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攀格调,只拽情调——情调的愉悦与忧伤
远梦随感
(沈从文:边城) (张爱玲:她从上海来)
我写过沈从文,也写过张爱玲。他们都属于既有格调,又有情调的人。当然沈从文的情调远比不上张爱玲的情调,倒不是说沈从文天生不赋情调,而是他后天不足使然。沈从文湘西丘八也,张爱玲上海名媛也。但在某些时候,一旦这位湘西丘八拽起情调来,一点也不输给别人,包括张爱玲。我非常非常(记住,这里我用了两个“非常”)欣赏沈从文给夫人张兆和的情书,至今我都百读不厌。他写到: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
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
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
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想到这些,
我十分犹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
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
用对自然倾心的眼,
反观人生。
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
我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第一次读老沈的这首情诗(情书),就深深的被其中蕴含的“文化味儿”所折服。花前月下,儿女情长只是浮在表面的点缀,而那句“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每每读的我“心酸不已”,为什么?因为我恐怕一辈子也写不出如此唯美唯情的诗语了。还有“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那种隐藏于朴实中的奢华,真是“富可敌国”。什么前程似锦,什么美女如云,什么高官厚禄,什么红颜知己,哪比得了这“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而且这一爱就是一辈子。如此奢华的人生情遇,老沈恐怕偷着乐了一辈子吧。但是,生活总是有不如意的时候,而且还是常常偏多。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情感在后半生出现了危机,以至于两人多年分居,这不能不是让人很痛心的遗憾。知道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在整理丈夫的遗作时,才深深的感到“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我想老沈九泉之下听到妻子对自己的这番评价,应该可以得到些许的安慰了。
当然张爱玲在情感世界里也绝非等闲之辈,撇开她自己不说,就拿胡兰成给她写的情书来说,也算是上乘“作品”了。他开篇写到:
“我坐在忘川里的湖边,看微风拂过,湖面浮着枯黄的柳叶,柳枝垂落水面,等待着风给予的飘落,那是种凋零的美。风的苍凉里,我听到了那款款袭来的秋的脚步正透过水面五彩的色调,荡漾而来。湖水的深色给人油画的厚重感,那天边的夕阳,是你爱看的。不知道你经常仰望天空的那个窗台,如今是何模样,如今是谁倚在窗边唱歌……我常以为,天空是湖泊和大海的镜子,所以才会如此湛蓝。我坐在这儿,静静地等你,我的爱。而你,此刻在哪里呢,真的永不相见了么?”
什么叫情调?看了胡兰成这情诗之开篇,就一目了然了。情调,真真是“拽”出来的。
由此我想到,情调也,小感情。格调也,大感情。所以,写情书情诗的人,往往都是在小感情里打转转,轻易不会上升到格调即大感情上去。因为,格调包含了风度、品格、气质、仪表等,是人的内外特性的综合表现。而情调则不然,情调只注重情愫里的调调,是一种类似于感情上的芭蕾,爱情里独具的味道儿,尽量不牵扯到别的因素,是唯爱唯美的“小感情”世界,而非唯是唯非的“大感情”的境界。因而,在读人类感情故事的时候,不管他们是圣贤名媛,还是平头百姓,都首先从“小”出发,决不要从“大”着眼。
