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的好食品
健康养生
数千年来的中医饮食文化强调全面膳食和审因用膳相结合。所谓全面膳食,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要求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以及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
另外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审因用膳。中医认为,食物与药物同源,二者均属于天然产品。很多中药既是药物也是食物,难以截然分开。中医经常单纯使用食物或药物或食药结合进行营养保健,成为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点。食物本身有偏颇之性,有阴有阳,有热有寒,因而在食物搭配和制备方面,按照传统的中医饮食营养观,应调其偏性以保持平衡,如食用韭菜助阳类菜肴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药食同源的食品,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功效。
粮食类:
“五谷之贵”惟小麦,养心安神止虚汗:
小麦是北方人的主食。中医认为,小麦性味甘平,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清热除烦、止汗除蒸的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人认为“小麦秋种冬长,春生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并说:“陈者煎汤饮,止虚汗”。“妇人脏躁”,心血不足,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呵欠连连、喜悲欲哭(相当于更年期综合征)者,可用小麦与大枣、甘草同食,体虚自汗、盗汗者,宜用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嫩麦,淘洗时漂浮于水面)与黄芪、大枣同煎汤服。用生麦芽煎汤内服,还可用于产妇回乳。
薏苡仁健脾又除湿
薏苡仁又称苡仁、薏米。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水除湿,健脾止泻,其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除治腹泻用炒苡仁外,其他均用生苡仁。苡仁煲粥,有祛风湿、消水肿、止痹痛的功效,可治水肿、风湿关节痛;与红枣、糯米煮粥,更清香可口;与绿豆、红枣煮沸取汤,又是解暑好饮料。因为薏米营养丰富,所以常用于久病体虚者或病后恢复期。对老人、儿童均是好的药用食物。
绿豆能清暑解毒
绿豆被李时珍盛赞为“济世良谷”。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功能消暑止渴,清热除烦。李时珍称其能“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疽疮肿,汤火灼伤……水调服,解诸菌毒。故用绿豆制作的饮料,既能清热解暑,又能清热解毒。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绿豆的皮称做“绿豆衣”。将绿豆皮晒干做成枕,名“绿豆枕”,可明目、清脑、降血压、治头痛。
大豆本为“豆之王”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有丰富的营养,
故有“豆中之王”的美称。大豆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宽中,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对于不是人人都适合喝牛奶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大豆中还没有添加三聚氰胺),将本品磨浆煮沸,就成为了营养丰富的早餐—豆浆。豆浆能补虚清火利水化痰。长期饮用豆浆可以预防贫血、低血压、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对孕妇还有促进泌乳的作用。每天的适用量:成人200-400毫升,儿童200毫升。
蔬菜类:
黄花菜是“忘忧草”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忘忧草。中医认为黄花菜能养血止血,利湿宽胸。本品水浸洗净后,宜煎炒熟食,有养血补虚的作用。与肉炖食可补虚下奶,治贫血。黄花菜还能够调畅情志,古人云:“百合蠲忿,萱草忘忧”,故情志不舒、烦热少寐者可常食黄花菜。
十月萝卜“小人参”
民间流传着“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谚语。白萝卜可助消化,增食欲,还含有一定量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利大便。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凉,能消食化痰。下气宽中。以萝卜加冰糖或蜂蜜炖食,可治疗肺热之咳嗽痰黄。
百合润肺又安神
百合白如凝脂,润似琼玉,醇香可口,营养丰富,为滋补妙品。中医认为,百合味甘性微苦,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其补益而兼清润,补无助火,清不伤正,内有虚火之衰弱者最宜。鲜百合3 0克煮汤,睡前服可安神助眠。与杏仁、糯米同煮粥,有助于改善咳嗽、咽干的症状。
生姜解毒又防病
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温,生用能发散风寒,熟用能温中和胃。古医籍还记载,姜汁可解药毒、解毒蕈诸物毒、解食野禽中毒,尤善解中药半夏之毒。胃寒疼痛,可煎饮生姜,加红糖调匀,有暖胃祛寒作用。
补中益气数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能健脾补肺、益精固肾。其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山药食用,烹可为肴,碾粉蒸可为糕,多做甜食;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轧细过箩煮粥喝。山药配黄芪能固表益卫,补中益气,利水消肿;配茯苓,用于病后气弱,年老体弱之调养尤为适宜。
冬瓜利水又减肥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功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因其含糖量低,水分含量较高,能利水消肿,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肥胖病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冬瓜中含钠量较低,是肾病、浮肿病人理想的蔬菜。可用本品煮汤,或加鲤鱼、赤小豆煮汤食,勿放佐科。
