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倒回来学吧

教育教学

 图片
 
        本文作者:邵发明。
 

         职高的学生多多少少学过一些古文,即使没有古文的基础,也有古文的“感觉”。其实一个学生如果喜好看古白话小说,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多多少少是能够有一些古文字基础的。我小学的时候看《西游记》,不但能看懂,而且如痴如醉,不能自拔。这种感觉,也只有后来看金庸的小说才有。可见,一个毫无古文基础的人,是能够看懂《西游记》之类的。入门类的古文学习,还是以“趣味”为第一标准的好。从阅读中获取对古文的感觉,进而明了古文的一些常用词汇,古文自然而然就通了。当然一个人如果对古文感兴趣了,要阅读难度较高的古文,则可以请老师做适当的指导,也可以看一些古文知识的文章,备一些古文的工具书。总之,趣味是古文学习入门的第一法则。

        由此可见,我们“正宗”的古文学习,趣味不足,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偏高,让学生望而却步;授课严肃死板,了无生趣。这样的古文学习,对芸芸众生而言,的确是痛苦的。

        本册语文教材是没有古文的。我对这册语文教材非常反感,它净拿一些“心灵鸡汤”类的励志文章来糊弄学生,语文教材已经下贱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不堪。我放弃了好多课文的学习,于是补充一点古文进去。怎么补充呢?这是一个问题。

        首先是内容的选择,其次是教学方法。这是我要考虑的。

       内容自然是有“趣味”的。那么,职高学生对什么内容会感兴趣?在“读图时代”,学生对大块大块的文字、长长的篇章是没有兴趣的。说到这个,我又要回过头来批判一下教材,一篇文章动不动就是10页以上,你以为学生有兴趣从头看到尾吗?你这篇文章又不是小说,又不是《盗墓笔记》《鬼吹灯》!学生感兴趣的是漫画、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小文。微博、微信为什么会流行?不就因为它有文字的限制和图片的衬托吗?这个时代的人,耐心是有限的,而且也是不严肃的,不深刻的(解构高大上,甘愿做一个屌丝),我们的教材与他们的需求相距太远。太远了,磁力的强度就没有了,吸引不了他们。那么古文学习,学什么呢?我觉得就从笑话入手。短短的一则笑话,内容是轻松的,篇幅是短小的,有的甚至可以配上搞笑的图片。这适合职高学生。

        教学方法呢?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哈哈!你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往下看!

        ↓

        ↓
        ↓
        ↓
        ↓
        ↓
        ↓
        ↓
        ↓
        ↓
        ↓
        ↓
        ↓
        ↓ 
 
 
 
 
 
 
 
 
 
 
 
 


        上周二,我把一部分资料发到了学生的QQ群,希望学生下载预习。但是这个QQ群最近不知怎么了,似乎总是没有人上线。现代化的工具不能为学习服务,发挥不了学习的功能,是挺遗憾的。

        周三上课时我问学生,昨晚发到群里的文字,你们预习过没有?学生说没有。

        挺遗憾的。但课总是要上的,于是我给学生讲了几个笑话:

 

幸好和尚还在

    有一衙役,奉命押解一个犯了罪的和尚到上级衙门,临行爬忘记事物,边细细查点,又自己编成两句口诀:“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旅途中,这个衙役步步念叨着这两句口诀。和尚知道他呆,用酒将他灌醉,把他的头发剃光,用枷锁套住,然后潜逃而去。衙役酒醒后,说:“待我查一查,唔,包裹雨伞有。”摸了摸脖子,说:“枷,有。”又摸了摸公文袋说:“文书,也有。”忽然惊道:“哎呀,和尚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他摸着自己的光头,高兴的说:“幸好和尚还在,只是我呢?我怎么不见了?”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顺便问一下,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学生说,告诉我们不要去看一个人的外在,而要看一个人的内在。我又问学生,是不是不要外在的?我叫了一个男生:你找女朋友有什么标准?对外貌有要求吗?学生说,要耐看。哟,这标准可高了。又问学生,平安夜一个苹果卖80块钱是怎么卖出去的?学生说,当然是包装过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外在和内在不是对立的,并不是你取了内在就不要外在了,也不是你取了外在就不要内在的了。只是在外在和内在的中间,你更倾向于哪一边。就好像女孩子化妆(班里有女学生化妆),拔掉眉毛,刷上鲜艳的口红,搞得像个鸡似的,跟年龄和身份不符;可以化淡妆,稍加修饰,一般人看不出来你修饰过,这样最好。(化妆的学生点头,其中一学生说,老师你很懂的)回过头来,外在和内在并不是有你无我,有我没他,而是更倾向于哪一边,不能绝对化。

