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武当太乙门周壮宗师文集一

个人日记

 

《太乙金华宗旨》∴字诀释秘

吕祖师所著《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为道家修炼之重要丹书。∴字诀为太乙门太清天目功的重要功法之一。不仅可培养看气光的能力,而且是启开“天心”的重要法诀。能否启开“天心”,是修炼太乙大道之关键。

《宗旨》第一章为天心章。吕祖曰:“天心者,三才同禀之心,丹书谓之玄窍是也,人人具有,贤哲启之,愚迷闭之。启则长生,闭则短折。”这里明确指出“天心”就是“玄窍”,人人具有。正如《宗旨》序言所说:“道在目前,身体自得,何劳身外寻求哉?人身为三才合一之身,造物赋我,其用甚大。”修道者就是修炼自身具有的“天心”,使之洞开。开则长生,闭则短折。

如何才能开“天心”呢?《宗旨》曰:“然天心一窍,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而开,只可默存以俟。欲识其存,不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丹书所谓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才是如如,一开永开也。而功法在于存诚两字。”启开“天心”的功法,就是“存诚”两字。

应如何运用“存诚”之法呢?《太乙金华宗旨》进一步指出:“存诚妙用,尚有诀中捷诀。乃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文∴字。以字中点存诸天目,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天目”。“人能用三目如梵文∴字然,微以意运如磨镜,三光立聚眉心,光耀如日现前。”

梵文∴(音伊)字。中点为天罡,左点为日,右点为月。在人身则为左右眼和天目。人知修炼之法,天目即开(开天目还有别法,本文不加详述)。以上乃“存诚”妙用之诀中捷诀。但诀不等于法。应如何“存”呢?是有具体修炼之法的。又如,“人能用三目如梵文∴字然,微以意运如磨镜”。这也是有具体修炼法的。

这些都是千古不传之秘功,历来为心传口授。《宗旨》道:“道本无隐,而心传极秘。非秘也,非心授心受,不能授受也。口传固妙,而领会难一,况笔乎!是以太上大道,贵乎心传。”学功者必须要有诚心、信心、一心。吕祖师曰:“赠汝以言:求道在人,入道在诚,玄元妙旨,只在专精。”《宗旨》曰:“真信纯纯,一旦机会神融,洞然豁然。或相视一笑,或涕泣承当。入道悟道,均有同然者。第或由悟而入者有诸,由入而悟者有诸,未有不由心一、心信而入得者。不一则散,不信则浮。散则心不聚,浮则光不凝。不能自见其心,又何能合太上所传之心。”只有心诚、心信、心一,才能合太上所传之心。若能心心相印,“非徒可以心领,且可以口授。非徒可以口授,且可以笔示。”(《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功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功效(治愈了大量疑难病症,功成可达单衣过冬和“不漏”,性交也可不漏精,想射精则射,不影响生育),引起国内外气功界的极大关注,多种报刊杂志都有有关于太乙功的报导。不少学员和读者来信询问,∴字诀之具体炼法。现奉献出来,供大家参考。

∴字诀存入法:把梵文∴字写在白纸上,将纸贴在墙上。炼功时,面对∴字,距离三尺。用三眼(两眼加天目)盯着∴字,尽量做到不眨眼,炼数分钟。再微闭三目,意想∴字的中点,已存入天目穴内;∴字的左点,已存入左目内;∴字的右点,已存入右目内。再意想存入三目内的三点为三点气光,并意守气光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均可。

∴字诀磨镜法:即运光法,用意念运转三点气光。其路线是:从天目开始,意想将天目内的气光运到右目,再从右目将气光运到左目,又从左目运回到天目,为一圈,重复运行八圈。再从反方向运转,还是从天目开始。意想将天目内的气光运到左目,又从左目将气光运到右目,再从右目将气光运回到天目,为一圈,重复运行八圈。

眉心在三目之中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太乙金华宗旨》)。依法炼之,可达三光聚眉心,光耀如日现前。在炼太乙功的学员中,很多人能看到气光。如吉林省学员唐某,在炼功总结中说:“炼功中,有闪光现象,主要是头部,有时象在头前悬着一盏灯。”成都市学员王某,在炼功总结中说:“炼功十天后,就感到有气光从百会吸入体内。一月后在天目形成一团光环。到后来,变成一个金黄色的塔形,四周罩着一圈淡黄的光环。最近,又变成了金黄色的光球,约有黄豆大。有几次,炼功时,光球突然炸开,把大脑照得一片通明。”

