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治要学习心得报告之一:全人类国学治要学习心得报告之一:全人类的鸿宝——《四库全书》 《科注第四回学习班》158集
精彩分享
净空老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158集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5MjM3MTgwMA==/v.swf
恭敬摘录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五八集) 2015/7/23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58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妙音,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题目是:国学治要学习心得报告之一:全人类的鸿宝——《四库全书》
上净下空老教授于讲席中,时常提起《国学治要》是小《四库全书》,是《四库》入门的门径,《四库全书》是我们全人类的宝贵遗产。老教授说:因为《国学治要》是《四库全书》的入门,你学会这个,你将来读《四库全书》没有问题,文字上没有障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都在《四库》里头,宝藏!老教授说:现在中国的东西真不错,真像汤恩比说的,真能解决人类这些问题,能解决自然灾害。这些东西在哪里?给诸位说,在《四库全书》。乾隆做了一桩好事,大好事,无与伦比的大福报,就是编这套书。这套书从中国三皇五帝,一直到乾隆这个时代,历朝历代所有人的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经验、效果,全在这部书里头,这部书是中国的宝藏。
老教授说:我现在劝外国人一定要学文言文,为什么?你们要智慧,你们要想解决你个人痛苦,解决你家庭的问题、社会问题、国家问题,这个东西,中国古人的智慧都在《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头有中国人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最高的理念、最好的方法、最丰富的经验,还有历朝历代做出来的效果,全在这些书里头。你不读这些书,你到哪里去找智慧去?现在有系统的保存下来的,在全世界只有中国,你再找不到了。印度没有这么完整的典籍,你找不到。老教授教导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之历史文明,社会之长治久安,实奠基于朝野上下,共同学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其教化之善巧方便,广布于国家各类施设。若论文献记载之完备,求其能综括前人著述、汇为一总结集者,首推清代之《四库全书》。其不仅集中国历代文献之大成,亦为有史以来世界最庞大之典籍,内容包罗万象、举世无匹,堪称世界学术文化之璀璨瑰宝,人类幸福康宁之智能指南。
甲、四库分类的沿革
上净下空老教授说:《四库全书》的构想就是从佛法三藏来的。佛教的经典称为三藏,中国的古籍叫四库,库跟藏一个意思,仓库。四库实为古代宫廷藏书之所。旧分书籍为四部,藏之四库,因亦谓四部曰四库。
晋初的荀勖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着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东晋李充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隋、唐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来无论官编私撰,及史家目录的分类,虽其类目颇有变更,但大都以四部为大纲,千余年来遵守莫变。
清代的《四库全书》,即依据四部分类法而编制,以经史子集为纲,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之中或流别繁细者,又各析为若干子目。计经部十,史部十五,子部十四,集部五,凡为类四十四类。下又各分子目,很是详尽,因此四部分类法,虽创始于荀勖,成立于隋唐,至清《四库总目》出而始臻完备。
(图一:为《四库全书》原书封面之绢色及楠木书函原书高31.5公分,宽20公分,封面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蓝色,集部灰色,简明目录黄色。)
乙、《四库全书》的编纂
方乾隆朝国运昌隆之时,圣贤道统之盛,声明文教,远被四夷,迈越前修,遂发中秘之藏,广献书之路,广收散佚,妙选通才,特开专馆,从事纂辑,网罗专家学者三百余人参与此盛事,以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等总其事,纪昀、陆锡熊等为总编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纂修分校,则戴震主经,邵晋涵主史,周永年主子,纪昀主集外,若王念孙、朱筠、翁方纲、王太岳、姚鼐、卢文弨等,亦皆硕学通儒,一时名宿。其编纂宗旨,即为乾隆帝御撰《文渊阁记》中引述横渠先生之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自乾隆卅七年春下诏征求书籍,卅八年二月各省陆续采进的书已达数千种,再加上内府的收藏,开始校雠的工作。直到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文渊阁本钞缮告竣,历时近十载,所动员钞缮誊录的人多达二千八百多人,集书三千四百六十种,都七万九千三百余卷,凡三万六千余册,规模宏伟,卷帙繁富。