        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准备不够充分,应该拿出“买椟还珠”的古原文,让学生逐一对照。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通“缉”,缝边)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读音du二声,匣子)矣,未可谓鬻(读音yu四声,卖)珠也。

        这个环节的错失,是非常遗憾的。

        然后让学生掏出手机,上网找笑话。要求是:第一,你认为很好笑的笑话;第二,不能用黄色笑话;第三,笑话可长可短,但总字数不少于100个字;第四,将这个(些)笑话翻译成古文。

        翻译成古文?!

        是的,将这些现代笑话翻译成古文。

        学生打开手机,上网查笑话。我看到,学生将笑话抄写在作业本上,然后开始“翻译”工作。他们是怎么翻译的呢?

        第一种,一个词一个词的去百度。比如说,在百度里打上“盒子翻译成古文是什么”,查看答案。

        第二种,一句话一句话去百度。比如说,在百度里打上“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这句话翻译成古文是什么”,查看答案。

        第三种,这种人就不是人了,是神。原来,百度有一个功能,就是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将现代文翻译成古文,这个功能太强大了,比如说“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百度会为你翻译成“土豪吾辈为友”。如此强大的装备,居然被大神们发现了,我不禁泪流满面!

        第四种,当然是学霸作为,就是不借用百度,自个儿进行翻译。

        翻译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兹举三例: 

钟情尔者,非予尔金也(芦路红)

    少时途径玩具店,吾甚为钟意汽车,父问吾钟意乎?吾曰:“钟意!”父曰:“钟意乃多观之矣!”吾与父观至夜,吾问父吾钟意为何不买与吾。父曰:“钟情尔者,非予尔金也,愿费时伴尔者也!”首闻语贫如此清新脱俗者!

包子有毒(丁晓玲)

    吾有一妹,素喜宫廷戏。一日,吾与妹同食包子,店家呈上后,吾妹即取一银针扎于一包子,银针前端发黑,惊呼曰:“包子有毒,谁人欲加害于本宫!”霎时一屋食客无声,静至极。吾大窘,瞠目结舌。此其时,店家忽上前,淡定曰:“此乃豆沙包也……”

驾车(刘颖雯) 
    吾父性急,驾车总嫌前车甚慢,或超车,或鸣笛。一日,吾坐父车,遇红灯,数十秒后现绿灯,而小车岿然不动,喇叭不鸣。吾奇曰:“尔何不催前车?”父苦笑,曰:“吾不敢催之也。”“何故?抑或交警之车?”父摇首,无奈曰:“尤厉害,尔视车尾告示: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倒回来学”,是不是特有意思?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学生基于对古文的恐惧,会有本能的拒绝和退避。现在,有趣的事情来了,学生将现代文翻译成古文,然后文绉绉的念上几句,什么味儿?