炼功中,阳光发现,虚室生白,是“三光聚眉心,光耀如日现前”的又一验证。眉心,在两眉之间,名印堂,亦称明堂,是阳光发现之处。《仙佛合宗》云:“两眉间,号明堂,阳光发现之处也。阳光发现之时,恍如掣电,虚室生白是也。”虚室生白是验证太乙功的一个方面。《太乙金华宗旨·回光验证章》曰:“考证者有三:一则静中,目光腾腾,满前皆白,如在云中。此为虚室生白。”在炼太乙功的学员中,不少人身临其境。如成都中医学院学员汪某,在炼功总结中说:“炼功中,能听到自身发出的轻微响声,全身有放电感,甚至看见满屋充满了气光,并伴随着声音向自己不断地射来,自己被包围在气光中。内视头顶时,能看到气光在头顶旋转。”西南师范大学函授学员刘某,在炼功总结中说:“多次进入功态后,有飘渺之感觉,好象被什么东西托在空中一样。睁眼一看,满屋白光。甚至有时还看到隔壁房中的桌凳、床铺等东西。真是不可思议。”

印堂是太乙天目功的三大主要穴位之一,对于开天目,培养特异功能,有着积极意义。从印堂入内三寸处,为脑垂体,大如樱桃,以小柄悬于间脑的下方。而间脑又处于大脑之中心部位。通过炼功,可改善大脑机能,激发大脑的潜在能力。同时,脑垂体为人体最主要的内分泌腺。脑垂体分为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前叶能分泌多种激素,对于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性功能均有调节作用。炼功可调节和改善人体内分泌活动,从而增强人体生命力。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是古人心血和智慧之结晶,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之瑰宝,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实践她,研究她,正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古文化之精华,使之为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

《东方气功》1992年第2

 

太乙功炼单衣过冬初探

《气功与体育》杂志八九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采访我的文章,不少读者来信询问,炼太乙功为何能单衣过冬?现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太乙功乃全真派南宗武当太乙门修炼之术,有着千年历史,为道教正宗传统养生内功。主张性命双修。《慧命经》曰:“道之精微,莫如性命。”《大丹直指》云:“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柳华阳又说:“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佛佛祖祖莫不由此性命而为之修炼也。”可见,性命双修是修炼的必由之路。佛佛祖祖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我们这些根基浅薄之人,又怎能背离此道?离开性命双修,就会堕入歧途。《性命法诀明指》曰:“《慧命经》曰:‘智者得真师而明,愚者被师而误’,皆因不悟群书简易之妙,就是神气而已。神气即性命,性命即心肾,心肾即铅汞,铅汞即龙虎,龙虎即坎离,坎离即鼎炉。诸般名词,千名万喻,不出性命二字。除此之外,都是诓哄愚夫之进门法耳。”此言最妙,炼功者切记!切记!以免受骗上当。

全真派南北宗都主张性命双修。性与命是对立的统一,是二而一,是一而二。《入药镜》李攀龙注曰:“性命初非是两门,当知性命互为根。若能修命兼修性,方合金丹大道成。”《性命法诀明指》曰:“性无命不立,而命无性不存。先天性命浑一,不假修证,后天性成命立,道在兼修。”南北宗的分界线,在于修炼入手功夫不同。从性功下手修炼者,为北宗。从命功下手修炼者,为南宗。太乙门是南宗,从炼命入手。因为“命为性之母、”“有身则有命,有命则有性”(《入药镜》王注)。炼命就是炼身体,身体炼好了,再进一步炼性,这才符合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命功阶段主要是炼气。《入药镜》王注曰:“性即神也,命即气也。”命功以培养元气为本。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钟吕传道集》曰:“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气弱而病,气尽而死。”育丹功中的三眼内视法,对于培养元气有着积极的意义。其功法是:站无极桩。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柔若婴儿。整个姿势以舒适自然为度。排除杂念。运用三眼之神光内视丹田。内视法即回光法,又名止观法。《吕祖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曰:“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无回。”此三眼内视法,就是将意念止于丹田,并用三眼神光照着丹田。止中有观,观中有止。回光法是太乙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在性命双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太乙金华宗旨》曰:“诸子只去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又曰:“宗旨妙用,惟在置心一处也。内观(内视)即是置心一处之诀,即是心传秘旨。”

培养元气,只炼人体自身内气是不够的。还必须外气内收,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天地人三才之正气合而为一。“根源牢固,元气不损。呼吸之间,可以夺天地之正气。以气炼气,散满四大,清者荣而浊者卫,悉皆流通。纵者经而横者络,尽得舒畅。寒暑不能为害,劳苦不能为虞。体轻骨健,气爽神清。永保无疆之寿,长为不老之人”(《钟吕传道集》)。

外气内收,功法甚多,现介绍如下几种主要功法:

其一、采气法。采气法是外气内收的主要功法,也是命功的主要功法之一。例如丹田采气法。其功法是:站无极桩。第一步炼丹田开合法,为丹田采气打下基础。炼丹田开合时,呼吸、意念和手的动作要配合一致。全身要柔和,意念不可重。慢慢做到丹田自然而然地随着呼吸一开一合。第二步炼丹田采气。初炼时,要配合鼻的呼吸。慢慢忘掉鼻呼吸。好象不是鼻在呼吸,而是丹田在呼吸,随着呼吸,外气源源而来,进入丹田。

其二、丹田聚气法。丹田聚气法是育丹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其功法是:吸气时,意想周身各细胞都在吸气,皮肤、毛孔也在吸气,这当然是外气内收;呼气时,意想将周身之气聚于丹田,内气不会向外扩散。这是外气内收的另一种形式。