这是中国历史上整理校雠图书空前的伟大工作。西汉刘向父子奉成帝之命,校雠内府藏书,历时了二十年(公元前二六——公元六年),所整理钞缮的,只有六百零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晋武帝时,荀勖整理内府图书校雠钞缮的,虽略有增加,也不过一千八百八十五种,二万九千零三十五卷。唐宋两朝内府整理藏书,仅从事补缉,尚未全部重钞,多者不过五万三千多卷,少者仅只三万零六百卷。而乾隆时代整理的图书,却多达一万零二百二十三部,十七万多卷。而钞缮著录的即有三千四百多部,七万九千多卷,内容的丰富,远超过了前代。
(图二:为敕修《四库全书》之乾隆皇帝画像。此为乾隆元年所画,高宗时年二十五岁,至三十八年敕修《四库》之时,则已六十三岁矣。逮全书修成,已逾七十,故上有「古希天子」之印。)
我们撇开这部书纂修的动机不谈,仅就书而论,实是世界上前无古今的大著作。虽是一部大书,但有别于类书,而保存了各书的原貌,也就是保存了原来的数据。其内容完备,包括中华五千年所有的历史、民族、社会、政治制度、宗教、天象、地舆、物产、文艺、哲学、美术、农、医、工商、算学及百家杂学等,无所不有。且排列的秩序,大体依照学术的分野,井井有条。其特色是整理图书时,依「思无邪」的原则,经过选择裁汰,凡伪作、空疏,无益学术文化的著作,皆一一考辨,弃其糟粕,存其精华。每整理一部书,无论钞录的,或不录而仅存其目的,均各撰有提要一篇,撮述作者的生平及书的概要。故此书说它是中华文化的精萃,并不为过。对于爱好中华文化而欲予研究的世界人士,极为方便。因为研究学术,主要在搜寻资料,参考群籍。但一般的困难有三:一在古籍太多而不易完备,二在典籍分散而不易聚,三在书太杂而不易选择。而《四库全书》有系统、有条理、有极丰富的数据,有此一书,对于研究中华文化的人士,寻求救灾救世之方,可以无遗憾了。
丙、《四库》七阁的命运
《四库全书》当时分缮七部,并特仿宁波范氏天一阁式制,建阁以庋藏之。其贮于大内者曰文渊阁,盛京沈阳故宫者曰文溯阁,圆明园曰文源阁,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曰文津阁,谓之北四阁或内廷四阁。又以江浙为人文渊薮,亦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各贮全书一部,谓之南三阁或江浙三阁,且许士民赴阁传观钞录。另底本一部则贮于翰林院。以十数年之岁月,成如此壮观宏伟之巨构,实古今中外历史上所仅见。
然不幸国家多故,百余年间,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太平军起事,文宗、文汇,相继沦亡;文澜则幸存劫余,残本不及半数,后虽经补抄,然难复旧貌,现藏浙江省图书馆;而咸丰十年英法联军陷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随化劫灰;庚子八国联军之役,翰林院之底本亦遭焚掠,靡有孑遗。是迄清室之亡,七部全书已毁其半。逮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变起,文溯《四库》又沦入日人之手,后几经波折,现藏甘肃省图书馆;热河文津,民初移入首都,贮于京师图书馆,开架供众阅览,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唯文渊阁一书,成书独早,钞校亦最精善,虽屡次播迁,幸天佑斯文,毫发未损,今庋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故《四库全书》实乃稀世鸿宝,举世同珍,至可宝重。
(图三:为故宫文渊阁前景。文渊阁为庋藏《四库全书》之所,乾隆四十七年全书缮成,装潢入藏。)
丁、《四库》的校勘价值
《四库》所收录的书,传世珍罕的,固然重要,极有传存的价值,就是已有别种版本传世的,甚至还有不少的典籍现今尚有宋元古本存世,《四库》本也并不稍损其在校勘上的价值。
清初的一位校勘名家陆敕先曾说:「古今书籍,宋版不必尽是,时刻未必尽非。然较是非以为常,则宋刻之非者居二三,时刻之是者无六七。」可谓是经验之谈,是古人读书并不专主一个本子。因为古籍经过无数次的传钞或翻刻,鲁鱼豕亥,发生了文字的差异,甚或因文字的差异而发生解释的不同。譬如文起八代之衰唐代的韩愈,他的《昌黎集》,传到北宋时代即已文字多歧,现在大家认为以宋方崧卿《韩文举正》及朱熹的校本为最佳。方氏系取北宋秘阁本、杭州刻本、四川刻本、石刻本,以及总集中所收韩文来校勘订正;朱子以方本多折中于秘阁本及杭蜀本,而未列举各本的异同,并不妥当,因予重为校订。当然《韩昌黎集》经过朱子的校订是可读多了,但并不是全无问题,仍有若干不易通解的地方。现存朱校本最早的有元刻本存世,即《四部丛刊》中所影印的。譬如卷十一《原道》篇:「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国家天下,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元版无灭字,则文义不通顺。卷十四《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所谓不税,果不追服乎?」追字,元本作遣,难释其意。考《四库》本之作灭、追均与宋淳熙锦溪张宅翻刻潮州本合,知其曾参校他本,择善而从。此不过随举一例,《四库》的纂修校雠工作,前已言之,多出当代大儒之手,如戴东原、翁方纲,庄存与、王念孙、任大椿、朱筠等之经学,谢墉、任大椿之小学,陆锡熊、邵晋涵、彭元瑞之史学,李潢、陈际新之算学,姚鼐、纪昀、朱珪、曾燠等之文学,俱是名家。且内府之藏书也富,天禄琳琅,宋元旧本颇多,故《四库》写本大有校勘上的价值,并不因别有旧本流传而稍损,这尚仅是指文字的异同,可供校勘。也有所依据的版本与传本不同者,譬如宋唐庚的《眉山唐先生集》,现在传世的有二十卷、三十卷两种本子,而《四库》著录的则是二十四卷本,编次不同。又如李纲的《梁溪集》一百八十卷,旧本仅残存宋刻三十八卷;周必大《文忠集》二百卷,旧本仅残存宋本六十九卷。现在通行的《梁溪集》是道光中福建刻本,《文忠集》则为道光中江西刻本,别无旧刻全集,此二本皆据钞本校刊,不乏阙文误字,远不如《四库》本校勘的精审。再如清季的丛刻书如金山钱氏守山阁丛书、元和胡氏琳琅秘室丛书、归安陆氏十万卷楼丛书、杭州丁氏八千卷楼丛书等等,其中即不乏钞录自《四库》本来付刻的。是以《四库》本并不因其所收的书已有别本通行而减损它的价值,在校勘上仍有其贡献,这是《四库全书》的价值。
