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武当太乙门周壮宗师文集二

个人日记

 

 

全真南宗长寿之秘初探

道教内丹派从唐末宋初,有了很大发展,以后逐渐形成南北二宗。何谓南北二宗?《道藏精华录》绪言曰:“南宗自吕祖授刘海蟾操,操授张紫阳伯端,伯端授石翠玄泰,泰授薛紫贤道光,道光授陈泥丸楠,楠授白海琼玉蟾,玉蟾授彭鹤林耜。此所谓南宗也。北宗自吕祖传王重阳喆,喆传马丹阳钰及妻孙不二,传谭长真处端、刘长生处玄、丘长春处机。此所谓北宗也。”一般认为,王重阳先收马丹阳,后收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宗开山祖师张伯端,北宗开山祖师王重阳。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尊为南宗五祖。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被称为北宗七真。

南北二宗都称得自吕祖真传,奉吕祖为教祖。吕洞宾,五代宋初人,生卒年岁不祥。从史料上,可看出吕祖的寿命是很长的。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41说:“关中吕洞宾者,有剑术,年百余岁,貌如婴儿,行走轻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在甘河镇遇吕祖师得道。“是年六月,师醉于甘河镇,会二人被发披毡,其年貌同一。师讶之,从而恳求,其人徐曰:‘此子可教。’因授其修真口诀。时年四十有八。故《遇师诗》云:‘四旬八上始遇逢,口诀传来便有功。’盖唐纯阳子吕仙翁之化身也。”1159年距吕祖的出生年代少说也有两百年。更有人说,在明清时期,还遇吕祖而得道。明代陆西星,开创内丹东派,自称吕祖降临他所居的北海草堂,达二十日之久,亲传丹法秘诀。清代李西月,自称在峨眉山遇吕祖师于禅院,秘传真旨,从而开创内丹西派。按这种说法,吕祖经历了宋元明清数个朝代,数百年,其真实程度无可考证,但《宋朝事实类苑》的记载,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吕祖之所以长寿,这当然是修炼的结果。尽管吕祖本人寿命很长,但属于钟吕派的南北二宗,其主要人物的寿命,却有很大的差别。

北宋开山祖师王重阳,生于1112年,于1170年逝世,享年58岁。北宗七真的寿命分别为:马丹阳生于1123年,于1183年逝世,享年60岁,丘处机生于1148年,于1227年逝世,享年79岁。谭处端生于1123年,于1185年逝世,享年62岁。刘处玄生于1147年,于1203年逝世,享年56岁。王处一生于1142年,于1217年逝世,享年75岁。郝大通生于1140年,于1212年逝世,享年72岁。孙不二生于1119年,于1182年逝世,享年63岁。

南宗五祖的寿命分别为:开山祖师张伯端生于984年,于1082年逝世,享年98岁。二祖石泰生于1021年,于1158年逝世,享年137岁。三祖薛道光生于1077年,于1191年逝世,享年114岁。四祖陈楠,出生年代不详,于1213年逝世。但有资料说他在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间擢提举道录院事。从这个史料可推算出陈楠年岁,应在一百岁以上。五祖白玉蟾,对其年岁有多种说法。但他自述,九十多岁还是童颜。《水调歌头·自述十首》曰:“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尚且是童颜。”《道法会元》卷108记载:“琼崖先生白玉蟾系接紫阳,隐显莫测,今百数十年,八九十岁人多曾见之。江右遗墨尤多。”可见,白玉蟾其年岁,也在百岁以上。

南宗主要人物其年岁,明显高于北宗主要人物。南宗开山祖师高出北宗开山祖师40年。南宗五祖最大年岁137岁,北宗七真最大年龄79岁,相差58岁。两宗主要人物的平均寿命,也是相差数十年。

北宗主要人物的平均寿命为65.6岁,这在古代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解放前的旧中国,平均寿命还不到五十岁,而在古代人口平均寿命就更低了。可见,修炼的人同一般人比,寿命要长得多。

在古代,人能活到七十岁,就很不错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南宗主要人物的寿命,多在百岁以上,甚至百数十岁,这岂止是稀,简直是不可思议。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百岁老人也是罕见的。更不要说百数十岁了。我在想,以南宗的修炼术,加上现代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人该活多少岁?