        期间我在教室内游走,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显示大家的古文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过我想,如果这样坚持写下去,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方法,可以与“顺过来学”的传统古文学习方法相配套。正如内在与外在的辩证关系一样,“顺过来学”与“倒回来学”,不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他的关系,而是相互配合的关系。

        以上环节,花了两节课。
图片 

        第二次上课,我换了花样。

        为什么要换花样?由于教学设计的不足,我不知道百度还有现代文翻译成古文的功能,学生把整段现代文输进去,整段翻译出来,是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的。这样的学习就等于没有学习。虽然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立即紧急要求学生不许使用这个功能,虽然表面是可以控制,实际上基于本性,肯定还会有部分学生偷偷使用。

        我首先给学生做了一下铺垫,发下资料(QQ群的功能不能保证,还是印发资料算了)。让学生见识一下小学生写的古文作文:

 

球迷父子·阮冠达

    吾姓阮,名冠达,自幼长于杭州,现就读杭州采荷一小,年方十三,喜好体育,乃校体训队队长,为人善良,好交友,父母常教诲于我,曰:“失败乃成功之母。”吾牢记于心,闲暇之余,吾喜好小说,《足球周刊》乃吾最爱。吾父乃一铁杆球迷,足球节目是其最爱。

    一日,吾看电视,父归之,急日:“吾儿冠达,汝看时间久之,恐伤眼,吾换台观之。”吾答日:“否,吾假期难得观之,再观一时辰。”父听之,眼中冒火,似一疯牛,欲发火。吾不敢与之抗衡,递之遥控器。

    夜半,睡梦中忽听一人喊道:“好球!好球!”吾惊醒,睁眼视之,吾父仰卧沙发,醉于足球节目中也。

 

洗头记·丁宁

    午后,阳光甚好,吾觉头甚痒。父曰:“吾为尔干洗,如何?”吾笑应曰:“妙哉!如前日般洗!”

    父取一凳、一巾、一液、一水至阳光下,巾紧围吾周身,吾坐于凳。父先挤洗发液于手,搓,再搓,至泡甚多,抹于吾发,再倒些水于发中,揉,再揉。问曰:“重否?”曰:“甚可!”许久,再至台前用水冲发。水湿吾面,父笑曰:“再洗脸乎。”冲净,父取吹风机吹发。吹毕,觉舒,谢父!

 

        当学生听说这是小学生写的古文时,都惊讶得进了灵堂一样,沉默无语。

        接下来,我就来一场“现场翻译练习”:由我一句一句念文字,学生不写现代文,直接翻译成古文。从我嘴巴里念出来的是现代文,从学生笔下写出来的是古文,这个难度是有点儿大的。

        我选择的是《鬼吹灯》片段:

 

    此刻他感觉自己快活似神仙,平日里那些被人瞧不起、辱骂、欺负的遭遇都不重要了。又吸了两口,忽然发现自己的破床上还趴着个黑乎乎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床角上趴着一只大老鼠。这老鼠的岁数一定小不了,胡子都变白了,体型跟猫差不多大,它正在旁边吸着胡国华烟枪里冒出的烟雾,好像它也晓得这福寿膏的好处,嗅着鼻子贪婪地享受。

    胡国华觉得有趣,对大老鼠说:你这家伙也有烟瘾?看来跟我是同道中人。说完自己抽了一口,用嘴向那老鼠喷云吐雾,老鼠好像知道他没有恶意,也不惧怕他,抬起头来接纳喷向它的烟雾。过了半晌,似乎是过足了瘾,缓缓地爬着离开。

    如此数日,这只大老鼠每天都来同胡国华一起吸烟,胡国华到处被人轻贱,周围没有半个朋友,对这只老鼠惺惺相惜颇有好感,有时候老鼠来得晚一点,胡国华就忍着烟瘾等它。

    但是好景不长,胡国华家里就剩下一张床和四面墙了,再也没有钱去买烟土,他愁闷无策,叹息地对老鼠说:老鼠啊老鼠,今天我囊罄粮绝,可再没钱买福寿膏了,恐不能与你常吸此味。言毕唏嘘不已。

    老鼠听了他说话,双目炯炯闪烁,若有所思,反身离去。天黑的时候,老鼠叼回来一枚银元放在胡国华枕边,胡国华惊喜交加,连夜就进城买了一块福寿膏,回来后就灯下点烧了,大肆吞吐,和老鼠一起痛快淋漓地吸了个饱。

