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个人日记

           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终于在大陆上映了,这部九把刀小说改编的公映后,网络立即出现小清新,校园,伤感唯美,追忆等等等等影评,且票房打破龙门飞甲与金陵,继海角七号后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台湾本土电影,也难怪,它卖点不在特效、巨星.而是真实、校园、回忆、初恋等等简单却留不住的某种情感.恰如老男孩、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草根明星,他们唱的是人们心中的渴望、梦想。因为现实中太多人看不到未来,所以只能选择回忆.至少能定格些许欢笑、无忧无虑.
           可是,像我这样生于80末年代的,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但也未开放到哪去.某个校花级别的女生整天戳男生后背,其后果可想而知,老师的教育批斗那是不可少的.要么就是男生春心荡漾,更别提把读书成绩提上去了.另外读书时轮到教育体制的改革,貌似叫3+X,至今我也没弄懂那X的意义提现在哪,至今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X,通俗解释就是X代表着不确定,也就是你交完改交的学费,听完那重复N年的经书后,看你自己的了.因为羞涩,因为老师的监督,家长的教育,让绝大多数人不敢触碰那个追字,顶多算是朝思暮想而已.所以鉴定结果为多数人在意淫,是不是意淫其实很简单,你把名字改为,那些年,我们一起上的女孩.票房估计比现在还高.因为那些年,多数人在墨守陈规.多数人还不懂得爱,多数人还不知道爱一个人是要使自己变的更好.看这部电影的男同胞或许更多的是回忆当时的青涩,对待感情的懵懂.算是两小无猜的单纯.而不是如今的男人帅不帅,看口袋的势力.因为这代人背负了太多.所以能领悟犹如天堂的校园生活.
            这并不是偏激的说法,说大点国情问题,还没开放到那种程度,说小点,人情问题,我们当时追女孩的动力大多来自生理上的幻想,心里上的开心,不会去思考沉重的未来,更多的我们是在怀念当初喜欢哪个她的自己,制造偶遇,传纸条,看到班级同学传自己的绯闻开心不已,因为你们的名字终于联系在了一起,与友情无关,甚至与爱情无关.只是那段看上去特2B的青春岁月的所作所为,我们已没有权利拥有,不过话说回来,从近几年层出不穷的校园门事件可以看出,校园生活的改革开放已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希望后辈的莘莘学子继续努力.
            当然,我也有当初喜欢的女孩.而且不止一个,当时找到女朋友就如抽烟一样,觉得特牛的事情,要是你那女朋友正是学校一枝花的时候,那就如你脸上贴金了,记得那时事情是这样的,某天午休,我在课桌上天然呆,突然隔壁班某个女孩Z走进我们班找人,我看了一眼就愣神了.心里暗暗想这女孩我喜欢.恰巧下午课间,有位仙姑同学神神秘秘的问我是不是喜欢Z,我一脸讶异,她一阵坏笑居然说对了.我由衷钦佩的是我中午才喜欢你下午怎么就知道了?后来还有邂逅,仍然是在某个夏季某个午休,几个调皮的男孩把书从二楼扔下来,对我咆哮道把书给我捡回来,我屁颠屁颠的捡回来跑到二楼送还那位大哥.可悲的是,当时Z就在旁边.用那种特鄙夷的眼神看着我.我真的受伤了.当时就这些点滴的事情.彻底颠覆了我的处事观,过去我母亲教育我,你不去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惹你呢?别人又不是神经病.当时我无言以对.可是事实是,这世界太多太多神经病了.这种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再往后说,物是人非,唏嘘不已.TMD居然玩起同性恋!!!
            或许我们怀念的只是那段时光,当时多好啊,没有名利的纠葛,没有阳奉阴违的朋友,对待感情,我喜欢你而你又恰巧喜欢我这就足够了,更加不会懂得笑着流泪的心痛. 所以,这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命运使然铸就的回忆.难得让你沉浸其中并看见过去自己的影子.哪怕回忆你经过修饰.霓虹晚霞,缤纷花落.唯独不变的,只是因为你心中的那个她.不管如今她在哪,变成什么样子.总会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她或许只是友情,也可能是错过的爱情.
            也有人问我大多文字为什么这么惆怅,喜欢缅怀.我告诉每个人都是,当我多年后翻开这日志的时候,明白当时的我是这样的想法.当然这是比较浪漫的说法,另一种起因是泡妞,我没钱,所以只能装文学.装颓废.因为总有些女孩校园生活喜欢抽烟打架混社会的男生,走出社会后一部分追求金钱名利,一部分追求唯美文学.到后来,又都会统一到柴米油盐上面来.说这些只是想表达.这世界上没有谁失去谁是不能活的.因为你经历不同,目标不同.选择将会不同. 
            我们现在经历的,正是将来我们将会提及的"那些年".而这些年,我们渐渐告别了追女孩的那些青葱岁月.我们在都在续演着故事. 经历着,属于我们的那些年.
            我们可以停下脚步凝望回忆,但更多的应该是发奋图强展望未来.

文章评论

゛ 寵_愛.

我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看完這部影片。。。無任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