南宗长寿之迷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南北二宗的修炼术谈起。南北二宗都主张性命双修。因为:第一、修性修命就是道。白玉蟾的《无极图说》指出:“夫道也,性与命而已。”《慧命经》曰:“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清·刘一明《悟真篇注》曰:“盖金丹之道,为修性修命之道。”《性命圭旨》曰:“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入药镜》王注曰:“性即神也,命即气也。性命混合,乃先天一体也。”第二,性和命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性命圭旨》曰:“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性命不可分,自当性命双修。吕祖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性命必须双修,这是南北二宗的共同认识。

南北二宗都主张性命双修,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尽管都主张性命双修,但从何下手修炼是不同的。从性功入手修炼者,为北宗。为命功入手修炼者,为南宗。

北宗把修性放在首位。何谓性?性者,神也,心也。王重阳曰:“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心就是道,修道就是修心,这是北宗修炼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自然把修性放在首位。王重阳曰:“主者是性,宾者是命。”丘处机曰:“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水火,指水火既济,命功也。惟贵性功,命仅配合而已。

南宗则从命功入手修炼。何谓命?命者,气也。白玉蟾曰:“神即性也,气即命也。”《悟真篇》绝句说:“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莫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清·仇知几《悟真篇注》曰:“虚心是性功事,实腹是命功上事,应先炼铅实腹,再行抱一之法以虚心。”《入药镜》王注曰:“修炼之士,欲得其性根灵固,从下手之初,必采水乡之铅。”铅者,肾中真气也,即元气也。张三丰曰:“行持造化功,下手调元气。”这些经典名言都说明了,修炼应从命功炼气入手,还有如下原因:

第一,有为之道以延命,无为之道以全性。命功乃有为之道,可延长人体寿命。性功乃无为之道,以道全性。有为是根基。修炼应从有为到无为。如果身体不好,甚至短寿,怎能修炼最上一乘之妙道?《悟真篇》绝句四十二说:“始之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道,岂知有作是根基。”清·刘一明《悟真篇直指》曰:“盖金丹之道,为修性养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有作之道者,以术延命也;无为之道者,以道全性也。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中返先天,还我本来命宝。命宝到手之后,不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直超最上一乘之妙道也。”有为炼命,无为炼性。从有为到无为,乃修炼之最佳途径也。张三丰曰:“上乘之道,从有为入无为。”从有为入无为,实乃上乘大道也。

第二,命为性之母。《入药镜》王注曰:“主者,命也。客者,性也。有身则有命,有命则有性。性依命立,命从性修。是以命为性之母,故为主。性为命之子,故为客。”身体是命和性的统一体。有身则有命,有命则有性。如果身体都没有,命和性又从何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炼命就是炼身体。身体都没炼好,炼性又有何用?身体为物质,性为精神。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特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绝不是意识决定物质。南宗先命后性的修炼顺序,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相一致,也符合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第三,所谓修道,实为炼气。对道的说法甚多,但都未穷尽其义。《性命圭旨》曰:“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经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气也。”道就是气。《金丹集成》曰:“夫元气者,大道之根,天地之母。”古人认为,气乃万物之源,强为之名曰道。道也者,一气耳,谓之一。一气含阴阳两个方面,谓之二。阴阳二气合和,产生新物体,谓之三。新物体又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再相交,再产生新物体。天地万物就这样产生了。谓之三生万物。故《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都是气的产物,那么修道,自然就是炼气了。

第四,炼内丹者,实为炼内气。宋·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曰:“金丹大道,积精累气而成。”精亦为气。《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金丹实为内气积累而成。故丹经云:“丹者,气之所结也。”可见,元气乃炼丹之药。《入药镜》傅金铨注曰:“药者,后天中之先天;丹者,先天中之先天。均元气耳。”修炼者,必须首先得此元气。《入药镜》彭好古注曰:“崔公《入药镜》,以气为药,故首欲人得此气”,作为丹母。《金丹集成》曰:“修真之士,采取先天始气,以为金丹之祖”。“炼成还丹,斯为内药,又谓之大药。实只此一气而已。”

第五,气乃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认为,人体生命,乃父母阴阳二气交合而成。《素问》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古代哲学家王充认为:“人所以生者,阴阳气也。”人的盛衰安危,无不与气有着直接的关联。《钟吕传道集》曰:“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真气聚而不散,身体就健康,真气弱就会生病。“若以耗散真气而走失元阳,元阳尽,纯阴成,元神离体,乃曰死矣”(《钟吕传道集》)。总之,气聚而安,气弱而病,气尽而死。可见,炼气是长寿之关键。

