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问答
个人日记
师徒问答(2)
2、吕洞宾与黄龙祖师的公案
《指月录》载: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进士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黄龙鼓陛座。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黄龙指着吕纯阳说:这守尸鬼!吕曰:争耐囊中有长生不死之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肋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从此不炼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用错心。龙嘱令加护。
南怀谨《禅海蠡测·佛道优劣之辨》云:
“说者有谓此则公案,疑为后人所诬。以吕祖之贤,岂必黄龙方能见道乎?殊不知大道平易,愚者不及,智者过之。吕之工用见地,已臻玄境,唯此向上一路,待黄龙一指方破,盖亦时节因缘,触此机境耳。未见黄龙时,正此一著子,见亦见得,明亦明得,用亦用得,只是不能放舍。待黄龙点破而大休大歇去,方见本具之性,不因工夫修证而有增减取舍于其间也,容复何疑!
“所谓金丹大道,与乎禅宗圆顿之旨,皆已回互阐出,而夫余蕴。丹道之学,终入于禅,于兹可证。虽然习丹道者,亦如密宗学人,终执幻形,易滞法执。不若自心法入门,了则透体放下,提则拄杖可依。此中微细差别,学者不能不察也。
“丹道入禅,已臻化境。唯禅宗以及佛法诸宗,受老庄道家影响者,亦复不少。如傅大士之偈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所谓“先天地”、“本寂寥”,非老子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之脱胎乎?昔来宗师,斥狂禅之说,为“空腹高心”,非取老子之言“虚其心,实其腹”之为是乎?又若“回光返照”、“无位真人”等等名言,借引之处,亦至多矣。
“虽然,圣贤仙佛,要皆具大悲愿,以自觉觉他为本行。但能救度众生,解脱苦海,证登正觉,不论其化迹为何,当勿以门户之异而兴诤讼。唐代仙人谭峭有言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世之学道者,就须速抛靸鞋,急觅拄杖,得失短长,是非人我之见,绝不可萦于胸中。不然,无论学佛学仙,均非用心所宜矣。”
三、道家与佛教禅宗、西藏密宗、印度瑜珈。
佛教各宗不少人认为道家之仙乃《楞严经》中之未出三界之仙,实乃大谬。道家仙分五等。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天仙,又称大罗金仙,道家所谓五种仙中之最上等者也(紫阳真人曰:“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仙最的端”),乃是超出生死轮回得大自在者,非佛教《楞严经》中所指之十种仙也。简述有三:
其一、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即有“仙”。史称黄帝拜广成子为师,且战且学仙。黄帝至今已有四千六百余年,远早于佛教释迦佛如来(道家老子大致同释迦佛同一个时代,老子的年代略早于释迦佛)。“仙”的古体字为“僊”,迁也,谓迁入山中也。古代传记,凡记载神仙历史者,其末后一句,大半是入山不知所终。《楞严经》中所述十种仙与道家之神仙、天仙无关,仙之一词,本为中华道家之专有,为佛经翻译家借用。
其二、道家修行,重在神气合一的修炼,初期走的是炼气的路子,目的是为了打通任督二脉及全身经脉、关窍,进入虚无静境,从宇宙中采得先天真一之气,结成大丹(金丹),中道出神,找到自家本来面目,始由修命之功,进入形而上的“性”功的修炼,与禅宗修性之功暗合,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性命双修,为道家修行的总纲,是道家修行者在实证的基础上率先倡导的。南宗一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著有《悟真篇》,与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并称千古不朽名著,其后期著作《悟真性宗直指》,被收入佛藏《禅宗语录》部内。张伯端自称得达摩最上一乘之妙旨,实乃丹道与禅理相通,有契入禅学的捷径。南宗三祖紫贤真人薛道光,未入道门前为禅门中人,虽于本性上有所悟入,实未明修命之功,在得到二祖石杏林传授南宗修命大法之后,和光同尘,了命的同时亦得以了性。道家北宗龙门派第九代柳华阳、第十代了空,俱是佛门弟子,皈命道家,而得金丹真传者。四川大学宗教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兵在《生与死——佛教轮回说》中说:“道教中人,自晚唐以来率多出入于佛、道间,融会道、禅,由道归佛,成为普遍的趋势。”确为的论。
其三、道家炼气通督的功夫与藏密、瑜珈行者修炼气脉,有共通的地方(印度瑜珈大师古比·克瑞西那的《蛇火》一文,与道家南北二宗的修炼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致说来,道家“性命双修”理论中“命”的范畴,属于物质特性,而“性”的范畴,则属于精神方面。即在修大药金丹之前的所有修行,均可看作是修命的功夫,元神出体以后的功夫,才纯为无为之性功的修炼,而筑基功夫之前的炼己的功夫,仅为广义上讲的性功。道家炼“性”的思想,也或多或少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
道门历来授受极严,非载道之器不足以传,故历代得真传者少。古今多少佛教人士因不知道家炼养之法而斥之为外道,悲矣乎!
