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十诫,真自由! ——古伦神父最新讲座

天主教献县区

活出十诫,真自由! ——古伦神父最新讲座

2014-01-10 网络 天主教献县教区

 

#搜索微信号missiad关注天主教献县教区

#将“missiad”发给您的朋友,让更多人来获得耶稣的爱吧!!

#点击右上角按钮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腾讯微博

#回复圣乐收听主内好听音乐

#回复“早(晚)课”,收看天主教早晚课祈祷经文。

昨晚有幸得睹古伦神父真颜,且亲耳聆听他的讲道,实在获益匪浅。古伦神父,德国人,出生于1945年。他是德国Munsterschwarzach圣本笃修道院的总务神父,负责管理修道院所属二十多家营利与非营利公司,共计三百多名员工。该修院并设有欧洲唯一一所用“圣本笃价值精神”为主轴的“生命力领导”训练中心,每周为德国各企业经理人与团体领导者开办训练课程,受欢迎之程度,必须一年前预约才有位置。

古伦神父除了是神学博士之外,也专精于企业管理,心理与哲学,是德国最受欢迎、最畅销的生活与心灵书籍作者。同时也是备受尊敬的心理及灵修辅导。其作品共有300多种,销售总量高达一千五百多万册,翻译成三十多国语言。他并负责该修道院对外开设的人性领导课程。举办的灵修生活与价值领导课程,往往一年前就客满,每年演讲高达一百多场,场场人数超过千人,堪称德国“圣本笃仆人管理学”与“心灵生活”的代表人物。

中文翻译的著作包括:《天天经历复活喜悦》、《活像耶稣》、《领导就是唤醒生命》、《活出十诫的真自由》、《家庭是人生的冒险》、《拥抱老年心生活》。

昨晚的演讲,古伦神父跟大家探讨了十诫在现今的意义。神父对十诫的解释,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过去我们谈十诫总是从消极的一面去看,认为十诫就是约束自己行为的十把枷锁,如果自己的行为超出十诫范围,就是犯罪。或者,十诫像一面大镜子,我们每天在这镜子里看到一个丑陋、罪恶的自己,深感自己与天主的要求有天渊之别,并渐渐对个人的成圣不抱希望。

然后,古伦神父却告诉我们,天主颁布十诫的原意并非如此。天主不是要禁锢我们,约束我们,而是要藉着十诫让人得到真正的自由。

于今我就把昨晚听道后的笔记,及会后所得相关资料加以整理,与大家分享,愿众弟兄姊妹也能和我一起,分享这位当代先知的真知灼见。以下是他的讲道:

我们德国人跟“诫命”一直有一种破碎的关系。第三帝国的时候,国家法律就是绝对的。但是,光是服从法律,这会导致不自由。今天,我们反抗不公义的法律。极端的法律主义意味着狭隘和受制于他人。但是,以色列人对于十诫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十诫是迈向自由之路,圣经中记载着天主要对百姓说的话。这是保护自由的话,也就是天主引导以色列人进入的自由。天主的话语(圣言)一直都是生命的话语,是充满爱与关注的话语,足以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上的指引。圣咏的作者这样祈祷说:“你的话是我步履前的明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19:105)天主在西乃山上对他的子民所吩咐的十条诫命正是他所指示能够得到成功人生的秘诀,而以色列人也一再称颂天主在十诫里所赐予他们的智慧。以色列民族感受到十诫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光荣,而不是一个负担。在圣咏119篇里,一位虔诚的诗人默想这些诫命的智慧与良善,他祈祷说:“我们的道路因谨守你的诫命而坚定,我若重视你的每条戒律,我就绝对不会蒙羞受辱。”(咏119:5、6)

当初以色列人民身处旷野,他们经历天主将他们从埃及这个为奴之地带领出来,不应该又再次成为其他内在或外在专制统治的奴隶。天主这些话语是要帮助这个民族更有能力迈向自由的人生,因此,这十条诫命事实上是天主用十句话告诉我们,如何从桎梏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之语。而且这些话语是一项约定,如果我们准备好与天主结合、信靠他,他就会赐给我们自由,带领我们从为奴之地出来,进入自由的国度。

这十句话并不单纯只是出于理智的考量,而是深刻经验到天主的带领的一种回忆。出谷纪描写了梅瑟四十昼夜与天主在一起,并记下了这十句话的经历,“梅瑟从西乃山下来的时候,手中拿着两块约版;他下山的时候,未发觉自己的脸皮,因同上主谈过话,而发光。”(出34:29)保禄在新约格林多人后书里引用了这段经文,他认为旧约时代天主的仆人梅瑟在当时脸上都已发出这样的光辉了,新约的仆人岂不更加荣耀呢?而且他认为梅瑟用来蒙住脸的帕子象征着蒙住这十句话的面纱,很多人误解了它们真正的意涵。他们只看到了这些话字面上的意思,而忽略了从这些话中所散发出来的天主的光荣。