其三、特殊的呼吸法。太乙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呼吸法。它是命功的又一主要功法。例如膻中吸气丹田呼气法。站太极桩。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吸气时,意想太空中的新鲜空气慢慢从膻中吸入;呼气时,意想新鲜空气从丹田慢慢呼入。初炼时,要微收小腹,有利于外气进入丹田,慢慢忘掉鼻的呼吸。好象是膻中和丹田在呼吸。随着呼吸,外气不断从膻中和丹田进入体内。吸气时,气从膻中入;呼气时,气从丹田入。总之,无论吸气或呼气,都在吸收外气。正如《证道仙经》所说:“身中之元气,不随呼而出,天地之正气,恒随吸而入。”

其四、意守法。意守法是太乙功的又一重要功法。《太乙金华宗旨》曰:“宗旨妙用,惟在置心一处也。”意守法就是置心一处的又一口诀。如意守命蒂,就是将心放在命蒂处。意在命蒂,周身之气也会慢慢凝聚于命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到气到。”意守时,呼吸绵绵,若存若无。“出息微微,入息绵绵。内气不出,外气反入”(《证道仙经》)。这是外气内收的又一种形式。

意守法不仅炼外气内收,而且是培养元气的重要功法。太乙功是静功,其核心在于“虚静”二字。《太乙金华宗旨》曰:“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如此一部全功,不过空心二字,足以了知。”要做到空心,是件不容易的事,必须分层次修炼。心空的初级阶段,在功法上表现为“以一念代万念”,意守法就是“以一念代万念”的最佳功法。如意守命蒂,就是系意念于命蒂。以意守命蒂这个念头代替其它杂念,这也是入静的一种形式。久之,命蒂处则有温热之感觉,乃内气产生之征兆也。通过意守这个阶梯,逐步达到心空。

炼太乙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虚静呢?《太乙金华宗旨》曰:“神丹为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至简至明,金丹大道,在于无心而已。丹书上气功的“气”字,是这个“炁”,这个字下面的四点,乃“心”字也。“炁”字的结构是上无下心,乃无心是也。心之官则思,“无心”就是要你不想问题,即排除一切杂念。心里没有杂念,心就空了。“虚”和“空”意同。虚者,空也。空者,无也。心中无物自然就静下来了。《太乙金华宗旨》曰:“不著一物,是名心静。不留一物,是名心空。”因为“心不空则丹不结”,“心静则丹,心空即药。”“药”即元气。也就是说,只有在入静的气功态下,才能激发人体内气。这是符合人体生理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静和动是对立的统一。物极必反,静极生动。静到一定程度,静就向它的对立面——动的方面转化,由静转化为动。但这种动,绝不是指肢体的运动,而是内动。张紫阳曰:“心静极则生动也。非平惜之所谓动也,乃精、气、神于内之动也”(《青华秘文》)。静到一定时候,内气就调动起来了。

天人合一的修炼方法。宇宙乃一大天地,人体乃一小天地。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具有社会性;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又具有自然性。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体。内功要炼到较高层次,也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生长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我们提倡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把自己融于社会之中,顺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不仅要顺应人体生理的发展规律,而且要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适应自然的变化,把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逐步达到天人合一。

修炼天人合一,命功阶段和性功阶段的修炼方法是不同的。在命功阶段,是从炼身体方面入手。当内气比较足的时候,从热天开始,只穿短裤在室外静站炼功,到冬天也能只穿短裤,光着上身在室外静站炼功,方为功夫。炼功时,站无极桩,先要入静。意想自己飘浮在太空之中,四周白光缭绕,遍体通明,用体呼吸法,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将天地人三才之正气聚于命蒂。随之意念减轻,慢慢把自己融于蓝天白云之中,逐渐达到与大自然浑为一体,此即天人合一也。

命功阶段是从炼气入手,越炼内气越足。内气就是能量。内气足,能量大,自然不畏风寒,单衣能过冬。在成都市青羊宫道观气功辅导站的学员中,已有不少人达此境界。例如某中学教师付某,五十多岁,炼太乙功前,身患多种疾病,药不离身。炼功半年,不仅战胜了病魔,而且在今年二月份,就只穿一件衣服了。我问他以前在初春季节穿多少衣服?他回答说:“以前这个时候,我还在穿棉衣。”铁路局工人代某,因病不能工作,长年在家治病。炼太乙功五个月,不仅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且当年冬天就脱掉了棉衣。太乙弟子郭某,拜师时,身穿羽绒服和两件毛衣。炼功两年,已达单衣过冬。在入室弟子中,不少人能在严寒的冬天,只穿短裤在室外静站炼功。

不畏风寒,这是太乙功很明显的特点之一。一般气功都主张避风,而太乙功连霜雪都不怕,何况风乎!抗寒能力强,不畏寒风,这是检验太乙功的标准之一。《太乙金华宗旨》在“回光证验章”第六章指出:“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既而万类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事实上,正统道教气功,炼到一定阶段,都可达到单衣过冬。可惜这些功法,已濒于失传,鲜为人知,而炼成功者,更是罕见。