【注二】
其一,紫阳真人张伯端祖师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坐化于浙江天台山,宋元佑二年(1088年)其弟子刘奉真在王屋山遇见其师。以后又曾数度显化。
其二,近代事例证明:
1、道教名刹四川省蓬溪县高峰山道观第一代祖师,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弟子王源清道长,四川盐亭人,1919年七月七日在高峰山无疾羽化。羽化后第五日,还能形貌不变地在重庆、合川、南充、射洪、蓬溪等地通知自己的弟子回高峰山办事,待弟子们赶上山时,才知道师父已经仙逝多日矣。三个月后,王点化亲传弟子范云峰。王在重庆将一把钥匙给一帮工(放牛娃),请送回其弟子范云峰处,并言有一样东西赠与放牛娃,在王的抽屉里。范遵言将钥匙启开王的抽屉,里面有一张纸条,王亲笔书:“赏放牛娃铜钱三文。”铜钱也在其中。此是民国八年(1919年)事。(见《川北名胜高峰山》)
2、张义尚先生《养生蠡测·金一望先师传》中说:“金先师之功夫,入城不由门;八十里地往返,壶水未沸;临终之时,八徒家中各死一道人。师后来常住张占宽家,张为梁邑巨富,有张百万之称,当时制、抚、藩、集之到任去任者,往来多住其家。其人性粗暴,倚势欺良,目中无人,道人曾屡戒之而不能改。道人临终之后,张亲视入殓,道人随身携带之拂尘、锡杖、岩瓢(三者共二百四十斤)附于棺中。年后有梁邑某素识道人者于宜昌遇之,塞喧之后,道人托彼转语张占宽,为谢过去招待照扶之劳,并语曰:‘令彼速改习性,诸事谨慎,否则将有灭门之祸,千万!千万!’其人曰:‘张性粗暴,我不敢说。’道人因交一钥匙曰:‘他如不信,可将此钥开我住室之门自知’。后其人语张,果不信,以钥予之,方信。往发道人坟,仅见拂尘等物,剩一空棺耳。然其性终不改,卒招灭门之祸。”
以上观点亦可参校闵一得《修真辩难参证》所论。
师徒问答
某年月日,师徒八人在新都毗河猫猫鱼庄会集。其间,武××提请师父开示。师父说,该讲的我以前已经在各种场合多次讲了,没有什么可讲的,请大家说。于是,众弟子纷纷向师父请教。以下是当时请教的几个问题的要点:
问:有无什么方法联接太乙场能?
曰:就是炼功到极静的时候,……
问:据我所知,佛教密宗有各种咒语,如红教莲花生大师的咒语,只要信徒一念,就有感应,甚至可见上师本人,道家有无这方面的咒语?
曰:不要讲什么咒语,犹其现在。
问:我这话不该问,但还是想问,师父见过历代祖师否?
曰:这个,不好说……
问:我见田诚阳著《中华道家修炼学》,其《修真内景谈》言其童身修炼,似乎未经过采药过关这一步,在静坐中先天大药发生,而通任督,透中黄;也有人炼《真气运行法》而通关;甚或有人按千峰老人方法: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光下照海底,一气感通而通中脉。修炼方法都不相同,这是否因人而异,还是本身就有多种修炼方法?
曰:因人而异,本身就有多种修炼方法,像本门的胎息法就可直入最上一乘,修炼者得到胎息,就容易元神出体。
问:如何看待道教中的神仙体系?如三清祖师、六丁六甲,很多都是后来的帝王御封的,其真实性究意如何?
曰:像吕洞宾、张三丰,……
问:这我相信,我是指天仙以外的神祗?
