬间,德山禅师抛开了心灵深处的无明,抛开·了一切我见、执见,智慧之光从本心升起,照亮了漆黑的夜晚。 我们如何才能去除自己心灵深处的无明烦恼,让光明照亮本心呢?我们平时之所以为诸多烦恼所困扰,就是因为我们想问题时缺乏正见,常常偏执于两边;思考问题时思维散乱,迷失本心;常被诸多妄想迷障心性;缺乏正念和正定力,积累了诸多恶业,要了结诸多恶业,就要依佛的教导,修习八正道,即: 一、正见——正确的见解、知见。 二、正思——正确的思维。 三、正语——正直的语言。 四、正业——端正的行为。 五、正命——正当的职业。 六、正精进——正好的努力。 七、正念——正净的念头、想法。 八、正定——即四禅八定。 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想问题不走极端,做什么事条理分明,有理有据,这是对一般人而言的。 正思即是正思维,就是指平时想问题,不是漫无边际地想,头脑中模模糊糊,昏昏沉沉,而是思维清晰,见地正确明了,不能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弄得头脑里一团糟。也就是说想问题正直、干脆利落,没有偏见。 正语的含义很广,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 1、不妄语。不胡说瞎说,不蒙骗别人; 2、不诽谤他人,发表引起他人不满、气愤、怨恨的言辞; 3、不用苛刻、恶毒、无理、粗鲁的话中伤别人; 4、不要与别人进行无意义的狡辩,话多乱心,把自己平静的心扰得波澜起伏,再回过头来,找不到自己的本心了。 正业是指合情合理,合乎道义的行为。正业的标准即是五戒,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生活。 正命是不从事对他人有害的、而自己从中谋利或损人利己的职业。比如贩卖军火、贩毒、开赌场妓院、欺诈别人等职业,均属非正业。 正精进就是积极向上,勤修正法,去恶兴善,正精进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阻止邪恶的念头产生; 2、去除已有的邪恶念头; 3、使尚未生起的善念完善地发展; 4、对已有的善念充分发挥。 正念就是对自己的身心活动,(包括情绪活动、思想、观念、见解等心理活动),不断地反观,去除妄念、邪念及偏执的思想、见解。念正则心正,心正则业(行为)正,业正则积善除恶,心地自然光明。 正定即四禅八定,要靠不断地修持方能体会到。 不管学佛的人还是尚未学佛的人,恐怕没有人想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糟,越过越暗无光日,谁都希望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坦坦然然,光明正大,这种生活不是靠我们想象就能获得的,也不是靠盲目地追求物欲享受就能获得的,过自在快乐的生活,要有一颗光明的心,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去恶行善,积累功德,以慈悲喜舍之心自渡渡他,这样方能去除无明烦恼,发现生命的意义所在,证得无上智慧。 修习四无量心 自渡渡他 心胸狭窄是烦恼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乘佛法中讲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指慈悲喜舍。即慈心无量,悲心无量,喜心无量,舍心无量。修习四无量心可以了断诸多烦恼。 慈心无量是将无限的爱心普施给一切众生,不分高下尊鄙,一切平等对待,如慈母钟爱独子,无所奢求,无求亦无无求。 悲心无量是对一切身处苦难中的众生,发无限无量悲心,使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喜心无量是对他人的成功、幸福、快乐、修习无量正法、去恶从善生无限欢喜之心,犹如自己的成功、快乐、幸福、修证无上佛法一样。 舍心无量是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对一切众生生平等心,对人生的一切变故泰然自若。 在我们平常人的心里,虽然也有慈悲喜舍之心,但是这种慈悲喜舍之心的范围很有限。我们可能对自己的子女、家人能做到爱的奉献,对家人的苦难能无限同情,对家人的快乐感到无限快乐,可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一个家庭。但是,这种观念的范围仅仅限于一个小小的家庭,或者再扩展一下,把这个范围扩展到包括亲戚朋友,即使这样,仍然是很有限。说得再深入一点,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有的是真心实意,有的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出于某种形式等等。甚至有的人连在家庭的范围内都做不到慈悲喜舍,对自己的父母不忠不孝,与兄弟姊妹之间为了二些物质利益而发生计较、冲突,这就有点太不应该了。 四无量心是不存在私心杂念的,视一切众生苹等无二,视他人的痛苦、快乐、成功如自己的痛苦、快乐、成功,视他心如己心,人心我心不二。好比我们在街道上看到一个要饭人,衣衫褴楼,神情呆板,很可怜。如果你看到这个人,无意中感到这个人很苦,很可怜,生怜悯之心,这就是善念;如果你心生厌恶之情,看不起人家,这就是恶念,还不如什么也不想,他是他,我是我。当然,并不是说心生怜悯之情就是悲心(这只能说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慈悲”,而不是大乘菩萨的慈悲心)。 所以说,四无量心不仅仅是通过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很多时候还是我们的心智活动,就是这种外人很难觉察出来的心智活动,却反应了一个人的修养水准,当然对于德高的人是能够从一个人的行为上体察出他的心智活动和道德修养的。 佛法讲修心,修的是什么?四无量心可以说是包含了修心的全部要义。这种修心并不仅仅是要我们专门如何如何修心养性,而是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修自己的平常心,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修自己的心,能够每时每刻修自己的心,而又没有修心的念头,那才是真修。如果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心中想着自己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那就不是真正地修心了,那是有为法,心有所求了,至少说修心的大部分功德因为这一念有求而丧失了。所以佛在《金刚经》中讲“无相布施”。大乘菩萨的慈悲喜舍之心是自发的心智活动过程,无意去做,自然而然地做了,无所求,亦无无求,有所求就是凡夫了,是“有相布施”了。 这里应该指出一点,能做到无所求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要修我们的心性,没有什么根基和悟性的话,还是要从有为法起修。所谓有为法就是带着我们世俗的生活观念去修习,因为对于刚刚学习佛法的人来说,不容易做到无念无求,有的是为了求人天福报,求眼前利益。而要获得大智慧,则要逐步地抛开有为法,修习无为法。其中的道理只讲出了一点点,其中的要义还要我们自己慢慢去体会。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相通的,日常生活修我们的心,修习禅定修我们的心,读经念佛修我们的心,持戒布施修我们的心,吃饭睡觉、上班工作都是在修我们的心。一切法门最终要修的东西本无差别,差别的是形式。人心性的修养决定了一个人所通达到的修习程度,《道德经》中讲修道修德,道和德有什么差别呢?本来就没有差别。 人的心胸开阔了,烦恼也就自然了断了。 一念阿弥陀佛 诸多烦恼自然了断 佛在《华严经》、《大乘无量寿清静平等觉经》和《佛说阿弥陀经》中,反复强调念佛法门的重要性,历代的祖师大德们对念佛法门也尤为推崇,念佛法门是最简单的修心法门,也是最上乘的修心法门,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称念,能浅亦能深,对上、中、下三种根器的人都适合。所以,清朝的彭际清居士在《华严念佛三昧论》中讲,五种念佛法门都可以了脱烦恼,成就无上菩堤。 平时不管上班,在路-卜,做家务或是其他什么事情,还是遇到了什么烦恼的事情,只要心中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不忘,念念勿生疑,如此能够坚持下去,定会从中获得微妙的受用,一旦能从念佛中得到受用,就会增强修习佛法的信心,心地自然清静,烦恼也就自然;了断了。 消除无明烦恼的方法很多,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了脱烦恼,令众生登菩提彼岸,佛法难闻,今生有缘听闻佛法,且勿错失此殊胜的机缘,精进修持,了脱烦恼,成就无上智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