在历史上,主张从炼气入手修炼的养生家,还是很多的,但能像南宗五祖这样,连续五代都享有高寿的,可说是独一无二的。原因何在?关键是修炼的方法各异。尽管都有是炼气,但如何炼气,是各不相同的。《钟吕传道集》曰:“天长地久,亘千古以致无穷;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答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知法则“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

南宗有一套完整的保生养命之法,历来秘传,鲜为人知,已濒于失传。此法以修炼太乙真气为核心,谓之太乙大道。钟离权在《破迷正道歌》中指出:“如何却是道?太乙含真气。”吕祖得道于钟离权,著有《太乙金华宗旨》,被收入《道藏》。《太乙金华宗旨》曰:“一不可名,归之太虚,而浩浩落落一片,神行其间,变化无端,妙用不测。吾何以名之,曰太乙。”一名太乙。在《道德经》中“一”与“道”义同。简言之,太乙者,大道也。南宗开山祖师张伯端得其太乙大道,在《赠白龙洞刘道人歌》中说:“近来世人多欺诈,尽著布衣称道者。问他金木是何般,禁口无言如害哑。却云服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乙含真法最良。”世上多诈伪之人,自称有道之士。还有些繁杂方法,离道甚远。太乙含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修炼方法。通过修炼,“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功夫,永何无穷逸乐”(《悟真篇》)。修炼太乙真气,结成金丹可保无疆之寿。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号毗陵禅师),薛道光传陈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陈楠传》说,陈楠“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于毗陵禅师。”这里明确指出,薛道光传给陈楠的是太乙刀圭金丹法诀。陈楠又传给白玉蟾。可见,南宗五祖长寿之秘,在于修炼太乙大道之结果。

太乙大道乃长寿之道,这不仅为古人实践所证明,同时也为现代太乙弟子的实践所证实。在青羊宫太乙气功辅导总站的学员中,有停经已久之老妇,炼太乙功恢复了正常月经,恢复了青春活力。

《东方气功》1993年第1期,原名《太乙大道——长寿之道》

《太乙金华宗旨》释题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乃吕祖师所著。为道教之重要丹书,被收入道教经典宝库——《道藏》,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太乙门修炼之主要丹书之一。

《宗旨》曰:“道本无隐。”所以,《宗旨》对内丹大道直言不晦,将修道秘旨直泄不遗。正如柳守元为《太乙金华宗旨》题词所说:天仙之诀,“彻上彻下,彻始彻终,会而通之,直而示之。”“从落地说到天上,将历历相传之必然,原原本本,真真实实,洞然于心目间,而复以之训迪后人。”本书在道教丹经中,占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宗旨》弁言称之为“万法归宗,至尊法旨。任尔为仙佛、为人天、为山河、为六道、为鬼怪、为昆虫草木,无不承受法旨,皈命大宗。”“心心相印,法法归宗。”所以,太乙功可容纳百家功法,是有其根椐的。

本书不仅对修炼之具体步骤层层揭明,而且每修炼一步,都有相应的功效来验证,绝不是不可捉摸的玄谈,更不是虚言妄语,而是真实可靠的,可以验证的。《太乙金华宗旨》曰:“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咋吐也。既而万类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黄金起屋,白玉为台。世间腐朽之物,我以真气呵之立生。红血为乳,七尺肉团,无非金宝。此则金华大凝也。”从金华乍吐到金华大凝,层次分明,步步可验证。

    特别指出的是“遍体充实,不畏风霜。”把它作为修炼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丹书中是少见的,也是太乙功的独特之处。一般气功主张“避风(寒)如避箭”,而太乙功却明确提出“遍体充实,不畏风霜。”这不仅为古人的实践所证实,也为现代太乙功学员的实践所证实。例如:江苏东台市富安中学函授学员某某,以前曾炼过全国很流行的气功五种,但并未解决“半夜吐痰含血丝”和怕冷的问题。他在炼功总结中说:“炼太乙功十多天,半夜吐痰就无血丝了。由怕冷变成了不怕冷,抗寒能力明显增强。无论如何受凉,都不感冒。精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沛。”重庆机床厂函授学员某某,以前曾炼过全国很流行的气功两种,但仍常感冒,每月一至两次,为此才炼太乙功。炼功以来(约半年)从未感冒过。健康状况较以前大有改进。广安县某小学教师某某,患鼻咽癌,长期流鼻血,经多方治疗无效。炼太乙功一周多,不流鼻血了。炼功两周多,颈部疱块消散。去年冬天,每日清晨五点多钟,只穿一件上装和一条下装,在室外静站炼功,不觉得冷,更不感冒。在太乙门入室弟子中,已有不少人,在数九寒冬,只穿短裤光着上身,在室外静站炼功,并能单衣过冬。以上事例,正是对“遍体充实,不畏风霜”的进一步验证。