曰:像二郎神,……
师父开示说
南宗五祖白玉蟾总结出长寿的三个方面:行气、保精、食饵。行气是炼肾气,食饵也是炼肾气,保精同样也有助于炼肾气,炼丹最终还是离不开炼肾气。人的衰老,就是因为肾气衰竭,肾气完了,人也就死了。当然,行气、食饵、保精是从长寿的观点来讲的。不讲成仙,身体健康也是很重要的。
道家南北二宗,都是钟(离权)、吕(洞宾)一脉传下来的,但是因为南北二宗祖师的体悟不同,故影响了后世的修炼主张,北宗强调先性后命,南宗主张先命后性。你想成仙吗?那就直接修内丹,其他都是次要的。然而身体还是重要的,一身是病,如何能成仙?从南北二宗祖师住世的长短来说,南宗历代祖师寿命都明显高于北宗,我在《张三丰内丹术思想源流考》一文中作过比较。从实际修炼来看,南宗祖师的这种修炼主张优于北宗。
(某插:北宗主张先性后命,直修内丹,恐怕还是要看修炼者的先天根基。修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三五年一促而蹴,可能未成仙而身先死。上根基不妨先修性后修命,但尘世间的修道者大多是中等以下根基,多是中年以后闻道,元气耗散,一身是病,很难从“性”上起修。北宗的先性后命的观点,得到龙门派十一代刘一明的修正。南宗白玉蟾的三传弟子李道纯,调和南北二宗或偏于性或偏于命的观点,走“中”的修行路线。从功夫上说,后世的内丹派别,虽然口头谈的是从性上起修,但实际功夫,多从命上起修。被内丹各派看重的“炼己”功夫,只可视为筑基之前的入手方法,与大药过关之后无为之性功相比,仅是一种心性的修养,不能偏离神气合一的内丹修炼,终究归趋于一种寂灭的心境,这种心境不可能脱离肉身而独存。它不是真如实性,也许,依此而修能够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但是这个潜藏在我们身心深处的“主人公”,始终离不开宇宙中先天一气,即“命”的成份。事实上,性与命不可分离,性离不开命,离开了命,性也就无从起修的。号称最高派别的文始派,强调从“性”上起修,到今天已见不到踪影了。)
问:有人从佛教的观点来讲,没有永生的肉体,佛的不生不灭也是指其本体元性的寂静,无有生灭。在无穷劫的时间长河里,不可能做到肉体的长存,认为人的肉体终究是会损坏的;不坏的应是人的元神(阳神)。
曰:人经过修炼,其肉体会发生质的变化(注一)。
问:一般丹经上讲,阳神成就是指舍弃肉身而升仙,像张伯端祖师也是坐化,并未肉体成仙。
曰:丹书上讲,张伯端祖师坐化后,其弟子几年后又在王屋山遇见其师。又讲某某尸解后多年后,有人在某处见到其人。像三丰祖师一百多岁在鹤鸣山修道,后来不知所终。阳神成就了肉体可任意变化,或住世或升遷(注二)。
弟子曰:之前弟子理解,阳神成就是弃壳飞升,弟子今天终于明白《九转金丹》上讲的肉体飞升之真义。
【注一】
一、肉体成仙之证明:1、道家:南唐沈汾《续仙传》云: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看之。机捿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歌辞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施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萧声。忽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云。有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云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2、西藏密宗:藏密宁玛派索吉达堪布《藏密虹身成就略记》中记载:①莲花生最后在茫唐拉托为众弟子传授殊胜教言后,身体腾空,飞到了西南罗刹国,继续度化无量众生。②后宇妥·云丹滚波77岁时为众弟子传大圆满修法后,在广作会供时,犹如雄鹰腾空,飞往药师如来之刹土。③日琼巴不舍肉身,穿出洞穴顶,直接飞往空行刹土。记载甚多,兹举三例。
二、道家阳神出游与佛教禅宗之禅定
1、阴神与阳神
道家认为多数禅师的禅坐只能出阴神,因为大多数禅修者很难以进入初禅,只有极少数上根者(如近代的虚云和尚,广钦和尚),以修定而证得本性,修性兼而修命,形与神合,得性命双修之旨。
据传,道家南宗一祖紫阳真人张伯端遇见一位修持戒定慧,自以为得了上乘禅法,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顷刻即至的高僧。两人同择一静室,相对瞑坐各自出神远游扬州。张伯端才到扬州,僧已先至且绕花三匝了。张伯端提议:今日与禅师至此,我们各折一朵花带回去,以作纪念,如何?于是两人各折一花带回陕西……过了一会儿,两人出定,相视一笑。张伯端说:“禅师,你带的回来的琼花呢?”禅僧满身找遍也没有见他折的花。张伯端却微笑着拿出掌中的花。后来其弟子问:禅师和师尊一道出神,何以有折花之异?张解释说:我辈修炼的金丹大道,是性命双修,所以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是真神现形,谓之阳神。而禅师所修炼之功夫,欲速见功,是直修性而不修命,故所至之地,一般人是看不见他的形影,他的神也只能称为阴神,阴神是不能动物的。还说禅师没有修炼到佛门最上乘法,只得了二乘坐禅之法,离成佛的境界相差颇远,只能相当于道教中第五等的鬼仙:能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国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莱瀛州,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舍而已。以其修持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称为仙,实际上是鬼也。故神仙不取,释迦也不认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