太乙功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乃历代祖师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本人不敢隐以为私,现奉献给广大气功爱好者,共同探讨,为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文化作点微薄贡献。若有不妥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

《气功与体育》1992年第2

大道浅说

大道者  无言无名也

老子去周出关,关令尹喜迎而谓之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喜知“道”之意深,道不可言,而又要著书,故言强著书。《道德经》第一句就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言说的道,已经不是本来那个常久自然之道了。道是宇宙万物生长、变化之总根源,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广泛的、普遍规律性的意义,语言文字不足以尽其意。《庄子·知北游篇》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道不同于具体事物。具体事物是有生有灭的,而道则是永恒的。具体事物是有形态的,而道则是无形的。有形物体则可用语言来表述;而无形的道则语言文字都无法表达。王弼注曰:“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玄宗正旨》曰:“大道无名,不可言思。总之曰妙,妙妙难窥。”

大道无言无名形,是同具体事物相对而言。具体事物都是有形体的,天地万物各有其形态,每个具体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由于具体事物各有其矛盾的特殊性,各事物之间,才有区别。《矛盾论》说:任何事物“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椐。”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事物的特殊本质,一事物同他事物才有所区别,才有各自的名称,才能用语言文字去表述。老子认为在天地万物产生前,道就存在了。除了道之外,什么也没有,无法同其他事物相比较,自然无法用语言文字去表述。只能强为之名曰道。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注》曰:“常久之自然之道,自古固存,然无形无声,微妙难窥,故谓之常无,则欲要使人以观其微妙也。惟人也,由此道而生万物之最灵。诚能回光返视于吾身之中,悟一其体,虽至虚而非物无不备,则道之微妙可得而观矣。”道虽微妙难窥,但通过修炼还是可以得道的。

“物质“这个哲学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是对宇宙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概括。你能说出”物质的具体形态吗?谁也不能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述“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事物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而抽象的“物质”则不可以。一表述,这已经不是“物质”的本来意思了。“道”在《道德经》中,也是个哲学概念。《道德经》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哲学这个角度,可以加深我们对“道”的认识。

修道在于得道。要得道,必须悟道,与道相合,心心相印。大道既然是无言无名无形,微妙难窥,那么在修炼中,切忌着意追求。武汉市一学员,炼太乙功两周,一次书面就提出25个问题,这怎么可能得道?《钟吕传道集》告诫说:“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值得我们深思。

大道者  太乙也

《太乙金华宗旨》曰:“易大传曰:神无方也,无体也。言神无方体,则名言之,而难尽矣。往来无穷……斡旋天地,转运阴阳者,在握其机而已。得其机则妙用在我,而乾坤皆范围之而不过矣。机者何?一而已。一不可名,归之太虚,而浩浩落落一片,神行其间,变化无端,妙用不测,吾何以名之,曰太乙。噫!至矣!尽矣!”一曰太虚,曰太乙。一者,何也?《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曰:“道之初,藏在太素之中,即为一也。”《唱道真言》曰:“道者一也,不变而至常之谓也。”在《道德经》中,一和道也是同义的。《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一就是道。道变化无端,妙用不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真。”修道者,修此一也。得道者,得此一也。一者,大道也,太虚也,太乙也。故大道者,太乙也。修炼太乙大道,必须与太虚相合,才能得道。

《玄宗正旨》曰:“道本浑然于太虚,天地人物皆道所苞孕。”《唱道真言》曰:“丹以太虚为祖。”修炼者不达太虚境界,怎能结丹?如何才能进入太虚境界呢?《玄宗正旨》曰:“求道者当于浑然中求真实”,“不著于身心迹象之间,则得矣。”应在恍惚窈冥之中求真经。“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在恍惚窈冥之中,就能进入太虚境界,与道同体,则道得矣。

这些都是修炼太乙大道之秘诀,修炼者不可等闲视之。不少修炼者以追求功法的复杂为满足,好象功法越复杂就越好,而教功者教得越复杂,似乎水平就越高。这是与道相违的。《天仙正理》曰:“仙道简易。”《性命法诀明指》说:金丹大道至简至易。《悟真篇》曰:“有为之法以了命,无为之道以了性。性命俱了,道还其虚,即佛门虚空粉碎之理也。若妄自揣测,认种种法相,为无上修炼,实与先天性命合一之真道远矣。”那种追求复杂功法者,正是“认种种法相为无上修炼”,乃法不合道也。《钟吕传道集》曰:“法不合道,以多闻强识,自生小法旁门,不免于疾病、死亡,犹称尸解,迷惑世人,致使不闻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功,节序而入于泉下。呜呼!”法不合道,怎能见功?现举个实例:江苏学员陶某,年近六十,怕冷,半夜吐痰,痰中带血。为了治病和强身,开始学炼气功。炼一种功,没解决问题;又换一种功,还是没解决问题。再换一种功,也没解决问题;先后炼过五种功,都没解决问题。最后,学炼太乙功。炼功十多天,半夜吐痰就没血丝了。以前炼五种功,炼了四年多,没解决问题,而炼太乙功十多天,就解决了。炼功两月,他在总结中说:“由怕冷,变成不怕冷。无论如何受凉,都不感冒。精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沛。”其中奥妙,值得读者深思。