从耶稣基督身上我们才能理解到,天主藉着这十句话所应许给我们的恩宠:“直到今天,几时读梅瑟(法律)时,还有帕子盖在他们的心上;他们几时转向主,帕子就会除掉。主就是那神:主的神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格后3:15-17)

保禄知道这些话要引领我们得到自由,与耶稣基督的相遇让宗徒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未曾经历过天主和耶稣基督的人、未能领悟天主在他的话语中所带来的医治与释放的人,是很难遵守这些诫命的;他们觉得那是重担,而不是迈向自由的途径。要有这样的认识需要经验过天主,而这个过程也一直都是一种经历真自由的过程,在这之后,我们才能理解到这些诫命捍卫了自由,他们指引着我们进入真正的自由。

 “Torah”(希伯来文“法律”的意思)这个字对以色列人来说,并不只是狭隘的律法与诫命的意思;“Torah”指的是良善的天主所给予的指示、指引,他不希望人类在人生的丛林中迷失方向。“Torah”指的是老师给学生、师傅给弟子或是母亲给孩子的指导,而指导的意义是要让我们拥有成功的人生。因此,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在翻译圣经时,将圣经的前五卷书称为“五本指示之书”。“Torah”意味着是路标、指引,告诉我们哪一条路才能达到目标,哪一条路对我们而言是最好的,让我们的人生得以丰盛完全。所以,我要将十诫诠释为迈向自由之路。

一、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天主临在

天主给人的第一条诫命证明,除了上主,当时还有埃及人、客纳罕人和耶布斯人的许多“神明”存在。例如,对一个希腊人而言,在罗马也祭祀罗马的神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以色列人的天主却坚持他是唯一的天主,并不赞同这种多神的信仰。他要求其“唯一性”。

对以色列人来说,上主带领他的子民进入了自由,而第一诫就是护卫这个自由。如果敬拜别的神明,就会使人变得依赖。以色列人的历史一再地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同时也敬拜客纳罕诸神,也在山头上敬拜巴耳,就会使自己成为奴隶。因为他们必须树立神像,举行复杂的仪式,且人们所敬拜的神明会使人们内心产生冲突,最后受制于他们。人们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使每位神明都能满意,但却会落入必须安抚所有可能的神明的境地,内心失去自由,也并不甘心乐意。

而以色列人却不需要去安抚他们的天主,他只要他们承认他是唯一的真神,全心转向他。这样的承认使以色列在一个列强环伺的世界中保有了她的认同,信奉唯一真神的信仰给予这个位居巴勒斯坦的小民族一种力量,让世界对他们另眼相看。

但这条诫命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对我们而言,现今的神明不叫巴耳,也不叫阿市托勒特女神,而是成功或是产业、财富或是声望、享受或是荣誉。如果没有将天主置于生活的中心,其他神明就会趁虚而入,我们就会变得很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然后就会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希望能做到获得他们的赞同,受到他们的关注,内心就不再自由了。

或者我们会很依赖某些特定的方法。就像我们有时会认为如果使用这种或是那种特别的食谱,就会觉得精神更好;试试这种慢跑方式,对促进身体健康最有帮助。现今有许多书报、杂志报道各种新方法,宣称能为我们带来幸福。但是很多人的经验告诉我,他们并没有因此变得比较幸福,反而成为另一种新方式的奴隶。如果天主是我生活的中心,我自己才会成为我自己。当我让天主来当天主时,我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天主是我们得到真自由的保证,偶像却会渐渐奴役人心。

天主藉着“你不可有别的神”这个指示来保护我们,不要再为自己套上新的束缚。如果我们没有将天主放在我们生命的中心,就会有成千上百的偶像侵入我们的心占据了天主应有的位置。然后就会有很多假象:别人是不是比我们富有?他们是不是比我们聪明?或者,他们是不是长得比我们好看?诸如此类的想法开始奴役我们,我们就会成为“意见调查”这个偶像的奴隶,就会根据我们受人喜爱的程度来定义自己。这样的人生就失去了自由与尊严,我们会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别人会怎样看我们。因此,安全感也会像成绩、进步、权利和兴趣一样成为一种偶像。

第一条诫命积极的思想是:天主临在。天主是你生命中真实的一面。如果你让天主临在你生命中,你的人生就能井然有序、正常运作,摆脱所有想宰制你的偶像。仰望天主!他并不是模糊的现实,而是一个强有力、全面性且具有决定性的实况。天主在旧约中说到自己:“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出20:5)

天主为我们说话,他照顾我们、爱我们,因此我们无法对他视而不见。我们应该要全心、全灵、全意来爱他,完全与他结合。我们不能只留一部分的心给天主,另一部分的心却在追逐其他的食物;当然,我们也可以爱人、爱一杯葡萄美酒,但却不能将人或酒或是任何财务看得比天主还要重要,取代了天主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当天主临到我们内,且我们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天主的旨意时,那我们也就能全心全意地爱一个人和一些东西,而天主的地位也不会被取代;我们就不会在我们周遭为自己建造神明,而能爱这个天主所造、所赏赐给我们的现实情况。