    太乙气功问世以来,很多人对《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学员和读者来信询问:何谓《太乙金华宗旨》?现就这个问题试述如下。

    何谓太乙?

    其一、太乙者,大道也。《太乙金华宗旨》曰:“易大传曰,神无方也,无体也。言神无方体,则名言之,而难尽矣。往来无穷,利用出入……斡旋天地,转运阴阳者,在握其机而已。得其机,则妙用在我,而乾坤皆范围之而不过矣。机者何?一而已。一不可名,归之太虚,而浩浩落落一片,神行其间,变化无端,妙用不测。吾何以名之,曰太乙。”“一”名之曰“太一”,而“一”就是“道”。在《道德经》中,“一”和“道”也是同义的。故曰“太乙者,大道也。”

    修炼者就在于握其天地之机,与天地同体。《钟吕传道集》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长久坚固。”“天得乾道,以为一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阳升阴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人亦效法乾坤之道,“既生之后,元阳在肾,因元阳而生真气。真气朝心,因真气而生真液。真液还元,上下往复,若无亏损,自可延年。如知时候无差,抽添有度,自可长生。若以造作无倦,修持不已,阴尽阳纯,自可超凡入圣。此乃天机深造之理,古今不传之事。公若信心而无犹豫……当且杜其根源,无使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盛而魂中无阴,阳壮而魄中有气。一升一降,取法无出乎天地”,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寿。

其二、太乙者,先天之真气(元气)也。《太乙金华宗旨》曰:“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性命圭旨·紫中道人答问》曰:“其气乃虚无中来,此气姓白,唤太乙郎,名元气。此为先天之真气,即是人之至宝。”《元气论》曰:“元气始谋,次为太始;形气始端,又谓太素;形气有质,复谓太极;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气圆形备,谓之太乙元气。”

太乙功以炼太乙真气为本。所谓修道,实为修炼太乙之气也。《性命圭旨》曰:“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气也。原夫一气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为太乙。”金丹大道以气为药。《入药镜》彭好古注曰:“崔公入药镜,以气为药,故首欲人得此气。”“先天一气,无极也,无中有也;后天之气,太极也,有中无也。即此便是金丹大药。”人的生死安危皆系于气,得道入圣也在于气也。《钟吕传道集》曰:“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若以耗散真气而走失元阳,元阳尽,纯阴成,元神离体,乃曰死矣。”医家张景岳曰:“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之生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何谓阴阳?《太乙金华宗旨》曰:“坎离即阴阳,阴阳即性命,性命即身心,身心即神气。”正如《天仙正理》所说:“仙道简易,只神气二者而已。”肾为气之根,肾藏精,精亦为气。肾在下,为阴。神藏于心,心在上,为阳。若能心肾交合,阴阳交媾,圣胎可结,金丹可成,长生有望矣!

其三、太乙者,祖窍是也。《太乙金华宗旨》曰:“太乙者,无上之谓也。”祖窍就具有“无上”之意。《太乙金华宗旨》曰:“吾宗名曰玄牝之门,乃天生、生地、生人、生物之玄窍。”有的丹书称之为性命之基、万化之祖、玄牝之门、天地之根、万法之都、总持之门,真可谓无上者也。

祖窍,天心也。《太乙金华宗旨》曰:“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萧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天心居日月中,在人身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天心在左右目之中心。千峰老人曰:“二目之中心内,即是祖窍。”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太乙金华宗旨》曰:“天心者,三才同禀之心,丹书所谓玄窍是也。人人具有,贤哲启之,愚迷闭之。启则长生,闭则短折。”长生之道就在于启开天心。如何才能启开天心呢?《太乙金华宗旨》曰:“然天心一窍,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而开,只可默存以俟。欲识其存,不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丹书所谓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才是如如,一开永开也。而功法在于存诚两字。”“存诚妙用,尚有诀中捷诀。”另文再述。

