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十周年祭

个人日记

       时间是没有温度的物质,流逝飞快。到2015年4月10日,便是父亲去世十周年了。
       十年里,梦到父亲的时候很少,屈指可数。但每当想起父亲,他的相貌、神态、步履、衣着,依旧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父亲的老家在浙江诸暨,山明水秀之地。不提现在全国闻名的珍珠产业和袜子产业,单单是西施故里,便叫人向往。
       诸暨是绍兴(古时叫山阴)辖地。绍兴一地,人文胜地,它的名气,也少不了人们印象里的讼师、师爷、幕僚。到了父亲这一辈,已没了这份培育他们的土壤。
       父亲的家庭,不是我向往的晴耕雨读式的耕读人家,仅仅中农家境。但这并没有妨碍父亲这样的农家子弟,通过入伍参军,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考取大连一军事院校。
       他的二哥,我称之为二大爷,也是这般努力,最终成为一工兵营营长,入朝入老参战。虽没有什么赫赫战功,口碑也很是不错。
       他们的身上,都有着江浙人的聪敏、勤奋、内敛、适应环境等特质。
       对于父亲的往事,我们兄妹三人,知道的并不多。这和父亲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倒是上年回老家奔丧,兼算省亲,在堂哥口中听到一些陈年往事,知道每个少年都是浪漫的。
       父亲在他们家的兄弟姊妹中,与前文的二大爷相对亲密些。大概是有共同参军的经历,加之二大爷军旅生涯,曾有在辽宁营口驻军一段吧。这些事情,应该是父亲讲述给他二哥说的,堂哥探听到这些长辈的“奇闻异事”,再讲述给我听。
       在军校时的父亲,曾有一个身在老家的女朋友,原本这也没什么。“不幸”的是,这女方家的出身出了问题。现在是值得炫耀的家室,那时却是让人灰头土脸的“家门不幸”。校方当然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兼之父亲考取的这所军校,是舰艇学院,涉及不少军事秘密,学校出于纯洁红色政权、保守军事秘密、爱护父亲这三重考虑,让父亲好好考虑一下这段情感。
       这样一道难题,摆在一个少年面前,我想,没有谁能一下子决绝地做出决定。在领导找父亲两次谈话后,当第三次父亲做出决定时,为时已晚。最终,父亲落个两手空空。
       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革命的领导者,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无产者,但他们却要求参加者纯粹无比。革命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山崩海啸,摧枯拉朽,大到江山废立,小到个人情感,无一不涉。
       父亲的这次“不幸”,倒是成全了我们兄妹三人的“大幸”。

       我所知道的父亲,性格里有迂腐的一面,我所以用这样一个外人看来不敬的词汇,自有原因。
       父亲离开学校转业回到地方,并没有回老家,而是留在辽宁沈阳。后来,与母亲结婚,又随母亲来到本溪。娶妻生子、生老病死,一直到长眠于此。
       印象里,父亲从事的工作,从政工科到工会,跨度不大,颇合性格。
       按照人们惯常的想法,江浙人头脑灵光,思维活跃,最适合做业务。
       这,或许就叫“南橘北枳”吧。
       我说的迂腐就在这里,父亲人在仕途,却不知道走下去;知道该怎么做,却不知该如何下手、不忍下手。不知逢迎,不知谄媚,不知联络,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却不知争取名分。这样的人,被我们这个时代淘汰,也属正常。
       这样的迂腐是会遗传的,不幸的基因缺陷也落在我的身上,但我学会了自取其乐,这是我胜过父亲的一点。
       若只是迂腐,未免乏味。我在父亲身上,还看到普通人的善良、对父母的忠孝、对子女含而不露的关切,接人待物的诚挚,对前倨后恭者的厌恶,等等。。。。
       父亲对我们子女,不论满意与不满意,我都没有觉察到什么。只有一次,父亲曾对母亲说:“小浙怎么挺长时间没回来了?”
       说起原因,这是因为父母时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我气不过,眼不见为净,多日没有回家去看望父母。
       父亲走的那天,是在家里,因心梗发作,由椅子跌落到地上。待救护车赶到,生命体征已是一条波澜不惊的直线。当我得到消息,赶到父亲家,他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再不肯回望一下,哪怕一下。
       父亲在世时,我不记得我做过什么孝道之事回报父亲。父亲走的时候,我对孝字,也没有什么感悟。让我知道为人子当孝行的,是看到母亲渐渐弯曲的身体、灰白的头发、迟缓的动作。
       子虽不孝,刚刚懂得,但愿不是太迟。
       谨以此文,祭奠父亲过世十周年,安息。
      
       
       
       
       
        
       

文章评论

温榆迁客

情感真挚,直抒胸臆,是一篇好祭文。

燕过无痕

正直、善良的父亲,永远是你心里的一座丰碑。

兰妮

深沉的情感,平静的怀念,同你一样,我把来不及对母亲表达的寸草心献给了父亲,爱要及时,爱要坚持,愿我们都不留遗憾。

我心依然

人往往在失去后才懂得在一起是多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