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因误会而謠言滿天飞,应沉默还是解釋?
个人日记
问:因为误会而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应该保持沉默,免得愈描愈黑;还是要解释清楚,免得他人造口业?
蔡礼旭老师答:这件事情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从自身来思考,还有从对他人的影响来思考。从我们自身来思考,当谣言出现的时候,第一个,我们自己反思人家说这个话,有没有几分是真的?假如有,那要反省、要改过,甚至于你可以去跟当事人鞠个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感谢你。」因为假如人家传的这个话还是有对的部分,你又死不承认,可能彼此那个缘会更恶化。反而你主动道歉,你这么诚心道歉,人家不好意思再讲。
假如完全属于谣言,都不真实,那这个时候要观自己的心,被误会的时候是否很想解释。你很想解释,对方一听您的解释,可能就愈吵愈热了,那是不是让事情就会出现愈描愈黑的情况?所以《了凡四训》里面教诲我们,「闻谤不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那个谣言本来就没有的,你都不要去解释了,就好像火,一把火在空中烧,烧到最后它就消失,火就灭了,自己就停止。但是「闻谤而辩」,听到毁谤了你马上去辩解,反而你跟他的缘分就愈演愈烈了,「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自己把自己给困死了。甚至于还为了在那解释,还把身边亲朋好友都拉进来了,一个一个找他们解释。把人都拉进是非来,不是把事情愈搞愈复杂?所以这个对自身来讲是一个考试。
孔子讲,「人不知而不愠」。然后我们能够闻谤都当作考验自己,面对这些境界,自己不会难过,不会急于去解释,不会太爱惜自己的脸面,这也是放下自我的一个练习。那既然不是真实的,它迟早「终将自息」,甚至于说坦白的,「公道自在人心」。当慢慢的事情沉淀下来了,很多人看清楚了:噢!他是被误会的、被毁谤的。人家打从心里更尊敬你,看到你的修养,所以没有坏事。可是你一解释,虽然确实误解你了,可是你在解释的过程可能又带着情绪,那对方纵使最后知道是误会你了,可是你在跟他解释应对的时候已经有带情绪进去,那他也不高兴了。他就纵使是误解你,他也不想跟你说明白,不想跟你道歉,因为彼此都是情绪在作用。所以人生面对很多境界,还是要沉得住气,还是要有定力,不要卷入这些情绪的冲突、是非当中,要有定见。
再来,就是对他人的考虑,您刚刚这里提到的,有些事情要解释清楚,免得他人造口业,那这个也是为他着想。假如他是因为误会,看错了,还继续在讲,你为了不让他造口业,你马上很诚心、坦诚地去跟他把事情来龙去脉讲清楚,那你这也是一片爱护他的心,因为你已经懂得口业不能造,那这个是可以的,去给他当面讲清楚。但是你讲了以后就要放下了,假如你讲了以后他没有接受,那你那个烦恼又放不下了,那这个烦恼不是他造成的,还是自己的得失、自己的控制。因为你觉得他一定要听我的,他不听了你就很痛苦,很不高兴了。说坦白的,假如你是抱着去要他一定听我的,听我解释,不能不听,用这种心态去讲,可能对方接受度也不高。因为我们那种态度跟情绪,其实可能在讲的时候都带出来了,所以要真诚,要心平气和才能感通。
所以这几个问题,其实都要回归到自己的真诚才行。甚至于后来可能证实了,你是被误会的,这个时候你怎么去善了这个缘?对方误会了你,他也很尴尬,你假如这个时候说:「你看,当初就是他误会我的!」又对他批评一番,那彼此的关系还是不能善了。所以人与人要善了,没有真实修养不容易。可能当时候人家已经在批评,你看某某人误会别人了,还这样到处讲,这时候你可以说,「啊,这个误会我也有责任,是因为什么什么情况。他其实以前对我很好的,我都念着他这些恩德。这个我也有责任,你们不要再怪他了。」这个话再传给对方,那对方更佩服你,也把这个情况就善了掉,不会再继续延伸到一些批评、是非冲突里面去。
来源: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海贤老和尚给我做了最好的榜样,生活,没有把佛号丢掉;穿衣吃饭,佛号没丢掉,还在念佛;工作也在念佛;处事待人接物,嘻嘻哈哈,还在念佛,真妙!——《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古人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不如念阿弥陀佛”,你看妙不妙。为什么?经太长了,不好念;咒比经短;可是佛号比咒还短,越简单越好。
莲池大师一生念佛只念四个字,别人问他:你怎么念佛?我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你教人呢?教人六个字,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教别人念六个字,你念四个字?我说我深信切愿,求生净土,那佛教我们执持名号,我就念名号,简单明了,我真要去;那教别人,别人未必发心求生净土,加个“南无”,“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是客气话、恭敬的话,我真想去就不要客气了,客套就拿掉了。他们还不想去,加个“南无”。不一样的地方,实际上都是在教化众生,这些祖师慈悲,应机施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这“德”、“本”要找到。真正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就是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你要认识它,你要能体会得,再找不到第二个能跟它相比的。