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菜志

个人日记

       这段时日,是我们这边采摘山野菜的最佳时段。承同事不吝赐教,略识数种,沟沟坎坎地踅摸,每每见到成片的山野菜向我招摇,让人不觉有巡游三宫六院之感,内心荡漾到不能自持,好像拣个偌大的便宜,私下窃喜。
    图片   猫爪子:枝叶是生长的很细心的样子,细细的脉络清晰可见,最嫩的部位呈亭亭玉立状,好比五官精致的女子,纤细,风中摇曳,楚楚可怜。喜“群居”,当然,也有离群索居分子。看似采了无数根,攥在手里,只是一小捏,不出数。
 图片      蕨菜:这段时间,有关蕨菜致癌的文章铺天盖地,让见到满地蕨菜的人们欲罢不能、莫衷一是。我的同事不屑地说,人家吃了一辈子蕨菜,屁事没有。还有一位朋友很专业地回应这一问题:生的蕨菜有可致癌的物质,用水煮开,则没事。焯过水的蕨菜,蘸点农家酱,入口,有种带着粘液的爽滑。或者炒土豆条。有一同事告诉我,要加羊肉炒,味更佳。这舌尖上的记忆,伴着高粱米水饭,再以小葱蘸酱当配角,纯东北特色饮食,难以忘怀。蕨菜多生于沟塘,背阴、潮湿处,但也不尽然,在向阳的坡地,也有星罗棋布的存在。或咖啡色或绿色,呈小手状招呼着人们。采摘蕨菜时,遇到貌似有些老的,要顺着茎用手往上捋,手上加点手劲,到某处折断,便说明折下的,还算嫩,这是同事教我的招数。
图片       刺嫩芽:山菜中的精品,形容不好那种口感,简而言之,爽滑。味道美,形象却不佳,尤其生长在满是刺的枝条上,最好是戴着胶皮手套采摘。上帝大概从不把种种优点加诸在一个物种身上。
  图片   刺管棒:此地这类山菜最多,是刺五加开春新发的茎,长相大众。此物利于心脑血管的软化,味略苦。长在枝头上的,有老有嫩。要是发于地下,则鲜嫩无比,我就慧眼识棒,采到不少这样的“小鲜肉”。我们当地以凉拌为主。
 图片      辣椒秧子:还是在去年,单位刘家胖子教我认识了辣椒秧子。今年我凭着记忆里的印象,采了一小把。多亏我把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让行家辨识,敢情我采的,嘛都不是,虽然外形与辣椒秧子有近似处。看来,去年浅尝辄止,不好照搬到今年。这东西,收藏至冬,加在菜里炖,味美。据说采摘时,要戴手套,否则,手会秃噜一层皮。此事在我身上没有发生,唯有奇人异象可解释。
       对人而言,环肥燕瘦,各有偏好。对山野菜而言,则是环肥喜人,胖嘟嘟地可爱;燕瘦则如秋扇,或若鸡肋。对于采菜的入门级人物,犄角旮旯、难行处、险要处、物种混杂处,是主要战场。没辙,易下手的地方,早被农妇、农夫扫荡殆尽。

文章评论

绕指柔

采个山菜,也能如此文艺[em]e179[/em]

蓝色心雨

美文,真实的感言,好文采,敬佩…[em]e183[/em][em]e179[/em][em]e142[/em]不过说滴我,好想吃咱东北的特色小菜…[em]e102[/em][em]e102[/em][em]e120[/em][em]e120[/em]

温榆迁客

野菜见闻录,兼科普,文妙趣,字流畅,彰显“堂”式幽默。喜欢!

兰韵物语

辣椒秧子,记忆里都是跟我的老父亲一起上山采的。当年我认识山野菜也就猫爪子,蕨菜和辣椒殃子了。现在多了碗芹,别的依然不识。

下雪,想小狗

还有大耳毛呢?很多的,您没采吗?包蒸饺可好吃了[em]e112[/em][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