二、不可为自己制造任何偶像,不可妄呼上主的名:我尊敬天主

对犹太人来说,不可为自己造任何天主的偶像或用任何方式来描绘天主的形象,是一个主要的诫命。这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也同样重要,在以色列周边地区,为自己造神像是非常普遍的事,人们会依照自己的想象雕刻神像,并随时带在身边,还会膜拜神像;但是,当时思想受到启发的人,是可以区分出自己所造出来的像与一个全然不同的天主,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天主禁止以色列人为自己雕刻神像,因为天主一直都是超乎人的想象之外的。这让人深刻地理解到,天主并不是人所能支配,他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完全不能够质疑天主,因为我们无法真的了解天主是个怎样的神。对犹太人来说,天主一直都是无法用人有限的智慧可以完全理解的神,我们只能隐约揣测其中的奥秘。所以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将天主套在某一个固定的形象里,因为这些形象都是人类的“作品”,而天主绝对不是人类的创造物,他是万物的创造者。

东正教会在公元七世纪的时候曾经有过激烈的反对圣像崇拜的相关争论,其中一派乃坚持第二诫的禁止条文,另一派却批评,耶稣本身不就是天主真实的形象吗?所以后者认为,人们并非用这些圣像来表现天主本身,这些圣像只是天主在耶稣基督与诸圣人圣女身上的反射外貌。这些圣人并非天主,但可以让我们看到天主的形象。东正教(包括我们天主教)基本上也了解,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表现出天主的形象,但我们可以,也能够表现出天主在耶稣基督与诸圣身上所反射出来的样貌。

这些圣像为我们在探索天主的奥秘上开启了一扇门,虽然我们仍无法从这些具体的图像中描绘出天主的形象来,不过却能够帮助我们敞开心灵,迎接天主进驻我们心中。圣像并不是要将天主套在某一固定的形象里,西班牙画家塔毕耶斯(Antoni  Tapies)说:“图像是引领我们前往另一道门的一道门。”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来了解宗教艺术,才不会触犯旧约里禁止造偶像的律令。

那么,第二诫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何意义呢?我们不需要天主的图像吗?我们真的可以只是谈论天主,而不会在我们心里为他描绘一幅图像吗?从一方面来说,我们需要一些图像或反射的形象,将天主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应该要时时提醒自己,这些都只是图像或反射形象而已,天主是超乎这一切的。而且我们也应该知道,当我们刻画出一个不会让我们遭受痛苦的天主形象时,会有多大的危险,这时候,我们正是想将天主硬塞进我们的思考方式里。

因此,第二条诫命便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警告:我们必须让天主成为天主,不要把天主简化成你自己的想象。尤其是,不可以为了自己而利用天主,图谋自己的益处或安慰自己。不要把拯救人民出离埃及的天主当成“有求必应”的,自动贩卖机式的天主,天主是言语无法形容的。我们必须扬弃我们对天主的固有形象,这是我们重要的功课。

 “批判理论”及“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者哲学家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也支持犹太人这个不准制造偶像的传统。对他来说,这个禁令的意义是表示“天主是人无法描绘出来的,但是这个无法具体描绘的天主却是我们渴慕的对象。”这个宗教有责任继续保持对这位“全然不同的”天主的渴望。在我们这个想要将一切纳为己有的社会,藉由举行礼仪及持守神圣的经文,唤醒人们对这位“全然不同”的天主的渴望。这样的使命对我们的社会有很重要的贡献,使这个社会不致走向极权的道路。这个宗教使我们注意到这位人无法具体描述的天主,因而粉碎了这个社会要将一切命名、描绘,并藉此加以掌控的企图。

不可为自己造偶像的禁令也包括我们谈论天主的方式。今天,有很多谈论天主的方式都十分危险。美国的群众布道家用可以操纵群众的方式来谈天主,他们滥用天主来承诺所有的可能性。有位女性朋友送我一本典型的美国布道家书籍《祈祷就能致富》。在这本书中,天主被人们用一种特定的形象来“贩卖”,他成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是股市名师,总是提供成功致富的点子。所以,禁止为自己造偶像是一种提醒,这条禁令教导我们该以何种方式来谈论天主。

不过现今的世代,有些人对天主却完全不再有任何的概念,他们听过天主,却无法对他产生任何想象,这也是一种危险。对他们来说,天主变成了空洞的字眼。他们或许需要一些图像,帮助他们开启心灵的眼睛,感受到天主的存在。当耶稣在讲道中为众人描绘天主的图像时,显然他也注意到这些人。在所有福音书的作者中,路加可说是一位绘画的能手,他了解“用言语绘画”的艺术。在他所写的福音书中,耶稣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奇妙的天主图像。我们可以看到将回头浪子紧拥入怀的慈爱父亲的形象,也看到了将种子撒在我们心田里的撒种者的形象,还看到一位在我们里面寻找那块遗失的银币的女人的形象。天主被描绘成在夜晚为我们起床,并带给我们所需东西的朋友。天主也是那位寻找迷失的羊,找到了之后,高兴的把羊儿搁在肩膀上,带回家去的好牧人。从一个关系中所产生的形象,绝不是固定的,这些形象可能会使人对所爱的人产生一种更深沉的爱。因此,耶稣是用一种爱的语言在谈论天主,而在这样的语言中才能够产生天主的形象。

