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运会转,中国习主席的作为,中国有前途、有希望
精彩分享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9-25 13:52:47 |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第83集 2014年9月23日 讲于 澳大利亚 释迦佛教化众生不外乎“三学”,即“戒,禅,教”世尊当年在世教化一切众生,总结不外乎“三学”——“戒律,禅定,教下”,“戒律”是佛身,“禅”是佛的心,“教”是佛的言语,就是如来“身、口、意”三业,这个三业纯净纯善。 这三业从哪里来的?这就讲到“戒体”了,“戒体”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就是自性。名词很多,意思是一个,“三学”是一。古大德教给我们,“三学一源”,佛法就兴旺了。世尊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世尊灭度之后,弟子们在一切教法当中,受持一分,自己就列为宗派。但是大家都知道,佛说无量法门,八万四千为一桩事情。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佛法一定要尊重,都是佛说的,哪里有错误!佛没有错误,我们自己有错误。我们自己有胜负的这个念头,就是错误;有高下念头是错误。佛所说的好比大夫治病,众生的病很多、很杂,不是一种,大夫处方,药到病除,那个药是治病的,病治好了,药也不再称之为药了。所以我们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 世界没有边际,自性没有边际自性就是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寂”是清净无为,“光”是遍照十方。常寂光在哪里?就是现前,无处不照,无时不照,没有生灭,这是一切法的“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佛法说“理体”,必须烦恼习气统统断尽了,这个清净的“理体”就现前。 惠能大师,这禅宗,明心见性,见什么?自性的理体见到了。他用了二十个字来描绘,简单扼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十法界,讲我们自己居住的这个环境,一切诸佛的报土都有十法界。 《华严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少?没有边际。为什么?自性没有边际。自性能生万法也没有边际,一切万法是自性所生所现。十法界、六道,那再加上阿赖耶识这妄心,阿赖耶能变,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把它变成了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心现的,没有识变的,就叫一真法界,就叫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没有离开自性。真的假的都没有离开,真假它也互相不生妨碍,没有冲突。 学佛先断见思,再断尘沙,最后断无明这冲突从哪里发生?冲突是我们的情见,情见就是执着。这个情主要就是讲第七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七识是什么?第七识是四样东西。第一个,我见;我爱,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我痴是愚痴,贪瞋痴;执着有我。没有我,执着有我,这就错了。这是错误的根源——是有个我。 情见各各不相同,智慧没有达到圆满也不相同,所以到什么时候同?佛佛道同。到成佛了,证到究竟圆满无上菩提了,完全相同,圆满的回归自性,就这么一桩事情。 佛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像大夫,为什么准备那么多药、开那么多药方?每个人病不一样。同样一种病的时候,你看他用的药物一样,分量不一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大乘经上给我们讲总的原理、原则,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变成这样?迷失了自性。怎么迷的?总不外乎三大类的烦恼:第一个是无明烦恼,第二个尘沙烦恼,第三个见思烦恼。染是从这来的,先有无明,无明再生尘沙,尘沙再现见思。那要断,得反过回来,先断见思,再断尘沙,最后断无明。阿罗汉断见思,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六道怎么来的?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见思就是执着。我们于一切法不执着了,就超越六道了,六道就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六道没有了,现前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境界现前了。 阿罗汉虽断见思烦恼,见思习气没断,所以在阿罗汉这个法界里面,他修什么?断习气,习气断尽了,他就离开阿罗汉了,提升了,辟支佛 辟支佛是见思烦恼习气统断了,那他要断什么?他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尽了,他提升了,他是菩萨了。 