再联系到上面两个男人的“情”文字,我的感受是:老沈发乎于心的淳朴至真,吞吐的是一世芳华;老胡倾注于纸的华丽婉约,撩骚的是一瞬惊艳。老沈的情调敦厚可爱,老胡的情调缱绻可羡。还可以这样理解,老沈对夫人情有独钟,彼此是要跟随一辈子的。老胡对爱玲情不可谓不深,但要说唯一之爱或一生相随,那只是老胡意念里的幻觉而已。有过,但不真实,因为老胡生活中从来不缺女人的身影。
(梁实秋:情书选)
再看看梁实秋老先生,当他在71岁时,邂逅43岁的韩菁清的时候,便陷入一见钟情的苦恼。13年的苦恋密爱,演绎了一场倾世之恋、逆俗之恋。铺天盖地的反对讨伐,没能阻挡老梁追爱的脚步,虽然这脚步有点蹒跚,但坚定不移的决心不亚于任何热恋中的小伙子。我给老梁四个字:来之不易,隽永一世。那本《梁实秋韩菁清 情书选》想必很多朋友读过或听说过,什么叫情深,什么叫意笃,读了老梁的这本情书,一切都释然了。比如,老梁在诠释自己对韩菁清的爱情时,是这样下的注解:“凡是真正的纯洁的爱,绝大多数是一见倾心的,请注意这个‘见’字。谁说爱情是盲目的,一点也不盲目。爱是由眼睛看,然后传入心窝,然后爱苗滋长,然后茁壮,以至于不可收拾。否则怎么能有‘自投罗网’,‘自讨苦吃’的情势发生?莎士比亚有一短歌,大意是说‘爱从哪里生长?从眼睛里~~’我起先不以为然,如今懂了。”从老梁的这番话里,我们是不是感觉到有点情调加格调的意思呢?老梁在得到韩菁清的爱情后,在给韩菁清的一封情书中写道“小儿睡在母亲的怀里,是一幅纯洁而幸福的图画,我昨晚有类似的感觉。”看似轻描淡写的描述,实则蕴藏着一个阅历深厚男人内心密处的最“震撼”的爱情感言。家常话,真情调,也只有老梁这样的大贤者,才能将深情融化于平常进而升华为爱之大美、爱之大境界!
我读到情书之类的文字,是我在查阅人物资料时,经常会遇到的,也最珍贵文字,它是最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最强音符号。我的经验是,要想了解历史,首先要了解哪些曾经活跃在历史中的人。而要了解历史中的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感情世界。情书、情信、情诗、情话等,这些东西可以使你以最捷径的方式到达你所需要的地方。我读过不少类似情书的文字,回想看,最具文学韵味要数英国诗人雪莱写给情人的一封情书了。
(雪莱:诗集)
雪莱是我中学时代就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西方诗人。记得当时得到了一个小册子,比一般书小一半,是那种细长条的书,白色封底,黑色书名《雪莱诗选》。这个小册子,我保存了很久,好像我大学毕业时它还在,可惜现在踪迹无寻,消失在岁月里,沉淀在记忆中,润泽灵魂一世。这位只活到30岁的天才诗人,给我的韶华时代平添了无限的浪漫与柔情,让我少年的心灵感知了文字之美是那样的无与伦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拜在文字的魅力之下。所以,我坚信,会写字的人,是人之上品;会写字的将军,是武之上品;会写字的老板,是商之上品;会写字的政客,是官之上品,;会写字的耕者,是农之上品,等等,以此类推,文化与人首先体现在文字上,然后才是什么琴棋书画之类。
雪莱写给伊丽莎白•西琴勒的这封情书,翻译的不算完美,其英文应更完美,否则不会被各类教学列为英文阅读的范文而广为应用。
“我从不认为我们之间的交往会永远终止,您与我的交往给我带来了生命的曙光,是洒在我冰凉而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的期待的温暖阳光。偏见可能要求人们以牺牲为代价,那只不过是幽灵,您我都不会向这个幽灵屈服。世俗可能要我们做出牺牲,舆论也会提出要求;但遥望飘过远方山岭的云彩,不是也乐在其中……即使时光把我们列入告别的名单中,毫无疑问,我们这般友情在天国中也一样相聚。”
其实,雪莱所写的一切诗句的意义,都涵盖在那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深刻寓意里了。这句诗既是对生活的激励,也是对爱情的预言。一切美好的事物总会如春天般如期而至,即便是现实结局惨淡,也会犹如“时光把我们列入告别的名单中,毫无疑问,我们这般友情在天国也一样相聚”。爱情不一定是朝朝暮暮的缠绵,那“遥望飘过远方山岭的云彩,不是也乐在其中吗?”我欣赏雪莱把爱情比喻为曙光和阳光,因为爱情永远不属于日落后的黑夜。爱如夜,情何堪?春天与阳光,是雪莱笔下的诗魂。我总想,如果命运惠顾,雪莱再多活几十年,雪莱的诗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呢?
