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我为什么起名“布衣书生”

书生原创情感

前段时间,我在QQ上被一女网友调侃,她说:“你是布衣,要是锦衣就好了”。我很清楚,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但在网络里面,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在喜欢和欣赏着我,这使我感觉很欣慰。

可问题是,那些喜欢和欣赏在回归现实之后,其实也就什么都不是了。即便不是自以为,即便被很多认可了我宣扬的所谓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至少暂时还不能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那就更谈不上能够让人得以享受了。

自从那位网友产生了对我的叹息之后,我开始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思:为什么我要做“布衣”,为什么我要做“书生”,为什么我起名“布衣书生”之后,自己就得按对“布衣书生”的理解去选择这样的生活?

那么,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对自己在对“布衣书生”的起名时的理解意思做再次的解释。“布衣”乃穷人的意思,“书生”就是以写作为一生的意思,“布衣书生”的本质意思就是“一生奋战在写作之上的穷人”。

打从我使用了“布衣书生”这个网名之后,我的确成功地达到了一个“一生奋战在写作之上的穷人”的程度之上。为了达到这个程度,即使是在夜深人睡静的时候,我依然在自己的手机上敲打着自己的文字,即使是冒着被“审核未通过”和“文章因含敏感字而不能发表”的危险,甚至是冒着“因言入狱”的危险,也没有令我停止过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评论。

因为,这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书生所应该做的,这不属于个人的喜好,而是选择了之后该负担的责任。

当然,如果不对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着零距离的接触和了解,就凭着媒体以新闻的方式来对现实的那丁点儿的甚至是“段章取义”式的报道,然后就去对媒体中的报道进行着自己对现实的那些评论的话,那么,我们的评论是否有跟随着媒体报道的意思呢?如果媒体有意将报道的情况引向某个角落或角度上去,那么,我们的评论是否会因此而失去了全面?

以上这些,就是我为什么开始对所谓的新闻评论(时事评论)失去了写作兴趣的原因,以致很多网友在看到我的文字的时候,都对我说,你写的这不是评论文,而是新闻报道。当然,这些网友可能在看我的文字的时候,他们都紧盯着我揭露的事件,而他们却忽略了我在揭露时同时发出的那些“小感慨”,他们更不懂得,有时候一句话的“小感慨”却远胜于一篇上千字的评论。

也正是因为“书生”这个名头,让我在“欲将以一生来写作”的信念之中,不得不再以被沦为“布衣”的代价,去寻找我得以“一生写作”的所有素材和灵感。我觉得只有把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足以配得起“布衣书生”这一名号。然而,为这个,我付出太多没有人看得见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之中,每当自己能够站上“制高点”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的时候,我转身放弃了。我发誓要自己站在和最穷困人民的那个点上,我要和穷人一起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生存的资格,我要感受辛苦和穷困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我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发出穷人也想发出而无法去呼唤的声音。很多时候我总是在反复着思考那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我民,处江湖之远则忧我君”,于是这“远亦忧、近亦忧”的困惑之中,我选择了“布衣书生”这种极其无奈的生活方式。

当大家看完了关于“布衣书生”本人对生活的选择的无奈之后,大家对那位将“布衣书生”的理解与“布衣书生”本人的真实理解相隔了十万八千里的网友来说,她的那句“要是锦衣就更好”的感慨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评论

无泪

[em]e103[/em]调侃?我只是无意的随口而发,伤到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