祖窍乃元神室也。《太乙金华宗旨》曰:“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曰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至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何尝微微有些动也。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神有元神识神之分。元神居祖窍,乃真性,来至乾,神火也。血肉之心为识神所依,属阴火。人之私心杂念,喜怒哀乐,皆识神所为。识神的作用越大,损伤元神就越大。要断除识神,以保元神。修炼中,排除杂念,虚极静笃,炼尽阴滓,以返纯乾。

其四、太乙者,北斗也。《太乙金华宗旨》曰:“周天非以气作主,以心到为妙诀。若毕竟如何周天,是助长也,无心而守,无意而行。仰观乎天,三百六十五度,刻刻变迁,而斗柄终古不移。吾心亦犹是也。心即斗枢,气即群星。吾身之气,四肢百体,原是贯通,不要十分着力。于此锻炼识神,断除妄见,然后药生。药非有形之物,此性光也。而即先天之真气,然必于大定后方见,并无采法,言采者,大谬矣。”

心即斗枢,气即群星。北斗不移,而群星拱卫。心静“则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佐同心,臣庶自然奉命,各司其事”(《太乙金华宗旨》)。按事物发展规律,静极生动,物极必反。静到极时,静就会向它的对立面——动的方面转化,由静转化为动。正如《青华秘文》所说:“心静极则生动也。非平昔之所谓动也。用精气神于内之动也。精固精,气固气,神亦可谓性之基也。”“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静到极时,就能调动先天真一之气,此即性光,也就是药。《太乙金华宗旨》曰:“心静则丹,心空即药。不著一物,是名心静;不留一物,是名心空。”又曰:“神丹为何?一切处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空心二字,足以了之。”此乃千古不传之秘诀也。这样说,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我举个现实的例子,成都市某中学高级教师付某,男,54岁,患心脏病、高血压、胆囊炎等多种疾病。药不离身,讲课时,都得把药准备好。一旦不舒服,就得赶快吃药。痛苦不堪。曾炼气功多年,但无效果。于198910月学炼太乙气功。初炼时,总觉得此功过于简单。在老师鼓励下,坚持炼功半年,各种疾病不药而愈。于902月就穿一件衣服了。他说:“往年这个时候,还在穿棉衣。炼太乙功以来,从未感冒过。精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沛。”心空就是药,可治病,可强身。

太乙者,北斗也。给人们指明了一条健康长寿之路。太乙也是吉祥的象征,将给您带来快乐和幸福。

何谓金华?

《太乙金华宗旨》曰:“往古来今,只此一道。名之为金华,道之因也,就其初功言之也;名之为金丹,道之果也,就其成功言之也。”道之初功为金华,道之成功为金丹。

道之初功为金华。金华果何也?《太乙金华宗旨》曰:“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色,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金华即光,光即先天太乙之真气。真气充足则性光现。光亦即神火,要得神火发生,必须采用回光之法。《太乙金华宗旨》曰:“诸子只去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

为什么注想天心就能神火发生,性光出现呢?《太乙金华宗旨》曰:“道在一身,其机在目。”“人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而天心恰在二目之中心,元神所居之处。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为金丹。故“金华即金丹”也。这是指道的成功而言。

何谓宗旨?

宗旨之一:在于普渡众生。《太乙金华宗旨》曰序曰:“道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志在普渡,怀有医世鸿愿。乃体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十字玄义,著书十有三章,以作后学医世张本。文由是成,教由是授,天尊玄旨盖如此。”又曰:“观此书回光验证章所示,不可以小根小器承当,必思度尽众生。周天章中所示,一身回旋,天地万物悉与之回旋。方寸处极小而极大,是即身即世,合内外之道。宗旨已昭著矣。无非仰体太上好生之心,期人无复辜负此生年、月、日,以成大道,以度众生。”