大道者  虚无空也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曰:“道为三:一者,谓虚无空。”《唱道真言》云:“道者,虚无之体也。虚无不可立名,故圣人强之以道名之。”《太乙金华宗旨》曰:“大道以虚无为本体。”虚者,无也。无者,空也。心中无物,就是虚,就是空。如果心在想问题,心中就有东西了。有东西就不虚,不空了。虚无空就是大道。

修炼者必须达到虚无空的境界,才能得道。《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曰:“夫为太虚无之道,得无象无声教,无思想,都无识念之欲。”要进入虚无空境界,必须做到这几“无”,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亦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名为得道。”常清静,就能得道。《太上老君内观经》云:“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坐忘论》曰:“心安而虚,则道自来。”“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修炼者不要去想“道”,只要虚心无为,就能得道。这些丹经真言,乃修炼之秘诀也。

为什么清静无为而道自来呢?不少人在修炼中,总想早日得道,越快越好,如速成之类。修道能速成么?事物的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质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之一。所谓速成法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也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修道能速成,恐怕这个有限的地球上,仅“神仙”就多得无立足之地了。急于求成,想入非非,终无所获,浪费时光。他们不知道,“大道以虚无为体”,“心静气定为基,心忘气凝为效,气息心空为丹成。”“心不空则丹不结”,“心静则丹,心空即药”(《太乙金华宗旨》)。“药”即元气。只有在心静神定的气功态下,才能调动自身真气(元气)。这是符合人体生理发展规律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规律。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静和动是对立的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静和动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没有静,就无所谓动;没有动,也谈不上静。静和动统一于具体事物发展过程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静和动是相互转化的。静极生动,物极必反。“静极”就是在炼功中,由静转化为动的条件。当炼到静极之时,静就会向它的对立面——动方面转化,由静则转化为动。但这种动,绝不是指手舞足蹈的肢体运动。修道者如果炼到肢体乱动,这已经走火入入魔了。当然,如果把肢体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对身体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绝不是修道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阶段。我们所说的由静转化为动,是指内动。紫阳真人曰:“心静极则生动也。非平昔之所谓动也,用精、气、神于内之动也。”依法修炼,可得大道。

大道者  自然也

《太乙金华宗旨》曰:“吕祖云:自然曰道。”“当一阳初复,悠然而来,莫穷其迹,莫究其因,大地阳和已,无不潜行而默运。以为此天地之转运也,而天地不得而自主。以为此日月之进退也,而日月亦听其自然。风云变易乎上,草木萌动于下。大矣哉!时之为用也。是故言道者不离自然。即一言一动一事一物,无不可见天地之心。任阴阳剥换,时令推迁,而无思无为,终古寂静然不动。今人舍自然而谈玄说妙,则违乎时也。”《唱道真言》曰:“无为者,道之体也。”修炼中的一阳初复、天地转运、日月进退、风云变易、草木萌动等等,无不潜行而默运,听其自然,按自己的规律而自然发展变化,并没有谁去主宰它。

大自然是大天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则是小天地。天地长久,而人则有生死。人要想长生,必须把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使人体的变化,能适应大自然的变化,以达天人合一、长生久存。大天地的变化,是在自然中进行的,人必须效法它。《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地之道自然,人之修炼也必然是自然,这样才合于道。《唱道真言》曰:“丹也者,天地自然之道也。”《太乙金华宗旨》曰:“金丹火候,全要行归自然。”《玄宗正旨》曰:“善根深处性根全,万法同归任自然。”这是古人千百年来修炼之总结,今人懂得自然法则者甚少。难怪不少人炼功多年而收效甚微。问曰:“天长地久,恒千古以至无穷;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答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钟吕传道集》)。天地千古长久,而人能活七十者都很稀少,这并不是道独在于天地,而是人自己远于道。其关键在于养命不知法。养命不知法,功效自然久佳。例如,付某,成都某中学高级教师。患高血压、心脏病、胆囊炎等多种疾病,药不离身。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也常常是要吃药,才能上完一节课。曾炼其他气功多年,均无效果。后炼太乙功半年,各种疾病不药而愈,而且身强体壮,并于第二年春,就只穿一件衣服了。可见,养命知法与不知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修炼者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养命知法在于自然之道。自然之道要贯彻于整个修炼过程中,无论姿势、呼吸、意念活动等等,都要遵循自然法则。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身不调而自调。如果姿势不自然,人必然不舒服,怎能修炼?呼吸要自然。炼功之初,绝不可追求呼吸的深长细匀等。如果一炼功就追求呼吸的深长细匀,起初还可以做到,时间稍长,呼吸会越来越紧迫。要做到息不调而自调,自然达到呼吸的深长细匀。意念活动也要求自然。意念不可重,似有似无,恍恍惚惚。如果意念重,会出现头昏脑胀,甚至炼出偏差。

