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才是传家宝:请教孩子“重义轻利”.

个人日记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教育,而孩子现在正面临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今天的社会,对孩子的关心越来越不够。虽然与十几年前相比,为孩子花费的钱财多了十倍,但家长在孩子身边呆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于学校,而学校又不注重人格教育,到了社会则完全进入大染缸,最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部失败,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才华、孝顺心、爱心、慈悲心的人才。

很多家长以忙于事业为借口,对孩子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结果孩子慢慢成了大坏人,最后下场如何可想而知。其实孩子是你的亲生骨肉,你应该考虑他的前途。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有慈悲心,越来越不讲因果,天天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网,迷恋打电子游戏,长大后像疯子一样,什么取舍都不懂。

因此,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从小接受佛陀教育,学习慈悲、护生、供灯等善法,脑海中的印象就比较深,长大后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业因果的道理,和轮回痛苦的理念,就不会诋毁乃至摧灭。

为什么现代社会很多人不相信来世、因果,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这个机会和因缘。如果在无神论的教育下成长,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只会注重今世。

很多目光短浅的人,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妻儿,不管身边的穷苦人,只关心自己,其原因都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从小没有慈悲教育,只是溺爱,等他长大之后,自他都不会幸福、快乐。

以前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他特别好,经常把最好吃的东西给他吃,最好看的衣服给他穿。后来母亲问孩子:“你长大之后,我生病了怎么办?”孩子回答说:“如果你病得非常严重,我就让你安乐死。”母亲特别生气:“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让我安乐死?”他说:“安乐死没有一点痛苦,你可以很快乐地死去,我也不会有负担。”这就是从小缺乏佛陀教育导致的。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未来,就是家庭的未来。如果这个孩子的道德、人格等有缺陷,整个家庭就没有希望了。所以,应从小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接触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第一所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假如父母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之水,孩子的“根”就会出问题。就算以后读的大学再好、得的学历再高、赚的钱再多,也无法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给芸芸众生带来绿荫的清凉。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北京有个小学生,他只有10岁,母亲卧病在床后,他非常关心,一直照顾母亲。面对此举,母亲感到很惊讶也很幸福,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说,学校里学的《弟子规》上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看着只有10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母亲潸然泪下。

相比之下,现在有些父母非常可怜,他们将所有的钱财、所有的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可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生病不理不睬,究其原因,就是从小没有灌输正确的教育。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考上大学,给他留下丰厚的家产,为他成家立业做好准备,就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虽然我们也不排斥这些,但最关键的应该是,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人格教育,培养慈悲心、利他心,这比给他什么都有意义。不然,即使他再精通各种理论知识,若没有贤善的人格,你留给他再多的财产也将毁于一旦。

不要从小就灌输他们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开更贵的车……而应该告诉他们尽量舍己为人,为大众服务。

这样的话,未来才有希望,人们才会更快乐。

还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花钱毫无控制,这会惯坏的。虽然与大把花钱的富贵子弟相比,他们会有孤独、寂寞的感觉,但只要父母通过《弟子规》等正面教育,劝慰孩子将心思用于学习知识,而不应在钱财、衣物上进行比较,慢慢他们就会心安理得。

人经历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后,人生观基本上定型了,这个阶段一定要灌输宽容、无私、慈悲、利他等佛教的殊胜教育,并呵斥现代社会种种对家庭乃至自他众生不利的理念,孩子长大以后,才能在狂风巨浪中屹立不倒。

在东南亚和美国等国家,让孩子们过集体的佛教生活,俨然成了一种十分普及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佛陀的教育,使孩子在了解佛教常识的同时,能自然而然地接受佛教理念。

反观国内,现在很多父母也喜欢为孩子设计未来,攒钱送他们到国外留学,为他们买保险、买房、买车。但世间的财产和名声、地位,除了能满足一些暂时的虚荣以外,并不会具有太大的意义。

因此,孩子在没长大成人之前,家长除了让他学习科学文化之外,还应该让他长出爱心的翅膀,否则,他不可能在世间的天空中翱翔。

汉地有个好习惯,只要有孩子,就尽量让他读书。

可是,现在的很多书对人生没有什么引导,从中读不到人类智慧的结晶。

有些父母觉得给孩子留财产,让他读大学,对孩子非常好。但如果孩子只懂科技文化知识,即使非常聪明、很有能力,却特别狡猾、心肠恶毒、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长大之后,对自他不会有实在的利益。

放眼看看各个城市的“少年宫”“明星摇篮”“奥林匹克培训基地”等就可以知道,很多孩子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写写算算、唱唱跳跳、游戏玩乐上面。虽然掌握一些演算写作、琴棋书画等特长,据说能增强孩子的竞争能力,但究竟而言,对孩子长远的前途会有多大帮助,真的很难说。

所以,这十几年来,很多学者、教授、知名人士都提倡儿童读经,在国内外建立了一批读经班。我也在几年前开始提倡儿童读经,虽然名称相同,但管理和内容有所差别,主要是让孩子学习佛教经论,同时兼顾一些《四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

记得有些教授将儿童读经的教材,划分为四个级别:最高级的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第二级是《诗经》《易经》《老子》《庄子》等;第三级是唐诗、宋词、元曲等古文;第四级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

读诵古代传统经典,对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比如,《大学》有2000字左右,讲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国之道,孙中山对其评价极高,称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是永恒不变之意,《中庸》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令自己有能力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

《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不凡的智谋奇书。此书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就是运用《老子》的思想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事实证明,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论语》约15000字,其中充满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动地教我们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学生学习《论语》后,整个身心有极大的变化。如《论语》第一篇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恭敬父母师长、爱护志同道合者,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们一生中若能以这样的理念来定位,会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多年前,我也曾应马来西亚一些人士的请求,根据现代小学普及的课本内容,再加上北传、南传、藏传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识,编了一套《儿童佛教课》。该书所汇集的故事和道理,孩子们都可以接受,同时按照现代教育方式,穿插了很多生动的图画,以便于他们深入领会。如今很多没学过汉语的藏族喇嘛,依之学了不少知识,汉地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它爱不释手。

我不敢奢望孩子们的佛学教育能到达中学、大学的水平,但有小学水平也心满意足了。他们长大后起码不会诽谤佛教,见父母学佛也不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封建迷信。

真正丰厚的家产,是让孩子在爱心和悲心的孕育中成长,这对他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无穷的利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