当然,《四库全书》中删改文字是它最大的缺点,诸如将夷狄字样删改,见于上谕奏折。究竟删改的标准如何?有哪些文篇经过改纂?则非取全书校勘,无以知其详情。但其有系统、有条理,将宋元以前以及明与清乾隆以前重要的典籍汇聚为一,弥足可贵。且每书的前面各冠有一篇提要,介绍其书作者的生平,概述该书的内容,并评骘其优劣得失,对于研究我国学术文化的世界学者,极有价值,极为方便,而毋须费力搜寻。发挥了它保存宣扬中华文化的功能。
(图四:为《四库全书》内页款式。原书板心高22.3公分,宽15.3公分,每叶十六行,行二十一字,鱼尾下标注书名,卷次及页数,红框白口,天地甚宽,清朗美观。)
戊、结语
上净下空老教授说:商务印书馆印《四库全书》,这是再版,来找我。我一听说很欢喜,我给他订了一百套,这一百套的价钱是美金五百万,一套是五万。世界书局要重印《四库荟要》,好事,真难得!我跟他订了两百套。《荟要》跟《全书》这两套,这个《全书》一百套、《荟要》两百套就一千万美金,钱就花掉了。供养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让它们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国宝,就在这两部书上。
(图五:为老教授购买的《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每套共1502册,重2858.6公斤。)
老教授说:确确实实全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库在中国,中国保存得非常完整,保存了传统文化,保存了大乘。在什么地方?中国传统在《四库全书》。五伦从这扩张的,四维、八德都是从这里引申过去的,中心就是这个亲爱。所以从这里延伸都是性德。五伦是道,五常是德,四维是德,八德是德。根本的德行,这是做中国人做人的标准,仁义礼智信叫五德。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义是什么?思想言行合理、合情、合法,这叫义。我们的思想言行必须如理、如法要合情。四维,管子说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系国家的四根柱子,礼义廉耻,这四个字没有了,这个国家一定会灭亡。八德,八德是普遍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人与事、人与万物必须要遵守的德行,孝悌忠信、仁爱和平,几千年不坠。一部《四库全书》讲些什么?就讲这些东西。可是到今天没有了,没有人学,也没有人懂,所以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就这么来的。
中国全部东西在《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面蕴藏着中国人对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大道理。今天人讲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在里头,是全人类的宝藏。这不是某一个国家族群独占的,不是的,全世界每个人都有分,都应当要学习。典章文物,尽在图书,其存与亡,为民族安危所系,守先待后,匹夫匹妇亦与有责。《四库全书》「继绳祖考觉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庶在是乎!」令有清中秘之藏,得免散逸,不仅保存文献,宏扬文化,抑且促进了解,蔚为国光,亦当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有识之士共同学习的宝典!
老教授说:中国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头讲什么?要为别人介绍,最简单的一句话,里面所记载的是幸福人生、快乐人生的理念、智慧、方法、经验,你要不要?如果你是要,喜欢,你就来学习。上净下空老教授以拳拳济世之心,诚布衷曲,并世君子,当听老人之言!
以上是惭愧弟子妙音学习《国学治要》的心得报告,仰望各位古圣先贤,弟子战战兢兢,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则,将师父上人的法语和秦公孝仪先生、昌公彼得先生等诸先生的金玉之言,汇集并编辑一处,报告至此,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若有汇集或编辑得不妥之处,恭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净空老法师:我们要感谢梁居士,这些年来他在新加坡,一直努力在做这个工作,就是整理《国学治要》,做得很有成就。我听说,他们要跟马来西亚汉学院合成一体,这是好事,我听了我很赞成。我们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为国家民族,为人类永远的安定和谐、幸福美满,做出最有价值、最好的一桩事情。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