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道还是八车道?——《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阅读

教育教学

在微信中长按点击famingshao复制关注。
 

图片
 
 一般的浏览器下载是“单线程”的,相当于一个车道在运输物资;“迅雷”则是多线程的,它多的时候可以有几十个“车道”,几十个车道同时运送物资,速度当然就快多了。


单车道还是八车道?

——关于多线程学习

作者:邵发明


1219日听了杜红平老师的一节课。杜老师是我校汽修专业的老师,在教学方面非常有一手,曾经获得过全国汽修发动机拆装教学比赛一等奖。虽然是同一所学校的老师,但因为不同专业,平时也是难得去听他的课的。这次杜老师开公开课,那真是我们的意外惊喜了。

这一天我们进到汽修实训室听课。说是汽修实训室,其实也是农机实训室。我校是农业学校,“正宗”的专业是农机维修,擦边球是汽车维修。杜老师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8个学生。在一番开场白之后,杜老师让学生分组看书,依据《汽车发动机作业与项目工单》进行小组自学。

所谓《汽车发动机作业与项目工单》,其实是一个大标题,它真正的任务是“冷却系统组成与作用”,这应当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是:“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作用及各部件的所在位置;掌握水冷却循环路径。”实训设备是“拖拉机发动机”,项目任务是“找出水冷系统各个部件在发动机上的具体位置,并指出水路循环走向”。

图片 


看书+分组实习

杜老师让学生分小组看书,当然看书不是白看的,不是毫无目的的看,看书需要完成以下作业:“1、发动机为什么要设置冷却系统?2、冷却系统的类型有几种?3、水冷却系统的作用与组成?4、发动机的正常水温是多少?5、如何正确使用冷却液?”杜老师将这张《汽车发动机作业与项目工单》发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填写上面的作业。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像开公开课,倒有点原生态课堂的味道,我喜欢这样的课。布置完学习任务,杜老师让学生看书完成作业,然后说:“第一组,组长带去到中型拖拉机那里,找出拖拉机水冷系统的位置。看看哪些装置是有的,哪些装置是没有的。”

第一小组的学生站起来,向实训室的拖拉机走去。我连忙跟着学生走,看看他们是不是能确切辨认出“水冷系统”的各种设备。一组学生八个人,八个人当中有一个学生似乎是头儿,鼓励大家寻找水冷系统,大约有好多老师聚集在旁边观看,学生们刚开始时有些缩手缩脚,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开了。

我听到了那个领头的学生的讲解。

图片 


两个疑问

我明白了。这个学生是小组的“老师”。这是九峰职校开展“导生制”教学的杰作。按照导生制的要求,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老师”,这名“老师”是组内学习杰出的学生,教师提早两天将这几名“老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小范围授课。这个教学环节,我称之为“备课指导”,就是说,每个小组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是需要任课教师指导的。当“老师”充分理解了教学内容之后,他就可以在正式的课堂上、在小组教学中展现出来,他将指导小组的其他学生,进行授课讲解、释疑解惑。

这是“导生制”的优势。

一个小组的学生大约在拖拉机旁观察了5分钟,期间小组的“老师”也进行了相应的讲解指导。然后,第一小组的学生在杜老师的指挥下,回到座位坐下,完成“工单”上的作业。这时,第二小组的同学站了起来,来到拖拉机旁,重复了第一小组的过程。

每个小组都进行了这样的过程,前前后后大约进行了30分钟。然后,杜老师集中全班,在黑板上讲解了水冷却系统的原理,并配用图片做了说明。

听完课后,我产生了两个疑问:

第一,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分钟前往拖拉机进行实地观察,然后回到课桌边看书学习,完成“工单”作业。这是否意味着,实际上每个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只有5分钟的实践操作?这样的实践时间对一节“实训课”而言是不是太少了?

第二,撇开上课开场白和后半部分的集中讲解,在30分钟时间内,学生只有5分钟的实践,是否意味着有25分钟的看书?那么,用25分钟来解决“工单”上的5道“作业”,是否时间太充裕了一点?说得直白点,是不是浪费了一点?

我们几位听课老师在听课现场就一起讨论起来,认为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讨论后,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专业实践课需要再增加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是长期呆在实训室的,他的身份是“实训指导师”。当任课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室后,任课老师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指导师”以操作指导为主。由此提出的建议是:每个专业都要聘请实践技能过硬的“实训指导师”。建立一支专业的“实训指导师”队伍,是九峰职校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要花得起代价,重视“实训指导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好的实训指导师,专业实训课很可能是飘在半空的气球,无法落地。

图片


问题没有解决!

听完课后的几天里,我时不时的思考这一节课。我在想,是不是有了“实训指导师”,学生的专业实操问题就解决了呢?