因为天主的形象和个人的自我形象密切相关,所以对我而言,禁止造偶像也代表,不可把自己塑造成偶像。在现代社会中,自我表现对于菁英人士而言已经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禁止为自己打造一个令他人称羡的偶像地位,这项律令对人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影响深远。我自己也常落入替自己打造特定形象的危险中,我也知道一些我常用来贬低自我的形象:“我动作太慢、我不够聪明、我不符合周遭人士的期待”。

但是,我们也有许多过于浮夸的自我形象:“我比别人强、我比别人更成功,我赚的比别人多、我是一个冷静沉着,能掌握各种事物的人”。我们常用这些自我形象来确认自己,而且还经常利用天主来提高这些自我形象。第二诫告诉我们:赶紧放弃这些自我塑造的个人形象,基本上,你根本不知道你是谁,你最内在的本质离你所想象的远得很呢!

天主的确帮你造了一个形象,你应该尽量符合这个形象,但你自己却无法表现或描述这个形象。你只能感受自己是否与这个形象有所结合,如果你觉得十分和谐,那么,你就是和你内在的这个形象达成一致。当你活得自由自在,你就要相信你是出于你最内在的本质在活着。但绝不要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事实上,还会有更多你都还不认识的自己将在你身上表现出来。人生是一场冒险的旅程,你将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你与天主同行的故事是一个开放的故事,天主会引领你获得自由。他也会让你从自定的形象中解放出来,给你更多空间。不要任意固定自己的形象,你的形象到死为止都会不断改变。

禁止造偶像同样也适用于人际关系上。这不只是表示,我们不该把别人神化,并当成追随的偶像,而且更不应该把别人固定成某个形象,圈锁在抽屉里。他人也是一个我们无法了解的奥秘,如果把某人固定成某个形象,我们就是在自掘坟墓,将自己的许多可能性埋葬了。

第二诫的第二个部分要求我们不可玷辱或是不可妄用天主的圣名。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我不断地用“天主”来恐吓孩子:“天主知道也看到一切的事,你如果这么做,一定会受到天主的惩罚。”天主被当成吓唬孩子的妖魔鬼怪,这就是妄用天主的名。这样的方式曾让许多人(尤其老教友家的孩子)的童年受到很大的伤害。

在现今的世代还有一种妄用天主圣名的方式是很危险的,那就是人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而滥用天主的名。他们用天主的名义对所谓的“邪恶的势力”发动战争;用天主的名义谩骂或谋杀某些国会议员,而这些国会议员是真诚的想要用理性的法令来解决堕胎的问题;用天主的名义进行暗杀的行动,使无辜的人受害。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立场,天主的名义遭到妄用,而这些事却跟那位在旷野中启示以色列的天主完全没有关系。

第二条诫命表达出的积极承诺是:我尊敬天主。尊重他的尊荣与权柄。我们不将天主纳为己有,而是尊敬他。他是天主,就让他做天主。这会引领我们进入真正的自由。

三、应谨守安息日,守为圣日:这日子是神圣的

旧约圣经中有两处经文在说明“要谨守安息日为圣日”这条诫命的根据。一处记载在出谷纪:“六天你应该劳作,做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当守的安息日;你自己、连你的儿女、你的仆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间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因为上主在六天内造成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为圣日。”(出20:9-11)

这里,守安息日的诫命是跟天主的创造有关。因为天主在第七天休息,我们也不应在安息日工作,应该共同守天主的安息日。这是天主赐给我们的恩典。

礼拜天是天主赐给我们的自由空间,保护我们免受社会绝对化和经济利益的侵害。在我们现今的社会里,有很多力量要使“礼拜天”屈服在经济独裁的压力下。“批判理论”的创始者霍克海默对此提出批评反对。他认为,正因为整个世界经济体过于庞大、难以控制,宗教更应该在社会中坚守它对那位“全然不同”的天主的渴望。而且若没有“今生并非全部”的冀望,及期待在我们内心有些东西可以摆脱经济掌控的盼望,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残酷及冷漠。礼拜天是宗教对社会及经济绝对化的有形抗议。经济的强迫力量不能支配我们,唯一能决定我们的只有那位解救我们脱离压迫的天主,他为我们预备一个神圣、医治、美好的日子。