“素中之荤”黑木耳
木耳是一种食用真菌,性味甘平,有凉血止血、和血养荣的功效。又因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而被誉为“素中之荤”。用于滋补健身,可先将木耳用温水浸发,洗净杂质后,配于荤素菜中烹调常食。也可用于疾病食疗,如妇女病后及产后血虚、血瘀诸证,可常吃木耳炖红枣、木耳冰糖水。
果品类:
山楂活血消食积
山楂,又叫“山里红”、“胭脂果”,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除鲜食外;它还可制成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红果酱、果脯、山楂酒等。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积,散瘀血。多用于消化不良的泄泻,又长于消肉积。
枸杞延年又养颜
枸杞子是一种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的保健食品。《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筋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枸杞子味甘性平,与菊花配伍,泡水代茶饮,可以滋阴明目,清除肝火;与何首乌配伍,泡水代茶饮,能补肝肾,乌须发;每日嚼服20克枸杞子,能滋阴养颜。
“木本粮食”属大枣
大枣自古被列为“五果之一”,素有“木本粮食之称,“北方大枣味有殊,既可益气又安躯”,是古人对枣的营养及医疗价值的概括。大枣味甘性温,功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用大枣50克,大米90克,加水煮粥食,具有补血健脾的功能。
生梨清热,熟梨养阴
梨,味甘、微酸,性凉,功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本草通玄》认为其“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以本品与荸荠、藕、麦冬取汁饮,可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亦可制膏食用。“秋梨膏”即以本品为主要原料,加白糖、蛋清、蜂蜜以及化痰止咳的中药熬制而成。常服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疗效。常觉口干舌燥者亦宜。
益寿常吃“长生果”
花生,又名长生果,落花生。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功能醒脾和胃,润肺化痰,对于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等病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与猪蹄炖食。可用于产后气血不足、乳汁减少;将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最宜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但要注意霉变花生会致癌,不可食用。
点击进入修心养生堂的空间 更多精彩美文与您分享
喜欢养生的朋友请加我QQ 282474955 为好友
素食养生—-更多养生美文点击阅读:
慈悲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教你正确挑选中药泡茶养生
自己和朋友有重病不愈的进来看看
佛教与中医推荐的养生秘诀100条-2
佛教与中医推荐的养生秘诀100条-1
12类水果帮您把病“吃”回去
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真的很神奇!
观音菩萨保求子和姻缘--信不信随你了
宫廷专用补品,清朝御医教您制作--秋梨膏
清则近醇,淡则存真
求观音菩萨开智慧法及感应---圣严法师
“秋燥猛如虎”最有效的润肺养肝食物
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艾叶灰千万别扔呀——艾叶灰的神奇功效
一颗需要被照顾的心-四川泡菜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肉食揭秘:是谁谋杀了你的健康
宣化上人:危难紧急时候念观世音菩萨
推荐:吃素食的技巧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
供奉观世音菩萨在家庭的意义
八种适宜立秋去肝火的保健茶
秋季健脾试试食疗“参枣米饭”
提升美好能量的秘诀是什么?
推荐:吃素食的技巧
如何改造命运?
保持年轻有法宝 抗衰老食物大排名
文章评论
a'ゞ??妖姬媚女??冷雨洁??
[em]e7297[/em][em]e7020[/em][em]e651[/em][em]e7194[/em][em]e7014[/em][em]e7086[/em][em]e7242[/em][em]e6044[/em][em]e7144[/em][em]e2060[/em][em]e2230[/em][em]e7181[/em][em]e3028[/em][em]e6035[/em][em]e7021[/em][em]e7382[/em][em]e7099[/em][em]e7077[/em][em]e7065[/em][em]e6091[/em][em]e8102[/em][em]e121004[/em][em]e2211[/em][em]e1001[/em][em]e121009[/em][em]e2060[/em][em]e7039[/em][em]e3003[/em][em]e2296[/em][em]e2225[/em]
蕉岭县揂店妹姑孃女人
[em]e121027[/em][em]e2265[/em][em]e2034[/em][em]e2205[/em][em]e7201[/em][em]e6093[/em][em]e3042[/em][em]e7096[/em][em]e2199[/em][em]e6053[/em][em]e2217[/em][em]e3015[/em][em]e121003[/em][em]e7213[/em][em]e4007[/em][em]e7291[/em][em]e7228[/em][em]e7153[/em][em]e3015[/em][em]e7192[/em][em]e7141[/em][em]e951[/em][em]e2322[/em][em]e7120[/em][em]e2268[/em][em]e7159[/em]
科学信佛素食养生~顿诚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阔,躺在大地之床蓝天为被,感受梦在虚空中飞翔。心有多深天海就有多深广,行走在智慧之浪颠大海为器,感受心在深海中飘浮。心有多远天时就有多长久,做在时空之垫念境为禅,感受思绪在三时中穿越。我们只有不断超越内心的容量才能亲近自然的神奇奥妙,心才能感受不被牵挂的自由。
中国正能量