宗旨之二:见天地之心,以成大道。《太乙金华宗旨》曰:“吕祖云,自然曰道。”顺其自然则与道合,反之则与道违。万事万物无不按自己的发展规律自然变化,并没有什么东西去主宰它。《太乙金华宗旨》弁言曰:“当一阳初复,倏然而来,莫穷其迹,莫究其因,大地阳和,已无不潜行而默运,以为此天地之转运也,而天地不得而自主。以此日月之进退也,而日月亦听其自然。风云变易乎上,草木萌动于下。大矣哉,时之为用也。是故言道者,不离目前。即一言一动、一事一物,无不可见天地之心。任阴阳剥换,时令推迁。而无思无为,终古寂然不动。今人舍目前而谈玄说妙,则违乎时也。违时则与道背驰,何时而有见道之日乎?天下之动贞于一,动变不居,何可言尽。观乎时而万变皆在目前矣。从目前一一消归于太虚,谓之见天地之心可,谓之大道之宗旨可。”应顺自然,天地之心可见,大道可成。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199134

炼功应以炼气为主

武当太乙功,属内丹派南宗。从炼命入手,也就是从炼精炼气入手。张三丰祖师曰:“行持造化功,下手调元气。”精气乃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事实上,精气乃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人体盛衰安危皆系于此。青年人精(血亦为精)气足,肌肉丰满,生命力强,比老年人的抗寒力也强得多。老年人气血衰弱,肌肉松驰,抗寒力弱,怕冷。

命功修炼的关键,是增强肾功能。一般人只知道肾藏精,却不知肾为气之根。《钟吕传道集》曰:“肾者,气之根也。”精和气皆源于肾,同出而异名也。精亦为气。《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顺出是精,可生人;逆回则是气,可结丹。《唱道真言》曰:“丹者,气之所结也。”张三丰祖师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精气乃人身之宝也。

可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并不多。有的人却主张发放外气,并自我安慰说:发了外气,还可以收回来嘛!难怪不少有识之士,对太乙功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值一谈,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曾收到十多位读者来信说,他们炼什么功什么功多年,有的还说自己已经炼到高层次,好象还有点本事。但就是体质越炼越弱,经常感冒,弱不经风。问我这是为什么?我回答说:道理很简单,你们所炼的功,属于所谓开放型功法,主张内气外放,时间炼得越长,内气消耗就越多。《钟吕传道集》曰:“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气弱而病,气尽而死。”

一次,我同一位老同学李教授到成都草堂公园观赏梅花。看到公园里,有人两手平举,捏剑指,好象在发放外气,大约有半小时之久。他对我说:“老周,这人在炼气功吗?”我回答说:“他不是在炼气功,而是活得不耐烦了,在慢性自杀。”又说:“原因何在?”我把以上的道理,向他重说了一遍。我说:“教授先生,你说对吗?”他回答说:“有道理。”一会,又说:“可悲!可悲!”我接着说:“无知!无知!”朋友们!这到底是谁可悲?又是谁无知呢?

《气功报》9341日第10

道在一身  其机在目

                      ——太乙功明目功功理浅析

    太乙明目功,亦称玉清明目功,乃全真派武当太乙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太乙功为道教内丹术气功,主张性命双修。“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命者,肾也,发于淫根。真性乃心中之灵气,发于脑仁。是以眼视正中,性光现出。炼之日久,即与命接合而为一”(《性命法诀明指》)。此为性命双修,乃养生长寿之道也。《吕祖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曰:“道在目前,身体自得,何劳身外寻求哉?”“道在一身,其机在目”。玉清明目功就是从性命双修出发,以目为机枢、以养生长寿为目的的自我治病健身术。

眼睛上的疾病,多由于眼部气血不通所致。按中医学观点: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近视眼的形成,大都是由于用眼过度,使眼疲劳,造成抵抗疾病能力下降,一遇风寒,气血则凝滞而成病。《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正如《圣济总录》所说:“气血得温利则宣流,得寒则凝泣。”可见,要根除近视眼或其他眼疾,首先必须使眼部气血流畅。玉清明目功中的捧气灌目等功法,就是以自身的内气注入眼内,以温热之气驱散眼中的虚寒病气,使眼部气血通畅。其功法:站太极桩。第一步炼怀抱太极功数分钟。第二步炼开合炼气法数分钟。第三步则炼捧气灌目法。双掌在胸前合拢,再将双掌翻开,掌心向上,呈捧物状,意想双手捧气向上灌于双目之内。两手心对准双目,两眼睁开。手心与眼的距离为三寸,手停在眼前不动。意想将手心之内气灌入眼内,灌气数分钟。玉清明目功有通肝经肾经等功效。

