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嗑

个人日记

    
 

    前言    不建议用餐时间看,前后1小时也尽量避免,以免开胃不及反倒胃,但阁下一定坚持那么做,我也无话可说。建议政治学习、领导给下属开会时浏览,我的屁嗑比他们的屁话更货真价实、有益身心。
    
    屁嗑一词,是我们这地儿的俗语,意思是没什么意义的、不着调的废话。这类话,上不得《百家讲坛》,茶余饭后坊间插科打诨罢了。
    屁,纯粹一生理现象。据我坐家里逻辑推理,刀耕火种、茹毛饮血那会儿,咱先祖
对屁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大刺刺地率性而为、自由奔放、想放就放。设若身处野外,让屁体内盘踞良久,猛然释放,偶一巨响,于无声处一惊雷,没准还有吓唬野兽的功用。等学会钻木取火,食物也渐渐充足,懂结绳记事,也知道要在嫡亲外眉目传情,开化伊始,这人就有了荣耻心,随之对放屁一事大概开始采用暗中悄悄进行的方式。最起码,在人前,会运用多种手段,待括约肌受压迫遣员火速上奏大脑后,大脑发出指令,神经控制相关肌肉,通过控制振幅与音量,达到最低影响程度和效果。
    有好事之徒,好奇,做载驴入黔这样的事;还有好事之徒,且有横溢的
才情,不甘我华夏五千年灿若星河的历史,没有屁的地位,不肯埋没屁的功劳,不肯放过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遂一气呵成兼有科普常识与文采的《屁赋》(作者名字不详,百度不得)一文,如下:
   屁也,乃人之正气。但凡活人必有正气而上通下达,先至安乐无忧矣。屁生于肠胃贯通于胸腔,行于腹脏止于肠腔尽头之肛门。屁乎!男女皆宜老幼皆放,时常恣意撒落于独处之地。欲求放屁惊天动地,须食豆谷大鱼大肉亦须长吸气快用力,收腹提臀撅腚,突兀中如张翼德长坂坡狂啸一声惊天动地。屁响,乾坤众生如闻巨雷破空皆惊,屁滚尿流俱逃之,屁者独醉尽得快活如意。泄屁之意不在臭,而在乎天地之间豪气也。
    另有一篇,清朝李百川《绿野仙踪》之《臭屁赋》。遣词用字,古意盎然,明眼可知,格调高过上文。行文具屈夫子《离骚》之风格,又隐约曹植《洛神赋》的光彩,令晚辈高山仰止,美文呈上:

  今夫流恶千古,书无名者,亦椎此臭屈而已矣!视之弗见,听之则闻,多呼少吸,有吐无吞;作本源于脏腑,仍作祟于幽门。

  其为气也,影不及形,尘不暇起,脱然而出,清然而止;壮一室之妖氛,泄五谷之败味,沉檀失其缤纷,兰麝减其馥郁。其为声也,非金非石,非丝非竹;或裂帛而振响,或连珠而叠出,或哑哑而细语,或咄咄而疾呼;或为唏,或为咦,为呢喃,为叱咤,为禽啼兽吼,百怪之奇音。在施之者,幸智巧之有余;而受之者,笑廉耻之不足。其为物也,如兽之獍,如鸟之鸱,如黍稷之稂莠,如草木之荆棘,拟以罪而罪无可拟,施以刑而刑无可施。其为害也,惊心振耳,污商彝夏鼎之光;绣[繻]锦服,掩其灿烂;珠宫贝阙,晦其琳琅;凡男女老幼中斯毒,莫不奔走辟易,呕吐狼藉;所谓臭人臭已,而无一不两败俱伤者也。

