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楼梦》87版主题歌曲欣赏
个人日记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由此定位了它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也正是因为作曲家王立平准确把握住了这一基调,87版的红楼梦组曲,早已和《红楼梦》紧密相连,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公众对《红楼梦》音乐的唯一印象。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过去,87版《红楼梦》已经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700次以上,每一次播出的收视率都排在前列。而《红楼梦》的音乐和歌曲,也已成为经典。王立平版的红楼梦组曲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但我最喜欢的是陈力的演唱,不仅有她对歌曲的完美演绎,还因为她颠沛流离如传奇般的人生故事,为本已一唱三叹的红楼梦组曲,增加了更多的唏嘘与感慨。
王立平—泣血创作红楼梦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王立平非常喜欢《红楼梦》,30多岁时就萌发写一部《红楼梦》音乐的念头。梦想的实现,得归功于导演王扶林已故的妻子,她当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音乐编辑,一直想给王立平做一个音乐作品专辑。在交往中,她透露王扶林正在筹拍《红楼梦》,王立平当即就表示“非常有兴趣”。
那是1982年,王立平刚过了41岁生日。兴奋没多久,王立平就开始面临困惑。“我很羡慕剧组里的编剧、导演、服装、道具,有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话,讲什么样的故事,曹雪芹写得分明。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只有我要创作的音乐,是真正的无中生有。”当时,他的感觉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脑子一片空白。
王立平在这之前,曾创作了《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驼铃》、《牧羊曲》、《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他不愿重复这些歌曲的风格。“我是在尝试创造《红楼梦》音乐的风格,这种音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凭着这股动力,他夜以继日,一遍又一遍地钻研《红楼梦》,“本来想写成悲欢离合、大喜大悲的,但是,反复研究一个个人物形象后,又定位为惆怅、悲伤的情感基调。”他认为,音乐不是用来说故事的,而是引导人们在品味、体味、解味音乐的过程中,进入音乐的最高境界。因此,他当时建议用刻画宝黛爱情的《枉凝眉》作为主题曲,而这首歌的创作,花了他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光。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前后写了四年半,其间他竭尽心力,去体味,去品味,去解味。《红楼梦》的歌曲中,许多都是描写人物命运的,如写香菱的《叹香菱》、叹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写宝黛爱情的《枉凝眉》。如何让音乐表达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是王立平在创作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他说:“写出好的音乐当然需要精准的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去感受,只有在感情的刻画上细致入微,才能通过音乐使人物的内心刻画入木三分。”
《葬花吟》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是王立平写得最苦的一首。“我创作《葬花吟》时,百思不得其解。按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个个头不高、老爱生气、整天病恹恹的女孩,试问,哪个男孩会喜欢她?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那为什么曹雪芹会对她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那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一个女子在叩问苍天啊!这是一种悲鸣,是呼号,瘦弱的黛玉刹那之间,突然就高大了起来。顿时,激情来了,旋律也就油然而生。写着写着,我甚至泪流满面。最后,我在《葬花吟》中加入了几处闷鼓声,似乎是敲在人们心上的闷鼓,此时我感到我用我的音乐为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出了一口闷气,我感觉这似乎不是我写出来的音乐,而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
新版《红楼梦》拍摄时,曾经有人希望王立平为其重写音乐。但是,王立平称,他不会再写《红楼梦》音乐,不是不想,不是不爱,而是在为87版《红楼梦》创作时已倾尽所有。
陈力—电视剧87版原唱的绝响
所有的红楼梦歌曲演唱者中,最被公众所惦记的,就是87电视剧的众多歌曲主唱者陈力,同时,她也是《红楼梦》中柳嫂子的扮演者。
陈力从小学京剧,后来在长春二汽做化验员,《红楼梦》作曲王立平发现了她,据说是因为王立平从广播中听到了陈力的声音,就请她参与该剧主题歌的录制。这次偶然的机会,让陈力参加到剧组中,在三年的时间里和其他演员一样一起参加了《红楼梦》培训班的学习,并录制了红楼梦的12首歌曲。