在菩萨这个果位上断什么?断尘沙的习气,尘沙烦恼习气断尽了,他提升了,菩萨成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头“相似即佛”。为什么相似?他阿赖耶没转,他还是用妄心,用阿赖耶用得正,用得非常如法。也就是世尊所说的戒、定、慧他统统做到了,做得很像,但是没有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所以叫“相似即佛”。他是十法界里头最高的佛法界,在佛法界里断什么?断无明,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断尽了,十法界没有了。 所以四圣法界从哪来的?从无明来的。无明断掉了,四圣法界不见了。到哪里去了?一真法界现前,就是实报土现前,他生到实报土。 实报土里头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报土,为什么?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习气能不能断得了?断不了,为什么?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太微细了,不起心、不动念了。你说我要断无始无明烦恼习气,那不就又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退转了,所以他不能起心动念,那怎么办?那就随它去吧,让时间长了,慢慢自然就没有了,“无功用道”。大乘经里头用酒瓶来做比喻,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掉了,里头擦干净了,确实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那个比喻习气。这习气怎么办?再把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半年、放个一年,再去闻,没有了。 无明习气真不好断,要多长时间?三大阿僧祗劫。所以三大阿僧祗劫是说这桩事情,不是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不是的。是在实报土,就是你破无明、证法身,圆教是初住菩萨,要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就是他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一样,习气重的地位就低,十住菩萨;习气很薄的就十地菩萨。到等觉还剩一点点,这一点点叫“生相无明”,生什么相?生实报庄严土的相。所以这个无明破了,实报土不见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庄严土,没有说实报庄严土例外。 所以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习气,这个要特别了解,它是无明习气,无明早就破掉了,起心动念早就没有了,这样才能证得究竟圆满,就升至妙觉了。 等觉菩萨升到妙觉,妙觉就是无上菩提究竟佛果。升到这个位子上,实报土不见了,常寂光现前,融入常寂光。常寂光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大乘经里又称它作大光明藏,就是指的常寂光。 你看看法身,法身佛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什么意思?遍一切处,光遍一切处。这个常寂光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我们讲经把它比喻作电视屏幕,因为我们用远程教学,大家要在电视上一起来见面,电视的屏幕就好比是常寂光,屏幕上现的色相,那就是实报庄严土。如果没有分别、执着,那就法身菩萨的境界;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三乘菩萨的境界,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如果说是还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见思烦恼,那他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门径不相同,方向一致、目标是一个,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一定要懂。 佛法要怎样兴?它怎么会灭亡?僧赞僧就兴。如果是批评毁谤,自赞毁他,佛教决定就灭亡了。所以祖师苦口婆心的提醒我们,一定要晓得三教同源。同一个根源出来的,像什么?亲兄弟一样。律宗、禅宗、教下是一体,律里头有禅、有教,所以它叫圆宗;禅里面有戒、有慧,教是慧,戒、定、慧它是慧学;慧里面有戒、有禅,一而三,三而一。 为什么佛教我们“以戒为师”,还加一个“以苦为师”?那我们到底学哪一宗?缘分。大家学的不一样,遇缘不相同,但是一定要晓得是一体。功夫怎么得力?怎么样不得力?不得力都是因为有分别、有执着,就不得力了。功夫得力,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功夫就得力了。 这里头有个核心我们要抓到,根本烦恼贪瞋痴的核心,贪的核心是情执,情执是指什么?就是我见,它这个东西是贪的根。为什么佛教我们“以戒为师”,还加一个“以苦为师”?