荷兰电视台将守安息日的诫命视为是肯定的承诺:“这日子是神圣的。”它是这世界中的一个自由空间,是一段神圣的时间,对我们的肉体与心灵都有很多帮助,使我们脱离外在的压力,得到喘息。这一天护卫着我们的自由,每个礼拜天提醒我们,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是活得自由自在的国王与王后,不用仰人鼻息;能为自己做决定,不受别人掌控。这个圣日救我们脱离这世界的强暴,领我们亲近天主。在天主的身边我们自身也变得神圣,在那里,我们脱离了越来越严重的绩效魔咒;在那里,日程表不再能控制我们。而且我们在神圣天主身边得到医治,臻于至善。在那里,我们得以进入我们自己的内心,从这里出发,我们便能泰然胜过每天的挑战,不被奴役。(当年天主向梅瑟颁布十诫的西乃山)

四、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尊敬我的出身根

应孝敬父母这一条诫命是针对成年男女说的,而不是针对小孩子和青少年说的。林贝克提到:“它完全不是为了来管教小孩子而设计的,因为它所追求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目标。”在古代以色列,照顾年老的父母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也导致经常发生年迈的父母无法独力生存下去的情况。因此,天主要照顾这些年迈的父母,希望他们仍旧能够活得有尊严。

这在以色列显然也必须一再提醒。天主要站在年老的父母这一边,尤其是当他们渐渐无法为自己辩护时,他希望他们能脱离后辈的专横。第四诫“要孝敬父母”主要的意思就是:要照顾父母,让他们能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

在第四诫里,要孝敬(尊敬)父母的理由是获得一个天主的应许:“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您的地方,延年益寿。”(出20:12)若孩子不再尊敬父母、看不起父母的时候,他们就切断了自己的根。没有了根,他们自己是不可能开花结果的。若不尊重父母亲的经验和智慧,儿女们便不再与祖先有根的联系,很容易便会跟着潮流走。

孝敬父母的意思是参与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也就是尊重自己存在的根源。尊重父母与自我尊重一直都有密切的关联。当我尊敬他们,即使在他们死后,仍旧对他们保有怀念、崇敬的心情,我就能持续从他们的精神获得生活的力量。我跟那些既定的出身根源有所关联,而我也参与在原有的生命传承之中。这对我很有帮助,并在混乱的生活中给予我支撑与稳定的力量。

孝敬父母也不表示得去合理化并赞同父母的行为。对那些在孩童时期受到父母严重伤害的人,那可能会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孝敬父母并不是要去合理化并赞同父母的行为,而是我看到父母真实的面目,并尊重他们原来的样子;我尊重他们,因为他们赐给我生命,我仍对他们保持怀念、尊重的态度。我对他们试着传达给我的一切心存感激。或许他们无法给我,我期盼从他们身上获得的一切,但对于那些他们已经给予我的,我应该要感激他们,并为此尊敬他们。

荷兰电视台影集的作者群将第四条诫命解释为“尊敬我的出身根源”。尊敬父母就是感谢他们生下我们、养育我们,感谢我的出身根源。不尊敬自己出身根源的人就像失去了根,只活在眼前而已,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尊敬(Respekt)源自“respicere”,是“回顾、顾惜”的意思。当我清楚我从何而来,就能够往前看。只有当我顾惜我曾走过的路,我才能够继续往前走。

我的父母亲代表的是我的出身根源,我顾念他们。我不断地看着他们,为要清楚认识我自己是谁。若缺乏对父母这样的尊敬与回顾,我们就会丧失分辨重要事物的眼光。圣经认为,缺乏这样的尊敬,我们便不会有美好的人生。

五、不可杀人:我要活着

 “不可杀人”这条诫命原先指的是“不可谋杀人”。它的意义在于护卫人的性命,尤其是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人的性命。我们若以耶稣的观点来阐释第五诫的现代意义时,最主要的就是牵涉到捍卫生命及个体尊严的维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没有人有权利去伤害另一个人,将人排除在人的集体及与天主的团体(教会)之外。没有人有权利以有形或无形的暴力去伤害另一个人。这条诫命同时也要维护人的尊严。从这个观点来看,这第五条诫命绝对跟死刑、战争、堕胎和安乐死这些时代的话题有关系。天主正是要保护弱势者的性命,也就是说,除非情势所逼,出于自卫,否则我们没有权利杀死另一个人。我们也没有权利为了图利自己或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发动战争,而且也没有权利杀死毫无自卫能力的未出生的生命。

不可杀人也有不可杀害自己的意思。这不只是牵涉到身体的自杀,还涉及一些不顾内在的心理需求,使得我们内在的一部分变得毫无生气的方式。很多心理疾病就是因为人们扼杀了内在的某些东西所引起的。而就在我们觉得过得不好,不想再继续活下去时,我们自身的生命便需要受到保护,需要天主的诫命来让我们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

