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贵州省湖北商会秘书长、贵州琦石文化投资公司、贵州黔策策划公司董事长汤昌奎
□ 本报记者 杨光焕 实习生 杨长满
汤昌奎,作家,经济师,注册建造师,侗族,1970年生于天柱县高酿镇地良村,现任贵州省湖北商会秘书长、贵州融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楚商》杂志主编。其对侗族民歌有较深研究,是广受赞誉的“地良歌”传承人之一。其曾在4年之内将自己一手创办的某工程公司发展成拥有8个分公司、年产值近千万元的经济实体。其曾担任黔南自治州民族艺术学校校长兼北京黔诚鼎世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其间积极参与陈维亚、卞留念等艺术大师打造的贵州文化品牌——荔波荡漾。
商海闯荡终有时 夙愿未了在征途
记者:汤总您好!欢迎您成为本刊“迎接机遇与挑战——经济人物访谈录”访谈嘉宾。首先,您能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汤昌奎:好的。首先感谢贵刊记者的亲临。我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是文盲,父亲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但是,由于他们认准了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这个道理,所以不论生活多么艰辛,父母在学业上都倾力支持我们兄弟几个。也因此,除了二哥为帮助父母而不得不中途辍学外,我兄弟4人就有3个上了大学。1994年,我获得“优秀大学毕业生”荣誉称号并获得留校资格。但是,那时候一心想多赚点钱,最终还是选择到企业来闯荡和拼搏。2003年,我和一位同学成立了一家装饰工程公司。公司开始时发展势头良好,没几年就已经发展成为有8个分公司、年产值近千万元的经济实体。后来由于应收账款太多且催收困难等原因,我被迫转移做文化旅游产业。
记者:刚才您谈到,您放弃留校这么好的机会,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您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赚钱欲望”?
汤昌奎:其实,我想挣更多的钱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可以成立一个基金会,利用这个基金会来传承我们的侗族文化。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外交流更加便捷,侗族文化被“汉化”的脚步也在加快。很多侗族人都不会说本民族语言,一些习俗在慢慢消逝。我们侗族的文化其实是很丰富多彩的,可惜除了侗族大歌以外,其他的文化类型都鲜为人知。更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文化的传承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因此,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那么一个平台,让我们的民俗风情得以传播发展。经商只是我追求这个理想的一个过程,而传承和繁荣侗族文化,是我毕生的夙愿!
记者:目前这个基金会准备得如何?您都做了哪些努力?
汤昌奎:这个基金会我一直以来都在筹划,但具体的目前还没有落实。我知道,仅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希望自己能做到一个引导作用,把更多的侗族人士集中起来,一起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添砖加瓦。作为我个人来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为之努力。在我担任黔南自治州民族艺术学校校长期间,主要做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培养艺术人才的工作。同时,通过《荔波荡漾》这个平台,使我能有机会向陈维亚、卞留念、张千一等艺术大师学习,使我的艺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是人生之幸事啊。我曾多次赞助家乡地良希望小学以及凸洞土王节、卯节等民间民歌比赛,但这些与建立一个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基金的理想来说,显得就微不足道了。
甘做黔鄂连心人 力促两省比翼飞
记者:您现在是贵州省湖北商会秘书长,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您怎么会加入湖北商会,并还担任要职呢?
汤昌奎:是这样的,我的祖籍是湖北的,自小对湖北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在我策划组织《荔波荡漾》期间,结识了很多湖北籍企业家,并与他们结下了浓厚情谊。其间,贵州融华集团董事长也就是现在贵州省湖北商会会长谢美华先生可能是看重我的策划能力吧,就盛情邀请我加入他的融华集团,安排我担任集团副总经理。谢董事长授权由我负责贵州省湖北商会筹建的具体工作。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运录及黔、鄂两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关心下,在湖北广大老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只用半年的时间就把湖北商会建起来了。由于我策划、组织、人缘能力都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便被湖北老乡推举做了商会秘书长,负责处理商会日常事务和策划一些重大活动。
记者: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就职的贵州省湖北商会和融华集团相关情况吗?
汤昌奎:可以的。贵州省湖北商会是在2009年9月19日成立的,是由在黔从事生产、经营的湖北籍老乡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社团组织。商会的宗旨是:弘扬黔鄂文化、振兴两省经济、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在贵州的湖北同乡约有10多万人,并在不同的商业领域取得重大成绩,他们为建设贵州做出了积极贡献。贵州融华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目前主要是矿产业和资源投资,集团下属企业包括贵州融华投资有限公司、贵州安龙县海子长湾煤矿、贵州遵义县三层煤矿、贵州兴义市雄武雄新煤矿等矿产企业。2009年集团年产值达10.7亿元,公司员工2240人。今年4月,由我策划的、贵州省湖北商会主办的“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雨露”抗旱爱心文艺晚会上,商会会员单位共捐赠630万元。对此感到非常欣慰,我和大家的努力使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更多的阳光雨露。
记者:在贵州与湖北两省之间,您觉得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汤昌奎:怎么说呢,作为贵州人,我热爱自己的家乡。作为湖北商会秘书长,我要为商会出谋划策、努力工作。贵州跟湖北两省之间,我认为是没有界限的,也不应该有界限。近年来,两省的经济交往非常频繁。在黔的湖北企业涉及行业非常广,化工、建材、房地产、农牧(饲料)、电子、餐饮、酒店、建筑工程、商贸、服装、酒业、汽车销售(装饰)等10多个领域,他们是一个以贵阳为中心,辐射全省各市地州,产值近1000个亿的集群团队。我认为,贵州要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同时,贵州作为投资新热土,也为楚商提供了很大机遇。而我正好是他们的“中间人”,为两省的发展发挥“纽带”和感情联谊作用。
记者:据我们了解,您的文学、书法、音乐都很出色,是一个典型的“懂艺术的企业家”。您能否用几句诗词总结一下自己?
汤昌奎:呵呵,过奖了。我觉得30年前,自己是涂鸦“中秋过了是重阳,葡萄酿酒家家香”的黄口小儿;20年前,是抒发“求饥若蔓饿如蒿,玉立亭亭胜妖娆。愿得初嫁遇灵王,慰我十年成细腰”的天之骄子;10年前,是苦唱“篱下黄菊自在芳,无边秋草近夕阳。破空一啸飞天马,奇瘦无人挂绳缰”的落魄浪子;现在则是漫吟“一壶美酒一知音,一曲菱歌一段情。一夜西风吹不去,一江渔火满天星”的清江居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