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尖锐与柔软间穿行 ——潘桂林诗歌的话语风格
海韵读诗
——潘桂林诗歌的话语风格
海韵
在2014年的诗歌网络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诗语尖锐、硬朗,甚至总体风格略显晦涩的诗歌写作者——潘桂林。思辨宏阔的境界和钢性的表达总让人错认她的性别。然而她是一名女性诗写者,一名在尖锐与柔软间穿行的生命歌者。理论积淀使她习惯于深思存在的奥秘,并用独特的语言书写生命的韧性和灵魂的弹性。她的诗歌中体现出从柏拉图到尼采、海德格尔的思维痕迹,甚至不时会有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的精神幽灵。她喜欢自然写作,又不想停留于生活表象的记录,错位和隐喻成为她偏爱的写作策略,常常在无难度与难度诗写之间转换、扩张,突破思维惯性的边界,诗歌内质在尖锐与柔软中抵达生活场景与思想体悟、世俗欲念和灵魂境界的互通,具有辨识度较高的话语表达风格。
凸显身体,强化身体感受、生命体验与灵魂震荡的一体性,是她诗歌的一个特征。诗中多处可见嘴、手、舌等词语,甚至用隐喻的笔触细密地描写食道、胃、心房等器官,然而这些描写不是为了说明,而是为了呈现器官存在与生命的同构性,在身体感受中凸显人的生命和灵魂特质。《樱桃》的成诗源于对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舌》的网络讨论,诗歌的描写对象是是“口”。但是她转换了视角,“樱桃”在诗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是诱人的唇形,指代嘴巴,引申向欲望、吞噬等诗意指向;二是被吃掉的水果,也是本诗切入的视点,通过樱桃在唇齿、食道、胃等身体器官中的旅行,关照一个人生命的轨迹,汹涌、蠕动、飘荡、退去和浮沉的,是人的体液,也是人的情感,是生命之流,也是欲望与理性的博弈、互渗。充满诱惑和欲望的“樱桃”,“张开,你喧嚣一道无底深渊/闭上,却明明听见/莲的低语”,诗歌在结尾静静地收住,沸腾的生命之旅最终在澄净的灵魂蜕变中走向圆融自得。
诗歌的意义是让人在情感的再次体验中唤起共鸣和反思,拨开迷雾,呈现生活本真。潘桂林迷恋于对城池的书写。在她看来,人深陷于各种城池之中,这些城既是生活的境遇,也是围困身体和内心枷锁,无论是肉体或是灵魂,要突破围城注定要经历艰难的灵肉搏击。《城池》(组诗)综合地体现了诗人敏锐柔软的内心和尖锐的诗性品质。六座城暗藏着六种不同的人生命运,每一座都存有它的实与虚,在撑开辽阔诗意空间的同时,剥落了岁月的外衣,体现出灵魂赤裸的呐喊。《海之城》开篇写道:“不敢走向大海,有些词语是哑雷/但我一直在那里”。雷电是自然现象,可视可感,而“哑雷”却将力量引向内心,不可触及却内暴力十足的情感埋线。诗中用了“纵火”“咒语”这类带着破坏性的词语,尖锐地刺穿雾障,引导读者反观现实和生命内质,撕裂的疼痛感把诗意引向生命的内城。《没有地标的城》是一座记忆的城,地理的城、文化的城、灵魂的城,“这座城没有地标/每条街巷都流经身体/夜很静。当你轻敲城墙/目光就抖落一些灰烬”。当街巷长进了身体,没有地标的城恰恰是最具自我标志性的城。
形成诗歌自我风格的前提是对惯常思维的突破。潘桂林诗歌明显的特征是词性的锋利,陌生化语词搭配对意境的创新,大幅度断面引爆的诗意张狂。譬如,《边城》中的诗句“绳索里有涛声。天宝的血泪/滋润了万亩桃林/巫蛊和咒语被尖锐的牙齿/撕裂”,构筑了爆发性很强的语境,揭示人性不甘被束缚的内心,在自我意识觉醒后获得与外界对抗的防御力量,同时推出了一个充满巫盅气质,阳光气质和悲情色彩的湘西世界,与沈从文的《边城》形成相互映射的关系。《身体的城》隐藏了丰富的典故,柏拉图的灵魂回忆、卡夫卡的“审判”、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隐喻将现代人的身体之重、心灵之累和灵魂之光一层层曝出,也揭示了生存的状态:人生,是一场灵肉与精神的长久战争、分裂、谈判乃至融合。《城池》的诗意是雷,是火,是电,是魔咒,是潜伏在人体内心发芽的堡垒,每一座城,都可以看到曾经的遗落。在克制的叙述中暗藏深情无限的回望,在辽远的叙述与抒情中,敞开思想,让一个个自我从城内走向城外,又从城外回归城内,在城与城之间游动。