这条诫命跟我自己切身的关系就是:我要活着。没有人能使我缄默,没有人能讲我排拒在人与天主的团体之外。我要活着,意思是:天主所赐给我的一切才能都要活着。我要让我内在的一切都保有发展的空间,不会扼杀任何一样。即使有些并不合我意,不符合我理想中的形象,但我还是接受。我要与我的黑暗面对谈,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生命。我要将天主所赋予我的丰富生命发挥出来。我要活着,所以我也要让别人活着。我尊重他的尊严,不对他做任何评价。而且,若他的生命遭受威胁,我会保护他,卫护他的生存权。

六、不可奸淫:我是忠实的

在圣经里,“奸淫”对男人的和对女人的具有不太一样的意思。当时的女人被视为是男人的所有物。林贝克提出:“这项所有物应该要透过第六诫受到特别的保护。结果就是:以色列的男人只有可能破坏别人的婚姻关系,而不会是自己的。已婚的男人与一个单身的女人,如妓女或是寡妇发生关系,并不算犯奸淫,所以并没有触犯第六诫。相反的,以色列的女人只可能会破坏自己的婚姻关系,因为当她跟别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就否认(或是出卖)了自己是她丈夫所有物是身份。”旧约视犯奸淫主要是因为“违反所有物的归属问题”,同时还认为那是极为愚蠢的行为。“因为犯奸淫的人不只是经济方面会破产,同时还是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德文圣经所译的“奸淫”(die Ehe brechen:破坏婚姻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希伯来文圣经所指的意思。人们看到“破坏婚姻关系”想到的是,人破坏了一种约定。但是隆菲克认为,希伯来文圣经这个字具有“看到一个男人跟一个已婚的女人有不正当关系”的意思。“这条诫命要告诉这个男人:‘你不应该介入别人的婚姻。’‘你不应该让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女人和这个女人单只对他的丈夫亲密的关注这些元素,从某一个婚姻关系中抽离。’‘你不应该用这样的行为破坏任何一个婚姻关系。’”这可以看出,旧约圣经并不只着眼于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而是整个家庭,不只包括了孩子,还有住在同一个家里面的爷爷奶奶。对以色列来说,家庭不只是组成民族的基本单位,它还是信仰传承的重要据点。

当我们在看第六诫时,不要太过注意别人是否遵守,并对越来越高的离婚率感到遗憾。这一条诫命只是给我的。从积极方面来看,对我而言那句话的意思是:我是忠实的。我支持这位跟我一起分享人生的伴侣,我并不是像古时候的以色列一样,将他/她视为我的财产,我是将自己与他/她连接在一起,并认真的看待我跟他/她的关系。因此,我支持我,也支持他/她。支持、坚定和耐力都跟忠实有关系。忠实会创造出一个我和对方都能够成长的空间,双方也都有权利改变自己。忠实会开启转变的空间。

夫妻分手的时候经常会指责对方说:“你已经不再是当初我所娶(或所嫁)的那个人了。”忠实会让伴侣有机会,在他迷失的时候,重新找到自己,在他觉得自己停滞不前的时候,不断开发自己,在他的爱情变得冷淡的时候,又感受到一种爱慕之情。忠实也需要等待的能力。只有当我们给彼此时间,耐心等待,而不是急躁的指责对方:“你必须要继续往前走啊!”时,婚姻关系才能和谐美满。

因此,第六诫是要让我们看到忠实的价值。我是忠实。我支持我跟我的配偶,爱便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增长,而且每个人都能在这块爱的土地上扎根,使我的配偶和孩子都能得到益处。当对方明白我对他的忠实之后,他的忠实也会日益加赠。我们互相支持,即使面对严重的冲突,也能化险为夷。我看过许多夫妻,他们都对彼此在面临危机时,仍能忠实的互相支持,没有分开,充满感谢。这样的过程使他们发展出另一种相处方式,并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情感中。当人能够诚实的发自内心说出“我是忠实的”时,就能为他的伴侣打开一个信任与爱的空间,双方都能在其中体会到安全与家的归属感。

七、不可偷盗:我所拥有的我已经足够

第七条诫命看起来似乎跟第十诫一摸一样,但是圣经研究学者告诉我们,第七诫最初指的是“人口买卖”的问题。林贝克认为:“这条诫命保护以色列人免遭那些想要跟他们‘交易’的人的剥削。”或者换句话说:“第七诫主要是用来对抗那些有权利靠别人获利致富的人。”

若我们将第七诫拿到现代来看,首先它所指的并不是我们常常在告解的时候听到的那些轻微的偷窃行为,如偷吃东西,或者偷摘隔壁邻居家花园里的苹果等等。在这里所针对的并不是那些偷窃别人一点点所有物的违法行为,那是第十诫所要处理的问题。这里所涉及的是人口买卖及人力的榨取。若雇主让他的员工负荷过重,而且还不断表示,如果他们不加班、不再多做一点,就会被解雇,第七诫就是要处理类似的情况。它要维护那些得受人摆布者的尊严,提醒那些握有驾驭别人的权利,且可能冒险滥用这个权利的人:每个人都拥有不可侵犯的尊严,我们不可以用压榨员工的手段,践踏人的尊严。