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四个字是如获至宝,我要什么?我就要这四个字,除这四个之外我什么也不要,这叫真念佛,这个人决定得生,一生圆满功德。——《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这一句佛号包含一切,别去打妄想,我念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得罪了,你看我没念他;把药师佛得罪了,我害病的时候他不照顾我,所以好像我们把佛都分配了,哪一尊佛管什么事、哪一个也不能得罪。错了!全错了!这句阿弥陀佛,所以一切诸佛名号全包括在里头,一个都不漏,这多好!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漏掉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包括了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漏他。佛的名号是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修得,性修不二,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性修全都包括了,一切佛号、一切菩萨名号统统在其中;再给你再在扩大,一切经教,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切诸佛之所说的都不离这一句阿弥陀佛,都包了,全包了。——《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无论生在哪一土,无论是什么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平等的,这种好事你到哪里去找,到阿弥陀佛家中去找,肯定就找到,别的地方没有,只有阿弥陀佛家里有。而且阿弥陀佛非常欢迎我们去,纵然造作许多罪业,那是过去没有学佛的时候造的罪业,现在知道了,悔改,不要常常去想,因为你想一次等于有造一次。应该想什么?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消业障,想阿弥陀佛就减罪,想阿弥陀佛就累积功德。
千万要记住,阿弥陀佛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不要丢失,一切时、一切处,睡着了可能忘记了,醒过来赶紧把阿弥陀佛接着,这叫“德”、“本”。——《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要化解人生的挫折、人生的困境,要用什么?还是要用诚心,还是要用德行,才可以做得到。不管人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一定要生起“勿畏难”,也要生起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也要生起责任的承担。我快讲不下去了,我们当老师就是有这个坏习惯,常常要什么?考试。责任的承担,是我错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要写出来,“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诸位朋友,您回想一下你的人生,在哪一些时期进步得特别快?都是在挑战当中、在逆境当中。所以我们要感谢挑战、感谢逆境。这是勿畏难。
——蔡礼旭老师-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25集
怎么样忏罪?忏悔罪过,念阿弥陀佛就是忏悔罪过,不必再找这个忏、那个忏,我看什么忏都忏不了罪过,为什么?你念你的罪过,你回忆一次就又造一次,这个罪怎么能忏得了?心里永远有个影子去不掉;就用这一句佛号,净念相继,把这个阴影全部消除了,让你的心大放光明,业障就消掉了。——《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起心动念纯净纯善,绝不有一个不善的念。看到别人不善、看到别人作恶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捡别人的垃圾放在自己心田上,错了!把自己的良心做为别人的垃圾桶,你是聪明人吗?这是有智慧人干的吗?自己丢掉的垃圾回想一遍又装进去了,过去就让它过去,别想它,未来还没来,想它干什么!想它是妄想。抓住现在重要,现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叫真正会修行。真正把修行的总纲掌握住,将来往生决定增高品位。——《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忏悔,誓不更造,这一句重要。 我年轻的时候初学佛,章嘉大师教我修忏悔法,怎么去修?重实质不重形式。他老人家告诉我,实质是什么?不再造,像颜回一样“不贰过”。孔子最赞叹的一个学生就是颜回,他真正能做到,过失不会有第二次,其他同学都做不到,他能做到。所以真正忏悔的时候要以他做标准,“改往修来”。——《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我们要问,忏悔是不是真能灭罪?你要来问我,我会肯定的告诉你,确实能灭罪。为什么?罪性本空,它不是真的,真心里面决定没有丝毫罪业,真心是尽善尽美,这些是非善恶根源在阿赖耶,所以转识成智,罪全没有了,罪福都没有了。——《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0集