大道者  先天太乙之

《太乙金华宗旨》曰:“往古来今,只此一道,名之为金华。”“金华即光。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道就是金华,金华就是光,在内就是先天太乙之真气。《性命圭旨》曰:“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气也。”总之,道就是气。

先天之气就是道。气有形么,孰能言之?气有大小么,孰能言之?《钟吕传道集》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古人认为在天地万物没有形成以前,整个宇宙只存在浑然一体的大气,这就是道。《性命圭旨》曰:“原夫一气蟠集,溟溟涬涬,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谓太乙。是为未始之始,始也是为道也。”这个道,生育天地,运行日月,含灵至妙,变化莫测,玄之又玄。其实,不过一气耳。

所谓修道,乃修炼此炁也。炼丹,炼此炁也。丹乃精气神之结晶。精亦为气。《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天仙正理》曰:“精在气中,精气本是一。”丹实际上是在神的作用下,内气之结晶。《唱道真言》曰:“丹者,一气之所结。”炼丹的目的在于长生。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仙籍旨诀》曰:“万物有终,而天地长久。人民有死,真人长生。乃具阴阳交感之气也。”炼丹,就是炼阴阳交感之气,象真人一样长生。

炼丹即炼气,修炼者必须首先要得到此气。《入药镜》注曰:“崔公入药镜以气为药,故首欲人得此气。”这个气是指人体内气,即真气、元气。可见,只有炼内气的功夫,才能称为气功。目前,社会上传功者,何止千万。有的人读了两本气功书,学了那么点功法,就创宗立派,自称什么宗师、祖师、大师等等。千奇百怪,无奇不有。鱼目混珠,真伪难辩,愚弄广大气功爱好者。正如《钟吕传道集》所说:“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流俗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即使太上、如来现身说法,皆沉迷而不知返,非茫茫众生一浩劫哉?”学功者不得不擦亮眼睛,辩明真伪,以免受骗上当。

古人修道为了成仙,今人炼功为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气是人体生命之源。《素问·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六节脏象论》曰:“气合而有形”。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父母阴阳二气交合,而形成了人体生命。要想延长人体生命活动,也必须从炼气入手。有五十多岁之老妇,停经数年,在青羊宫炼武当太乙功,又恢复了正常月经。看来,道教功法的确可以延寿。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钟吕传道集》曰:“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气弱而病,气尽而死。”气是治病之药。《钟吕传道集》曰:“所谓药者,可以疗疾。”武当太乙功从炼气入手,治愈了大量疑难病症。有患重病十六年而炼功半年治愈者,有癌症病人炼功三周而使恶性肿瘤消散者,炼三月治愈者。

大道者  性命也

《天仙正理》曰:“仙道简易,只神气而已。”《性命法诀明指》曰:“真道无他,只是先天真一神炁耳。”神者,性也。炁者,命也。《大丹直指》曰:“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藏于顶。命者,地也。常藏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蒂也。”性命也指乾坤、水火、坎离、龙虎、汞铅、日月等等。“诸般名词,千名万喻,不出性命二字,除此之外,都是诓哄愚夫之进门法耳”(《性命法诀明指》)。修炼者应切记!切记!以免被伪气功所惑。

一般气功都说炼精气神,而丹经上却只说神气,而不说精。原因何在?一般只知道肾藏精,却不知肾为气之根。《钟吕传道集》曰:“肾者,气之根也。”精气都源于肾,顺出为精,逆回是气。正如《道德经》所说:“同出而异名。”精气同出于肾,只是名称不同罢了。精气是二而一,是一而二。在道家修炼中,采用逆法,可炼精化气。精属水,神属火。精在神火的作用下,可化为气。这是性命双修最关键的一步,是生人或成“仙”的分水岭。《石函记》曰:“元阳即元精,发生于玄玄之际。元精无形,寓于元气之中,若受外感而动,与元气分判,则成凡精。”元精元气皆藏于肾,若动而顺出,则是凡精,可生人;若逆回,则是元气,可炼丹。《性命法诀明指》曰:“顺出阳关是精,能生人,逆回督脉是元气,能作丹。”《天仙正理》曰:“顺行随其自然之变化则生人,逆而返还修自然之理则成仙。”具体如何修炼,应求明师(明白修炼之师,并非有名无实之师)指点。

全真派都主张性命双修,但由于入手功夫不同,全真派又分南宗和北宗。从命功入手修炼者为南宗,从性功入手修炼者为北宗。炼命即炼精炼气,炼性即炼心炼神。北宗创始人王重阳曰:“诸贤先求明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北宗七真之一的丘处机在《长春祖师语录》中曰:“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北宗把修炼心神放在首位,而南宗则把炼精炼气放在首位。南宗开山祖师张伯端的《悟真篇》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莫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清代仇知几《悟真篇注》曰:“虚心是性功上事,实腹是命功上事,应先炼铅实腹,再行抱一之法以虚心。”总之,气为万物之根,修炼应先炼气,再炼心。