我们可以讲第七诫用积极正面的话语来表达:我所拥有的已经足够。我对我所拥有的心怀感谢,满足于天主所赐给我的一切,不要总是觊觎别人所有的。我满足于我所拥有的一切,那使我觉得轻松愉快。而且,当我们把另一个人的东西拿走时,我们也必须补偿对方,让他恢复够用的情况。知足常乐的态度会创造出和平与信任的氛围。我不用去羡慕别人,而是对我所拥有的,对我所努力赚来的,对我所从天主那里得来的,感到欢喜快乐。

八、不可作假见证害你的近人:我要诚实

第八诫是:不可作假见证,害你的近人。在古时候的以色列,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法庭,只要是自由身,并拥有土地的男人都是其中的成员。每当有争论的问题发生,所有的成员就会集合到城门去,针对那个事件讨论,然后做出共同的裁决。在当时的以色列并没有检察官,“原告其实必须在‘城门那里’受那些人调查,成为一樁不正当行为的证人。他甚至有义务为了维护制度而提出告诉。大家都知道,只有在大家都相信证人所说的都是真话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判决。假证人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在此,即使我们以原来的意涵来理解第八诫,也丝毫不会失去它的现实意义。现在又很多作假证的人,散播对政治对手或是想法不同的神学家不利的谣言。有人被指控亏空国库,大发不义之财;有人被指控做假账。光是这些在报章媒体上刊登的控诉,就足以断送一个政治人物的政治生命。纵使后来透过法律途径判定这些指控毫无依据,也难以起死回生了。判决无罪的消息会在某个时候以几乎没人会注意到的小篇幅报道出来,因为他已经不再是重要的人物了。但当初的控告却是以头版头条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的。

第八诫引导我们要检视我们说出来的话。思考我们的话是不是伤害了什么人?有跟事实不符的地方吗?记者马吉路斯(Georg Magirus)就认为:“相信话语并不重要的人实在过于天真,它的影响力事实上比很快就消失的声音还深远。”为了强调语言可能带来的危险性,他还引述了杜敏(Hilde Domin)的一首诗作为佐证:

一把刀还比一句话更好一点,刀可能是钝的,它经常刺不中人的心。话却不然。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里,话语能够在几秒钟内就传到世界另一端的某个人耳中,因此更需要第八诫来作为督促的力量,帮助大家多多注意自己说出来的话;让我们所说的都是真话,而不是谎言;让我们口中所出的话是鼓励人的话,而不是压制人的话。

第八条诫命提醒我们要诚实。一个不说谎的人,我们称他是诚实的人。诚实(Ehrlich)这个字原来有另一个意思:明白说出别人正直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荣誉和别人的尊严都具敏感度的人,他就是诚实的人。诚实的人会尊敬别人,不会散播谣言,人们会信任他,在他的周遭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感觉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而且诚实的人清白正直,不会扭曲事实的真相,会坦率的说出内心的想法,不会暗地里论人是否。他会营造出一种坦诚开放的气氛,并让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信任,进而使人也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只有在这种诚实无伪、坦诚开放、充满信任与自尊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九、不可贪恋你近人的妻子:我的爱是纯洁的

第九诫“不可贪恋你近人的妻子”这条诫命跟第六条诫命有什么差别?第六诫主要也不是着眼于性欲的问题,而是在婚姻与夫妻亲密关系收到破坏的问题上;也就是使一份功能正常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家庭因而瓦解。而第九诫只牵涉到“别人的妻子”。她并不被视为别人的财产。我应该更尊重别人跟他妻子的关系,以及这个妻子对丈夫的付出。也应该认真看待将爱给予另一个男人的女人。因此,她对我而言是个禁忌。她选择的是另一个男人,对此关系我要特别谨慎小心,并尊重她的决定。

这个诫命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不应该欣赏别人妻子的优点。若我赞赏朋友的妻子,并告诉我的朋友和他的妻子这件事,我的朋友甚至还会引以自豪。希伯来文“贪恋、渴望”这个字比较不是针对那种被女人所吸引的感觉,或是是那种“渴望她”的感觉。“感觉”这种东西就是存在,我没办法将它从我身上抽离,但是我不应该采取任何行动去占有她,因为她并不属于我,而是别人的妻子。

第九条诫命也是以一种健康的态度来看性欲的问题。性欲总是跟那种想要得到对方的感觉有关系,不过这种感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着对对方的尊重,一种是自私的利用、榨取、伤害、侮辱对方。当女人只是被用来满足自己的情欲,那么就是侵犯了她的尊严。互相尊重是男女间健康性关系的前提,且不只是尊重对方的身体,还要尊重对方的心灵。在性欲里我所要面对的是对方这整个人。