    第二天老鼠又叼来三枚银元,胡国华乐得简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想起以前念私塾时学的一个典故,就对老鼠说:知管仲者,鲍叔牙是也。君知我贫寒而厚施于我,真是我的知己啊,如不嫌弃,咱们就结为金兰兄弟。从此与这只老鼠称兄道弟,呼其为鼠兄,饮食与共,一起抽大烟,还在床上给它用棉絮摆了个窝,让老鼠也睡在床上。

    人鼠相安,不亚于莫逆之交,老鼠每天都出去叼回来银元,少则一二枚,多则三五枚,

    从此胡国华衣食无忧。

 

        学生紧张的写着,我也不知道他们写得怎么样了,到底能不能“现场翻译”,不得而知。一段读完,重复一遍;全部读完,也重复了一遍。此后有学生举手询问,一个词一个词居多。我也举了一个例子:“定睛一看,原来床角上趴着一只大老鼠。”可以翻译成:“视之,鼠也。”我说,翻译并不是逐词逐词的,也不是逐句逐句的,该精简的地方一定要精简。

        看着学生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很得意,这下,没法百度了吧?

        学生的翻译还是不错的(以下段落,由多名学生的作业组成)。

 

    顷刻,其乐似神仙,昔日为人侮辱之种种遭遇,皆无虑也。又吸之,忽见床角趴一黑物,视之,鼠也。此鼠年岁已高,胡子皆白,体型如猫,其正吸胡国华枪中冒出之雾,似知福寿膏之乐。

    胡国华趣之,语鼠曰:“汝有瘾,与吾同道中人也。”以口喷云吐雾于鼠,鼠似知其无恶意,昂首吸烟雾,半晌,足瘾,缓缓去。

    数日,鼠皆与胡国华共吸。胡平素为人欺侮,无友,惺惺相惜于鼠。或鼠迟至,胡忍瘾而待之。

    佳景不长,胡国华贫困无金,毋购烟,语于鼠曰:“鼠也鼠也,今日吾贫,难购福寿膏,恐不得与汝共享美味矣!”

    鼠闻之,两眼炯炯,若有所思,反身去。夜半,鼠叼一银元于胡国华枕边。胡惊之,连夜入城购物。归之,灯下点燃,大肆吞吐,与鼠共吸。

    次日,鼠又叼三银元。胡国华乐之,忆起私塾所学,乃曰:“知管仲者,鲍叔牙是也!汝知吾贫,而善吾,实乃吾知己也。如蒙不弃,吾辈可结为金兰。”次日,与鼠称兄道弟,呼鼠为兄。同饮,同食,同吸烟,同寝卧。

    人鼠相安,不亚于莫逆之交。鼠日叼银元,少则一二,多则三五,自此胡国华衣食无忧。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对学生而言,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但是,这样的尝试还是值得的,以后还会进行。
 

        (授课时间:201517-8日,共四节。整理时间:2015112日)

文章评论

月色黝黑

我用6年的普高教学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中学生学不好古文的症结往往在于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过于薄弱。最让学生头痛的古文特殊句式和字的活用,其特别之处是相对现代汉语语法而言,然而现在初中未将现代汉语基础语法纳入必修,若再碰上功利、填鸭的教学方式,学生连主谓宾定状补都分不清,如何读得懂变化百出、虚词频出的古文?初中三年,不仅没能摸到路径,热情和信心反而被消磨殆尽,遑论高中。我记得读初中时,语文书上的现代汉语基础语法是有课时和训练要求的,那个时候的学生只要真正用点心,古文成绩都不会差。因此我在一轮教学后,利用第二届高一学生入学适应期,用一周时间突击现代汉语最基础的语法,然后在古文教学中每见其所以然

月色黝黑

然后在教学中每见特殊处,适时训练学生分析所以然,收效不错。知识是个体系,在功利的应试体制下,初、高中分立未必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