从南北二宗的修炼顺序看,个人认为南宗修炼较为合理。南宗从命功炼精炼气入手。精气乃生命之根本。实际上,生命乃父精母血凝聚而成。广义说,血亦为精,精亦为气。《灵枢·决气》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以为一气耳。”东汉王充《论衡·论死》曰:“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管子·内业》曰:“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灵枢·本神论》曰:“生之来,之谓精。”这些论述都说明生命来自于精气。精气是生命的基础。《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骨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以至死亡,无不与精有着直接的关联。《金仙证论》曰:“人有其精则生,人身无精则死。精者,即性命之根源。”《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气乃生命之本,要想延长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炼精炼气。同时,元精元气乃结丹之物质基础,炼得精满气足,自然可结金丹。所以南宗把炼精炼气放在首位,是很有道理的。南宗的这种修炼程序,也影响到北宗。北宗仅在理论上,还是坚持把炼性放在首位,但在实际修炼中,也是从命功入手。从明清到近代,这种转变尤为明显。《金仙证论》和《性命法诀明指》为清代和近代北宗很有影响的代表著作,明确指出:下手炼精,转手炼气。可见,在性命双修中,先炼命功,炼精炼气,后炼性功,炼心炼神,已为全真派南宗北宗所公认,为道家正统修炼之术。

全真南宗武当太乙门在炼精炼气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太乙功以培养元气为本。外气内收,内气永固。内外气合二为一而炼之,越炼内气越足。内气就是能量,内气足则能量大。功成,可达单衣过冬;下雪天只穿短裤,立于雪地数小时,也不会感冒。确为古文化之珍品。太乙功以固精为本,精满不漏。功成,可达交而不漏之境界,被历代养生家视为至宝。保精长生。《金仙证论》曰:“精为万物之美,即养身立命之至宝。”又云:“留得阳精,神仙现成,岂不宝哉!”男炼精气,女炼气血。父母精血旺盛,子女则健壮聪明,可育超智儿。这是优生的最佳选择。目前,只提倡生一个孩子,父母花很多精力去培养自己的孩子,这是对的。但未婚夫妇却不注意先天投资,先天投资胜过后天百倍。

从理论上说,凡正统道家修炼术,都可达到气满不畏寒、精满不漏之境界。但事实上,不少人修炼数十年也达不到这种境界。唯独太乙门修炼之术,较易成功。修炼太乙功的弟子,普遍反映抗寒能力明显增强,不感冒。贾某,五十几岁,研究员,炼功半年,冬天能穿一件毛衣过冬。华西医科大学刘某,炼功两年达单衣过冬。青羊宫某道士,功炼半年,达单衣过冬。道家修炼,步步有验证,并非虚言妄语。《太乙金华宗旨》在验证章中,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其中一条是“遍体充实,不畏风霜。”就是说当修炼到一定阶段,周身内气充盈,不惧风霜,自然可达单衣过冬。这是道家修炼的必然阶段。既是结丹之前提条件,也是结丹之必然结果,还是衡量高功夫之尺度。金丹,就是元精元气之结晶。若元气不足,元精耗散,怎可结丹?反之,既能结丹,则元精元气必然充盈,自可不畏风霜。目前,社会上也有人在传所谓的金丹大道,自称高功夫者不少。但能不畏风霜,能单衣过冬者,却少之又少。若这一点都达不到,至少说明内气不足,还有什么金丹和高功夫可言?

大道者  阴阳也

《慧命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这个“一”,是指浑然一气。道与一是同义的。道就是一。《慧命经》曰:“道无非气也。”一生二,这个“二”,指气所包含的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这个“三”,指阴阳二气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物体。新物体同样包含阴阳二气,由于阴阳二气的协调作用,再产生新的物体。天地万物就这样产生了。天地万物无不含有阴阳二气,正由于阴阳二气的协调作用,天地万物才得以发生、发展。所以《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也。

人体生命也是阴阳二气相结合而产生的。父精为阳,母血为阴。生命乃父母阴阳二气相结合而产生的。古哲学家王充说:“人所以生者,阴阳气也。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医家张景岳曰:“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人之阴阳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就人身而言,上身为阴,下身为阳。左为阳,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脏者为阳,腑者为阴。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阳,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阴阳二气是对立的统一,阴和阳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又是统一的,相反相存,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丹经上所说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正说明阴和阳不能孤立存在。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天地万物正由于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关系,才得以生存和发展。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失调,阴阳的平衡关系受到影响,人就会生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比如,肝火旺,肝为阳,为阳胜。阳胜阴病。大小肠为阴,大小肠就会生病。表现为大便干燥,甚至解便困难,产生便秘。治病必求其本,平衡阴阳,使阴阳彻调,保持正常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治病之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病阴治,阴病阳治。”阳病的病根在阴,阴病的病根在阳。便秘乃大小肠所产生的病,即为阴病。阴病阳治。《素问》曰:“阳胜则热。”治阳须去火,使阴阳平衡。在炼太乙功的学员中,就有这样一个事例。吴某,某商业系统职工。数日不大便,腹胀难忍。在医院吃泻药,只能临时解决问题。后来到青羊宫请求医治。传以泻法,当日即便。两日后,大便恢复正常。