性欲是天主美好的礼物,我们应该为此心存感激。旧约雅歌讲男女之间性的结合以美妙的情景咏唱出来。这些诗歌表达出天主赐给人类这项珍贵礼物的感激之情。

此外,第九条诫命的积极想法就是:我的爱是纯洁的。对我而言,这并不只是表示我对于自己配偶的爱是纯洁的,并对她忠实,而是我会用这种纯洁的爱去面对所有的女人。对于像我这样一个独身的神父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容许自己感觉到爱的存在,我容许自己欣赏一个女人,但是我不会试图要得到她,我会让她维持她原来的样子,维持她原来的生活领域、她跟她的朋友及她跟她配偶的关系。我会真诚地与他谈话,不会去束缚她,我会让她觉得自在。我尊重她的独特性及不可支配性,我知道她并不属于我,她是属于她的丈夫、她的朋友,她是属于天主的。对一个已婚的男士来说(当然也适用于一个已婚的女人),这条诫命意味着:我不必硬要将我对其他女人的所有感觉去掉,但我不会想要去占有另一个人的妻子。我将她交托给跟她共同分享生活的那个男人,这样我对我妻子的爱就会变得明确真诚、纯洁无暇。我的妻子便能够信任我对她的爱。

十、不可贪恋别人的家产:我会感谢

根据申命纪的经文,第十诫是:“不可贪图你近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以及属于你近人的一切事物。”(申5:21)这一诫是关系到对一个人财产和私有领域的保护。一个辛苦赚来的、节省下来的东西,理应属于这个人。对以色列人来说,这并不表示他不愿跟人分享他的财产。以色列人很好客,不过,人只有在他觉得受到保护,才会邀请别人来家里作客,分享他的东西。第十诫想要营造一个保护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其中以充满信任的态度与别人共同生活,不用害怕别人会来霸占我的财产。

第十诫的意义不单单在于保护财产,而是还包括了对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谢。若我会为天主给我的赏赐感谢的话,就不会贪婪地去觊觎别人的财富。第十诫所理解的贪婪对人类并没有好处,这会使人被贪欲所左右。释迦牟尼就认为贪念是所有苦难的根源。因为贪欲,我不只会伤害那位拥有财产的弟兄,还会伤害我自己。贪欲是所有不满贪得无厌的根源。

相反的,会对天主的赏赐表示感谢,这对每个人本身都是很有帮助的。会感谢的人一定是个知足的人,跟他生活在一起是件愉快的事。跟一个不会感谢的人是无法和睦相处的,他们一直都不满足,不管是薪水、配偶还是生活,没有一样合他的意,贪得无厌。会感谢的人则满足于他所拥有的,他的心思意念不会绕着别人的东西打转,而会思考天主所给他的赏赐。感谢来自思考,不会感谢的人不是完全不思考,就是压根想错了,否则他一定会认识到,其实他有许多值得感谢的理由。

 “会感谢”让我不会不由自主的去跟别人比较,把事业和能力看得比其他事物更重要。它让我能够跟别人一起为他的成就感到高兴,我既不必贬抑他,也不会看轻我自己。当我以感谢的心认同别人的价值时,我也不会丧失我的价值。我不是他的竞争者,他也不是我的竞争者,我们都能看到天主给我们的赏赐,有时候是给他的,有时候是给我的,有的是给我的,而有的是给他的。“会感谢”让我们可以和谐相处,能够从不断的对立和无止尽的比较中解放出来。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理由去感谢,不只对天主所赏赐给我的事物感谢,还应该为他赏赐给我的亲朋好友感谢,也为那些拥有许多我所没有的恩赐的人感谢。我不需要拥有一切。能够赞赏别人拥有我所没有的恩赐,这是件很美的事,这样一来,我就不会嫉妒,而能够为那些我在他人身上所发现的财富而高兴。

结论

天主颁布十诫并不是出于专断的意志,只是为了要向人类展现他的权利;而是要藉着十诫对我们说话,那是生命的呢喃,是带领我们进入自由的话语。天主在西乃山上向他的子民所说的这十句话充满智慧。在今天这个充斥着空洞话语的时代,我们需要清楚明确的话语,需要能指引我们得到有意义人生的话语。

纵使十诫完全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在一个小小的地方所写下来的,但却拥有永恒的意义,不为时代所限制,它们要对所有人类说话。它们符合神学里所称的自然法则,要保护人类的本质。现在我们的责任是要向人表明我们能以更好的方式,让我们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际关系更和谐。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的启发。十诫是对我们的行为和思想的一大挑战。

十诫给予我们每个人生命该走的方向,不仅如此,它们也给了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在宗教上、经济上、生态上及政治上彼此和谐共处的途径。即使这些诫命已经流传了三千年,仍丝毫未减其现实意义。相反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对我们更具有另一层新的意义:它们为这个世界指引了一个方向,使我们拥有一个更有人性、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有怎样的心灵 就拥有怎样的世界

心能做福,心能做恶,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是一切罪福种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A4NzQwOQ==&mid=10019377&idx=3&sn=9c26d3815bc5afec9841634c91c821ea&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uin=MjAxODI1NDI0MQ%3D%3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