如果按照我们几位老师听课后的的“会诊意见”,那么即使课堂中有任课老师和实训指导师,学生的实训能够得到老师的精确指导,但学生的实训时间并没有增加。

也就是说,即使有“实训指导师”,这一节课中,一个学生的实训参与时间还是只有5分钟!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实训指导老师上面。而且,实际上,这个模式中,理论老师与实操老师是分离的。

我想起汽修实训室的布置。九峰职校的汽修实训室由两个大教室组成,好几百个平米,里面除了一台中型拖拉机外,还有一台汽车,除此之外,还有N台发动机、N个汽车空调、N个……反正有许多被拆下来的“专业设备”。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真正用到的实训设备就是那一台中型拖拉机。实训室内的其他设备,比如发动机、比如汽车空调,比如……因为与教学任务无关,都被静置在那里无法发挥作用。

我问杜老师,实训室里这么多设备,为什么就不能放开,让学生练习呢?

杜老师回答说,实训室这么大,设备这么多,放开让学生练习的话,老师根本就转不过来。如果真这样操作,整个实训室将是一塌糊涂的。

我想想也是。的确,只有一个老师,四五十号学生,哪里管得过来?

然而我忽然又想到,学生不是分组吗?每个小组不是有一位“老师”吗?

随后我又否定了自己。如果有6台拖拉机,每个小组都可以拥有一台,那么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拖拉机旁边,有更多的实训机会。虽然老师顾不过来,但任课老师培养的每个小组的“老师”却能够照看得过来,教学任务还是能够完成的。

……

这样思前想后,想到一个方案,又否定了一个方案。总之觉得如果只有一个任课老师的话(没有实训指导师),上课也只能这样了。

直到昨天!

昨天在家里看可汗学院创始人达尔曼·可汗写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一书,启发是大的。可汗在书中写道,未来的教育是多线程课堂。就这一句话,我感觉破解了我前几天对杜老师课堂的思考。

多线程是什么意思?

图片 


单车道还是八车道?

大家都知道“带宽”这个概念。我们每户人家家里都有“宽带”,有的宽带是1M 的,有的是2M的,有的是4M 的,有的是8M的。区别在于什么?在于带宽。“带宽”指单位时间能通过链路的数据量。“带宽”就像一条道路,1M的带宽只容许同时一个人通过,就像小弄堂;2M的带宽容许同时2个人通过;4M的带宽容许同时4个人通过;8M的带宽容许同时8个人通过。

如果你还不理解的话,就以车道做比喻。1M的带宽相当于1个车道,2M的带宽相当于2个车道,4M的带宽相当于4车道,8M的带宽相当于8车道。你说哪个更快?

网络上有个软件,叫“迅雷”,这个是有名的下载软件。它的下载速度非常迅猛。为什么会非常迅猛?因为它是“多线程”下载的。一般的浏览器下载是“单线程”的,相当于一个车道在运输物资;“迅雷”则是多线程的,它多的时候可以有几十个“车道”,几十个车道同时运送物资,速度当然就快多了。

“多线程”这个概念应用到课堂中,会是怎么回事?

还是以杜老师的课为例。我可以确定的说,杜老师的课是“单线程”的,因为实训室只有一台拖拉机,他只能让学生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去实训,小组和小组轮流进行,这个就是“单线程”的。

“单线程”的效率显然非常低。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45分钟的一节课中,真正用在实训上的时间只有5分钟。

那么,能不能将“单线程”改为“多线程”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实训室里虽然只有一台拖拉机,但还有一台汽车(据我所知,还有三辆崭新的汽车),还有发动机等等拆件,能够供学生同时实训的,20个项目也不止!

如果按照“多线程”的理念,实训室的设备可以充分的运用起来。学生第一组可以学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第二组可以学习发动机点火系统;第三组可以学习刹车系统;第四组可以学习……系统。我不是专业的,恕我说不上来。但学生完全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操作不同的任务!

现在想想,我们被一个习惯禁锢了。什么习惯?“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一致的!”

为什么学生同一时间内必须完成同一项任务?

学生完全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就好像我的语文课,我可以安排第一组学生学习诗歌单元;第二组学生学习小说单元;第三组学生学习应用文单元;第四小组学习写作……这一切,都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也就是所谓的“多线程”。

有人问,那组和组之间,怎么来融合呢?

很简单啊。第一组的“老师”可以就诗歌单元去教第二、三、四、五、六组的学生;第二组的“老师”可以就小说单元去教第三、四、五、六、一组的学生……甚至在同一篇课文中,不同的小组可以有不同的任务,比如我可以安排第一组学生理清课文结构;第二组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第三组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第四小组归纳写作技巧……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怎么不会做了?

从专业课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是不是学生实训的时间更多了?



注:本文为《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关于“多线程课堂”的读后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