就是破情见的,叫我们万缘放下,不能有丝毫贪着,吃能吃饱就可以了,不必讲求其他,衣能穿得暖,有个小茅蓬能遮风雨足了,没有贪心。对自己,不是对别人。 对别人我们要照顾,随着我们能力,要尽量给他丰富、给他丰足,慈悲待人。为什么?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我们自己能够舍己帮助别人,这能够感动他,这就是摄受的方法、接引的方法。必须到他真正感动自己来皈依、自己来求法,用不着说用各种方法来诱导他,没有这个必要,用真诚心感动。 今天受“三皈”、“五戒”的人很多,几个得到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这个环境不能不知道。当前的环境知道;过去的环境,我们读历史,看这些记载能了解,也就能够判断将来的环境。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不一样,我这个时代跟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代不一样;老师跟他上面一代,上面是印光大师,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净宗跟印祖学的,教下跟梅光羲学的。梅大师,黄念祖老居士的舅舅,跟夏莲居是同参道友,非常好的朋友,不一样。 那我们将来底下一代跟现在又不一样,要度众生不容易。李老师那个时代度我们,我们今天再度别人,比李老师就难多了,不止十倍,缘是可遇不可求。但是真正学佛,佛菩萨会帮助我们做助缘,大菩萨常常护念小菩萨,我们要懂得感恩。不是佛菩萨铺的路,人没法子走。不是佛菩萨加持,五戒都得不到,真的不是假的,“三皈”、“五戒”都得不到。 今天受“三皈”、“五戒”的人有多少,几个得到的?什么叫得到了?章嘉大师告诉我:真正落实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了,那叫得到了。没做到啊!受了五“戒”不杀生,照样杀生,甚至于还害人,害人等于杀人。为什么要干?烦恼习气放不下。情执,贪的根;傲慢,瞋恚的根,傲慢嫉妒,还有这个念头,你瞋恚的根没断;怀疑,愚痴没断。这些东西你没有断,哪来的戒体?!戒体是真心,这不容易!这三样东西要是淡薄了,淡薄了还不行,要拔根、要拔干净,这叫功夫,这叫真修。 形式不重要,戒体重要、发心重要,你真正能得受用、能得定章嘉大师圆寂到今天六十年了,六十年前老人教给我“戒律很重要”,我念念不忘。看到老师的遗像,如同在目前一样,感恩、慈悲摄受。我们努力在做,在哪里做?在起心动念之处。老人告诉我们,你做到一条,真正受了一条,你得到了。他告诉我,佛法,特别是大乘,重实质不重形式。他为什么讲这句话?形式没有了,现在没有形式了,现在受戒,戒坛你们都经历过。我那个时候还比你们是好一点,我们那时候在台湾受戒,三十三天。上一辈的老和尚告诉我们,他们受戒是五十三天;到我们现在就变成三十三天;听说现在还有一个星期;还有二、三天就完了。三坛大戒,就一次就做完了,这形式。大师告诉我,形式不重要,那换句话说,戒体重要,发心重要,你真正能得受用,能得定,能不受外面诱惑,不受外面干扰,今天必须要学这个本事。为什么?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你张开眼睛看到的、竖着耳朵能听到的全都是负面的染污。如果你烦恼习气还很重的话,你能够不动心吗?你要晓得,你那一动心戒体就没有了,就不见了,多么艰难!那换句话说,真正能做到,这个人是多么可贵!人无知,佛菩萨赞叹你,天龙鬼神恭敬你、拥护你,人无知,他不懂。 那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想一生成就。一生成就,我学佛到今年六十三年,现在才真正明了,一生成就除了生净土之外,没别的办法,为什么?每一条都得断烦恼,烦恼要断干净。我们见思烦恼就断不干净,换句话说,阿罗汉这个境界,我们一生当中达不到。不要说阿罗汉,说初果须陀洹,你能不能做到?八十八品见惑断干净了,思惑没断。见惑,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说了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你能断掉吗?断干净是须陀洹,才入佛门,就晓得多难! 李老师我感恩他,我终归回来了。他劝我修净土的时候,七八次,不是一次、两次,言词非常恳切,也断定我走任何一个法门都走不通。不能大开圆解,不能大彻大悟,修净土,行。我终于搞清楚搞明白,把自己最喜欢《华严》、《大智度论》放下了,一心念佛,现在八十八岁了,来日无多。 老师那个时候给我们讲《秋声赋》,讲到人生之秋,人的一生当中有四季:从你出生到二十岁,春天;二十到四十,夏天;四十到六十,秋天;六十到八十,冬天;八十以后叫风烛残年,随时都可以走了。你一生走到头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想到印光大师,为什么在关房(他的关房我去过)关房小佛堂一进门对面贴了一个“死”字?老人自己写的,每一天拜佛,看到佛头顶上一个“死”字,大字,生死心切,他老人家八十岁走的。所以我们这个年龄该走了,一切希望都是你们去接班了。你们的使命重,我们总是尽量给你开路、给你奠基础,让你们一帆风顺。 世界的运会转,中国习主席的作为,中国有前途、有希望这个世界的运会转,现在我们看到中国习主席的作为,看到中国有前途、有希望。 最近我读到汤恩比博士的一份资料,日本人整理的。这个日本人也是个有心人,把汤恩比的著作、讲演,在杂志、在报章上所发表的统统收集起来。讲到中国问题的、讲到中国的这一部分的统统集在一起,成为一本书,那正是我们需要的。