“金丹大道,一阴一阳而已。”易真子曰:“还丹者,反复阴阳之气者也”(《周易参同契发挥》宋俞琰撰)。金丹大道,就是修炼阴阳之气。《钟吕传道集》曰:“天地之机,在于阴阳之升降。一升一降,太极相生。相生相成,周而复始。不失于道,而得长久。”“始也法效天机,用阴阳升降之理,使真水真火合而为一。炼成大药,永镇丹田,浩劫不死,而寿齐天地。”肾为水,水中生气,名曰真火。心为火,火中生液,名曰真水。肾属阴,阴中之阳为真阳。心属阳,阳中之阴为真阴。通过修炼,使心肾相交,即阴阳交媾,真火真水为一体。初炼之法,凝两眼之神光,下照丹田。两眼在头为阳,丹田在腹为阴,阴阳交媾,黄芽生。《悟真篇》曰:“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离为心,坎为肾。坎离交即心肾交也。心肾交而生黄芽。清朱元育注曰:“身心便是长生大药,两者合并,真种自生,有甘露之降自天中,黄芽之产生在土内。盖甘露从天而降,黄芽从地而生,喻言天地相合,阴阳互化,一阳生而产药也。”《钟吕传道集》曰:“内丹之药材出于心肾。”药者,先天之气也。丹经曰:“丹者,一气之所结。”元气充盈,可结金丹。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199234

武当太乙气功速效医疗法

太乙气功为全真派南宗武太乙门修练之术。为古老的道教内丹术气功。其修炼丹书被收入道教经典《道藏》。丹经称之为“万法归宗,至尊法旨”,“无上之法”,可容纳百家功法。由太乙功掌门周壮老师在道教发祥地成都青羊宫传功。

    功效神速,令少惊叹!有患难症几十年,练十多天治愈者。有老妇练功约一月,而恢复正常月经者。有患癌症练功三周,使恶性肿瘤消散者。有患高血压、心脏病十七年,练功约三月治愈者。有患重症十六年而行动困难,练功半年治愈者。有近视眼其视力为0.10.2,练功两月而摘掉眼镜者等等。

现介绍几种太乙功速效法,供爱好者习练。

消无名肿毒速效法

第一节  预备功

    姿势:两脚距离与肩宽,两膝微曲。松胯,微收腹。身直,头正。微收下腭。上下牙齿轻轻扣拢,口微合,眼微闭。松肩,两手自然下垂。整个姿势以舒适自然为度。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意守劳宫三分钟。

第二节  三面放松法

姿势、呼吸同第一节。

功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胸、背后和侧面(指两侧,包括两手在内)。练功时,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腹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步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接着放松背面,由头顶百会经脑的后面、背、脚的后面,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最后放松两侧,还是从头顶松到脚心,小。同时默念“松”字。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做八遍。

第三节  整体放松法

姿势、呼吸同第二节。

功法:练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

    说明:以上两种放松法,初例练时不管呼吸、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放松,并默念“松”宇。  

第四节  收功

    姿势、呼吸同第一节。

功法: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即意念稍微想到丹田)数分钟。

功理简述

第一节预备功。其主旨在于入静。意守劳宫,其意念在于劳宫,其它杂念就会自动排除。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以一念代万念”。这是入静的一种形式。排除杂念是练好本功的前提,如果杂念丛生,是无法练功的。

    第二节、第三节的两种放松法,是消除肿毒的主要功法。所谓肿毒,从中医角度看,乃气血不通所致。练放松法,就在于使气血通畅。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练功中,要求全身放松,周身越轻松柔和,气血就越通畅。加以意念引导气血下行,加速内气运行,使不通之气血逐渐通畅,肿毒自消。三面放松法,主要练肌肉的放松。整体放松法,不仅练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练身体内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放松。五脏六腑、经络血管,里里外外,无一不通畅,肿毒自然不存。

    第四节收功。意守丹田,意到气到,久之.会产生温热感,此为调动内气之征兆。第二节、第三节功法为泄,收功为补。泄为阴,补为阳,有补有泄,以达阴阳平衡,既治病,又强身。

治便秘速效法

第一节  预备功

    姿势、呼吸、功法、功理皆同“消无名肿毒速效法”的预备功。

第二节  洗髓法

    姿势:同上。站无极桩。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意想有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一直洗到脚心。淋洗时,是从外到内逐层淋洗:①洗皮肤;②洗肌肉;③洗血液;④洗内脏;⑤洗骨髓。淋洗时,意想将身体从外到内的浊气、病气、废物等清洗干净。从外到内逐层洗完为一遍,共洗三十二二次。初练时,不管呼吸。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清泉从头往下洗。还是洗三十二遍。三十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