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丫鬟(转)

个人日记

       端茶倒水,不过是待人接物中寻常之事,但在两会这样的场合则一点也不普通。为领导倒一杯水,在记者笔下是年年可见的两会花絮,对倒水的人来说却几乎是工作的全部。倒水背后,是一整套高度标准化的服务,而在低调而又精心的服务背后,是整个两会保障系统鲜为人知的努力。
图片            为领导倒水,何时倒、如何倒都有讲究。曾经有专门的书刊介绍“怎么为领导服务”,其中有一项便是“怎么倒水”。而对人民大会堂来说,倒水的“讲究”,从选人环节就开始了。如今人民大会堂的服务组编制有300多人,无一不是精心选拔。左图为2004年3月8日,人民大会堂女服务员认真工作。右图为2008年3月1日,少数民族女服务员在为人大代表斟茶倒水。中新社发 满会乔 王东明 摄
 

图片
              对高档酒店来说,“服务周到”是标准,而人民大会堂的服务标准则是“万无一失”。服务最主要的一项倒茶更是如此,其细致程度每年成为媒体报道的噱头。图为2009年3月5日,服务员在人大会议开始前检查胡锦涛的茶杯。Jason Lee
 

图片
       相比空姐或其它大会礼仪,两会服务人员的招聘十分低调,但更加严苛。通常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会在地方高校或高中招人,要求是才貌双全,女生身高1.67米以上、男生1.77米以上,年龄限制在17—21周岁,同时政治合格,必须通过公安部门的政审。图为2010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会场服务人员。CFP
 

图片
       人民大会堂茶杯的摆放必须整齐划一,横、竖看都是直线,而且用标尺、绳子来衡量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一些工作久了的服务员凭眼神就能将茶杯摆放成行。图为2014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前,工作人员查看茶杯是否整齐。CFP    (这和军队叠豆腐块被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华而不实,外在金玉。)
 

图片
       2002年两会期间,大洋网的报道记录了一个细节:在3月9日的人大全体会议上,身穿浅绿套装的服务员续水,掀起江泽民的杯盖一看,仍然很满,江泽民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连饮数口,服务员笑着替他重新加满。图为当天会议现场。Andrew Wong
 

图片
       但达到以上所有要求,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一名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入围者们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首先是严格的军训,然后是长达1年的实习期,实习期满才能择优转为3年制的合同工。图为2015年北京两会某驻地酒店,礼仪教师对“两会”服务志愿者进行站姿指导。驻地服务员严格如此,人民大会堂里的服务员则更甚。许文豪/东方IC
 

图片
       图为2013年3月9日,北京,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同时,服务员在后台用镊子为杨洁篪泡茶。CFP
 

图片
       进驻人民大会堂工作后,服务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出于保密需要,她们不允许在宿舍外居住;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来往,因此,离家近对她们来说并非加分项——人民大会堂通常不在北京当地招服务员。图为2015年3月3日,步调一致的两会服务人员。CFP
 

图片            图为2010年3月7日,两会主席台上的服务员以手势倒数“3、2、1”来指挥女服务员加水服务,精确到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