诗歌出卖诗人的内心,大胆地展示诗人不合流俗的精神境界。《偏离》组诗直接迎向现实人生,挑战文化秩序,生命与影子偏离或重新组合,构建人性精神的分裂与内心的统一,形成完整的自我品格。《划破》起句果断大气,就像耶和华宣称:“要有光。要一道闪电/划开这蛋壳。让圆润细腻/包容知性和淡然大气/倾泻而出”。人们大多墨守成规,习惯性地消化生命。这首诗划开习惯性的胸膛,用诗歌撕开生活常态,并思考时间与生命的哲学关系,让诗意回归生活。“你若死了,不是死于时间/而是习惯”,警句般的诗语,关联着每一个人的命运。潘桂林擅长于意象与形象的诗写,两者相互契合,又相互分离。《自白》用到邪气、病菌、火、黑夜、骨头、尖刀、天葬场、秃鹰等一系列尖锐的具体形象,以实现诗意的提升,自白不再仅仅是自白,而像是一场有关生死的较量。由“自白”引发的疼痛感,诗人将个人体验融入了群体感受。邪气病菌可指一切不利于生存的因素,也可引伸为叛逆的力量,诗意从开始到结尾似乎都在清理生命的痛点,但如果全是痛点的话,诗歌会让人消沉,因此她在结尾回归诗意表达的目的:“躲吧。文字终有一天会碎/我要出去。”对于一切都会“碎”的宣告,和自己要出去的表白,显示了冲出窒息氛围和桎梏的勇气,诗歌顿时显得明亮,充满抗争和自我选择的力量。
诗歌《黑天鹅》取材于奥斯卡获奖影片《黑天鹅》。诗人为此诗写了一段注解:“《黑天鹅》是一场超我、自我与本我的对话。白天鹅最后挣脱了心灵枷锁,完美演绎了黑天鹅的狂野、热力,在Perfect的自我赞美中幸福倒地。”注释提示了诗意展开的路径,但诗人没有直接作出判断,而是通过对主人公话语和行为的描述,展现了象征着纯净隐忍完美女性的潜意识——孤独,反叛,挣扎。“不!让我飞/血液响雷,骨缝里长磷/拔出钉子,砸碎十字/和水晶/让黑刺长成羽翼/那红色液体在血管里/轻轻呼吸”,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生命意识和冲决男权文化对女性“淑女”形象命名的欲念。
潘桂林集诗评者、诗人和文学理论研究者多重身份于一身,具有比较清醒的女性生命意识。她往往以尖锐的字词或意象打开诗意空间,却以柔软和弹性收拢诗歌尾音,二者结合在一起,令她的诗歌独具一格。读她的诗歌需要沉住气,深入领悟常态情境之后隐藏的瞬间爆发,领悟其诗意裂变形成的意识潜流,并与诗歌内在节奏一起激荡回还,缓缓回归生命本体的圆融之境。读她的诗歌是一场自由随性的精神漫游,一场痛苦尖锐的自我垂询和存在追问,也是一次火热的自我飞行和淡然的智性回归,我总是在阅读中沉入、飞翔和澄明。
2014年9月13日 广州南沙
载中国诗歌地理《怀化九人诗选》
潘桂林的诗 / 173页
在尖锐与柔软间穿行——潘桂林诗歌的话语风格 / 海韵
海韵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475509432
潘桂林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96622974
文章评论
绅士
“用独特的语言书写生命的韧性和灵魂的弹性。......体现出柏拉图到尼釆、海德格尔的思维痕迹,......卡夫卡和米兰.昆得拉的精神幽灵。” 潘桂林的诗歌我至今仍无缘拜读,其感染力到底有多大多深无从评说。从您对其作品风格的描述和总结中,您对文字运用的熟练和精准程度确实让人叹为观止,简直让人无从感知您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到底有多深多厚,是否已到了深厚无比境界了!着实让人感叹,让人佩服。 [em]e328077[/em] [em]e328077[/em] [em]e328077[/em]
花開:)花落%
不但读懂了一个人的诗,还读懂了一个诗人,姐姐堪称大师了![em]e328077[/em]
秋语
精彩[em]e179[/em] [em]e163[/em]
海韵
@{uin:1130789278,nick:我心依旧} [em]e160[/em]
烟雨江南
现代诗坛中,出现很多的另类的诗人,写作手法也大胆创新,有点儿意识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