  呜呼!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乃如之人兮,亦效其陶熔;以心为水火兮,以肝为柴薪:以脾土为转运兮,以谷道为流通。酿此极不堪兮,使吾掩鼻而终莫测其始终。已矣乎!蛟窟数寻,可覆之以一练,雄关百仞,可封之以一丸;惟此孔窍,实无物之可填。虽有龙阳豪士深入不毛,然止能塞其片刻之吹嘘,而不能杜其终日之呜咽。宜其坏风俗,轻礼义,乱先王之雅乐,失君子之威仪,侮其所不当侮之人,而放于所不直放之时,又谁能禁其耸肩掇臀,倒悬而逆施哉?予小子继苏,学宗颜孟,德并朱程,接斯文于未坠,幸大道之将行:既心焉乎圣贤,自见异而必攻;援命弟子,并告兄,削竹为挺,截木为钉,挺其既往,钉其将荫;勿避蒸熏而返旆,勿惊咆哮而休兵。自古皆有死,誓与此臭屁不共戴日月而同生!

   这般之乎者也、佶屈聱牙后,讲一现代版的小故事。
   某日,
局长与科长共乘电梯,局长放屁后对科长说:你放屁了!科长说:不是我放的。不久科长被免职。局长在会上说:屁大的事你都担待不起,要你何用?
   事由虽小,却因之仕途受挫。对上之逢迎,百密不可有一疏,可见一屁虽不足道,却不可不察。
   再讲个革命前辈的故事。据说
刘伯承小的时候,曾经胡诌过一首歪诗。当时在学堂里,有一位女先生,教给他们一首儿童诗:“红花不香,香花不红,惟有玫瑰,又香又红。”别看刘帅在1949年后不招老毛待见,偏安军事院校一隅自保,想当年也是鬼机灵,马上接嘴:“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吃了胡豆,又臭又响。”
   最为革命年代的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句“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
   屁字入词,终归不雅,但由于是领袖的作品,嬉笑怒骂皆文章,被冠以浪漫的共产主义情怀,深得其拥趸喜爱。
   只是老话说,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硬挤,挤坏身体。现实生活中,还是不要践行领袖诗词为好,切切。 

   
赋这种文学体裁,陈独秀曾用之以《乳赋》。这般文章,不过是大教授大学问外的小作品。随手拈来字句,东拼西凑,竟也天衣无缝。饶有情趣,温润温情,很是新颖,于庄谐间游刃有余。若与上述两文比,屁者,果然张牙舞爪、装腔作势多矣。
    此类文字,当然不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小说的主流。这不是正统文化,仿亚健康的说法,称之亚文化也无不可。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关于屁的顺口溜,曰:“屁,屁,五谷杂粮之气,人人皆有之,哪有不放之理?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
 
  关于屁的歇后语和俗语、俚语、成语也很多。诸如:新媳妇放屁--夹夹扭扭;被窝里放屁--独吞;仙人放屁--不同凡响;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关公放屁--不知脸红;放屁打报告--没事找事;矮子放屁--低声下气;顶风放屁--自己臭自己;响屁不臭,臭屁不响;放屁打嗝反使劲;屁话连篇;狗屁不通等等。
    我本一良民,肚里尚有方块字若干,常虚妄笔能生花,奈何刚刚吟诵“杨柳岸”,那厢柳永慢悠悠和着“晓风残月”;想要“金戈铁马”,从大宋传来“
气吞万里如虎”的回响。咱不和古人犟嘴,来个白话“若批评不自由”,从遥远的西方依稀传来《费加罗的婚礼》上博马舍字正腔圆的法语:“则赞美无意义”。一个个逼人太甚,空间如此逼仄,也不给别人活路。
   无奈下,只好剑走偏锋、独辟蹊径,今儿个不表高大上,俺们单论下三路。不想,原以为生僻蛮荒之地,已然勃勃有大好生机,前辈后学,精耕细作于此,奇花异草,烂漫天地。
    没辙,黔驴技穷我辈,只有复制粘贴,涂涂抹抹,满足虚荣。好在廉耻尚存,引文具名,不做掠人之美剽窃举。
    谨以此文,为曾经且将继续日夜伴随我们的屁留下不浓不淡的一笔,莫因时光流逝而湮没它们的功绩。 






文章评论

温榆迁客

认真读了,边读边笑边思考,古为今用,借古喻今,堪称当今之奇文啊。我喜欢这类话语,这类评论,经你加工的论断更是符合我的口味。郑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