用什么忏悔法?现在有人提倡,用占察法来忏悔业障,好不好?好。你问我学不学?这个东西我过去学过,时间不长,没超过半年我就不学了,为什么?这一句佛号比那个强多了。那个忏悔是零零碎碎的,念佛忏悔是彻底忏悔,把罪根都拔掉了。这个要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万德洪名,你念它,它哪里有罪业,天天念,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所以罪业都灭干净了。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无量寿经》就白学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相信。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0集
你看看海贤老和尚给我们现身说法,有没有持戒?有。怎么持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圆满的戒律、圆满的三昧、圆满的般若,你还念什么?!
念这尊佛、那尊佛,念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诸佛菩萨的名号都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一个也没漏,念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你得要相信。你不信不怪你,为什么?难信之法。难信你能信,这还了得?!为什么你能相信?你有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缘。
——《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0集
【勿轻略。】
“轻”是指轻视,“略”是指忽略。当我们对某些事情很轻视、忽略,心已经失去了恭敬、已经失去了谨慎。我们在哪一些事情当中容易忽略、容易轻视?比方说我们今天要送别人东西,纵使是送别人东西,我们也要保持恭敬。古代有一篇文章写到,有一个人看到很多人挨饿,就拿了食物要去给他们吃。结果他就随口说:来来来,来吃!结果那一位饥饿的人他说:不食嗟来之食。你这样的态度根本不把我当人,所以他宁可饿死也不吃。我们的态度会影响到别人的感受,所以今天纵使我们布施,我们施予,也不要忘失我们的恭敬、我们的谨慎,其实是对方在让我们种福田、让我们积阴德,我们要感谢他们。
——蔡礼旭老师-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25集
我们要问,忏悔是不是真能灭罪?你要来问我,我会肯定的告诉你,确实能灭罪。为什么?罪性本空,它不是真的,真心里面决定没有丝毫罪业,真心是尽善尽美,这些是非善恶根源在阿赖耶,所以转识成智,罪全没有了,罪福都没有了。
往生极乐世界,确实他就转识成智了,又何况净宗主张的是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凡夫行,“转识成智”就不是凡夫了,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萨,所以生到极乐世界,这没话说了。
“转识成智”在什么时候?在莲花里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花化生,往生把这个身体丢掉了、放下了,神识坐在莲花里面,莲花就合起来了。接引的时候花开的,你坐到莲花里头,花苞自然合起来了,佛带着这个花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里面。
在七宝池里面,开花的时间长短不一定,那是个人“信、愿、持名”的力量,“信、愿、持名”的力量强,这个花到极乐世界七宝池马上就开花,花开见佛;有些人时间很长,甚至于还有人带着半信半疑的人,也往生,所以生“边地”。
“边地”在哪里?就在花里面,那花老不开。不开怎样?他见不到佛,听不到佛法,他的苦就是这一点,除这点之外他什么苦都没有,他真是入极乐世界了。苦在不能见佛,苦在不能闻法,这叫“边地疑城”。“边地疑城”就是在莲花里头,花没开,疑根拔掉了,花就开了。所以对这个法门不能怀疑。严重的怀疑去不了,不能感应;稍微的怀疑就会感召这个麻烦,花开的时间延迟,不可能到那个地方花就开,这些我们要懂。
所以要真信、要切愿(切是恳切),非常恳切想往生的这个念头。换句话说,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对极乐世界非常的盼望,真正求着巴不得早一天往生,现在就去,强烈的愿望,这是你决定得生净土的保证。所以忏悔重要。
用什么忏悔法?现在有人提倡,用占察法来忏悔业障,好不好?好。你问我学不学?这个东西我过去学过,时间不长,没超过半年我就不学了,为什么?这一句佛号比那个强多了。那个忏悔是零零碎碎的,念佛忏悔是彻底忏悔,把罪根都拔掉了。这个要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万德洪名,你念它,它哪里有罪业,天天念,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所以罪业都灭干净了。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无量寿经》就白学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相信。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0集 2015年3月25日 讲于香港
你看看海贤老和尚给我们现身说法,有没有持戒?有。怎么持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圆满的戒律、圆满的三昧、圆满的般若,你还念什么?!
