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幸福之路的指南针 第二章学习心得
个人日记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被世人公认的美的、喜欢的东西,可以带来极为不喜欢的局面。不要去追求一些天下共同追逐的东西,如果你把天下共同追逐的东西都去追逐的话,这些东西的结果就是“为美恶已”。
实例:我喜欢海边清净自在的感觉,偶尔会去海边渡假,但如果所有人都喜欢上这种感觉(天下皆知美),都选择到海边渡假,那这个海边就变成了让人不喜欢的繁杂地方了(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善是超越常人的技能或知识,或灵巧。这种超越常人的技能被世人普遍掌握时,就叫不善了。
实例:当所有人都拥有刘翔的本领(皆知善),所有人跑步的成绩都和他一样时,那刘翔拥有这项跑步的技能就不在是什么了不起的本领了(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有和无的概念,是从产生和消失的角度来看的。“生”是生和灭,是产生和消失。
实例:人类的有和无,是基于人类生、灭的角度来说。
难易之相,成也。难和易是根据具体完成一件事情的情况来判断它是叫难,还是叫易,而不是事情的本身,事情的本身是不决定问题的。
实例:要制造一根针,如果让一个老婆婆用铁棒磨出来,那大概她一辈子只能磨出一根针,对老婆婆来说难不难(难)?如果是用一台机器生产针,瞬间就可以生产出数不清的针(易)。
长短之相,形也。长和短是根据参照物当时的形态和状态来决定的。
实例:我给我家孩子买了一张儿童床,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可以在床上爬来爬去,他会觉得太宽敞了(长),等孩子慢慢长大,到现在七八的样子,这张床他怎么都不会去睡的,一定要他睡的话,他大概只能坐着睡了(短)。
高下之相,盈也。高和下是看水是溢出还是停留不动来判断的,是看承接它的容器是什么。
实例:半山腰的一个水库和山顶相比较,肯定是山顶(高)比水库(低)高。但是相对于山下的田地来说,山腰的水库又比山下的田地高。
音声之相,和也。音和声,是从应和的角度来区分。先发的是音,跟随而来相应和的就是声。
实例:我们在大山里大声叫一声“啊”,我们发出来的是音,随后大山里传来回音,就是声。
先后之相,随、恒也。先和后,是依据“跟随”这一角度来区分的。还可以根据“恒定”的角度来区分某个事物的先后关系,这个“恒定”的角度是指设定一个参照物。
实例:三人完成百米赛跑,A的成绩是10秒,B的成绩是11秒,C的成绩是12秒。B与C相比(随),B先C后。A与B比(随),A先B后。同时是B,因为跟随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是用两者之间的“跟随”状态来区别,当“跟随”的人物发生变化,结果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另外,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恒定”的参照物,比如区分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前后顺序,是用公元这个恒定的参照物来区前后的。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根据之前的六个排比句,我们知道了事物都是有它的两面性,都是一分为二的,解决一件事会产生无数种应对方案,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的乱下结论,乱做事情和乱说话。“无为”不是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保留了所有可能的手段。“无言”也不是当哑巴,而是保留了所有可能的表达。一个有真正智慧的领导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会随便乱做事,也不会随便乱说话,只有在最需要的情况下才“为”和“言”一下,然后又立马回到“无为”和“不言”的状态下。
实例:我们现在的家长带孩子,很多人都远远偏离了“无为”“不言”之道。孩子穿衣,吃饭,洗漱,全部都是家长一手代办,因为家长看着孩子做得不够好、不够快,干脆自己动手,又快又漂亮的帮孩子处理好,这样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大批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做任何事情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是要叫他们小皇帝、小公主,还是称呼他们为呆瓜、笨蛋更贴切一些。最夸张的是一直给孩子擦屁股,真有这样一位妈妈,一直代办自己的女儿擦屁股一事,一直到女儿长成十八岁的成年人时故事曝光,现在这对母女不知道是如何在处理这件事情。
在孩子学习或者考虑问题时,家长总是迫不及待的告诉他们,你该这样,你该那样,这样孩子就养成了坐在那里等答案的习惯,因为他知道家长会告诉他们答案,这样的孩子会严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的太“有为”和“有言”的把孩子天生的求知欲慢慢给磨灭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动手能力、动脑能力都会比一般人差,不知道“有为”的家长以后看到这一幕后,会不会意识到孩子害在了自己的手上。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wéi)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天地万物自我运作而没有开端,而且是自动自发的,万物自然成就而不居于成就。没有成就,也不会有失落的想法和情绪。
实例:宇宙万物没有“始”也没有“终”,没有灭亡,也没有重生,是不生不灭的,万物自动自发的运行,有成就而不居于成就。万物不会像人一样,把得到的某种结果看成是“成就”而死死地加以执守,万一没有了“成就”,也不会像人一样有“失落”的想法和情绪。
很长时间都写不出来,写出来的一点点东西也只是缩写博文。解读的水平和思维能力太差,惭愧万分,后期有机会需要重新解读。
文章评论
仁孟
用心付出,收获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