通过修炼太乙明目功,确实收到良好的效果。成都市新一村中学张某,左眼视力0.2,右眼视力0.3。于907月,炼太乙明目功,炼三月多,左右眼视力共提高1.4。刘军华,医大学生,他在炼功总结中说:“炼功前,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0.6。于905月开始,炼明目功三个月双眼视力均达1.3,视力完全恢复。在此,我要为明目功叫声好!”浙江学员章杭在总结中说:“92810日起炼功三天,左眼视力由0.2上升到1.0。”

太乙明目功为什么会有如此之神效呢?从阴阳学说看,人之生病,乃阴阳失调之结果。《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可见,调和阴阳乃治病之根本。寒气侵入眼内,使眼部气血凝滞而成疾。寒气乃阴气也,气血凝滞表现为静,静亦为阴也,此为阴盛。《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又《灵枢·刺节真邪》说:“阴盛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通过炼功,驱阴补阳,以达平衡阴阳之目的。如各种形式的揉摩法以及多种形式的运眼法等功法,都有驱阴补阳之功效。可加速血液循环,活跃眼细胞。这表现为动,动为阳,以动制静,消阴补阳。炼功中,眼部会产生温热感。温为阳,可去寒。这些都可达到平衡阴阳之目的,从而根除眼病。

从脏腑学说看,目能视物,要靠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灵枢·大惑论》曰:“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又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精,不能单纯理解为生殖之精,还包括血、津液等。精,也指精气。《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也是气,《灵枢·决气》曰:“人有精、气、津、液、脉,余以为一气耳。”目为精之窠,用眼过度,精气消耗过多,天长日久必然造成视力下降。要提高力,必须运动脏腑之精气上注于目,使消耗的精气得以补充。

在五脏六腑中,肝肾对眼的影响作用特别大。《圣济总录》曰:“肝藏血,上注于目。若肝经虚寒,则多昏暗。”《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辩五色矣。”肝为血之海,若肝经虚寒,血气不能上注于目,则生眼疾。玉清明目功中的运肝经法,其主旨就在于使肝经血气流畅,上注于目以养眼。

肾与眼有着直接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正如《灵枢·经脉》所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充足,则脑髓丰满。脑髓丰满,则神旺。神旺,则目光炯炯有神。通肾经法不仅使肾经气血流畅,有利于排除病气,更重要的是运动肾上之精气,上注于目,以补充眼所消耗的精气,使目滋润而有光泽。

炼目必须炼脑。《性命法诀明指》曰:“人之真灵在脑,发于目也。”又曰:“眼无脑气筋不能视。”炼脑的方法,在于入静以安神。入静是炼好太乙功的核心。《太乙金华宗旨》曰:“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又曰:“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虚者,空也。空者,无也。心中无物,自然达到心静神定。“致虚”之法,乃“置心一处”也。《太乙金华宗旨》曰:“置心一处,何事不办?”又曰:“宗旨妙用,亦惟在置心一处也。”意守法乃置心一处之诀。玉清明目功一开始,就要排除杂念,静站数分钟,引导入静,这是炼好玉清明目功的前提条件。本功中有多种形式的意守法,如意守太阳穴,意守耳垂等,这些都是排除杂念,利于入静的有效办法。在入静的气功态下,大脑神经细胞的消耗得到补充。这对治疗近视眼,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玉清明目功第十五节意守丹田法。丹田指藏精气精血的男子精室、女子胞宫处。此处乃生命之源,人的生死安危皆系于此。丹田为炼丹之所。意守丹田其主旨在于将精、气、神熔为一炉而炼之,炼得精满气足神旺,何病之有?况眼疾乎!

实践证明,玉清明目功对治疗眼疾,特别是治疗近视眼功效奇特。成都市青羊宫太乙功培训中心,从推出玉清明目功以来,还没有听人说炼明目功没有效果的。一般学员炼功一个月以后,视力就有明显提高。

《气功与体育》93年第6

南宗太乙长生大道探源

老子,东周人,后被奉为道教教主,尊为太上老君,其著作《道德经》成为道教的最高经典。老子的养生思想,则为道教内丹派,特别是内丹南宗所继承和发展。太乙大道学说的基本思想,就来源于老子的养生思想。

秦汉时期,道教修炼以外丹术较为流行,以服食药物而求长生,内丹学说还处于萌发阶段。到魏晋时期,内丹修炼术已初现端倪隋唐时期,内丹派学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唐末宋初以后,道教内炼家诸说蜂起,特别是以钟离权、吕洞宾为首的钟吕派内丹学说,对道教影响很大,内丹派学说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宋元时期的南北二宗,以及明清时期的东西两派,都奉钟离权和吕洞宾为祖师。