念这尊佛、那尊佛,念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诸佛菩萨的名号都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一个也没漏,念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你得要相信。你不信不怪你,为什么?难信之法。难信你能信,这还了得?!为什么你能相信?你有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缘。
《弥陀经》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能信不怀疑,是大善根、大智慧,这种人千万中难得有一个。所以你不相信,这是可以明了的,这种善根、福德是无量劫修成的,不是一生二生,无量劫修成的。
我们真的把这个经读通了、搞明白了,这个经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帮我们断疑生信,发恳切求生净土这个一念。这个功德无比殊胜,跟阿弥陀佛直接感应,悔过得生,二十一愿的题目。
【解】“持”者,奉持。“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是本愿之主旨。若宿世作恶,有决定业,命终之后,须于此界或于他方堕三恶道。
这定业,每个人都有。这一生能到人道是非常幸运,过去生中死的时候,最后一念是个善念——“五戒”、“十善”的善,这个念头感得来人道;上品十善感生天道。不是阿赖耶里头只有善,恶的比善多,这个善冒出来了,很幸运到人道来了。在人道这一生当中,认真去反省一下,造的是恶多,还是善多,这个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起一个恶念都是造恶业。造业谁造?身、口、意这三业在造,身是有行动,口是言语,意是念头。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与“五戒”、“十善”相应?相应,善业;与它相悖,就是恶业。起心动念都算进去,不是说起心动念没事,不是,起心动念落在阿赖耶里头,就是业习种子,你说多么可怕!
连夜晚作梦,那个梦都是有种子,阿赖耶种子在梦中起现行,梦就从这么来了。所以你的梦有美梦、有恶梦。美梦是阿赖耶的善业,恶梦是阿赖耶的恶业,种子现行,想到这个地方就非常可怕,怎么办?念佛。不管什么念头,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换过来了,这叫忏悔,这是真忏悔。如果换不过来,那就随业流转,将来感得的果报。任何一个人,一生、十生、千万劫来,必须知道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帮你改变,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不要怨恨任何人,为什么?跟人都不相关,全是自己造的,自己造当然要自己受。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0集 2015年3月25日 讲于香港
我们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能遇到佛法、能遇到净宗、能遇到这一部《无量寿经》宝典,真正是稀有难逢。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0集 2015年3月25日 讲于香港
我们要明了,我的性情也很倔强,不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不相信。所以我学佛,真正相信佛,是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基础。对于净宗,早年忏云法师劝我,李老师劝我,我感谢,但是没接受。一直到我第二次讲《华严经》,看到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净土才成就的,我很惊讶,文殊、普贤是我们从学佛起最佩服的两位大菩萨;然后我再看善财五十三参。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他修什么法门?《华严经》讲过两遍,都没发现,你就晓得大乘教多难!这么一特别留意,去找答案,这回再翻经典,看法不一样了,真看到了,善财童子去参访吉祥云比丘(《四十华严》用“吉祥云”,《八十华严》用“德云”,是一个人),善财童子去参访。他修般舟三昧,为善财童子开示,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二十一”不是数字,密宗表法(显宗表法在《华严》是用“十”,“十”代表圆满,密宗“十六”代表圆满,“二十一”代表圆满),所以“二十一门”就是大圆满。大圆满什么意思?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是念佛法门,真不可思议。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90集 2015年3月25日 讲于香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