(希米与铁生)
我读当代人的情书不多,因为不想读那些太矫情或太直白的东西。但还是遇到了两段文字,并迫不及待的读了。先说是活人写给死人的第一段文字,是陈希米在她的自传《让“死”活下去》中思念丈夫史铁生的一段话,述说了两人超越生死的爱恋,感人至深。感觉到了生死的悲美凄美,丝毫没有哀怨颓废的情绪。
“那一天是最后一天,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你不再管我,自己走了。你在哪儿?我们说过无数次的死终于来了,我终于走进了你死了的日子。”
“选骨灰盒,他们七嘴八舌的,有很多建议。我不认真听,扭头就要问你,才知道,已经与你无关。你死了,是真的。”
“从此我将一个人,一个人决定一切,一个人做一切。你即使看见、听见,也绝不会说一个字。你死了,就是决定永远袖手旁观。到底发生了什么?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死?死了都是这样?每个人都必将离开自己所爱的人?彻底离开,永远离开?你们死去的人,会看见我们在世上的身影吗?会知道我们想念你们吗?会和我们联络吗?你说过,你要给我发信号的,会尽一切力量去做,让我感知。可是我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史铁生和陈希米都是残疾人,史铁生双腿瘫痪,陈希米一条腿有残疾,两口子是中国近代文坛上少有的“双残”夫妇。上面陈希米的话,是在史铁生逝世两周年时写的,也就是在那本书里。当我读到“我终于走进了你死了的日子”这句话时,我真正的被震撼到了。双飞双栖的伴侣,终有单飞单宿的时候。百转千回、跌跌撞撞、搀携跋涉、志同道合一辈子,临了,还要经受生离死别,人生真是太不易了。我总觉得,人生最后的悲剧一定是黄昏美好的缺失。黄昏虽是暮年,但人生最美莫过黄昏,因为人生旅途历经悲欢曲折才能到达黄昏。那时候的人都是沧桑过后渐入佳境的静美禅定,是人生美好之终极。可是,天意不悯人意,在我们最美好的时候,我们最爱的人却不在我们身边,所谓,永失我爱,世间大悲。
史铁生生前也曾给爱人陈希米写过情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希米,希米,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谁想却碰上了你……是谁让你来找我的,谁跟你说我在这里……见你就像见到家乡,所有神情我都熟悉……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看破樊篱。”把爱人比喻为“家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神来之笔!家乡,多么亲切,多么深沉,多么隽永,多么煽情的字眼。用在爱人的身上,又是,那么的贴切,那么的准确,那么的浪漫,那么的富有诗意!写到这儿,我建议朋友们可以读读史铁生的名作《我与地坛》,那是一篇绝佳的文章,近代少见,其中第一节、第二节和第六节均被选入高中教材。
(小波与银河)
第二段读的是王小波和李银河夫妇的情话。王小波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重要作家,在某种意义上说,王小波“斗士”味儿极浓的写作风格,以及讽刺批判精神,都是近代中国文坛不多见的,这也是他生前身后赢得许多读者喜欢甚至崇拜的原因。著名作家王蒙说王小波是“难得明白”,说他“能用书本上的知识廓清实际生活中的太多的糊涂,明白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人生世界”,又说“他争的是个明白,争的是一个不要犯傻不要愚昧不要自欺欺人的问题”。以致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其实大学生的这种审美取向,不单单是欣赏王小波的文字风格,更重要的是除了对他讥诮反讽社会愚态媚象的共鸣,还有对他天马行空的不羁,激情浪漫的肆意,特立独行的向往,崇尚自由的追求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对追求自由的理解和实践。正如李银河所说,人们喜欢王小波,首先是喜欢他的自由精神。“王小波一生酷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是一个最美好的词,一个最美好的价值”。我给王小波下了一个定义:为了自由而自由写字的人。
作为这样一位极具哲思和文采的人,在表达情感方面却真正做到了朴实无华。王小波深深的爱着和依赖着自己的妻子李银河,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他们的二人世界:相依为命,比翼双飞。因为李银河做的也很成功,她是著名社会学者和编审。王小波这样定位妻子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他写到“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三二天要找你说几句不想对别人说的话。当然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口来,但是只要我把它带到了你面前,我走开的时候自己就满意了,这些念头就不会做再折磨我了。”看了这段话,你不觉得李银河的幸福指数很高吗?自己丈夫“不想对别人说的话”只对妻子说,这不是所以丈夫都能做到的。尤其当今社会,哪个男人没有点隐私,哪个男人不想给自己留点“空间”?而且,更重要的是王小波对妻子说了这些“私密”话后,自己就释然了、坦然了、满足了,再不被折磨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王小波不是在敷衍妻子,不是单纯的找个发泄对象,而是真诚真意的诉说心声,是毫无保留的向自己的爱人表露作为在社会闯荡的男人最脆弱、最柔软、最卑微,最不堪一击的内心世界。他还说:“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我的良心就是你” 这句话说的多好,也最让我感到触动。
环顾今天国家的反腐,那些贪腐官员的身后总是躲不开那些形形色色夫人们的影子,但凡她们给了自己丈夫一丁点的“良心”启示或约束,她们的丈夫也不至于走向罪恶的深渊。丈夫腐败,妻子难辞其咎,这也是中国特色!
