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20分钟时间,你们给期中考试卷讨论出一份“无错”答案……
教育教学
(上图:小组代表展示“无错”答案)
教学设想:
上星期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的试卷并非我出,是同年级的刘老师出的,考试前我也没有看到过试卷,考试后拿到了学生的答题卷,好不容易复印到一份答案,找到一份试题卷。本想利用双休日自己批改的。后来,受了“微课”的启发,我决定让学生批改。
微课的学习,基本上是这样的程序:
第一步是看视频,视频只是一个大约6分钟的小片段;第二步是学员、老师在一起互动讨论;第三步是完成作业;第四步是互相批改作业,至少批改、点评学员们的一次作业。这第四步,作业的互批,对我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凭什么教师你把作业都承包了,学生也有批作业的权利啊!我们不能太霸道。
因此,这次的期中考试卷批改,我计划这样来做。
第一步,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拿出试卷,对试卷进行讨论,得出“一致性意见”——即期中考试卷的答案。包括作文的评分标准。
第二步,各组分别出示试卷答案。相当于核对答案。
第三步,分发试卷,各组批改试卷,要求是流水作业。统分。
第四步,各组公示错得最多的一道题,说明怎么错了,错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这里第一步,其实就是讨论着完成一次练习,练习的题目是试卷上的题目。讨论完成题目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学生没有现成的答案,他们只能逐题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应该能有收获的。
第二步,即使是小组讨论得出的答案,也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各组分别出示答案,进行核对,还是有必要的。
第三步,就好操作了,按照答案进行批改,流水作业,问题不大。
第四步,公示错得最多的答案,并分析可能的原因。这相当于让学生重点复习了一遍,反思了一遍。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
那就这样试试看了。时间是两节课。
教后记:
这两节课,学生投入的状态很好!这也是老师“最省力”的试卷批改课了。
上课前,我先列出期中试卷批改的四个步骤。向学生讲述了这两节课的程序后,我开始发动第一步骤,时间13:21-13:41。
学生迅速组成小组,是自由组合的,3人一组,个别的小组是3个人,也有的小组是5个人,还有一个小组是6个人。由他们去吧。他们的心思在试卷上,不在人数上。
我给他们20分钟时间,让他们讨论出一份“无错”答案。可以看教材,可以查同步练,还可以用手机上网搜索资料。总之,每个小组给出一份“无错”答案。其中,作文要拿出可操作的评分标准。
整个教室里迅速热闹起来,翻教材的翻教材,查同步练的查同步练,看手机的看手机,讨论是积极主动而且围绕主题的。我在教室里巡视,看看这组,问问那组,心想,这样的课堂真有意思啊。如果我自己辛辛苦苦批改好试卷,统计好分数,再将试卷发给学生,然后讲解一通试卷,估计这种传统方式会让整个教室死气沉沉的。当然,这样的上课,也是老师最痛苦的。
20分钟不够,要30分钟,才总算完成。
我请某一组学生派代表上来,把第一大题选择题的10个答案公布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有没有小组有不同意见?如果能将错误的答案改正,那么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在期中试卷总分上加1分。学生可来劲儿了,选择题第2小题,竟然还有两个组上来,提出不同答案。这就怪事了,一个选择题,居然有三个答案。
我立即看题。题目是这样的: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门闩 荒谬 驾驭 大相径庭;B、造诣 旁鹜 紧蹙 粗制滥造;C、脉搏 萎缩 草坪 立杆见影;D、邮戳 钥匙 寓意 歪风斜气。
学生说:“旁骛”下面应该是一个“马”字而不是“鸟”字;“立竿见影”的“竿”应该是竹字头;“歪风邪气”的“斜”,应该改成“邪”。
我笑了。原来这道题,是题目要求漏了一个字,“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应当改成“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这应该是电脑打字的时候漏了一个“没”字,导致这个题目有了三个答案。B、C、D三个答案都是对了。我看了看出卷老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是“A”。
第二大题,有争议的地方是:
11题:宁信书,(则)不如无书。到底有没有一个“则”字?引起了争议。有学生说,上网查了,有“则”;有学生说,书上《敬业乐业》一课中是没有“则”的。
16题:通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 )性、较强的( )性和描写的形象性……。出卷老师提供的答案是“客观性”和“时间性”。实际上,根据上下文,这个标准答案的两个“性”字应当去掉。
17题: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 )、( )、( )、( )。出卷老师提供的答案是“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学生找到的答案则五花八门,“开头”有“前言”、“引言”的不同答案,“正文”有“主体”的不同答案。这些答案,都是有依据的。
第三步,学生普遍觉得作文最难改,纠结了很长时间,举手询问的学生也最多。没有答案的题目,最难批改。
到了第四步,各小组提出错误最多的试题,第一大题的第5小题,“语句衔接”错得最多;学生作文字数普遍偏少。
文章评论
建新
这群学生真的太幸运了。
邵发明
@{uin:1320579881,nick:是女孩,who:1,auto:1}来了就狂风暴雨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