钟离权,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人称云房先生,封为正阳真人,尊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五代咸阳人。曾为五代后晋之中郎将,统兵出征西北土番,避乱入终南山而得道。《佛祖统记》卷四三载:“钟离权字云房,自称汉时遇王玄甫,得长生之道。避乱入终南山,于石壁间得《灵宝经》,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为天地升降之理;气中生水,水中生气,即心肾交合之理。乃静坐内观,遂意能身外有身。”《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还说,王玄甫“得太上之道,隐昆仑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或称紫府少阳君。后示现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又《玄门必读》载:“东华祖师王诚,字玄甫,栗华子,系古仙东园公。于汉永寿元年乙未六月十五日降生,得太上降传大道,隐于昆仑山,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自称少阳帝君。后居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正阳祖师。”史料表明,东华祖师得太上老君降传大道,后以大道传授正阳祖师钟离权。

东华祖师是个很关键的人物,上承太上老君所传之大道,又以大道下传钟吕,开创南北二宗。故《太乙金华宗旨》曰:“自太上化现,递传东华,以及南北两宗。”内丹派南宗盛行于两宋时期,内丹派北宗则盛行于金元时期。元末南北二宗,合并于全真教。这期间,陈致虚起了重要作用。陈致虚,号观吾,一号紫霄上阳子,元代道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兼承内丹派南北二宗修炼之术,既得赵缘督北宗丹法,又得“青城老师亲传先天一气,坎月离日金丹之旨”(《金丹大要》)的南宗丹法,融两宗丹法于一体,主张南北二宗统一于全真教。统一后的全真教,奉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真人钟离权、孚佑帝君吕洞宾、明悟弘道真君刘海蟾、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为全真教五祖,而东华祖师王玄甫则位居五祖之首。

王玄甫传道于钟离权。《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一《钟吕全传》载:钟离权“首遇上仙王玄甫,得长生之诀。再遇华阳真人传太乙刀圭”。这里的华阳真人,即是王玄甫,不要误认为是两人。王玄甫,一号华阳真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说:“上仙姓王,名玄甫,……一号华阳真人,……后传道与钟离觉,即正阳子钟离权。”华阳真人之得名,缘由王玄甫曾隐居于华阳山。“有诗一章载《浑成集》,其诗曰: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青松岩畔高柯下,白云堆里饮飞泉。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往气绵绵。三千功行好归去,休向人间说洞天。”这些资料都说明王玄甫就是华阳真人。

与钟离权同一时代的施肩吾,亦称华阳真人。但传道于钟离权者,绝非施肩吾。恰恰相反,施肩吾还是钟离权和吕纯阳的弟子。《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说:“白玉蟾跋《施华阳文集》云: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诀传之钟离权。钟离权传之吕洞宾,吕即施之师也。”施肩吾得道于钟、吕。作《钟吕传道集》。

多种史料表明,王玄甫传长生之道即太乙刀圭之诀于钟离权。刀圭即金丹。长生之道即太乙金丹大道。太乙大道确为长生之道。王玄甫生于东汉永寿元年乙未六月十五日,即公元155年六月十五日。钟离权为后晋中郎将,出战西北土番,独骑入山迷路,遂遇东华先生得道(载于明·黄鲁曹《钟吕二仙传》)。这时的王玄甫至少是780岁高龄了。

钟离权又得李真多传授太乙金丹大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二载:“李真多仙人李八百之妹也。随兄修道,居绵竹(今四川绵竹县)。老君与玄古三师降授以飞升之道,先于八百白日升天。今有真多古迹犹在。”又《集仙录》载:“李真多,神仙李脱妹也。……随兄修道,居绵竹中。今有真多古迹犹在。或来往浮山之侧。今号真多化,即古浮山化也,亦如地肺得水而浮。真多幼挺仙姿,耽尚玄理。八百授其朝元默贞之要,行之数百年,状如二十许人耳。”李真多,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时蜀人。由此可见,李真多传道于钟离权,已是千岁以上老人了。其兄李脱,号称八百。相传蜀人历代见之。《神仙传》载:“时人计之,已有八百岁,因名云李八百。”

钟离权得长生久视之太乙大道真传。在《钟吕传道集》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