王小波最著名也是市面上流传最广泛的的一段话是:“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这可以说是当代爱情表达语言中最具杀伤力的爱之箴言了。这也只有像王小波这也拥有深刻智慧灵魂的男人才能说的如此透彻如此完美,说的如此具有文艺范儿,说的如此具有哲学深意,说的如此具有人性光芒。“爱你”何需甜言蜜语,何需海誓山盟,何需要求彼此,何需预知未来。“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如此,爱情足矣!李银河也有一段话印证了这对夫妻的爱情真谛,她说:“我们俩都不是什么美男美女,可是心灵和智力上有种难以言传的吸引力。我起初怀疑,一对不美的人的恋爱能是美的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美丽鲜亮的表面并不预示爱情的内在的美好,更不能保证爱情的牢固与长久。在爱情的王国里,真正有灵魂相溶的少之又少。能够珍惜缘分,包容彼此,携手到老,已属不易了。我想我还是用李银河下面这段话结束本文吧,因为我真的写不出更好的结束语了。
“去年(1996年)10月10日我去英国,在机场临分别时,我们虽然不敢太放肆在公众场合接吻,但他用劲搂了我肩膀一下作为道别,那种真情流露是世间任何事都不可比拟的。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他转身向外走时,我看着他高大的背影,在那儿默默流了一会儿泪,没想到这就是他给我留下的最后一个背影。作为他的妻子,我曾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失去了他,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我最最亲爱的小波,再见,我们来世再见。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再也不分开了。”
这篇文字本想绕开格调只写情调,但人品人情的格调和情调很难完全分得开的。从本文的议论中,我可以明确的告诉诸位,情调不都是愉悦的、欢乐的、明媚的、灿烂的。也有忧伤的、沉郁的、绵思的、孤寂的。不只是一杯红酒,一把绣扇,一盆翠绿,一壶香茗。还有一张旧照,一缕哀愁,一段旧伤,一桩憾事。情调是深情的咏唱,怀思的缠绵,旧时的意象,空独的遐想。还有惬意的幻觉,美好的梦呓,凭空的狂喜,身心的放松,等等。情调不都属于小资的,还有属于大爱的。把情调局限在一个狭隘的圈圈里,是对情调的不了解,是对情调的不深知。爱情是情调施展的主战场,唯有爱情的领域,才是情调的家园。情调可以是大雅大俗,也可以是小雅小俗。我们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情调,不要把情调看的遥不可及。情调就是你我心中那把忧郁而馨美的吉他,它从你内心深处弹出的调调,就是属于你的情调。
文章评论
子夜弦音
[em]e160[/em] [em]e183[/em]
毛毛小雪
流光浮影,诗情美韵,淡淡随风而去······
笑三少
精彩的点评,绝妙的文字
飘
情调体味情趣,格调彰显风度。一个会生活的人,既要有情调,又要有格调。
菊慧丽奕
[em]e179[/em] [em]e163[/em] [em]e160[/em]
老树皮
[em]e160[/em] [em]e181[/em]
夏兰(拒聊、拒加密)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