他晚年把整个希望都放在中国,那时中国并不太平。人家说他,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信心?他告诉人:你们不要忘了,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回头就世界第一。回头什么?找老祖宗,就是把传统的文化再复兴起来,中国就世界第一。 这份资料找到了,我在日本打听,写书这两个人过世了,书店早就关门了,这个东西现在很难找到。这个书是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三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距离汤恩比过世三年,他是一九七五年走的。这是一九七八年日本人作的,在中国有翻成中文,中文的书题,书的题目叫《未来属于中国》,这不是它的原来题目,这是它这一部收集资料里最重要的就这一句话。所以你们努力,你们前途无量,将来辅助国家把佛教兴旺起来。 戒学、定学就是禅宗、教下要统统恢复起来。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是一家人,要互相赞叹,不能互相毁谤,有问题坐桌上平心静气来讨论,如何把它圆融,中国人有福,全世界人有福。 那我就说到此地了。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傅大士传录序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虽在迷不觉,起惑造业,备作众罪。其本具佛性,原无损失。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①。直与粪秽,了无有异。愚人不知是宝,便与粪秽一目视之。智者知是无价妙宝,不以污秽为嫌,必于厕中取出。用种种法,洗涤令洁。然后悬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随人所求,普雨众宝。愚人由是,始知宝贵。大觉世尊,视诸众生,亦复如是。纵昏迷倒惑,备作五逆十恶,永堕三途恶道之人,佛无一念弃舍之心。必伺其机缘,冥显加被,与之说法。俾②了幻妄之惑业,悟真常之佛性,以至于圆证无上菩提而后已。于罪大恶极之人尚如是,其罪业小者,其戒善具修禅定力深者,亦无一不如是也。以凡在三界之中,虽有执身摄心伏诸烦惑之人。而情种尚在,福报一尽,降生下界。遇境逢缘,犹复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轮回六道,了无已时。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此则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如来以自力他力,通途特别二种法门,普利一切。菩萨荷③佛家业,唯以上求下化为事。故于十方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和光同事,方便引导。或隐或显,了无定相。其有内秘圣德,外现异迹。如弥陀之为善导丰干,观音之为宝志僧伽,文殊普贤之为寒山拾得,弥勒之为布袋和尚。其言其行,非凡情可测,渺不知其为何如人。及至临终发露,或由殁后征验,方得了知。亦有隐显相即,本迹俱示者,如弥勒之为傅大士也④。有时据其迹而隐其本,自谓凡夫。有时据其本而拂其迹,自称弥勒。良⑤以众生心量,过于狭小。若非稍有所得,妄拟圣位,便是高推圣境,甘处凡愚。是故大士以身表率,俾知已证等觉者,尚自谓为凡夫。而妄自尊大,甘处凡愚者,皆当为之猛省⑥也。大士一生所行之事,所说之法,悉皆直指向上一着,而复不遗事善。六度齐修,一法不着。至其受法弟子,莫不深契真常,顿空蕴界。舍身命财,作大法施。故得道震两朝,德被异世。由陈至今,千数百年。普令见闻,同种善根。义乌双林寺,乃大士潜修之所。向有传录木板,以屡经钞录刊刻,未经明眼人校订,遂致错讹不胜其多。奉化孙玉仙居士,至双林礼谒大士,得其书归,即欲重刻,以广布大士之道。祈(光)校订,以冀⑦芜秽⑧尽除,而天真彻现。(光)勉竭愚诚,息心正订。虽未能一无遗漏,庶⑨可还本来面目矣。玉仙又以大士碑记,文深义奥。若无注释,实难引人入胜,启人景仰。乃祈黄无言居士,为之详注。俾若文若义,一一如指诸掌。庶阅者不劳思索,悉知大士之本迹事理,以为龙华三会,得蒙度脱之先导云。(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序) 注解: ①圊厕(qīng cè):厕所。 ②俾(bǐ):使。 ③荷(hè):承受;担负。 ④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梁天监十一年,大士十六岁,娶刘妙光为妻,生二子。享年七十有三。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⑤良(liáng):确实;果然;诚然,的确。 ⑥猛省(měng shěng):.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 ⑦冀(jì):希望。 ⑧芜秽(wú huì):田亩久不加耕耘,致使杂草蔓生,即“荒废”。污浊;污秽。 ⑨庶(shù)但愿;或许。 |
文章评论
小草敏捷
汤恩比说“你们不要忘了,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回头就世界第一。回头什么?找老祖宗,就是把传统的文化再复兴起来,中国就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