在筹备时,陈力的丈夫患癌症去世,留下幼女,她将所有的情感投注于演唱之中,歌声有肝肠寸断之感。每次回家练歌,她的女儿总要戴个大耳塞,她只好把女儿交给了父母。她后来回忆说:“在《红楼》最大的牺牲就是和自己女儿的疏远和隔阂,当时我以为她会理解我,但直到很多年后,我和她到了加拿大,在一次老师家访中,我才知道,她对我的误解有多深。我很对不起她。”
一曲《枉凝眉》让陈力成名,随后,她的生活也很快转入窘迫,她走上了经商道路,但首次做生意就被骗,无辜受到警方调查,曾在内地引起很大轰动。事情平息后,她去了加拿大与恋人完婚,帮新丈夫打理公司,从此再也没有唱歌。
之后王立平在一次访谈中,也曾对自己当年选择原因作了表态:“当初他们很不理解,北京有这么多歌唱的名家,这么多专业的人士,外地也有名家,也有专业人士,而我却偏偏请了个外地的陈力,并且还是业余的,大家都很不理解。但是在听了陈力的演唱以后,大家才明白了我的用心。《红楼梦》的音乐应该是一种只属于《红楼梦》自己的、独特的、有如一种方言的、全新的音乐风格,没有人创作过这种风格的作品,更没有人演唱过这样的作品。”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陈力演唱《葬花吟》的小秘密:那段小合唱据说全是陈力一人所唱,为了达到音色的一致和立体声效,当然也有当时音乐设备并不完善和先进的原因。她一个人将七人小合唱反复唱了七遍,每次微小的时差构成了后来大家所听到的立体声女生小合唱。那种时差的掌握若是稍有疏忽,就要重新录制,如此的精湛技艺和敬业精神真令人折服。陈力的演唱有三点是其他演唱者所不及的,即纯、峭、深。
纯:指陈力的声音即为红楼梦音乐本身。三年的精雕细琢,每一个音符都已经刻在了她的嗓子里,融入她的血液中。她在演唱中没有任何技巧的装饰,甚至连颤音都听不到;
峭:陈力的嗓音,在高低音之间的转换过渡有时并不圆润,但正是这种不圆润,成就了她的演唱的特殊的拗峭风格。当深沉蕴藉的低音向高音急转直上的时候,给人一种穿石裂帛,高处不胜寒,寒冽如冰的感觉。
深:陈力的感情投入深刻,但是她的声音在表现力上具有局限性,感情并没有被歌声完全地释放出来,而是大部分沉淀于心中,这让陈力的歌声变得更加深沉蕴藉。
|
文章评论
江南忆
[ft=,3,]遭际平生叹苦穷,[/ft] [ft=,3,]清风明月两相逢。 红尘泪写红楼梦,[/ft] [ft=,3,]一世轻归一病中。 [/ft] [ft=,3,] 用整个身心演绎的经典,绝版的音乐、绝版的嗓音,渗透骨髓的凄美…… [/ft]
西楼淡月
特别喜欢电视剧《红楼梦》87版的音乐,喜欢里面的主题曲,尤其喜欢《红豆曲》、《题帕三绝》、《紫菱洲歌》、《秋窗风雨夕》、《叹香菱》、《葬花吟》……
沧海一粟
七十年代曾摘抄过《红楼梦》中的诗词,至今记忆犹新。又聆听到《红楼梦》主题曲顿感亲切,谢谢淡月如此工于心计和鉴赏力!
清涟飘荷
[em]e163[/em]我也喜欢这个红楼,反正别的版本我都觉得是一种亵渎
行进
黛玉在葬花过程中逐句吟唱的《葬花吟》,从形式到内涵堪称完美,令人为之心碎。黛玉一生的向往,就是希望与宝玉终成眷属,过一种诗与爱结合的生活。然而通往这条路,她举步维艰。生活上、爱情上,她的理想总被现实蹂躏,再加上一天天严重的病情,真可谓“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幸福生活的曙光如风中残烛,整日梨花带雨,以泪洗面,让人深感衷婉怜惜。而黛玉这个诗意女子,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平素生活,亦或独自泪掩落红,她的一举一动都如诗如歌,如梦如幻,在严寒威逼下也能如弱柳扶风,即使失去满天繁星,也能打开手掌,用月光取暖......
西楼淡月
特别喜欢《葬花吟》,那段合唱之前的前奏,虽然短促但是韵味十足,听着听着,眼前仿佛漫天飞雪扑面而来,飘零纷散……继而起之的小合唱是在此情景上自然的流露:“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接着,在余音绕梁中陈力的轻盈飘逸,净脆婉转的独唱幽怨而起,随着黯然真情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反复歌唱将整曲推向高潮…曹雪芹的绝品填词,王立平的经典作曲,陈力的动情演唱,构成了“黛玉葬花”经典一幕。
axek ba la
[ft=,3,]明知体弱病由滋,[/ft] [ft=,3,]风雨秋窗夕赋诗。 愁苦深缠惊梦魇,[/ft] [ft=,3,]一生断送总因痴。 [/ft]
axek ba la
陈力永远无人可及!悲悯的天籁之音只有她能演绎!千古绝唱!!
axek ba la
陈力永远无人可及!悲悯的天籁之音只有她能演绎!千古绝唱!!
听荷轩主
红楼梦歌曲一直是我的大爱,高中时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里面的精典歌曲我全部能唱.
天涯浪子
87版《红楼梦》的戏外人物的人生经历就像《红楼梦》一样令人感叹,20年再聚首的也是非常耐人思考的节目。遗憾的是,陈力这样一个优秀的歌手,《红楼梦》以后,几乎隐匿人间,再无任何其人的音乐动向。
天涯浪子
想来她的这种选择必是有其缘由,情愿也罢,不得已也罢,总是一种归宿。 至此,只能默默为陈力祝福了!
123456789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红楼组曲的诸多演唱者,我喜欢陈力的用心演绎,也喜欢郑绪岚的用情演唱! 陈力贵在真诚;郑绪岚更为圆润,更显华丽和哀怨!两个版本各有所长,而陈力回响30年的绝唱,并没有被郑绪岚所超越。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组曲,有着太多的时代印痕,每个时代的人也都会带有自己不同的观感与体验, 无论谁演绎的红楼梦组曲,最打动人的,依然是曹雪芹的词以及王立平堪称绝唱的曲!在现代社会,有这样好的结合,让《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中如缠绵、惆怅、悲戚、激愤等诸多感情流淌其中,汇聚成这千古一唱,是我辈之福。
洞庭渔夫
《红楼梦》搬上银幕,版本不少,但由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最为经典,堪称完美之作。由欧阳奋强、陈晓旭、邓婕等饰演的这部电视剧更接近《红楼梦》书中人物形象,演绎的可谓是恰倒好处。而其中音乐可以说与电视剧浑然一体,用经典、完美都不足以形容。
axek ba la
[ft=,3,][B] [/B]金玉良缘枉成空,殇琴一曲话悲凉。对红楼可以是痴的境界,折服末世大师的杰作。 [/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